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_url |
https://ivod-lyvod.cdn.hinet.net/vod_1/_definst_/mp4:1MClips/81360d1d2ba1135db8eae700f98cbb4cbfdfad33ebd52feab0524c82b4c76c81b70c920121590e455ea18f28b6918d91.mp4/playlist.m3u8 |
委員名稱 |
林倩綺 |
委員發言時間 |
09:03:56 - 09:07:26 |
影片長度 |
210 |
會議時間 |
2024-11-22T09:00:00+08:00 |
會議名稱 |
第11屆第2會期第10次會議(事由:一、討論事項:本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報告併案審查委員范雲等17人、委員林宜瑾等22人、委員張雅琳等19人分別擬具「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委員李柏毅等18人擬具「學生輔導法第十一條條文修正草案」、委員黃秀芳等18人擬具「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委員許智傑等25人擬具「學生輔導法第四條及第七條條文修正草案」、委員許智傑等26人擬具「學生輔導法第十一條條文修正草案」、委員柯志恩等18人擬具「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委員陳培瑜等18人擬具「學生輔導法第十一條條文修正草案」、委員陳培瑜等18人擬具「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委員洪孟楷等22人擬具「學生輔導法第十一條條文修正草案」、委員陳秀寳等20人擬具「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委員郭昱晴等19人擬具「學生輔導法第十一條條文修正草案」、委員郭國文等19人擬具「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委員郭國文等19人擬具「學生輔導法第十一條條文修正草案」、委員葛如鈞等16人擬具「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台灣民眾黨黨團、委員吳沛憶等16人、委員王育敏等20人、委員萬美玲等19人分別擬具「學生輔導法第十一條條文修正草案」、委員羅智強等16人擬具「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委員陳亭妃等19人擬具「學生輔導法第五條及第七條條文修正草案」、委員馬文君等24人擬具「學生輔導法第五條條文修正草案」、委員莊瑞雄等16人、委員陳菁徽等20人分別擬具「學生輔導法第十一條條文修正草案」、委員林月琴等19人、委員萬美玲等17人分別擬具「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委員林俊憲等18人擬具「學生輔導法第十一條及第十一條之一條文修正草案」、委員羅廷瑋等19人及委員廖偉翔等16人分別擬具「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案;行政院函請審議「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案;本院委員吳思瑤等17人擬具「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請審議案;本院委員徐巧芯等17人擬具「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請審議案;本院委員蔡易餘等23人擬具「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請審議案;本院委員林思銘等19人擬具「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請審議案;本院委員楊瓊瓔等25人擬具「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請審議案等8案。 二、11月22日上午9時至10時為國是論壇時間。) |
transcript.pyannote[0].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0].start |
0.03096875 |
transcript.pyannote[0].end |
1.90409375 |
transcript.pyannote[1].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1].start |
2.96721875 |
transcript.pyannote[1].end |
3.03471875 |
transcript.pyannote[2].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2].start |
16.18034375 |
transcript.pyannote[2].end |
18.50909375 |
transcript.pyannote[3].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3].start |
18.86346875 |
transcript.pyannote[3].end |
25.86659375 |
transcript.pyannote[4].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4].start |
26.22096875 |
transcript.pyannote[4].end |
28.75221875 |
transcript.pyannote[5].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5].start |
29.15721875 |
transcript.pyannote[5].end |
36.41346875 |
transcript.pyannote[6].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6].start |
36.70034375 |
transcript.pyannote[6].end |
49.25534375 |
transcript.pyannote[7].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7].start |
49.64346875 |
transcript.pyannote[7].end |
57.32159375 |
transcript.pyannote[8].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8].start |
57.67596875 |
transcript.pyannote[8].end |
63.46409375 |
transcript.pyannote[9].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9].start |
63.75096875 |
transcript.pyannote[9].end |
86.41409375 |
transcript.pyannote[10].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10].start |
86.83596875 |
transcript.pyannote[10].end |
203.77971875 |
transcript.whisperx[0].start |
0.083 |
transcript.whisperx[0].end |
1.184 |
transcript.whisperx[0].text |
第二位林倩琪委員請發言 |
transcript.whisperx[1].start |
16.506 |
transcript.whisperx[1].end |
42.702 |
transcript.whisperx[1].text |
主席、各位立院同仁大家好本席今天想談談文化多樣性、文化政策不能走向狹隘的文化民族主義首先我們來理解文化這兩個字一個社會的文化代表著眾人的集體記憶是一代人傳給下一代人的觀念與行為模式的內涵文化是周邊的一群人主觀上對外界的一個異己感以及對內的基礎情感 |
transcript.whisperx[2].start |
43.402 |
transcript.whisperx[2].end |
60.662 |
transcript.whisperx[2].text |
人們透過這些文化概念網絡來理解跟詮釋自己的世界而文化是國家身份的核心要素透過文化,一個國家、民族得以區別於其他國家的文化體這種文化身份為國民提供了集體認同的基礎並將人們凝結成一個整體 |
transcript.whisperx[3].start |
63.886 |
transcript.whisperx[3].end |
86.092 |
transcript.whisperx[3].text |
所以任何政府在推動文化時都應該要注重文化的多樣性與平衡避免文化政策過於單一化尤其是在我們這個民主多元社會的國家強調各民族平等的地位一個文化相對論的想法非常重要在奠定文化政策的時候應該考慮各族群歷史、環境跟社會背景 |
transcript.whisperx[4].start |
87.092 |
transcript.whisperx[4].end |
101.749 |
transcript.whisperx[4].text |
為何強調文化多樣性呢?臺灣我們曾經經歷了原住民、尼德蘭、西班牙、明朝、清朝的移民潮、日治時期以及國民政府遷台後的影響造就了今天多元文化共存的格局。因此, |
transcript.whisperx[5].start |
101.969 |
transcript.whisperx[5].end |
113.772 |
transcript.whisperx[5].text |
委員黃秀芳等18人擬具:「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委員黃秀芳等18人擬具:「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委員黃秀芳等18人擬具:「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委員黃秀芳等18人擬具:「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委員黃秀芳等18人擬具:「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委員黃秀芳等18人擬具:「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委員黃秀芳等18人擬具:「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委員黃秀芳 |
transcript.whisperx[6].start |
127.276 |
transcript.whisperx[6].end |
149.561 |
transcript.whisperx[6].text |
因此在文化政策上強烈的本土文化取向現在常常都伴隨著政治意識的訴求例如促轉會的轉型正義、人權博物館以及不義遺址都走向單一文化的這個導向因此在這個公共活動當中都可能讓本土文化與台灣文化混為一談帶著狹隘著 |
transcript.whisperx[7].start |
151.702 |
transcript.whisperx[7].end |
166.315 |
transcript.whisperx[7].text |
敵對等級制度的想法這樣只會將文化政治工具化而忽略掉了社會內部文化多元共存的實際狀況因此本席強調本土文化應該加強國人的身份認同然而對於中華民國來講 |
transcript.whisperx[8].start |
167.336 |
transcript.whisperx[8].end |
186.161 |
transcript.whisperx[8].text |
台獨帶著地域主義的狹隘本土文化觀點已經將整個社會帶來了社會政治文化的值得轉變本席在這邊先不討論所謂肯定台獨還是負面剖析台獨的問題而是一個文化人的角度去探討我們目前的文化政策 |
transcript.whisperx[9].start |
186.861 |
transcript.whisperx[9].end |
189.902 |
transcript.whisperx[9].text |
委員黃秀芳等18人擬具:「學生輔導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第11屆第10次會議:第11屆第12條文修正草案:第11屆第12條文修正草案: |
gazette.lineno |
9 |
gazette.blocks[0][0] |
林委員倩綺:(9時4分)主席,各個立院同仁,大家好。本席今天想談談文化多樣性,文化政策不能走向狹隘的文化民族主義。首先,我們來理解「文化」這兩個字,一個社會的文化代表著眾人的集體記憶,是一代人傳給下一代人的觀念與行為模式的內涵,文化是周邊的一群人主觀上對外界的異己感,以及對內的基礎情感,人們透過這些文化概念網絡來理解跟詮釋自己的世界。而文化是國家身分的核心要素,透過文化,一個國家民族得以區別於其他國家的文化體,這種文化身分為國民提供了集體認同的基礎,並將人們凝結成一個整體。所以任何政府在推動文化時,都應該要注重文化的多樣性與平衡,避免文化政策過於單一化,尤其是在我們這個民主多元社會的國家,強調各民族平等地位的一個文化相對論的想法非常重要,在訂定文化政策的時候,應該考慮各族群歷史環境跟社會背景。 |
gazette.blocks[0][1] |
為何強調文化多樣性呢?臺灣,我們曾經經歷了原住民、尼德蘭、西班牙、明朝、清朝的移民潮、日治時期以及國民政府遷臺後的影響,造就了今天多元文化共存的格局。因此,我們在強烈的數千年原住民文化,有中華文化底蘊,日本殖民時期跟現代化、全球化影響的這樣一個多元文化的融合體,這些時期歷史內涵所成為的族群、文化、社會,全面構成一套意義的網絡,是所謂的本土文化。因此,我們在強調所謂本土文化的時候,不能忽略我們曾經有過的歷史。因此,在文化政策上強烈的本土文化取向,現在常常都伴隨了政治意識的訴求,例如促轉會的轉型正義、人權博物館以及不義遺址,都走向單一文化的這個導向,因此,在這個公共活動當中,都可能讓本土文化與臺灣文化混為一談,帶著狹隘敵對等級制度的想法,這樣只會將文化政治工具化,而忽略掉了社會內部文化多元共存的實際狀況。 |
gazette.blocks[0][2] |
因此,本席強調,本土文化應該加強國人的身分認同,然而對於中華民國來講,臺獨帶著地域主義的狹隘本土文化觀點,已經將整個社會帶來了社會、政治、文化的質的轉變,本席在這邊先不討論所謂肯定臺獨,還是負面剖析臺獨的問題,而是一個文化人的角度,去探討我們目前的文化政策,不應該將本土文化帶入狹隘的民族主義觀點,尤其是在兩岸關係非常緊張的背景下,這樣一個政策目標有我們的戰略意義。因此,本席提出文化的多樣性與平衡歷史、認同根基的重要性,尊重過去存在的事實,不要踏入文化民族主義的陷阱,謝謝。 |
gazette.blocks[1][0] |
主席:謝謝林倩綺委員的發言。 |
gazette.blocks[1][1] |
接下來請登記第3位張嘉郡委員發言。 |
gazette.agenda.page_end |
122 |
gazette.agenda.meet_id |
院會-11-2-10 |
gazette.agenda.speakers[0] |
韓國瑜 |
gazette.agenda.speakers[1] |
麥玉珍 |
gazette.agenda.speakers[2] |
林倩綺 |
gazette.agenda.speakers[3] |
張嘉郡 |
gazette.agenda.speakers[4] |
楊瓊瓔 |
gazette.agenda.speakers[5] |
陳菁徽 |
gazette.agenda.speakers[6] |
許宇甄 |
gazette.agenda.speakers[7] |
羅廷瑋 |
gazette.agenda.speakers[8] |
洪孟楷 |
gazette.agenda.speakers[9] |
吳宗憲 |
gazette.agenda.speakers[10] |
羅智強 |
gazette.agenda.page_start |
115 |
gazette.agenda.meetingDate[0] |
2024-11-22 |
gazette.agenda.gazette_id |
1139801 |
gazette.agenda.agenda_lcidc_ids[0] |
1139801_00003 |
gazette.agenda.meet_name |
立法院第11屆第2會期第10次會議紀錄 |
gazette.agenda.content |
國是論壇 |
gazette.agenda.agenda_id |
1139801_00006 |
IVOD_ID |
157379 |
IVOD_URL |
https://ivod.ly.gov.tw/Play/Clip/1M/157379 |
日期 |
2024-11-22 |
會議資料.會議代碼 |
院會-11-2-10 |
會議資料.屆 |
11 |
會議資料.會期 |
2 |
會議資料.會次 |
10 |
會議資料.種類 |
院會 |
會議資料.標題 |
第11屆第2會期第10次會議 |
影片種類 |
Clip |
開始時間 |
2024-11-22T09:03:56+08:00 |
結束時間 |
2024-11-22T09:07:26+08:00 |
支援功能[0] |
ai-transcript |
支援功能[1] |
gazet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