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3985

陳亭妃 @ 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6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陳委員亭妃:(11時56分)謝謝主席。是不是請次長?
1 主席:好,次長。
2 葉次長丙成:委員好。
3 陳委員亭妃:次長好,就你的口頭報告,本席有幾個問題就教一下。你了解為什麼現在很多企業都說他們缺人才嗎?除了少子化以外。
4 葉次長丙成:根據人力銀行調查,73%的雇主認為現在聘人很困難,這個問題在全世界排第二嚴重。很多雇主都認為他們現在聘的新鮮人,其實不具備他們期待的,業界該有的一些能力和技能。
5 陳委員亭妃:技能和專業能力。
6 葉次長丙成:對。
7 陳委員亭妃:這個就是本席今天要請教次長的,你洋洋灑灑做了這麼完整的口頭報告,可是其中有一個部分,我們怎麼讓這些學生能夠被訓練,成為這些老闆需要的對象?這樣才能把他們combine在一起嘛!如果沒有的話,這個問題永遠存在,即使我們投注再多資源,一樣沒有辦法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更不用談少子化,少子化是之後整個國家的問題。
8 可是就現階段,我們有很多年輕朋友找不到工作,也有好多老闆找不到人才,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就算我們現在有一些平台,讓各部會進行溝通協調,例如經濟部、教育部和各產業界,把他們都匯集進來,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啊!
9 葉次長丙成:因為我之前10年都在新創業界,所以我也有廣泛蒐集業界創辦人們、CEO們的建議。他們都認為關鍵在於臺灣的學生在大學就學期間比較少去intern,相對於美國或者其他國家,也就是說他在大二、大三的時候,沒有機會先去公司了解狀況,或是去了解他們需要什麼能力。
10 陳委員亭妃:對,去碰觸實體面。
11 葉次長丙成:對。這就是我們在專報第三點提到的,我們希望透過接下來3年的時間,在大學開始塑造,大二升大三的暑假,自己就應該接觸公司進行intern的文化,到時候我們也有一些平台和機制的配套,透過3年的時間逐步養成。
12 陳委員亭妃:次長,沒錯,你說的就是利用在校期間到業界做一些實習。
13 葉次長丙成:對。
14 陳委員亭妃:但重點是,你們有沒有辦法訓練出業界需要的人才?否則就算去實習,業界還是一樣感受不到,其實這些人就是他們需要的人才,變成兩個部分沒有交集。沒錯,我們讓學生實質碰觸實體面,他可能只會考慮這到底是不是自己的興趣?是不是要再去學第二專長?可能是這個樣子。今天你們訓練的人才是不是企業界需要的?這個平台可不可以把雙方連接起來?這才是現在最關鍵的,我們在業界聽到的反應都是如此。
15 今天無論是一般生或是技職學校的學生,到了職場發現和公司需要的有落差,這個落差不可能透過一個暑假或是寒假的實習,就可以把它整合起來,沒有那麼厲害,因為他就是沒有學過啊!怎麼在職場當中表現?甚至可能會打壞他原本的興趣,因為到了現場之後,發現實際上不是這樣啊!他過去對這樣的環境有很多憧憬,結果接觸到實習面之後,怎麼和他感覺的完全不一樣?所以當專業領域和實習領域有落差之後,反而會讓他打退堂鼓,這其實是現在很重要的關鍵。次長,本席今天只是把問題提出來。
16 葉次長丙成:是的。
17 陳委員亭妃:我們有期待,不希望新政府的團隊還是一樣沈浸在過去,沒有把問題找出來,因為這兩塊真的落差很大。我們每天都聽到業界的請求,拜託,我們需要人才,我們缺工、缺工、缺工;但是另外一方,我們卻是不斷聽到青少年朋友、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問題出在哪裡?拜託次長,是不是在一個月內把完整的報告送到本席辦公室?好不好?謝謝。
18 葉次長丙成:是,好,謝謝委員。
19 主席:好,謝謝陳亭妃委員。
20 接下來林楚茵委員、林楚茵委員、林楚茵委員不在。
21 接下來請翁曉玲委員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334
meet_id 委員會-11-1-22-16
speakers ["柯志恩","萬美玲","林倩綺","葛如鈞","葉元之","陳秀寳","吳沛憶","林宜瑾","羅廷瑋","郭昱晴","洪孟楷","陳培瑜","張雅琳","賴士葆","林思銘","陳亭妃","翁曉玲","范雲","羅智強","邱志偉","楊瓊瓔","黃國昌","吳春城"]
page_start 273
meetingDate ["2024-06-13"]
gazette_id 1136201
agenda_lcidc_ids ["1136201_00006"]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6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列席就「少子化趨勢下高教應如何經營、創新及提升競爭力」進行專 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6201_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