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蔡委員易餘:(12時12分)謝謝主席,有請陳部長。 |
1 |
主席:我們再請陳部長。 |
2 |
陳部長駿季:委員好。 |
3 |
蔡委員易餘:部長,我們現在針對了碳匯,自然碳匯方法學的一個審核,我們大概目前有6個方式,包括森林、竹林、改進農業土地管理或者生物炭在土壤的應用,紅樹林的植林跟海草的復育。這6個減量的方法,我想請教農業部,要把它落實在我們的農業中,你們有怎樣具體的方式嗎? |
4 |
陳部長駿季:第一個,我們的方法學,大概經過我們內部很多的努力,現在已經提到環境部去了,環境部公告以後,就可以當作一個正式的資源減量的方法。但是在執行面來講,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因為臺灣都是個體戶小農為主,小農要去處理相關減碳的作為,幾乎不可能啦! |
5 |
蔡委員易餘:對。 |
6 |
陳部長駿季:因為它後面的一些成本會比較高一點,所以我們現在就是用集團栽培的方式,我會配套我們很多產業的調整,用集團栽培、用契作栽培,讓它變成一個規模比較大的方式。規模比較大的時候,在處理所有作為的時候可以有一致性,一致性過程裡面有兩個後面的策略,第一個,我們可以由農業部做協助,但是碳權歸農業部,然後農業部再進到交易平臺去處理,處理完的這些金額再回饋給農民。另外一個方式,就是由這些大的集團產區的經營主,他直接把相關的這些碳權,直接進到交易所去賣,或是跟企業結合,所以後面的方式,其實很重要的關鍵就是把個體戶變成集團栽培,那才有可能落實。 |
7 |
蔡委員易餘:如果是集團栽培的話,可以想像啦,會不會變成後來是要導入企業?為了企業的本身的ESG…… |
8 |
陳部長駿季:企業應該是一個經營主體啦…… |
9 |
蔡委員易餘:以它為主體,去跟農民變成一個契約關係,然後讓農民來做實作者…… |
10 |
陳部長駿季:對。 |
11 |
蔡委員易餘:企業去取得了這樣一個碳匯的價值。 |
12 |
陳部長駿季: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當我導入企業的時候,我不希望它是一個對價關係,我希望它是一個分潤的關係,因為它是一個經營主體,不能用純粹這種契作對價的關係去處理,這樣的話,會把我們的碳權變成被企業拿走了,農民沒有什麼受益。所以我們未來在跟企業合作…… |
13 |
蔡委員易餘:當然最後一定是要給農民受益嘛! |
14 |
陳部長駿季:對,回饋,分潤的部分。 |
15 |
蔡委員易餘:對,分潤嘛!但是企業之所以會想要投入,也一定是除了對它的企業形象之外,可能它取得了碳權,對它的外銷也有利嘛! |
16 |
陳部長駿季:對。 |
17 |
蔡委員易餘:所以一定是這樣的加乘方式,你才有可能導入比較大規模這樣一個減碳的區域啊! |
18 |
陳部長駿季:對,所以在方法學還沒有完成以前,其實農業部最近一直在跟很多企業談合作,用ESG的觀念,讓它在企業的永續報告裡面可以呈現,讓更多企業瞭解了以後,他們的加入會更積極、更踴躍。 |
19 |
蔡委員易餘:好,以後由誰來負責盤整土地? |
20 |
陳部長駿季:現在目前整個的執行面,農地的部分,大概是由農糧署,然後林業部分是林業署,但是整體的、整個的一個大對談平臺是在我們的永續司。 |
21 |
蔡委員易餘:永續司?他們來做土地的一個平臺? |
22 |
陳部長駿季:對,然後後續再對接到不同的產業面。 |
23 |
蔡委員易餘:好,現在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CDM),他們目前承認的碳匯,他們認為可以產生碳匯的部分,只承認是在新栽植的林地…… |
24 |
陳部長駿季:是。 |
25 |
蔡委員易餘:但目前臺灣很多是既有的啊,既有的要怎麼把它轉成未來是有碳匯價值的一個林地呢? |
26 |
陳部長駿季:我想這個分為兩個部分,針對現在CDM,它真的是只承認新植林的部分,但是後續的這些方法學出來了以後,我們會經過相關跟國際規範做一個有效的接軌,因為有些國家不一定是在處理這個區塊的,他們還是以新植林為主。但是相對的,林業部分的撫育,其實它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碳,還有森林的經營,另外一個更重要就是…… |
27 |
蔡委員易餘:部長,我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啦,因為我們現在有很多平地造林,會不會有人為了要有碳匯,然後他就把平地造林的都先砍光,先砍光然後過兩年後再重新來造竹林。 |
28 |
陳部長駿季:沒有,我們的碳匯要看那個基線啦,現在有的都不算了,平地造林本身新植的平地造林沒問題…… |
29 |
蔡委員易餘:那我改啊!如果我改呢?我本來造植的林…… |
30 |
陳部長駿季:他可以做撫育。 |
31 |
蔡委員易餘:可能本來二氧化碳固碳的效果比較差,我把它改成竹林,竹林的固碳效果好啊! |
32 |
陳部長駿季:這樣會重新計算它的一個碳匯的數量。 |
33 |
蔡委員易餘:對,所以就有可能會發生…… |
34 |
陳部長駿季:對,原來的樹木…… |
35 |
蔡委員易餘:原來的樹種被砍掉,然後把它換成新的樹種嘛! |
36 |
陳部長駿季:等於說重新另外一個cycle,重新計算啦! |
37 |
蔡委員易餘:對,就另外計算嘛? |
38 |
陳部長駿季:對。 |
39 |
蔡委員易餘:好,我再請教一下,比方說我們嘉義鹽田地最多了,我們那邊都海口,都鹽田地,如果有這麼多的鹽田地,未來有沒有可能變成一個海藻或者是紅樹林復育的一個基地? |
40 |
陳部長駿季:紅樹林是可以去處理一些生態棲地的部分,海草床的部分可能要看區位,因為海草床不是在海邊種海草就結束了,要讓它能夠很快速的生長。我們現在是以澎湖地區為主,很多廢棄的漁港,我們可以在那邊處理,海草床每一公頃的固碳量可以有12到14噸,它不亞於一棵樹喔,一棵樹可能是8到10而已。所以這個部分,我想我們會積極的,然後也會去評估這個地區有沒有適合去做藍碳的部分,如果說找到適當的地方…… |
41 |
蔡委員易餘:事實上海藻是一個很好的一個固碳的機制,而且我們有這麼多鹽田地,事實上臺灣的鹽田地有一個比較麻煩,就是在裡面既生的海藻、既有的海藻幾乎都是不利於其他海藻生長。 |
42 |
陳部長駿季:對。 |
43 |
蔡委員易餘:它的名字叫做貝克氏鹽草,有這樣的一個物種存在,所以我們要去做可以固碳的海藻床難度就是很高。 |
44 |
陳部長駿季:對。 |
45 |
蔡委員易餘:我們有可能在技術上去做排除,然後把它轉換成可以固碳的海藻嗎? |
46 |
陳部長駿季:我想這個部分我會請我們的水試所這邊更積極的去處理,如果說有一個素地那相對單純,但如果原來有一些相關的這些海草的時候,它的競合作用怎麼樣去移除,可能有一些技術上的一個問題要克服。 |
47 |
蔡委員易餘:部長,我覺得臺灣你要找素地都很難啦,因為它都有既有的生態啊!所以你在已經有既有生態的地方,要找到大片又符合的,一定會需要排除掉一些其他因素的存在,你看我現在列舉的,從嘉義甚至到了臺南,就是東石、布袋、鹽水、將軍那邊都是鹽田地,這些鹽田地都是早期我們的祖先在這裡曬鹽的地方。 |
48 |
陳部長駿季:是。 |
49 |
蔡委員易餘:如果我們可以用海藻的復育創造價值,然後又可以讓過去的鹽工,現在有能去做固碳的,他們可以跟剛剛媒合的企業來做這一塊,讓他們又有一個工作,我覺得這個是可以讓整個鹽田地的價值提升起來。 |
50 |
陳部長駿季:我想我會開一個專案計畫,就是由水試所跟相關的這些學界共同去評估一下,有沒有辦法把這些鹽草…… |
51 |
蔡委員易餘:我知道這可能有難度啦,因為我之前跟人研究過,我們這裡已經有一些不利於海藻生長的因素存在…… |
52 |
陳部長駿季:對,怎麼樣去改善它的環境。 |
53 |
蔡委員易餘:對,有沒有辦法改善嘛? |
54 |
陳部長駿季:這個要去做一個專案的評估來處理。 |
55 |
蔡委員易餘:好啊,我相信以現在的科學技術一定是有辦法突破,可是它也許要花一些預算…… |
56 |
陳部長駿季:對,我們會來努力。 |
57 |
蔡委員易餘:我們導入企業促成這一件事情,讓這一些荒廢已久的鹽田地可以發揮它的價值,這樣好不好? |
58 |
陳部長駿季:瞭解,我們會努力。 |
59 |
蔡委員易餘:好,謝謝。 |
60 |
主席:謝謝,接下來請伍麗華委員詢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