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3040

吳春城 @ 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4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吳委員春城:(12時6分)有請鄭部長。
1 主席:好,部長。
2 鄭部長英耀:委員好。
3 吳委員春城:部長好。我是你的校友,中山大學我是第5屆畢業的,所以我們算自己人啦!當然對你來接任部長,我們中山校友會都歡欣鼓舞,也期待你能大刀闊斧,有所作為。
4 我到立法院來,快要4個月的時間我都在談壯世代,為什麼我選擇在教文委員會?因為壯世代的核心就是一個文化,就是一個教育的問題,不是衛環啦!不是去長照啦!所以在這裡重中之重,我講了4個月,我想在座的這些司長應該耳朵都聽到生繭了,對不對?但是我看了今天教育部所做的業務報告書,部長上任的報告書裡面只有一句話,一句帶過,第27頁「樂齡長者學習」,還是停留在樂齡上,我不曉得是下情不能上達,還是潘部長答應我說很多的事情要移交卻沒有移交?還是說所做的事情部長沒有認同?所以這部分看起來我們需要溝通一下,後續的溝通。
5 現在看起來,教育部對於未來整個社會的樣貌,教育部應該扮演的角色是什麼,似乎沒有很深刻地去思考,我看了這一份報告,還是跟過去一樣,做了很多瑣碎的事項。我也跟部長報告,教育部的事情做不完,如果核心的問題沒有掌握的話,做這些事情只是治絲益棼,沒有辦法好好地處理。我想這一次包括我們的次長也都更新了,所以很多政策沒有延續,不過也不需要延續啦!因為展開新局,對於過去的教育政策你也不用負責任,你應該要展開新局,看到新的東西,我們兩位政次張廖萬堅次長及葉丙成次長都非常地優秀,也希望未來能夠來協助。
6 首先,我不曉得教育部有沒有看到這個問題,未來往前30年臺灣最重要的,我一直在講,最重要的是民主化,往後30年臺灣最重要的問題是人口,人口學的問題,高齡化跟少子化。我這4個月來一直在談簡報上這個表,1970年代,臺灣年齡中位數是19.3歲,2040年是52.4歲,這是國發會做的資料,這不是我做的。1970年65歲占人口2.9%,2040年65歲占人口30%,10倍。14歲以下,1970年占39.7%,2040年是10.2%,翻天覆地,教育政策有沒有把這個部分納入考量?溝通了4個月,我發現所有的部會都停留在1970年代,用這樣子的一個想像圖在規劃所有的政策,如果是這樣子的話,所有的都白做了。
7 來,我們看一下,現在我談的不是老人的問題,這是年輕人的問題,我問了很多大學校長,你知道你的學生明年一腳踏出校園,一腳就踏進超高齡社會,5個人就有1個是65歲;當這個孩子30歲的時候,2034年臺灣一半的人口超過50歲;當這個孩子40歲的時候,一半的人口超過60歲,請問這個孩子未來是活在什麼社會?部長,請問這個孩子未來是活在什麼社會?我們現在教育的大學生,未來是活在什麼社會裡面?
8 鄭部長英耀:誠如委員所提的,當然是一個高齡的社會。
9 吳委員春城:一個高齡社會,我們有告訴我們的孩子是這樣子嗎?我問了很多大學校長,甚至會說我們都告訴孩子未來是在一個青春無敵的社會,如果你的教育方向是這樣子,我們培養孩子,未來就是要看他到什麼戰場嘛!30歲、40歲是他的創業,不管他要做什麼,最重要的,如果方向都搞錯了,你培育的東西,你現在所做的這一本教育白皮書整個政策都方向錯誤,你能解決這個社會的問題嗎?你能解決這些年輕人的問題嗎?好好地思考這個問題,好不好?所以整個社會未來可以預見的,如果我們不改弦易轍的話,未來高齡化造成臥床族,現在平均臥床已經超過8年,再加上未來少子化,年輕人成為躺平族,全臺灣躺成一片,這個責任在教育部,重中之重。
10 但是我們教育部如何地漠視高齡教育?這個表你們自己看,現在終身教育司的預算一年3.4億,占教育部預算0.2%,那這些人有多少?壯世代有800萬人,用3.4億,平均每個人一年教育預算40元。大家都在問,這800萬人都退休了,退休做什麼?退休以後就沒事做了,我們現在所想像的,你們對一個人的退休有想像嗎?像校長現在就當部長,但是你有想像現在有800萬人「沐沐泅」,不知道往哪裡去,政府對這一部分沒有責任嗎?我們現在給他們的教育場域就是這個樣子,大家說反正高齡者不想學習,隨便就好啦!好好地想一下這件事情。所有的課程當中,現在就是樂齡大學嘛!就是養生養病養老,基本上是以這個為主,所以難怪大家沒有什麼興趣。
11 事實上,我在推壯世代的運動,就是要把銀髮族翻轉為壯世代,現在整個政府都停留在銀髮族思維,所有的部會我已經溝通過4個月,我可以深深地、肯定地說,連行政院也是這樣子,要翻轉成為壯世代,不然這些人未來會占人口的一半,壓垮下一代,下一代沒有未來,你辦的教育沒有未來,這是整個生態的問題,非常簡單的數學問題。我也跟部長講,壯世代在我推動4個月當中,已經在立法院成立了一個最大的次團,跨黨派的,我們有63個立委加入這個次團,有200位學者加入這個次團,一致地重視到這個問題要來推動,教育部在這裡面扮演了非常樞紐核心的角色。
12 我在跟潘部長對話的時候,有提出一個方法,因為教育部現在最傷腦筋的就是少子化,有很多大學要關門,估計有60所,那教育部只有退場機制,我跟潘部長說我教你一個大學不用關門的方法,怎麼不用關門?你知道大學為什麼只有18歲來念呢?為什麼不是60歲來念呢?你知道現在60歲有600萬人耶!這個叫壯世代,壯世代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進大學,因為那時候錄取率很低,你如果規劃一個第三人生大學出來,你知道有多少人要來報名嗎?至少300萬人要來報名。我有講過,我到處去講的時候,每一個人聽了都很興奮,還問我可不可以住校,因為他不想回家,等禮拜六、禮拜天再回家,而且這些人掌握臺灣三分之二的財富,也不用教育部補助,你就好好地規劃制度出來,所有大學不用關門了。
13 全世界事實上也在走這樣子的路線,教育部不要被那些法規綁得死死的,就是一定要18歲,然後很多的體制,現在包括空中大學聽了以後也出來響應,它希望自己成為國民的第三人生大學,包括現在要退場的這些大學,是不是可以好好地去輔導?潘文忠部長也告訴我,有交代次長來成立第三人生大學推動小組,我不曉得現在還有沒有存在?部長,有沒有?你知道這件事情嗎?
14 鄭部長英耀:我想第三人生大學這個部分我們會積極推動,因為誠如委員講的,終身學習很重要,而且我們不能認為60歲以後的學習只是……
15 吳委員春城:好,但是現在這件事情還存在嗎?政策有沒有延續?因為我跟他談了4個月,也有很多小組的成立,不曉得現在……
16 鄭部長英耀:有,我們是延續的。
17 吳委員春城:有嗎?是有延續喔?
18 鄭部長英耀:是。
19 吳委員春城:好,我一定會繼續追蹤,跟你們討論。
20 鄭部長英耀:沒有問題。
21 吳委員春城:包括教育部有跟我們做過第三人生大學學程的研討會喔!公聽會喔!我們辦過很多的活動喔!所以不要改朝換代以後,所有事情就當作是過眼雲煙,就不認帳,因為這樣子的話,我們前面4個月真的就是對著稻草人空轉了。在座很多的司長都知道這件事情,我們非常認真地推動了4個月,我也緊盯著,所以拜託部長,你的部屬都完全知道這件事情,要跟部長報告,可以嗎?
22 鄭部長英耀:可以。事實上剛才聽委員的一席話,我覺得是振奮人心,基本上,大學一般來講是18歲,但是現在有一些學校,我是鼓勵在未來應該要更鬆綁。簡單來講,在30歲以上有超過三十幾萬的人口,如果我們能夠重新定位大學,甚至我們會慢慢請大學的經營者開始去思考是不是一定要招18歲,因為少子化,但是如果他放寬到30歲以後的這些人口,就像委員剛才講的,60歲有600萬人,我們怎麼樣讓他有一些更積極的學習。
23 吳委員春城:對,現在包括私立大學的轉型可以朝這個方向,或者我們有實驗教育,這個是比較寬鬆的,也可以儘快地納入這個制度,所以後續再跟教育部做更多的溝通。
24 鄭部長英耀:謝謝委員指正。
25 吳委員春城:好,謝謝部長。
26 主席:謝謝吳委員、謝謝部長。不過剛剛吳委員所提到的,退休之後的安心睡、快樂吃,你相信我,不用等到退休,在場所有的人都很希望現在就做這件事。
27 接下來請羅廷瑋委員。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342
meet_id 委員會-11-1-22-14
speakers ["柯志恩","萬美玲","陳培瑜","洪孟楷","林倩綺","葉元之","郭昱晴","葛如鈞","吳沛憶","陳秀寳","林宜瑾","張雅琳","吳春城","羅廷瑋","吳思瑤","鄭天財Sra Kacaw","鍾佳濱","范雲","何欣純","牛煦庭","林月琴","張嘉郡","楊瓊瓔","羅智強"]
page_start 267
meetingDate ["2024-05-27"]
gazette_id 1135201
agenda_lcidc_ids ["1135201_00005"]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4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教育部部長鄭英耀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5201_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