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3802

林岱樺 @ 第11屆第1會期經濟委員會第16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林委員岱樺:(9時26分)有請國發會主委。
1 主席:我們請國發會主委。
2 林委員岱樺:主委,我就先看你的簡報。你在第1頁講到臺灣AI行動2.0跟未來九年要推動的晶創臺灣方案,我要提醒你,晶創臺灣方案中補助的都是優勢產業,也就是最基層的硬體部分,但在終端的運算中心和運用領域是沒有的,所以我提醒你。既然方案是從今年開始,你也放在簡報當中,表示你是很重視的。包括臺灣AI行動2.0的執行計畫,我要拜託你,等一下我質詢的時候也會講,你們的計畫方案講得很好,今年你們也編列119億,那我拜託你要重新檢視是不是真的符合AI的運作。
3 再來,在人才培訓當中,你以兩大部分來說明,其中一個是鼓勵自訓人才,包括協助企業人才布局,我就根據企業人才布局請教,因為當中有一點我不知道你們能不能克服。你在第三點、第四點、第五點提到要針對國際頂尖人才展開獵才行動;要參照新加坡、日本、韓國等作法,盤點我們的居住、租稅等政策。但臺灣光個人所得稅最高就課40%,然後你要獵才?新加坡獵到這些優秀人才後,停留60天以下者免稅;60天到182天是課15%的個人所得稅;如果多於180天以上,即六個月以上,則淨所得課22%,總收入課15%,公司董事一律課22%。我不知道您能不能去說服財政部?光是獵才,你就列了第二點、第三點、第四點及第五點來說明,這是多大的篇幅?五項中有三項是講到這個,本席提點你。
4 再來,今天講到AI,我認為國發會當責不讓!我針對幾個面向跟你討論:一、台灣人工智慧全球排名;二、人工智慧產業結構說明;三、人工智慧產業能做甚麼;四、人工智慧發展,垂直領域專家是成敗關鍵;五、跨部會協作國發會必須當責不讓;六、本席的具體要求。
5 英國雜誌《TORTOISE MEDIA》針對全球AI做了排名。在全球整體AI的指數上我們排名第26,新加坡排名第3,韓國排名第6。
6 在政府投入部分,上面有兩張表,總排名在左邊,有講到政府的投入。2022年我們政府的投入是全球第42名,2023年我們是全球第33名。再看右邊那張圖講的是研究部分,我們全球排名第36,發展第51,規模第38。所以我要講的是,落差很大!
7 我們的晶圓代工、我們的伺服器全球排名是數一數二,再加上AI教父、教母來了,他們離臺後,臺灣是這麼的風光!其實這證明了一件事情:我們的基礎產業是好的!但我們在全球AI的應用排名,包括政府投入卻是這麼的低!本席認為,你們在優勢產業當中已經投入這麼多資源,重點是:你們也有講到AI應用在各行各業才是AI創造價值的核心關鍵!本席用這一張圖來說明,現在有基礎層、中間層和應用層,你們把所有資源都放在右下方的基礎層。最基層是AI運算晶片、晶圓代工、伺服器;而中間層的雲端運算中心是現在各縣市都在爭取的;在AI核心技術當中,包括基層、中間層到最後的應用軟體部分。而AI另外還有應用的價值鏈,從下面的預先訓練與微調、對晶片的所有資料標註,以及你們現在也花很大規模在生成式的AI模型上。但AI價值創造的核心關鍵卻是左上角各行各業的應用!你看你的資源配置,你放在最右下端的晶片代工跟伺服器上,頂多現在還有國際的投資在雲端資訊中心。但我們要做的是左上角這件事情,所以就要盤點預算及執行科目有沒有符合。
8 人工智慧產業可以做什麼?本席特別針對幾個領域:醫療保健、金融服務、製造業、零售與電子商務、教育、農業。在醫療部分有幾個案例,今天數發部副署長有來,本席之前有接到一個陳情案,所以我念給大家聽,其實他是被駁回了來跟我哭訴說,數發部根本就不懂AI!
9 這是眼科用眼底鏡進行視網膜神經及血管攝影,結合了對失智症患者發生眼睛血管跟視網膜神經萎縮的病症進行匹配,也就是一個單純的眼科醫生,只會做眼底鏡的視網膜神經。但其實在教學醫院、榮總、長庚已經有研究這個資料了,在醫院內已經有研究了,因為這樣的數據分析是可以跟失智症匹配在一塊,所以教學醫院都有研究。他希望可以跟政府爭取經費,並擴大到醫院外的人民,以蒐集更大的數據與AI匹配,結果被你們打回來!我瞭解後發現,原來你們的審查委員僅有眼科專業,卻根本沒有AI產業,也沒有老年失智的跨領域專業!你知道這種早期預防研究可以減少大量的健保支出,又可以造福多少家庭嗎?失智症是一種文明病,現在光是做眼睛檢查就可以早期發現失智症這種文明病,可以提早預防,減緩發病。
10 包括金融在內,我們就以詐騙為例。現在政府是比較被動的,要求人民打電話去打詐中心,被動接受人民陳情。但如果有AI導入的話,那麼就詐欺的檢測來說,只要導入AI,人民不需要打電話了。當他在做這個行為時,就已經進入政府的AI模型套路,還會告訴你:這是詐騙,是政府告訴你的。
11 本席一直主張農業智慧決策,其實連農業決策都需要人工智慧以便做精準農業,坦白講,這就是農業優生學、農業預測等等。
12 以上這些,是本席提供給你現在符合AI的各應用面向,包括預算在內以及為什麼要重新檢視的原因所在。
13 但人工智慧也不是萬能,有優點,也有缺點。
14 優點就是能短時間內處理大量的數據,提高工作效能,節省時間成本。在作業精準度上堪稱完美,尤其經專家系統定義過的作業,可以全天候24小時準確執行所指定的。
15 缺點是什麼?AI只是一個工具!這句話是重點,AI只是一個工具!所以缺乏創造力,技術還沒有辦法具備人類的創造力跟想像力,無法創造新的東西。儘管AI可以通過大量的數據訓練來提升自身的智能水平,但還是需要相關專家的明確定義才行。這句話的結果是,在臺灣的人工智慧產業當中,你們有講到人才專家,但很可惜,你們只講到法人及學研。你們說要到外面獵才,我也沒意見;但是光突破租稅這部分就要請你要好好跟財政部研究了。
16 我在這邊具體主張,一定要有各行各業業界的實務專家,並導入專家人才庫,這是本席的重點。主委,你在籌組各部會……今天來了好多部會,你們的專家一定要各產業的業界實務專家,才有可能成為專家!在這邊呢,這個也是我上週針對經濟部質詢的問題,已經明確要求杜絕紅色供應鏈,在杜絕紅色供應鏈下,我們又要怎麼樣去發展各製造業的AI升級輔導,這一點也提醒我們的主委。
17 至於跨部會的協作,國發會就當責不讓啦,我就以這個案例──國家農業治理的智慧化為例,例如我的選區裡面的石斑魚,我會舉這個案例是因為當中國拒絕我石斑魚進口到中國的時候,我就替我自己的產業找了數發部,在數發部的協助之下,確實也補助了經費,做了AI相關的定序、數據的蒐集,所以這是數發部支持。但是這個計畫是從哪裡來的呢?誰發想呢?是我教育部,是科技大學的學者他的一個團隊,把他的技術拿來協助我的農民,這是農業部應該輔導的,但是跟經濟部有什麼關係?因為我們不能輸到中國後,我們就走南向,所以它就輸到東南亞,所以它是跨了農業部,跨了數發部、經濟部跟教育部,所以今天你的AI要完成,當然是要跨部會。
18 好,我具體建議四點,第一個,盤點現行狀態。第二個,盤點各單位使用人工智慧的可行性。第三個,建立專家人才系統。第四個,要加速普惠百工百業。我舉兩張圖來說明什麼叫做盤點現行的狀態,這一張圖是我辦公室盤整出來的,光是你們編的AI2.0,你在簡報上講經費是119億,這當中你就要去盤點,盤點什麼呢?到底目前有關智慧化應用的經費跟計畫狀況,是否都適合導入人工智慧,智慧化的應用並不代表所有的人工智慧,但是你要專門在AI的這個工具上的應用,你要在你針對人工智慧編了119億的行動2.0當中,臺灣AI行動2.0當中,你就要去盤點了。
19 第二個,盤點各單位,就針對政府部門,你自己就要以身作則啊,哪些是中央單位可以建立封閉式跟開放式的人工智慧,譬如說開放式,就打詐這件事好了,你們可以協助警政署在他們開放式的,針對哪些是詐騙相關的,事先做預測,這樣做人民超有感的,因為他不用再被動打電話給警察局,不用打電話到打詐中心了,他任何的行為,我直接在金融系統當中,他要匯的時候,我就告訴他了,或者他樣態的一個告知。
20 第三,建立專家人才庫,本席在這邊的重點是各產業領域,涵蓋各產業的業界人才,這我舉一個例子,譬如說,我在補習班這邊工作22年了,你說要AI,一定是這個補習班內長期任職的資深員工,譬如說我有一個資訊部門,由我補習班內資深的資訊部門的人來受你的訓練,而不是從外部找,這樣才有可能成為專家,如果你是從外部,他怎麼可能,他怎麼可能會是一個對補習班瞭解,或者是對我這個螺絲工具機瞭解的人來設計他的AI呢?不可能啦,包括我高雄市當中所有金屬扣件,包括我們的離岸風電等等相關,所有中小企業都遍布整個高雄市,你怎麼做?當然是從他們裡面的資訊部門去訓練,所以你的國內人才的訓練是要從這邊來。
21 當然我們普惠百工百業的部分,以公共建設,這個是你主責的,由公建的角度,因為一個公建就是四年計畫,所以針對國內產業中小企業的組成特性,提供主題式的計畫,補助人工智慧導入,並採審查從寬、查核從嚴,為什麼?因為中小企業有910萬的從業人口,半導體29萬的人口,如果你再繼續補助優勢產業──半導體,那就只有29萬人有感,中小企業913萬人無感,重點就在這邊。好,你簡單回應一下。
22 劉主任委員鏡清:是的……
23 主席:這個部分我們是不是請主委,因為超過6分鐘了。
24 林委員岱樺:好,沒問題,他到底支不支持,他願不願意去檢討啊!
25 主席:主委,你再詳細書面資料給林委員。
26 林委員岱樺:你要不要檢討?就一句話,不檢討還是要檢討?
27 劉主任委員鏡清:會檢討、會檢討。
28 林委員岱樺:好,謝謝。
29 劉主任委員鏡清:謝謝委員的意見。
30 主席:好,非常感謝。
31 接下來我們請陳亭妃委員做詢答。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152
meet_id 委員會-11-1-19-16
speakers ["楊瓊瓔","林岱樺","陳亭妃","邱議瑩","呂玉玲","張啓楷","謝衣鳯","鄭正鈐","鄭天財Sra Kacaw","張嘉郡","邱志偉","陳超明","賴瑞隆","賴士葆","鍾佳濱","陳培瑜","林宜瑾","蔡易餘","羅智強","葛如鈞","莊瑞雄","陳冠廷"]
page_start 83
meetingDate ["2024-06-12"]
gazette_id 1136201
agenda_lcidc_ids ["1136201_00003"]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經濟委員會第16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經濟部部長、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首長、數位發展部首長、教 育部首長就「為掌握生成式 AI 等關鍵技術帶來的產業革命機會,台灣要如何深化 AI 生態系及充 實 AI 人才與產業 AI 化,促動台灣產業數位轉型與運用 AI 賦能升級,擴展產業發展,打造智慧 未來」進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6201_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