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3684

萬美玲 @ 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5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萬委員美玲:(9時56分)謝謝召委,有請李遠部長、彭富源署長以及原民會的邱文隆副處長一起上來,好嗎?
1 主席:李部長、彭署長、邱副處長。
2 萬委員美玲:謝謝。首先我就教於李部長,政府從111年7月為期5年的時間投入321億推動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我們希望能夠改善各種國家語言瀕臨失傳的危機,並且推展各個國家語言的文化、歷史跟它的美。但是經過2年的推行,我想在實務上遇到了一些問題,非常值得文化部、教育部以及原民會大家共同來討論,看到問題、解決問題!
3 根據國家語言發展報告當中指出,原住民語(16族、42語別)、平埔族、國語、臺灣閩南語、客語,還有閩東語、臺灣手語等等,我們有這麼多種國家語言的範疇跟種類在裡面,但是為什麼現在我們舉辦的民眾認證考試只有客語、閩南語跟原住民語,那其他的部分我們都沒有打算這麼做,部長可以回答嗎?
4 李部長遠:這個部分我真的不太懂,請那個……
5 萬委員美玲:沒關係。
6 李次長靜慧:不好意思,在認證的部分的確像剛剛委員講的,目前就是客語、原住民語跟台語,至於其他語言的認證,包括手語或者是馬祖語,在認證的部分他們團體認為還沒有辦法制定一個所謂認證的標準,可是並不是不做,還在研議中。
7 萬委員美玲:我希望這個研議要有一點進度,不能因為現在沒有做我們就一直放在那邊,用研議去取代了我們不做,好不好?
8 部長還有彭署長,我們從閩南語認證考試制度的部分來觀察一下,我們的本土語言課程其實在……這個可能跟彭署長有關,就是在111年我們納入了部定課程,我們看一下時間,依據110年跟111年的認證考試報告,我們看一下到考率還有通過認證人數來做比較,可以很明顯看到,有受過部定課程教育影響的大概是在7歲到18歲的學生族群,但是有關他參與認證的人數、到考、通過,其實這兩年來都是不升反降!這個數據在這裡,到考的下降人數、報考人數跟通過人數等數據都在上面,我不再贅述,我們可以看一下。
9 你說這是110年到111年,據本席瞭解,112年我們有做一些認證制度上面的調整,今天我雖然沒有把這個表列出來,但是我們看到112年認證的地方,本席看到的數據上是這樣,我們雖然把它分成2次來進行、報考人數也大大地提升,但是112年跟前面2年來比較,不管是報考率、通過率其實還是逐年在下降、沒有提升,這是第一個;第二個,我們發現反而是有參與本土語言部定課程的這群學生們,他在認證上面這些數據都比沒有參加過部定課程相關教育的30歲到60歲族群低非常多,這個數據我也請部長這邊可以稍微看一下。
10 我特別想提一下,我們看到110年的部分,我剛剛提到30歲到60歲的報名人數、通過人數都比7到18歲來得多,通過人數在110年是1,382人,但是111年這個差距擴大到2,276人。所以我們看到,當我們把本土語言納入課程之後,並沒有在這個族群裡頭增加,這是什麼原因啊?署長。
11 彭署長富源:我請承辦單位說明。
12 萬委員美玲:很少有彭署長不會回答的問題耶!
13 彭署長富源:這個問題我先請同仁說明。
14 萬委員美玲:好。
15 顏副司長寶月:我跟委員報告一下,為了要擴大我們學生族群能夠參加閩南語認證,我們從112年首次開了2次的閩南語認證機制,我們在A卷部分其實也發現……A卷的部分因為滿多是學生去參與的,我們也透過很多的獎勵機制希望鼓勵更多的孩子來參加閩南語認證……
16 萬委員美玲:沒有!我這樣講,我們講結論喔,大家的努力其實我都有看到,也予以肯定,但我們要用結果論來推,我們在努力的方向上有沒有需要調整跟加強嘛。所以在112年有調整制度,我們看到整個報考人數是有往上,尤其剛剛說的部定版課程的這些7到18歲的族群,可是報名1萬4,711個人,最後通過的只有5,148人,從通過率和到考率看起來大概不到五成;但是沒有受過部定教育課程的族群占30%到60%,反而到考率及通過率都可以高達八成多。我想這個數據我們要去看一看,既然本土語言課程納入部定課程裡面去了、孩子們都有去學習了,何以成效拉不起來?我覺得要去思考這件事。我希望會後教育部這邊看是誰負責的,給我一個報告,這個報告同時也是我們大家可以去研討,看以後怎麼去做改進嘛!
17 從這個數據,本席要講的是什麼?我想請李部長一起。也就是說,雖然我們把本土語言課程納入部定課程範圍內,可是成效卻沒有提升,原因是什麼?其實本席認為,語言這種東西環境很重要,環境非常重要!我自己是在眷村長大的,雖然我的爸爸是江西過來的老兵,我媽媽是雲林人,我們眷村裡面大部分都是爸爸外省人,媽媽各省、各地都有,臺南、彰化、雲林都有,但是那個時代背景我們都不太講台語。我記得我還沒有出社會之前,台語一個字都聽不懂,因為我覺得我也用不到,然後從小的生長環境也沒有,後來是我開始接觸選舉以後,我記得我還鬧一個笑話,我去謝票,我跟大家說:多謝、多謝,這次選「鬼(kui)」的時候,你有幫忙支持我。然後他們就一直看著我:「選鬼」?我沒選「鬼」,我選的是人啊!所以我才知道不是選「鬼」。請問部長,是選什麼?
18 李部長遠:是選「舉(ki)」。
19 萬委員美玲:對嘛!你要教我,對不對?
20 接下來我又說:多謝、多謝,你們大家都是我的「庄跤(tsng-kha、鄉下)」。什麼「庄跤」啦!不對!他們說是什麼「咖」?是「柱仔跤」(thiāu-á-kha、樁腳)!所以我後來發現其實台語的文化非常美、語言也非常美,但是過去我沒有那個環境。今天我舉這樣的例子就是說,我們做了很多努力,但是部長,我想這個跟文化有很大的關係,我們要怎麼去營造這個環境,讓不管是台語、閩南語也好,或者是很多我們要保護的各種國家語言,要怎麼樣有這個環境?部長有想法嗎?
21 李部長遠:其實委員說得很對,我如果站在我的孫子跟孫女的學校外面接他們的時候,已經很多人走出來是跟父母親講英語的,我真的嚇一跳,因為現在的父母親、更年輕的那一代,他們的孩子完全進入講英語的狀態,這種情況其實……
22 萬委員美玲:這也是本席下一題要講的,其實本土語言和雙語有沒有產生競合的關係,這個部分等一下也要跟教育部來談。
23 部長,簡單來講,我們希望文化部去思考一下,教育部也去想一想,我們怎麼創造這個環境,我覺得這比納入課程更重要。
24 此外,文化部對於國家語言發展,112年編列了17.25億,113年編列了17.19億,但是執行狀況很差,用不完啊,錢好像給太多了!112年有一成多沒有用完,113年到現在為止才用不到四分之一,時間過了四分之一,可是預算用不了那麼多。既然預算編了,是不是應該好好地使用,讓它發揮最大的效益?這點請部長回頭去看一下文化部的預算執行發生什麼樣的問題。
25 接下來我想請教一下邱文隆副處長,我們現在除了閩南語認證少之外,原住民語的認證同樣有這個問題,就是參與人數包括通過人數、報考人數其實都是在逐年下降的。我們現在在推行原住民語言認證,但是不是師資不足還是環境有問題,為什麼越推人越少?原住民語有42個語別,文化部2023年的報告指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說臺灣有5種語言被評為極度危險,賽夏語、魯凱語是嚴重危險,另外有9種語言是脆弱等級,一再顯示原住民有許多語言可能會瀕臨失傳,這個問題非常嚴重,您怎麼看?
26 邱副處長文隆:報告委員,第一個,認證的部分確實我們希望再多鼓勵更多的人參加,因為我們現在是四級到五級的認證,每年辦理2次,如何讓族人更加認識認證制度的測驗方式和內容,我們已經責請原文會讓族人更加認識,才知道怎麼報考。第二……
27 萬委員美玲:好,這一點我想我把問題點出來,請副處長回去仔細研究一下好不好?
28 邱副處長文隆:好。
29 萬委員美玲:最後還有一題,需要一點時間,就是教育部從111學年實施本土語言課程,但是大家都發現師資不足這件事情很嚴重。111學年度不管是職前培育、學士後教育學分班或第二專長學分班,實際招收的學生數都低於核定數,這個問題其實滿嚴重的,而且本席把相關師資統計列表,發現除了閩南語有1萬4,993老師跟教支人員,客語有5,305位,原住民語只有2,075位,臺灣手語更是只有1,233位,閩東語只有69位,師資上今天我聽署長說其實算是夠的,可是根據這個統計表,是不是都集中在閩南語和客語的部分?其實客語也不算夠啦!所以師資方面應該怎麼樣讓它都能夠足夠、都能夠均衡?否則是不是大家在其他更少數的語言當中就比較少有學習的機會?這是一個。第二個,今天署長也有講到:沒有啊!我們除了現場教學之外,還有直播共學啊!但是你我心裡都知道,直播共學的效果其實沒有那麼好。因此怎麼樣去補救這個部分?署長能不能說明一下?
30 彭署長富源:首先跟委員報告一下,師資夠是全縣市,各縣市每個學校都去盤點,所以我們不是看總數而已,也要看各地、各校,這是第一個。第二個,直播共學的效果我們會分兩個面向來講,第一個,直播共學要撮合、媒合的老師數量跟相關的教材還有相關增能,我們會持續努力;第二個,學校端這邊陪同的支援老師,現場的老師可能他在指導上也一起共學、共成長跟共備,知道老師要教學的內涵,才能夠在班級中營造一個共同指導孩子的方向。這個我們會處理。
31 萬委員美玲:好,我們繼續加強多面向啦!
32 最後請主席再給我1分鐘的時間,因為這個問題是我們李部長的問題,也是很多爸爸、媽媽、阿公、阿嬤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孩子算幸福嗎?也幸福;算辛苦嗎?也辛苦。如果我們要在國語和其他相關語言,包括我們剛剛說的很多本土語言,然後還有現在英語政策也要上路了,現在已經不是雙語了,孩子們是要學習多語,剛才也有提到,其實雙語政策的上路會不會排擠我們的本土語言?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我們看到教育部編列的預算當中,從111年到113年,在本土語言投入46.8億,但是在雙語政策總共投入了110億,所以預算投入是相當不均等的,怎麼樣做才不會產生剛剛李遠部長說的他跟他孫子的狀況?
33 彭署長富源:第一點,在課程上大家都有自己的時數,我們特別排了必修的本土語言時數,所以時數上它是被保障的;第二個是它投入的資源,上次也跟委員報告,雙語那邊會多了一點,是各地方需要有外語的資源,外語師資這樣的一個資源占了滿大的成分。但事實上就投資面向,從課程、教學、教師、教材等相關的因應上,這兩個語言都非常受到行政院還有總統的高度重視。謝謝。
34 萬委員美玲:好。我最後要講,我希望在本土語言上,尤其我們每一種語言真的都非常美,都有它深厚的文化歷史背景,怎麼樣去均衡?不要在雙語政策上路之後產生競合關係,甚至消滅了本土語言,我希望教育部和文化部會後要常常橫向聯繫,把我們的語言政策真正發展到均衡完整,好不好?謝謝。
35 彭署長富源:好,謝謝委員。
36 主席:謝謝萬美玲委員,部長請回。
37 接下來請柯志恩召委。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274
meet_id 委員會-11-1-22-15
speakers ["林宜瑾","洪孟楷","陳培瑜","林倩綺","萬美玲","柯志恩","葛如鈞","陳秀寳","郭昱晴","林俊憲","張啓楷","吳沛憶","范雲","吳春城","鄭天財Sra Kacaw","張雅琳","羅廷瑋","高金素梅","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葉元之","黃仁","陳冠廷"]
page_start 207
meetingDate ["2024-06-06"]
gazette_id 1135902
agenda_lcidc_ids ["1135902_00005"]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5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文化部部長李遠、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列席就「自信臺灣深根文化軟實力 ─ 『國家語言發展法』推動成效總檢討」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5902_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