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3975

張雅琳 @ 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6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張委員雅琳:(11時33分)謝謝主席,有請葉次長。
1 葉次長丙成:委員好!
2 張委員雅琳:次長好!今天我要就高教的部分來和次長討論,其實這個我們的報告裡都有講,117年大一新生會來到最低點,跟現在比整整少了4萬,但是呢?我看了一下,111學年公私立大學核定的招生名額,目前這個還沒有反應未來可能即將要面對的變化。我想要瞭解的地方是,當我們的人數越來越少,可是目前列入專輔的學校卻只有這4所,我想要知道的是,現在我們要如何因應少了這麼多、將近5萬人,我們的準備到底是什麼?
3 葉次長丙成:其實我們現在是鼓勵大學,因為前面有提到,接下來2030年臺灣產業界將會面臨很大的人力缺口,所以這些私立大學還有一個很大的任務,那就是他們要幫助臺灣去國外攬才、招收學生進來,訓練他們之後,讓他們能夠留臺工作。
4 張委員雅琳:所以目前學校就是維持不變的狀況,請他們積極的去國外攬才來解決這個問題嗎?這樣就可以補足4萬個缺口,我們的目標是這樣子嗎?我的理解是這樣子嗎?
5 葉次長丙成:我們現在的目標是2030年前要累積招收30萬個學生,因為臺灣的缺口很大,的確,我們就是要私立學校去攬才,如果有公立學校要走這條路的話,也可以一起努力。
6 張委員雅琳:為什麼大家都想要出國唸書?通常都是為了一技之長,或是想要進入一所比較好的大學有一個學位,所以我很好奇,到底我們現在要怎麼樣提出我們的競爭力?因為現在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過去我們有私校的退場機制,像財務、教學品質不好,我們就會將它列入專輔學校,但是在問題還沒有解決之前,我們就下令停招。沒有錯,我們現在是以新生註冊率未達六成做為基礎,但是、回應剛剛前面說的那個問題,這些招生不良的學校一定都有一些狀況,到底教育部有沒有掌握?就像你說的要到國外招攬學生好了,但是這些學生會來這些學校唸書嗎?到底我們要怎麼協助這些學校產出競爭力跟吸引力?對不對?
7 葉次長丙成:其實這是整個政策的配套,像目前新南向產業專班,我們在越南、印尼跟菲律賓都有設招生基地跟據地,我們會在當地訓練他們的華文能力,他們要有A2的等級才能夠來臺灣。
8 張委員雅琳:我瞭解,因為之前我們就有質詢過這個題目,但是這個人數進展非常緩慢。我主要的訴求是,針對這些註冊率未達六成的學校,我們有沒有一些積極的輔導機制?應該這樣子講,因為你沒有把它列入專輔,你說要把它留下來去招收國外的學生,那我們有沒有一些積極的輔導介入措施來協助這些學校?不然你剛才講的那些事情都不會實現,我們有沒有相關的規劃來協助這些學校?
9 葉次長丙成:是,報告委員,當它的財務出現惡化,或是師資、教學品質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就會開始預警。
10 張委員雅琳:不對,我現在講的是這些註冊率未達六成的學校,因為註冊率未達六成可能是因為錢收得太少、註冊費太少,那要怎麼去營運?這樣問題就會產生,那我們針對這些註冊率未達六成的學校,我們有沒有積極的介入措施?目前有規劃嗎?
11 葉次長丙成:就是因為它招生未達六成,這也代表它現在的科系和整個產業或社會的需求沒有match,所以它要調整,這也就是部長為什麼會提到我們要鼓勵他們,請他們不要被系所的數量所限制,他們可以朝單科的專業學校發展。
12 張委員雅琳:專門學校嘛!所以我們要往專門學校,那我們會有一些輔導機制嗎?好,沒關係,因為我時間有限,所以我們會後再繼續討論這個部分。
13 再來,全臺第一間臺文系停招,我之前質詢時就有講到,我們是不是應該協助臺文系?因為現在國家語言發展計畫要復振臺語,所以我們需要臺文相關的老師、師資和專業的人員。但是你們上次給我的回復就只有說:「我們現在會協助,確認這個停招的程序是否符合正常流程」,你們還是沒有回答我,你們會不會來協助他們?這個可以回答我一下嗎?
14 葉次長丙成:我會來瞭解這個狀況,然後看要怎麼樣積極的來協助他們。
15 張委員雅琳:好。再來,「3+2新五專模式」,今天次長也有講,其實這是初步的構想,希望可以提供吸引力來解決技職的人數。但是我們從右邊的表可以看到,坦白說,技職生的人數就是比較少,然後呢?學測報考的人數也已經超越統測報考的人數。我很好奇,這「3+2新五專模式」要如何吸引技術性的高中生?這個吸引力到底在哪裡?因為坦白說,現在學校這麼多,他可以去唸一般學校就好,為什麼他要唸這個「3+2」?
16 葉次長丙成:跟委員報告,因為我們可以看到,五專畢業生的薪資比大學畢業生高,也就是這個市場對五專畢業生是有市場和需求的。另外一個就是,其實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是,如果今天高職要跟高中競爭招生,它會比較辛苦,所以我們現在要結合科大的能量一起去做。其實我們現在已經遇到越來越多中產階層家庭的爸媽,他可能不缺錢,他可能不見得要像大學「產攜2.0」這樣邊工作邊讀書,他也期待他的小孩不要受到升學的壓力,國中畢業後有5年不用遭受升學的壓力,可以好好的學技術,這也可以解決現在高職、因為現在有很多學生到高二、高三為了準備升學和統測,專業技術也沒有學好,所以這有幾個目的,它可以讓孩子有5年的時間安心好好的學習技術。
17 張委員雅琳:好,了解了。其實剛才次長也有說到,這個部分還沒有詳細的規劃,所以我們還是要詳細了解,聽起來是有掌握一些現場的需要。但是本席也認為,如果現場有這個需要,我們當然可以積極去做,但還是要了解實務面如何執行,所以如果日後有詳細的規劃,請提供給我們辦公室。
18 其實剛才次長也有說到需要學習技職的專業能力,例如2018年教育部的點亮技職之光,這和經濟建設密不可分,非常需要。現在全世界都在說AI,我們也說要做一個AI之島,現在全臺灣都在流行。但是中研院的孔祥重院士也提了一個意見,他認為技職教育是臺灣教育的基石。回應剛才次長說的,我們需要很多動手的人來整理相關資料,所以需要培養一萬名懂AI的技職生。
19 本席現在想要請教次長,本席相信你應該挺認同他的主張,但是我們要如何在現在的技職體系培養AI人才?我們有足夠的師資和資源嗎?
20 葉次長丙成:我認為需要培養一萬名懂AI的人才,但是我覺得現在臺灣社會把很多事情混在一起,例如我們說缺AI人才,但AI人才到底是什麼?對於AI人才,我們應該要區分,分別是研發AI技術,和在他的領域使用AI,這兩個要區分開。如果這一萬名指的是用AI處理他的領域的問題,這個部分我非常認同孔院士說的。
21 張委員雅琳:對。但是我們現在的師資和資源有準備好,可以訓練像這樣的技職生,讓他懂AI嗎?
22 葉次長丙成:其實這件事情不見得只從技職生出發,事實上我們從……
23 張委員雅琳:我們分兩個部分好了,因為剛才次長也有說到,一個是研發,那可能是大學端處理的部分;一個是實務操作面的部分,我們現在處理的就是操作面的部分。
24 葉次長丙成:是的。我認為懂AI的人不只需要一萬人,我覺得未來我們的孩子們對這件事情應該都要有所了解,所以未來我們要怎麼從中小學教育起?例如小學的時候就要開始由老師運用AI教學,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發展一些平台,像英才網會整合一些AI的功能,讓孩子從小就習慣用AI。所以我要……
25 張委員雅琳:從小學教育起,本席也理解啦!但那畢竟是比較長遠的事,沒有辦法解決現在的燃眉之急,因為現在就需要開始整理很多資料嘛!沒有這些資料,想要發展這些模型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現在如何讓現有的,已經準備出社會的學生具備這樣的能力,本席覺得這才是重中之重,這是現在必須處理的問題,因為本席的時間有限,我們之後再約時間好好討論好了,謝謝。
26 葉次長丙成:是,好的,謝謝委員。
27 主席:好,謝謝張雅琳委員。
28 接下來吳春城委員、吳春城委員、吳春城委員不在。
29 接下來請賴士葆委員發言,謝謝,4分鐘。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334
meet_id 委員會-11-1-22-16
speakers ["柯志恩","萬美玲","林倩綺","葛如鈞","葉元之","陳秀寳","吳沛憶","林宜瑾","羅廷瑋","郭昱晴","洪孟楷","陳培瑜","張雅琳","賴士葆","林思銘","陳亭妃","翁曉玲","范雲","羅智強","邱志偉","楊瓊瓔","黃國昌","吳春城"]
page_start 273
meetingDate ["2024-06-13"]
gazette_id 1136201
agenda_lcidc_ids ["1136201_00006"]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6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列席就「少子化趨勢下高教應如何經營、創新及提升競爭力」進行專 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6201_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