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3677

林倩綺 @ 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5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林委員倩綺:(9時44分)謝謝召委,我這邊請文化部李部長,然後政次要不要來協助一下?接下來是教育部彭署長。
1 主席:請李部長、李政次,還有彭署長。
2 林委員倩綺:另外是負責原住民的原民特教組組長孫組長及原民會的邱副處長。
3 主席:原民會邱副處長。
4 林委員倩綺:非常感謝召委今天排這樣一個主題,讓我們有機會跨部會來做對話的平臺,非常感謝。我今天大概是先針對原住民的部分來倡議,首先,原住民語言已經是國家語言,今天原民會在國家語言發展法推動成效總檢討專題報告提到,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第一條規定,原住民族語言為國家語言,這是確定的,而且會在國內外重大活動當中呈現,政府公職人員就職宣誓裡面也會做。現在連質詢有的時候都用這樣子的語言,雖然我們有很多的族群跟不同的語系,但是我們已經朝這個方向努力了,我覺得很好,當然還有很多細節還要再去推動,不過我們也要朝未來邁進,所以我今天唯一的倡議跟其中很多的建議,期待各部會一起來共同推動。
5 我的倡議就是期待推動原住民族語國際認證化,也就是讓大家都有機會來參與,細節我可以再跟大家討論與分享,教育部你們有「Test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我不知道怎麼唸,所以不好意思放上去,你們可能叫TOCFL,再麻煩你們跟我說到底怎麼唸。我們那個年代去美國的人都考過托福,那麼去英國的人考IELTS,歐洲的語言認證,你可能要考過DELE、DELF等語言認證,所以我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也就是既然是國語了,那國語的國際化應該是下一個階段我們要推動的重點。所以國際化怎麼推動呢?本人有這個很直接的經驗,我在2015年去考了法語的DELF A1,然後2016年考DELF A2,這個就有點像教育部現在在推的華文系統;然後在2018年我去考了西班牙文的DELE A1,我一直還沒有機會再往下考。這個是法國跟西班牙的教育部發的,全世界通用,而且它是很正式的政府系統發的,也只有這麼一張,丟掉也就沒有了,所以我們必須非常認真的保存這一份文件。
6 這個文件裡面,在成績的部分告訴你每個聽說讀寫的程度在哪裡、成績在哪裡,我把我的個人資訊先劃掉,另外,認證的內容就告訴你來自哪裡、你是誰、你的相關資訊、你通過了這個認證,西班牙文是這樣子,法文也是這樣。我相信教育部在推華語也是如此。所以既然是文化部來統籌,接下來究竟是要由教育部還是文化部,我覺得這個部分可以請你們去研議,讓大家都有機會,文化無國界,所以有興趣的不管是臺灣的原住民語認證,或者是我知道很多朋友都考不同語言的原住民語認證,那他們也考得很有興趣,大家都在學不同的語言。我們也給國外的人士一個機會,但是這個機會當然裡面有很多細節要去處理,所以我們有一些待解決的事項,待解決事項第一個就是拼音系統,我們知道原住民語目前比較能用的叫做羅馬拼音,當然有很多的拼音系統,International Phonetics System也是可以用的,本席就是學這種,但是羅馬拼音其實是我們的一個文化脈絡,不管用什麼樣的系統,只要讓大家能夠瞭解,我想就可以推動。但是系統的問題連華語都還沒有解決,教育部我相信你們應該有華語的一致性,讓有興趣來考的人能夠針對教育部的系統來學習,他可以得到那一張認證,會後我還是希望你們告訴我,你們那幾個字到底怎麼唸。
7 所以有幾個問題待解決的,一個是拼音系統問題,再來是原住民語光是在臺灣的教材、教具、環境的匱乏,更遑論未來要推廣到全國、推廣到全世界。最後一個是師資待解決,今天很多人都提到師資,這個我想確實是在語言的推動上很重要的一個問題,但是如果我們把範圍擴大,我相信這個部分也是有機會來做一些補足的。所以第一個是拼音系統,我相信現在社會上還是存在漢語拼音跟通用拼音,不管大家要怎麼用,比如說我到全世界都說我叫林倩綺,我的「倩綺」就會碰到拼音系統的不同,不管誰怎麼認識我,比如說大陸可能用x或用q,就是倩綺這兩個字在漢語拼音跟通用拼音其實就不一樣,最主要差距就是q、x、zh的發音,然後ㄑ、ㄒ、ㄓ的這些發音上,不管是什麼系統,這個部分要統一,至少在原住民語的部分,我們才能夠再往下走。
8 接下來是不是有誰可以來協助我們一下?這個是羅馬拼音,我們先不要管它什麼意思,那是不是有人可以……不知道是原民會還是文化部的次長要測試一下,還是彭署長?這無所謂對錯啦!不知道大家有哪一位願意?還是原民會的副處長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9 邱副處長文隆:好,這應該是阿美語。
10 林委員倩綺:是。
11 邱副處長文隆:因為我不是阿美語……
12 林委員倩綺:那是羅馬拼音,你們應該也是用羅馬拼音嘛!
13 邱副處長文隆:重音的部分可能會跟阿美語原來重音的部分不同標準,不過,按照我認識的拼音符號,這是Na icowaay kiso anini romi'ad?
14 林委員倩綺:謝謝,很好。
15 邱副處長文隆:Papina ko tamdaw no loma'iso?
16 林委員倩綺:好,接下去大概是這樣子的概念,這個當然是有些問候語跟問話嘛!就是說你會不會族語,你今天好不好?然後你家怎麼樣?所以這個系統我們知道是羅馬拼音,我可以請教你一下,「romi'ad」的標點符號標在那邊,這個標點符號的重點在哪裡?
17 邱副處長文隆:問號嗎?
18 林委員倩綺:不是,romi再加標點一撇「'」,再來ad。
19 邱副處長文隆:那個應該是指它的喉塞音。
20 林委員倩綺:喉塞音嘛?
21 邱副處長文隆:應該是喉塞音的書寫符號系統。
22 林委員倩綺:各位,我也不曉得在場有幾個人能夠唸出喉塞音,各位,這個是羅馬拼音,我們如果知道它是羅馬拼音系統,那這個標誌我請會裡面要確認,我這樣講是把待會我要講的教師部分在這邊先提一下,當他們考到高級、優級,就有族語教師反映每一年的標點符號都不一樣,去年這樣子可以,今年這樣子不可以!他們無所適從,我相信你們知道問題就是我們有16種語言、47個語系,以阿美族來舉例,今天可能是南勢阿美當考官,結果他說秀姑巒阿美這個逗點不對,然後就考不過去!我們師資都已經在少了,還加上你們這個讓大家搞不清楚應該怎麼辦、每一年會變動的標點符號,確實師資會有困難!
23 接下來我們再講教具、教材還有環境,教材目前應該是九階,我就建議大家可不可以納入多元的教材、歌謠的教材?可以在原民會裡面,包括語發會還有原文會有關原文發展的部分一起來做。原住民跟歌謠是不可分的,如果我們照這樣子唸,其實很多人可以學個架構,但是精神、邏輯、概念、文化學不到!語言當然是把某一些部分系統化了,可是卻有一些部分涵蓋不到。第二個部分是增加影音的工具,很多族語教師反映他如果要教大家什麼叫檳榔葉,他要從他家裡撿一個掉在地上的檳榔葉,然後拿到流浪的教室裡面讓學生看到,所以教具還有教材這個部分其實要再做一個檢討!另外,沒有專屬的環境,這個很多人反映,教英文的老師有專屬的教室,教原住民語的老師常常教室外面在下雨、裡面在接雨,所以這個部分可能請教育部幫我們盤點一下,因為這個跟學校有很直接的關係。
24 最後我們講教學師資,雖然現在族語教師已經專職,但很麻煩的是,族語教師其實65歲以上也就沒辦法再教了。我們知道大部分的語言其實很多耆老是可以傳承的,就算現在在教室現場,我們都常常要耆老來協助,如果你把耆老都排除在外,當然他可以做支援教師,但是今天如果有人在65歲以上還有這個能力、而且能力其實很好的話,你難道要把他摒除嗎?這個部分可能要討論一下,因為我們師資都不足了。
25 然後再來是族群,我們是不是要公平發展?比如像邵族五百多人,世界的多元性就不在於多寡,所以五百多人,而現在族語教師缺乏,你要叫這五百人通通都來學這個嗎?我看也是很困難。所以邵族的人數,然後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撒奇萊雅族這些人,他們的族語教師要很清楚地檢視。另外,我們的等級有16族、42個體系,我們什麼時候可以有比較公平、最優等級的老師,這部分是不是請各部會能夠來研議一下?
26 最後是語言的分配正義,最重要的,我們也是要拯救瀕危的語言,以前碰到有人跟我說,我們都說台語,你可不可以跟我說:為什麼我叫做某某族?他可能語言都不見了,可能只剩下祭典!所以我們鼓勵大家來參與,這樣怎麼講呢?我以前學德文的時候問德國老師:你為什麼會來臺灣?那時候臺灣只有9族,他跟我說:我來研究賽德克族。賽德克族!那是哪裡來的?然後他說:這是在泰雅族裡面某一些亞族。當時他的回應是如此,外國人比我們更清楚臺灣的語言體系,所以我們推動國際認證這件事情是不是應該趕快做?當有一些瀕危的語系或者他只剩下一句話的族群,或許有人可以救回來。當然很重要的是,我們的主管單位是文化部,就如同部長所講的,文化的範圍相對大,我們如何在最基礎的語言裡面,把文化的精髓透過語言來傳達,而不是透過語言把它限縮在我們這個世代,然後就讓它死掉了!我期待我們部會能夠透過文化部的整合、教育部的協助,然後讓我們往下一個階段──原住民族語言國際認證,謝謝!感謝召委。
27 主席:謝謝林倩綺委員,部長請回。
28 接下來請萬美玲委員。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274
meet_id 委員會-11-1-22-15
speakers ["林宜瑾","洪孟楷","陳培瑜","林倩綺","萬美玲","柯志恩","葛如鈞","陳秀寳","郭昱晴","林俊憲","張啓楷","吳沛憶","范雲","吳春城","鄭天財Sra Kacaw","張雅琳","羅廷瑋","高金素梅","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葉元之","黃仁","陳冠廷"]
page_start 207
meetingDate ["2024-06-06"]
gazette_id 1135902
agenda_lcidc_ids ["1135902_00005"]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5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文化部部長李遠、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列席就「自信臺灣深根文化軟實力 ─ 『國家語言發展法』推動成效總檢討」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5902_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