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6667

郭昱晴 @ 第11屆第2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8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郭委員昱晴:(10時26分)謝謝主席,有請院長。
1 主席:有請廖院長。
2 廖院長俊智:郭委員早。
3 郭委員昱晴:院長早安。中研院院區開放參觀,這個Open House的活動在北院部分其實收到非常多的迴響,效果也非常好,我知道在去年10月14日首度專門為6到12歲的孩子舉辦兒童科普日,70場的活動也吸引了將近5萬人的參與,後續大家的反饋、滿意程度其實都非常高,高達九成五。再來在今年10月12日也推出了將近有100場的互動科普活動,參觀人數又比前一年更多,滿意程度也高達了九成六。我們知道10月15日中研院的南部院區開幕,一直到上個禮拜六你們也推出了第一次的Open House活動,當天有35場科普相關的活動,不曉得這個活動大家的反應如何?後續我們有沒有可能也比照北院部分持續的、算是固定的時間來辦理?
4 廖院長俊智:據我們了解,反應是非常、非常好,有點出乎我們意料的好,當然,我們明年一定會再度辦理南部院區的開放,至於是否會分兒童版的科普日跟一般院區開放日,我們明年可能會先從分齡、分流開始,而不是不同天,同一天有一些活動是可以標註給兒童來參加,有一些是高中、國中以上的學生跟大人來參加,利用這種方式能夠廣邀全家大小一起到中研院南部院區去享受愉快又有知識性的一天。
5 郭委員昱晴:是,因為我們知道,南院的院區或者是南院的園區,應該是說它其實也是帶動南北科技產業非常重要的一個發展指標,如果可以從北部複製一些成功的經驗往南,我們真的就可以把科普的部分往下扎根。
6 廖院長俊智:是的。
7 郭委員昱晴:另外,我想討論一下關於人才培育跟延攬的計畫,剛剛其實有聽到你們有延攬國外優秀人才來臺灣做一些交流,包含TIGP,你們的成效的確也是不錯。但是我要討論的是另外一個部分,我們看到在113年度要延攬資深學人,目標是延攬10位,但最後只有1位,達成率有點低,只有10%。另外,我們可以看到在這4年來,好像數字都一直在往下down。第二個的部分是與國內外學術研究機構合辦學程及進修計畫,預計招生總人數是65名,實際是47名,差不多七成多。另外在博士後研究學者培育計畫部分,目標是100名,實際到的人數是79名。這三項指標與剛剛宜瑾委員特別提到的TIGP延攬人才相比,成效是有一點落差,這個部分可以請院長做一下說明嗎?
8 廖院長俊智:好,首先跟委員報告延攬資深學人的部分,假如我們延攬成功這位資深學人來本院專職擔任研究人員,就不需要用這個計畫來支付他的費用,會回歸人事費,過去幾年這樣的案例是比較常見的,就是我們延攬資深人員,剛開始他不確定是否要專職回來臺灣,事後我們都很成功的延攬回來,所以就不需要用到這部分的經費。所謂的目標值是我們編列預算時,以備萬一延攬的對象沒有辦法馬上回來擔任專職,我們會動用這部分的經費,從113年度來看,目前只有一位是需要用這樣子的經費,是這個狀況。
9 郭委員昱晴:所以是沒有把他納進去,就是在經費預算的部分?
10 廖院長俊智:是的,假如他回來,我們延攬得很成功,就不需要這個。
11 郭委員昱晴:好,另外剛剛有特別提到TIGP的計畫,就是你們的目標是15位,實際招募到的有30位,但實際報到的人數,其實我也想要了解一下,就像剛剛院長有特別說明,因為這些人才可能同樣的也在申請其他的一些……我們等於要跟其他的國際要來做競爭,才能夠把人才帶進臺灣。
12 廖院長俊智:對。
13 郭委員昱晴:就是因為有這樣子的狀況,這個部分,我們有沒有預計將來會把目標的人數再往上調?
14 廖院長俊智:我們要思考為什麼人家去選擇國際更知名的學術單位,我們要儘量提升我們的研究水準,並且要滾動式調整研究人員跟博士生的薪資待遇,能夠跟上國際的腳步。我們去年雖然已經有調整,但是過幾年之後,我們可能也需要再重新檢視,看跟國外的落差有沒有擴大。
15 郭委員昱晴:好。另外一塊我比較想要了解的是,2010年我們開始實施國際研究生學程的招收,包含暑期生的計畫,14年來我們招收了大概607位,後續有再投入相關的……就是我們的人員研究,或者是後續他們發展的狀況,中研院有沒有做一些比較實際上的追蹤?
16 郭委員昱晴:有,我們請國際處處長來回答。
17 孟處長子青:報告郭委員,國際處處長孟子青回答。我們每年大概招生五、六十位的實習生,目標值是希望他們至少有10%可以留在本院來銜接國際研究生的博士班,目前看起來,疫情前後其實大致上都有達到這個目標,疫情後我們更希望能夠把10%提升到20%,這是目前的規劃,謝謝。
18 郭委員昱晴:好。另外,我想要了解一下,中研院在114年度的預算案當中,學術研究跟人才培育底下有一個基本行政工作維持的項目,大概編列了將近12億左右的經費,當然這些經費其實也會投入在比方說知識饗宴或者是中研講堂相關的費用上面,我比較好奇的是中研講堂的部分,過去7年,你們每年大概會辦近2場講堂,但是今年到目前為止好像只辦了一場,而且是在苗栗的學校來做推廣。當然我們知道辦一次講堂要耗費很多的人力、很多的資料,包含所有進程上面的一些規劃,其實是非常、非常辛苦的,今年只辦一場的原因大概是……
19 廖院長俊智:因為今年我們增加了南部院區開放,人手有一點捉襟見肘,所以我們今年決定中研講堂只辦一場,另外一場我們辦在南部院區。
20 郭委員昱晴:明年之後有沒有可能會比較穩定?
21 廖院長俊智:我們再檢討看看我們的量能,怎麼樣再做……還要看相對的效益。有關中研講堂,因為我們在院區開放,裡面就有三十幾場類似這樣的演講活動……
22 郭委員昱晴:了解。
23 廖院長俊智:所以我們要再評估一下哪一個效益比較高。
24 郭委員昱晴:我們知道之前還有「研之有物」,就是特別把一些比較艱澀,跟科學、科技相關的部分,有配合用一些圖文、有趣的方式來出版這樣的刊物。我不曉得這個部分的推廣有沒有延伸到國中小,甚至到高中?是不是另外有更進程的、跨部會跟教育部來合作,把這樣的科普刊物能夠往下扎根的計畫?有沒有實際的計畫?
25 廖院長俊智:目前我們是以出版為主,第三本「研之有物」也即將出版,我們當然也很歡迎跟跨部會合作,看怎麼樣來共同推廣,但據我了解,各部會都有不同的做法,我覺得大家分頭做,這樣也相當好。
26 郭委員昱晴:大家其實樂見這樣的刊物能夠真正的進到校園,這個部分如果有一些更進一步的計畫,再麻煩提供給我們,好不好?
27 廖院長俊智:好。
28 郭委員昱晴:謝謝院長、謝謝主席。
29 廖院長俊智:謝謝。
30 主席:院長,請回。謝謝郭昱晴委員的質詢。
31 現在休息5分鐘。
32 休息(10時36分)
33 繼續開會(10時41分)
34 主席:繼續開會。
35 現在請萬美玲委員質詢。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338
meet_id 委員會-11-2-22-8
speakers ["范雲","洪孟楷","柯志恩","葉元之","陳秀寳","葛如鈞","林宜瑾","郭昱晴","萬美玲","吳沛憶","林倩綺","張雅琳","陳培瑜","吳春城","羅智強","翁曉玲","麥玉珍","吳宗憲","羅廷瑋"]
page_start 279
meetingDate ["2024-11-11"]
gazette_id 1139901
agenda_lcidc_ids ["1139901_00006"]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2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8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邀請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二、審查 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 算案有關中央研究院單位預算案;三、審查 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 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四、處理中央研究院函,為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決議,檢送第2目「一 般學術研究及評議」預算繼續凍結100萬元書面報告,請查照案;五、審查中央研究院函,為113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決議,檢送決議(一)「自然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預算凍結100萬元書面報 告,請查照案(第二案及第三案僅進行詢答)
agenda_id 1139901_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