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6084

鄭正鈐 @ 第11屆第2會期經濟委員會第8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鄭委員正鈐:(10時49分)謝謝主席,請國發會劉主委和教育部張廖萬堅政次。
1 主席:請國發會劉主委、教育部張廖政次。
2 張廖次長萬堅:鄭委員早。
3 鄭委員正鈐:主委早。臺灣少子化問題已經很多年,你應該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生不如死的狀態,對不對?
4 劉主任委員鏡清:對。
5 鄭委員正鈐:幾年?
6 劉主任委員鏡清:2020年。
7 鄭委員正鈐:就109年開始一直到現在為止,我們看到整個數據,包括出生率或總生育率,在整個OECD國家當中都很明顯處在很後面的部分,主要的國家裡面,我們只比南韓稍微好一點點,排序大概都非常慘。我後來看到幾個狀況,因為我發現國發會在算我們人口數的時候,一直都算得不太準,今年1到9月份有9萬7,733人,也比之前來得少,我看了國發會評估每一年度的出生率,包括從高推估、中推估、低推估來算,我看的狀態,其實基本上我們實際出生數都比國發會所提供的低推估還要少,我們少子化問題嚴重到比國發會低推估還要少人,主委知道這件事嗎?
8 劉主任委員鏡清:那是上一版的,我們這次的出生率有下調,所以我們有對應到今年。
9 鄭委員正鈐:你們預計今年出生人數多少人?
10 劉主任委員鏡清:原訂13萬上下,到7月份比去年同期大概少了將近5,000位。
11 鄭委員正鈐:因為我看了所有的數字,到時候再到我們辦公室,因為我們有很清楚去整理一下,從105、107、109到111年所有的低推估,針對112年和113年的人數狀況,也許你們有不同的報告,但是我們希望能夠更精準,因為少子化問題確實非常非常嚴重。
12 這是臺灣從2000年到今年1到9月為止的人數,你發現持續的下降當中,只有在2008年到2016年當中曾經反轉,因為我看你報告裡面也寫到很多少子化問題的理由,你是否可以解釋一下為什麼在這一段時間當中,我們的人口其實是成長的,而不是持續的下降?
13 劉主任委員鏡清:那一年是有龍年的效應,2012年。
14 鄭委員正鈐:今年也是龍年的效應,怎麼沒有看到龍年的效應出來?
15 劉主任委員鏡清:我們也有在討論這個問題,今年為什麼龍年效應比往年低。
16 鄭委員正鈐:我這邊提到一個學界的看法,他覺得臺灣的政府在針對少子化問題已經做了很多的努力,不管是給錢、給更好的社會福利相關的政策等等,可是我們少子化問題還是持續下降,從陳水扁那8年當中,每一年都持續下降,蔡英文的8年也是每一年都持續下降,只有在馬英九執政的這8年曾經反轉,我們有一個解釋,會不會是因為兩岸的問題讓民眾覺得和平的穩定性高的時候,大家就更敢於生孩子,主委,你覺得這樣的觀點是不是可以解釋在馬這8年當中,我們的出生人口數會反轉?
17 劉主任委員鏡清:誠如我的報告,那一年剛好是龍年是一個因素,至於有沒有其他的因素,我想我們還需要再去分析,就兩岸和平的話,應該是雙方的事情,不是單方面的事情。
18 鄭委員正鈐:可是重點就是說和平會讓老百姓更有安全感,所以大家可能更敢生孩子,所以整個大環境來說是重要的,我今天先提這個部分給主委,我們要怎麼去做,因為這不是國發會一個單位可以做出來的事,因為今天我們邀請了5、6個部會來,可是沒有陸委會,所以我接下來想問一個事情,我們在看到今天的主題中,在針對少子化問題及亞鄰國家攬才留才的競爭力比較,我想問一下主委,我們亞鄰國家含不含大陸?
19 劉主任委員鏡清:含大陸,對岸是我們的亞鄰國家沒有錯。
20 鄭委員正鈐:可是我看到你所有的評估都沒有著墨到這個點,因為我們之前兩岸交流的時候,有很多大陸學生來,請問一下張廖萬堅政次,我們今年錄取多少大陸學生?今年有沒有大陸學生來?
21 張廖次長萬堅:應該也是有。
22 鄭委員正鈐:多少人?
23 張廖次長萬堅:大概都是研修生,我手邊沒有詳細資料。
24 鄭委員正鈐:我簡單跟你講一下,今年113學年報考臺灣碩博士放榜了,34個學校總共只有174個人,缺額高達1,326名,招生率只有11.6%,這是14年來最低的水位。我在這邊提到一個點,這段時間我想兩岸的關係沒有處理好,所以臺灣這邊一定講大陸這邊沒有放行,對不對!還是有其他的原因?
25 張廖次長萬堅:兩岸關係要互相,其實賴總統上任之後有講要重啟兩岸關係可以從開放陸生開始,所以教育部也一直積極準備,也跟對方釋出善意,從100年開放陸生到現在,其實我們對於大陸學歷的採證也擴大到346校。
26 鄭委員正鈐:有沒有更積極去做這件事情?
27 張廖次長萬堅:總量也是增加,今年2月還修法讓陸生能夠納入健保,其實都是非常友善的措施,包括他們也可以領獎助金,他們也可以來報考臺灣的技能檢定,或者擔任研究助理、從事學習性的活動,這些事情不會是單方面的。
28 鄭委員正鈐:次長,我們做很多,可是沒有人來的時候,你提供更多的政策其實都沒有用,所以我覺得一個大框架當中,教育部和陸委會好好去溝通,希望能夠從政策面去解決這個事情,政策面要解決很大的一部分是政治的友善度可能也要去解決。我這邊提到一個個案,有一個大陸的學生依親到臺灣來,唸了3年高中、4年大學,這7年我們對於一個大陸學生要投入多少資源下去?次長有沒有具體的數字?
29 張廖次長萬堅:根據你的資料是126萬元。
30 鄭委員正鈐:這126萬元是怎麼算的?因為我們平均對每個大學生一年的投入大概是22萬8,000元,對高中是16萬元,他在這邊唸了7年算起來大概是這個數字,可是你知道因為兩岸關係的不好,他現在沒有辦法繼續來,他本來想在臺灣繼續唸,所以我們希望教育部好好跟陸委會一起解決陸生來臺的問題,另外讓他們也能夠比照國發會提出的留才攬才計畫,讓他們也能夠變成臺灣增加人才的來源。
31 張廖次長萬堅:我想教育部對於兩岸之間良性的互動和教育文化的交流都是支持的,我們也不斷的釋出善意,可是對方到目前為止,包括招生機構,我們跟它聯繫,它就是已讀不回,這方面我們再繼續努力。
32 鄭委員正鈐:次長,這部分可能要更加油,跟陸委會這邊好好溝通,找個時間再到本辦公室來報告,謝謝。
33 張廖次長萬堅:謝謝委員關心。
34 主席:謝謝鄭正鈐委員,時間掌握非常精確。
35 下一位質詢請賴瑞隆委員。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224
meet_id 委員會-11-2-19-8
speakers ["邱志偉","林岱樺","邱議瑩","呂玉玲","張啓楷","張嘉郡","陳亭妃","鄭天財Sra Kacaw","鄭正鈐","賴瑞隆","謝衣鳯","陳超明","楊瓊瓔","羅智強","陳菁徽","賴惠員","羅美玲","陳培瑜","蔡易餘","林月琴","翁曉玲","張雅琳","吳春城"]
page_start 167
meetingDate ["2024-10-24"]
gazette_id 1138901
agenda_lcidc_ids ["1138901_00004"]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2會期經濟委員會第8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邀請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衛生福利部首長、教育部首長、勞動部首長就「我國少子女 化現況及對策計畫成效,暨我國與亞鄰國家之留才攬才政策競爭力比較」進行報告,並備質詢; 二、邀請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首長就「我國少子女化對策主管單位與 主要國家做法之比較,暨我國參採改制之可行性」進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8901_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