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62864

楊曜 @ 第11屆第3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18次全體委員會議

Start Time End Time Text
00:00:00,223 00:00:07,229 市長我們今天討論一個比較新的題目我還是要先肯定一下
00:00:24,914 00:00:37,939 執政團隊因為我根據也是你們來的資料就是台灣空氣中的PM2.5的濃度在過去10年有顯著的下降我不知道你們這邊有沒有數據有
00:00:42,942 00:01:03,420 那次長在這邊稍微報告一下,讓國人知道一下沒有,這個就是有的時候還是必須要宣導一下因為恐怖確實是伴隨著生活帶來很大的恐懼是,謝謝委員那過去我們比較關心的是PM2.5的部分
00:01:04,260 00:01:22,061 那從102年開始其實不管馬總統時代或者是小英總統時代其實大家都努力了在全國各縣市的環保專會或者是各事業的自己的檢污檢排還有全民的努力之下PM2.5從102年的24
00:01:25,385 00:01:53,410 到了去年113年已經降到12.8這個減幅是相當的大減幅將近百分之五十了這個超過改善百分之八十八百分之八十八所以我想這個努力是大家全民的一個結果啦那因為現在大家比較關心除了2.5之外更細的PM1甚至今天的議題對超細閒文為例PM0.1才有今天的專報
00:01:54,850 00:02:00,476 科技越來越發達所以對於生活中的有害物質的發現就會越來越多
00:02:06,089 00:02:33,190 因為現在世衛組織跟歐盟對於PM0.1對人體造成的健康風險提出了高度的關注跟警告大概認為PM0.1對於心血管、肺部、腦部都可能帶來疾病世衛組織也將PM0.1定為一級的致癌物
00:02:34,691 00:02:48,378 危害更甚於PM2.5那我想要請問一下市長你們對於PM0.1的減排方向的政策方向你大概講一下
00:02:49,618 00:03:15,544 我簡單說明一下就是PM0.1因為它細太小了對所以我們人體的防禦沒有辦法去抵禦的情況之下我們戴口罩也沒辦法保護自己戴口罩也沒有辦法氣管都沒辦法把它排除掉進到肺部甚至進到血液裡面戴口罩也沒有辦法沒辦法太細了像這個就必須要讓國人很清楚所以我們要去關心這個東西所以現在就是說
00:03:17,222 00:03:35,503 世界衛生組織開始提醒了然後歐盟也注意到了要開始做監測以前都沒有去測這個東西現在開始要測所以測了之後你才能夠知道它主要會從哪些來源來因為現在有人開始測這個之後發現說它跟這個交通的那個密集
00:03:37,095 00:04:04,617 經過的車輛是有關的所以我們大概可以比較確定就是說它跟交通來源是有相關性所以我們要去管制移動污染源的原因也在這個地方那另外有一些工廠的排放等等也是可能會造成的原因那我們現在就是要因為數量還不是足夠讓我們可以確認所以我們先把它做監測之後因為歐盟也是去年才開始要會員國兩年之內要設監測站也就是明年底
00:04:05,518 00:04:22,087 要完成監測那我們現在開始有實驗性的監測在進行了那監測出來這些數據都會提供給我們做參考將來我們會參考歐盟參考這個先進國家他們的管制策略然後看看我們的本土的情況是怎麼樣然後我們來採取對策
00:04:24,444 00:04:52,534 那我們因為它是新的東西所以我們的空氣品質監測站會不會逐步更新配合BM0.1因為我們現在的空品監測站有78個環保署的時代到現在環境部中央設的有78個監測站其中有6個是跟交通有關地方也有34個測站地方也有在測
00:04:54,154 00:04:55,275 所以現在開始有試驗性的測站出來了
00:05:17,288 00:05:41,600 我們在這個台北有一個站就是台大防空所有台大防空所的教授協助我們做這樣的一個試驗計畫從102年開始到現在持續在進行當中一直在蒐集這個資料那慢慢的我們也在高雄有設了我們在台中也設了北中南各有像可以對比去了解成因是什麼找出成因之後然後才能夠提出解決的對策
00:05:42,920 00:06:05,666 過往因為它太新的東西啦是是是因為以前都忽略了沒有注意到那現在開始提醒我們要注意這個那這邊也提醒一下次長就是監測站逐步更新甚至於假如說它目前的資料照次長講的就是可能是來自移動污染源
00:06:07,349 00:06:12,725 產生PM0.1的情況比較多那有沒有要增加
00:06:14,811 00:06:38,806 監測站然後人力的培訓你們這邊目前可能也...是 謝委員你講到的是重點不是說想要設就設要擺的地點要適當然後也要有足夠的人力去維護等等這個都要支援那在預算不足的情況之下可能預算都撥到地方去地方也要加強設所以這個都必須要大家一起來努力
00:06:39,947 00:07:03,383 所以我想這個我們會目前既有的車站怎麼樣去做轉型或調整來因應這個新興的這樣的PM0.1對那就是像次郎講的除了部裡面自己的檢測站以外有很多是地方的那其實很多工作本來就是中央跟地方必須要協力來完成的
00:07:06,105 00:07:17,454 因為PM0.1根據研究顯示確實對人類對人體有很多的危害包括世衛組織
00:07:19,793 00:07:33,308 都沒有辦法精確的掌握到說PM0.1的濃度到底到達多少的時候會造成多大程度的健康風險危害所以
00:07:35,266 00:07:57,184 環境部這邊會不會跟衛福部或相關單位來分析研究當然隨時加入國際的數據來分析PM0.1所帶來的健康風險評估或者是最慢疫什麼時候會啟動相類似的計畫
00:08:01,431 00:08:17,968 我們跟衛福部會有一個所謂的雙次長會議有兩個次長然後跟學者專家一起啟動這樣的機制我們是希望能夠在下個月就開始那這個很重要就是說我們開始要去跨部會的去重視這個議題
00:08:19,569 00:08:39,578 然後我們現在就是把工業專家都把他找進來之後就是跟健康的連結那這裡面PM0.1會是其中的一個議題是這樣子就是因為我們有研究成果的資料基礎才能夠有科學的依據那在法律的制定跟政策的制定
00:08:40,745 00:09:01,608 安全值的制定上才會有依據國人也才比較能健康可以獲得確保相類似的問題因為這是一個很新的議題所以請環境部這邊還是必須要加快腳步跟世界
00:09:02,348 00:09:17,318 相關組織接軌我們有自己的進度那假如說國際有新的資料出來我們可以接近的也必須要一併做處理好不好好 謝謝委員的提出 謝謝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