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6141

羅智強 @ 第11屆第2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8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羅委員智強:(12時21分)主席,有請副部長。
1 主席:請副部長。
2 徐副部長衍璞:羅委員好。
3 羅委員智強:副部長好。過去中科院曾經一度傳出,完成現有建案之後,未來無人機將不再繼續研製,改以對美採購為主。但是昨天國防部的報告內容指出,將續依需求和預算,量產騰雲、銳鳶、紅雀等機型。可是月初中科院的院長在立法院報告時,他證實2025年沒有銳鳶二型無人機量產的預算,中科院已經通知相關下游廠商先停產。到目前為止,狀況到底是怎麼樣?
4 徐副部長衍璞:請中科院李院長向您做一個詳細說明。
5 李院長世強:2025年確實沒有這些量產的預算。
6 羅委員智強:是。我們知道銳鳶二型的設計是為了改善過去海上無人偵察機的電戰能力、武器攜帶能力和通訊能力嘛!對不對?
7 李院長世強:還有包含對人力的需求。
8 羅委員智強:所以現在中科院不再有這個計劃?還是要等到嘉義的無人機園區2026年完成之後,才會有新的投產計劃?
9 李院長世強:沒有。委員,這只是一時的預算排擠,部長上次答詢的時候也說的很清楚,這些無人機一定會量產。
10 羅委員智強:大概什麼時候呢?
11 李院長世強:我們當然希望爭取儘快。
12 羅委員智強:儘快是指什麼時候?
13 李院長世強:因為114年的預算已經編列,所以可能要到115年。
14 羅委員智強:目前共艦和海警船繞臺的頻次越來越多,事實上海上增設無人機的重要性也開始出現,不知道國防部對於這部分的戰力評估如何?目前應對這個狀況,我們的準備是什麼?
15 徐副部長衍璞:請情報次長和作戰次長說明。先請情報次長就無人機的部分向您說明。
16 羅委員智強:OK。
17 李院長世強:趁這個空檔,我順便說一下,就算我們的無人機還沒量產,但是只要國軍有需要,我們的原型機都會支援各項任務。
18 羅委員智強:好,謝謝院長。
19 謝次長日升:我是情報次長謝日升,在這邊向委員說明。我們在聯合情監偵所使用的,有關無人機的部分,按照長遠的規劃來說,是以高、低空不同空層、不同類型,依照作戰需求做長遠的規劃。
20 羅委員智強:本席再問一個問題,因為我們也看到媒體披露,顧部長在一場媒體茶敘中透露,他說2028年之前臺灣將總計採購3,422架,包括微型無人機等六款國產的軍用無人機。這些機型是中科院目前規劃發展的內容?目前的計畫狀況如何?怎麼樣跟上國防部部長的規劃?
21 徐副部長衍璞:3,244架是包含陸用型和海用型各三種,這部分的無人機是由民間廠商生產,經過我們正式的標案實施,這3,244架通通都已經決標了,會陸續交機。
22 羅委員智強:本席現在要關心的,就是有關無人機自製率的問題,不管是採用中科院自主研發的機型,還是民間企業開發的軍用商規無人機型,其實自製率這一塊,也是國防部很重要的一個要求,如果參考烏俄戰場,無人機在戰場的消耗非常大,對不對?參照烏俄戰爭的狀況,一般都認為數量是一個關鍵,因此,如果自己有完全的製造能力,在數量的部分,我們的應對會比較有餘裕嘛!對不對?
23 可是自由時報在2023年曾經有一段報導,不具名的政府官員指出,他說當前國內無人機廠商大部分資本額都不大,主要是以採購零組件組裝為主,軍用商規無人機開發案給民間廠商技術練兵的機會,對於無人機關鍵模組的研發和自主產製有相當助益,後續的陸海軍驗收若合格,國內廠商取得銷售時機,才能夠帶動國內無人機產業發展。但是有人也就認為,所謂關鍵零組件的部分,我們的量產規模,您覺得什麼時候能夠達到?假定面對烏俄戰爭的情況,我們有辦法去因應這個龐大的需求嗎?
24 徐副部長衍璞:這個也跟委員簡單的報告,俄烏戰爭給我們一個非常好的啟示,俄烏戰爭中雙方無人機的使用都非常大量,損耗量誠如剛才委員所說的,每一天的損耗可能都上到千架以上,可能。
25 羅委員智強:對。
26 徐副部長衍璞:所以有關無人機,我們要把無人機的成本降低是我們未來努力的一個方向。
27 羅委員智強:對。
28 徐副部長衍璞:所以包含系統化、模組化,我們也會參據世界各國有關無人機製造的能力、技術來做一個參考,我們中科院是做軍用軍規的無人機,現在民間做的是軍用商規的無人機,剛才跟委員所報告的未來我們3,244架,包含陸用型的、空用、海用型的,各有三類型,總共是六個類型,所以這六個類型的部分,我們在國內所有廠商當中都是經過我們各軍種邀集所有專家做非常嚴格的測試,經過測試以後它才可以通過決標,所以我們在整個審查過程當中,對於整個生產能力部分,我們是列為第一優先。
29 羅委員智強:副部長,我最後做一個簡單的結論,剛剛副部長也說,以烏俄戰爭的狀況來看,每天耗損甚至上千架的無人機,對不對?
30 徐副部長衍璞:以上。
31 羅委員智強:事實上,你可以看到現在即便顧部長揭露的3,422架無人機,照這種比例來看,也是遠遠不夠!我們當然在追求所謂自製率提高的過程,但實際上我們能不能滿足量產這件事,那才是未來如果真的發生特定狀況的時候,我們能夠跟得上的一個關鍵。其實你也知道,這兩個有點衝突,對不對?因為有時候自製率要求高的話,事實上量產能力會受到一些影響。但是怎麼樣求取平衡,我覺得要參考其他國家的狀況來加以精進好嗎?
32 徐副部長衍璞:是,感謝委員指導,我們會納入參考。
33 羅委員智強:謝謝。
34 徐副部長衍璞:謝謝委員。
35 主席:謝謝羅智強委員。副部長請回。
36 接下來我們請楊瓊瓔委員上臺質詢。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166
meet_id 委員會-11-2-35-8
speakers ["林憶君","羅美玲","陳永康","王定宇","沈伯洋","林楚茵","陳冠廷","黃仁","洪申翰","馬文君","徐巧芯","賴士葆","鍾佳濱","黃國昌","羅智強","楊瓊瓔","王鴻薇","黃捷"]
page_start 105
meetingDate ["2024-10-24"]
gazette_id 1138901
agenda_lcidc_ids ["1138901_00003"]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2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8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國防部部長報告「國軍無人機運用現況與未來發展機會及挑戰,並就協助中科院推動民雄航 太暨無人機產業園區的開發作業進度及概況」,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8901_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