iVOD / 164737

本逐字稿內容由 AI 自動生成,可能包含錯誤、遺漏或誤譯之處。請使用者務必與原始影片音訊內容交叉比對,以確保資訊正確性。另可參考立法院日後釋出的正式公報以取得最終權威版本。

林倩綺 @ 第11屆第4會期第6次會議

Start Time End Time Text
00:00:15,933 00:00:37,619 院長 普惠同仁媒體朋友 大家好預算要問責成效要追蹤台灣Plus要透明人民要正向今天本席要談的是文化部推動的英語國際影音平台台灣Plus這個計畫原本是定位是台灣對外發聲的重要窗口目標聲稱要讓世界看到台灣
00:00:38,379 00:00:52,578 但如今它卻變成了一個缺乏法定程序缺乏量化指標缺乏外部監督的高成本大外宣這樣子的爭議不只是行政效率的問題而是政府治理不透明不依法行政與公信力的危機
00:00:53,419 00:01:09,054 根據十月份最新的監察院調查報告與歷年來審計部的意見書台灣Plus四年來經費使用了高達近六十億但主要的觀眾人集中在亞洲及美洲歐洲 大洋洲與非洲幾乎都沒有觸及
00:01:10,015 00:01:28,060 顯示國際擴散的效果極為有限更嚴重的是文化部在核定計畫時沒有依法訂定可衡量的成果指標事後才以內部修正的方式不定這不僅違法依法行政也規避了國會對中長城計畫應有的監督程序行政機關如果可以事後來
00:01:29,620 00:01:53,248 改變指標事後改計劃那審查不是形同虛設嗎本席要再次強調沒有量化指標就沒有問責機制沒有外部評鑑就沒有公信力審計部早已正式建議文化部將APP下載數活躍的使用者平均停留的時間留存率納入績效指標但文化部仍拒絕來配合
00:01:54,288 00:01:58,171 堅持採用自行訂定的指標這樣的傲慢無視審計的監督動輒10億元的國際傳播計畫變成自我評分的黑箱
00:02:04,500 00:02:29,125 另外台灣Plus的新聞內容的編採問題與政治爭議也日益浮現從節目外包到用語偏頗從著作權的歸屬不明到政治力的介入至今沒有有效的防弊機制更有專業人士指出因為英語帶有台灣腔而遭拒絕播音這樣子的做法本席非常難以接受台灣Q不是同台灣的嗎
00:02:30,851 00:02:53,086 台灣推動國際傳播的目的是要讓台灣被世界看到是要讓世界聽到屬於台灣的語言與文化特色而不是去模仿或壓抑自己的聲音如果公共媒體連台灣的聲音都不能包容又如何代表台灣本席在這邊呼籲文化部立即改革台灣Plus的監督架構第一 新年度預算應該有完整具體的量化指標
00:02:54,227 00:03:19,332 不能只有美洲 亞洲而必須將其他各州列入進來也要將APP與OPP的下載數活躍的用戶平均觀看時間都列入另外要有外部的審查機制與申訴的制度另外還要檢討人力結構強化台灣籍新聞專業人員的參與與決策權同時制定多語言的政治政策讓台灣的多語言文化能夠
00:03:26,151 00:03:26,869 谢谢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