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廖委員先翔:(11時18分)謝謝主席,麻煩陳部長。 |
1 |
主席:請陳部長。 |
2 |
廖委員先翔:部長好。 |
3 |
陳部長世凱:委員好。 |
4 |
廖委員先翔:原本上禮拜有兩個問題要問,但第一個問題問完時間就沒了,導致第二個航港局的問題還沒問,今天要問,不過今天航港局的人沒來,你可能要自力更生。請教一下,野柳那艘船的油抽完了沒? |
5 |
陳部長世凱:報告委員,抽油部分我們一直期待它可以趕快,不過,確實整個天候狀況…… |
6 |
廖委員先翔:海象的問題嘛。 |
7 |
陳部長世凱:海象的問題…… |
8 |
廖委員先翔:還沒有完全解決? |
9 |
陳部長世凱:對,還沒有完全解決,但是它現在比例上應該……我前兩天所得到的數據是已經抽完差不多70%、80%了,所以剩下的油其實並不多了。 |
10 |
廖委員先翔:好,我不是要檢討速度的問題,我知道所有人都非常賣力的在解決這個問題,我想講的是更前期的一些問題,我上禮拜也有跟部長說明,我本人是開電動車,所以我對於這種新能源在運輸載具的使用上面有一些我的想法。其實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不只這一艘貨輪,還有其他的貨輪等等,都會發生一些擱淺、漏油等等事件,但你們有沒有想過,其實我們現在在運輸轉型方面有兩大方向,一個是電動,一個是氫能,對不對? |
11 |
陳部長世凱:是。 |
12 |
廖委員先翔:國內的汽車產業,其實原則上大概是朝電動車發展,氫能應該是不會了,原則上應該不會,但是在船業這方面,我們好像都還沒有討論過船類的轉型方向,因為如果今天我們不是用傳統的油,它在海上發生事故的話,或許有兩種,一種是電能,一種是氫,如果是電的話,可能還是會對海底造成一些污染,因為現在的電池其實還是一個高污染的東西。 |
13 |
陳部長世凱:對。 |
14 |
廖委員先翔:但是如果是氫的話,如果真的發生一些事故,它對於海洋生態的污染,其實相對來說是比較輕微的。 |
15 |
陳部長世凱:對。 |
16 |
廖委員先翔:目前來看,比較不會有什麼大型的污染,包括續航力方面,氫能雖然能源轉換率是比電能差一點,但是就它的續航力來說,同樣規模的續航力,就像氫車可以比電動車開得更遠,一樣的,氫船也可以比電動船開得更遠。 |
17 |
陳部長世凱:是。 |
18 |
廖委員先翔:因為我們有航港的一些作業等等,可能還有一個更大的方針,是國家、經濟部的方針,但你們有沒有思考過,因為我們有很多的航港單位,包括港務公司等等也都是交通部轄下的,其實我知道在國外已經有一些,像日本都已經在做一些氫船的研究了,我們國內對於船的能源轉型,有沒有任何的相關著墨? |
19 |
陳部長世凱:報告委員,在交通部的部分,因為未來交通運輸整體的減碳跟永續,其實是個很重要的議題,這個部分我們其實也都在理解,並且希望能夠推動。不過,這個部分要看整個國際,例如以輪船來講的話,國際上大家希望用什麼樣子的新燃料,就是未來比較減碳、比較永續的燃料是什麼,交通部這邊在航港的部分會全力配合,例如委員剛剛所提到的,如果未來的趨勢是走向加氫,氫氣的船的話,我們的整個港埠設施就必須要有加氫氣的設施,也必須要建構,這個部分其實我們也正在盤點,就是對於未來新的燃料、永續的燃料,它是什麼樣子的燃料,在我們的港埠設施也要先預做規劃,這個部分交通部都已經有在做討論跟規劃。 |
20 |
廖委員先翔:好,有在討論,那就麻煩後續繼續針對相關的……當然,我是地方的民意代表,海洋污染可能會影響到我們民眾的生計,但是站在國家的立場來看,這也是未來勢必要走的路。 |
21 |
陳部長世凱:這是一定要做的。 |
22 |
廖委員先翔:已經有其他國家在走了。 |
23 |
陳部長世凱:對。 |
24 |
廖委員先翔:當然,我們國內的各個一級單位也要去做分工,港務公司或是航港局等等,要去做的一些配套,也都要提早做準備。 |
25 |
陳部長世凱:是,沒有錯。 |
26 |
廖委員先翔:另外,再請教一下,這個跟運安會可能有點關係,過去幾年大家其實常常在討論一件事,有一件事情會變新聞議題,就是特斯拉的輔助駕駛,可能在高速公路上面發生追撞的事故率比較高,我不曉得這件事情在最近這段時間有沒有降低? |
27 |
陳部長世凱:降低?數據上,其實特斯拉我們…… |
28 |
廖委員先翔:不只特斯拉,應該是所有電動車有輔助駕駛的,這方面有沒有降低比較多? |
29 |
林司長福山:跟委員報告一下,目前大概就是說之前大家比較關注的,可能有一些車輛駕駛開駕駛輔助系統去撞到高速公路工程緩撞車的這個部分。 |
30 |
廖委員先翔:是。 |
31 |
林司長福山:針對這個部分,我們有做一個追蹤,第一個,有開輔助駕駛跟沒有開輔助駕駛,大概就一半、一半。另外,有開輔助駕駛的部分,其實那個廠牌也沒有見到所謂的集中性,委員可能也知道,其實目前就是Level 1、Level 2,在其他各廠牌大概是一個滿標準的配備,目前從統計數字上面看到的這個部分的話,是沒有看到特別集中在哪個廠牌的…… |
32 |
廖委員先翔:事故率呢?有沒有降低,或者是…… |
33 |
林司長福山:事故率的部分,大家可能最近比較少聽到車輛再去撞工程緩撞車。有關輔助駕駛部分的話,其實部裡面跟高公局一直在做宣導。另外,在車輛安全審驗端的部分也做了一些相關的加強,譬如說車主手冊裡面一定要把這些輔助駕駛的東西寫得特別重要,交車的時候業代一定要去做相關的說明。第三個部分,只要有出事情,就是那個廠牌有去撞到的話,我們就要求那個廠牌自己要提出自己檢視的報告。另外,在高公局的部分,也會請他們去加強後面工程緩撞車一些相關交維這個部分的…… |
34 |
廖委員先翔:其實我提這個當然是最近它真的是一個新聞議題,好像過去給大家的認知是,輔助駕駛或者自動駕駛可能會有比較高的事故率,撇開追撞工程車這件事情,你們有沒有做過相關的統計?我不知道駕駛會不會承認啦,我們在道路上面可能都會統計每幾萬公里發生的事故率,大概都會用這樣來做統計,開輔助駕駛跟一般我們純手工的駕駛比,你們有沒有做過相關的統計? |
35 |
林司長福山:跟委員報告一下,確實,要把車輛區分,就是你當時有沒有開輔助駕駛系統這個部分。跟委員報告,都是事故之後親自訪談的部分…… |
36 |
廖委員先翔:對啊! |
37 |
林司長福山:比較難事前就去做區分,因為確實現行的車輛在外表特徵上面等等是沒有做這個部分,所以要去統計那個平均當量的部分是有點困難。 |
38 |
廖委員先翔:我會問這個問題最主要是,其實在國外相關的研究,譬如汽車品牌自己做的研究,或者是第三方的一些研究等等,現在其實國外有一些全自動駕駛,開全自動駕駛系統的事故率,大概是純手工、我們人類開車事故率的十分之一,如果說用它的里程數來算的話,全自動的大概是十倍的里程才會發生一次事故,人類當然就是十分之一的里程就會發生一次事故,所以其實國外在很多地方,包括美國舊金山或者是洛杉磯,或者我不要講美國,講對岸,在很多的城市,其實很多的先進城市都已經推出了無人計程車的這一項服務,我今天最主要是想要問這個,我不知道我們國內統計數據怎麼樣,但是在國外相關的統計數據上面,全自動無人駕駛車輛的事故率,其實都比人為開車的事故率還低,我不曉得我們國內目前有沒有在討論無人計程車這件事情? |
39 |
陳部長世凱:報告委員,國外在試行無人計程車,它也是特定區域。 |
40 |
廖委員先翔:對,當然,它都會劃定區域。 |
41 |
陳部長世凱:對,它慢慢就會更擴張,未來也可能會成為一個趨勢,所以其實我們臺灣相關的單位,包含交通部,應該也要開始來討論。 |
42 |
廖委員先翔:有任何的廠商,國內或國外的廠商提出申請嗎? |
43 |
林司長福山:跟委員報告一下,上次委員也有關切到這個課題,其實國內屬於自動駕駛這個場域的部分,目前適用的大概是經濟部無人載具的那個部分。目前透過這個管道的話,大概主要是這些相關自駕系統開發的廠商,還沒有所謂車廠的部分,我們也很樂見國內的相關車廠,譬如說納智捷等等,他們有投入整車部分的話,如果說有這些相關比較成熟的產品,目前交通部已經在做法規的調適,已經在做法規的…… |
44 |
廖委員先翔:因為我要講的是,其實最近我們國內討論比較多的就是行人安全,既然全自動無人駕駛的車輛,它的安全性、事故率都比我們人為駕駛還來得低,我不知道有沒有廠商提出申請,我也希望交通部未來對於這樣新的一個世界趨勢是朝開放的心態,因為我知道有時候引進一個新的東西,就算你的事故率可能比別人低,但是因為它是新的東西,它出了一件事情就會上新聞,這可能對你們是一個壓力,但是交通部應該是要看整體的、宏觀的,我們如果要解決、降低國內交通事故機率的話,可以參考國外已經統計的非常成熟、客觀的一些數據,再來討論交通部要不要持開放的態度,來改善我們國內交通環境的安全。以上,謝謝。 |
45 |
陳部長世凱:是,謝謝委員。 |
46 |
主席:好,謝謝廖委員。 |
47 |
接下來有請陳雪生委員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