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_ID |
152113 |
IVOD_URL |
https://ivod.ly.gov.tw/Play/Clip/1M/152113 |
日期 |
2024-05-02 |
會議資料.會議代碼 |
委員會-11-1-22-10 |
會議資料.會議代碼:str |
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0次全體委員會議 |
會議資料.屆 |
11 |
會議資料.會期 |
1 |
會議資料.會次 |
10 |
會議資料.種類 |
委員會 |
會議資料.委員會代碼[0] |
22 |
會議資料.委員會代碼:str[0] |
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
會議資料.標題 |
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0次全體委員會議 |
影片種類 |
Clip |
開始時間 |
2024-05-02T12:24:40+08:00 |
結束時間 |
2024-05-02T12:30:49+08:00 |
影片長度 |
00:06:09 |
支援功能[0] |
ai-transcript |
支援功能[1] |
gazette |
video_url |
https://ivod-lyvod.cdn.hinet.net/vod_1/_definst_/mp4:1MClips/6f015fe8e6787db183904a612dd8e2140cbbe991ada1931c55be169921a0a717903534be09e65b475ea18f28b6918d91.mp4/playlist.m3u8 |
委員名稱 |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 |
委員發言時間 |
12:24:40 - 12:30:49 |
會議時間 |
2024-05-02T09:00:00+08:00 |
會議名稱 |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0次全體委員會議(事由:一、邀請教育部列席就「『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施行迄今之成效及檢討」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二、審查(一)委員柯志恩等18人擬具「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第八條條文修正草案」案。(二)委員魯明哲等24人擬具「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第十六條條文修正草案」案。(三)委員馬文君等17人擬具「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第十六條及第十九條條文修正草案」案。(四)委員盧縣一等20人擬具「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第八條、第十二條及第二十一條條文修正草案」案。
(僅進行詢答)【4月29日及5月2日二天一次會】) |
gazette.lineno |
957 |
gazette.blocks[0][0] |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12時24分)謝謝主席,有請教育部長。 |
gazette.blocks[1][0] |
主席:好,我們請潘部長。 |
gazette.blocks[2][0] |
潘部長文忠:伍委員好。 |
gazette.blocks[3][0] |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部長好,首先我要先謝謝召委今天排偏鄉條例,對我來講很重要,但是在開始以前,我想要先謝謝部長這些年給予原住民學校的幫助。您在2016年7月上任後第一個參訪的學校應該是我的學校──地磨兒國小,當時我有跟您提到,原住民學校在推動民族教育碰到一個瓶頸,也就是我們的課程跟我們的環境是沒有辦法搭配,因為我們的校舍大概都是民國六十幾年的這種建築物,所以當時有跟您提議說可不可以來補助我們這些推動民族教育的學校,能夠去改善我們文化的環境,非常謝謝您當時就推了新校園運動,今天所有參觀原住民族學校的人,都發現跟10年前大大的不一樣,所以這個部分我要特別謝謝你。 |
gazette.blocks[4][0] |
潘部長文忠:也謝謝委員給我們支持。 |
gazette.blocks[5][0] |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第二個,當時我也跟您提到說,是不是可以由政府委託一些所謂辦理課程發展中心,雖然後來變成課程協作中心,站在輔導的立場,但是我也要特別謝謝這些年他們陪伴了非常多的實驗學校以及一般原住民的重點學校。 |
gazette.blocks[5][1] |
第三個就是實驗學校也在您的任內遍地開花,目前國中小已經來到40所,當然我會希望未來教育部要重視,因為12之後我們要面臨所謂的何去何從,我們一直說要變成原住民族學校,當然因為共識不足,大家還沒有辦法去真正定義什麼叫原住民族學校,但是在我的定義就是以族群語言為中心的一個民族學校,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夠通過。 |
gazette.blocks[5][2] |
在這裡我要談到偏鄉,願景工程有針對偏鄉做一個調查,83%的偏鄉家長最在乎老師是否有教學熱誠,第二就是願意陪伴學生。確實在我任教這麼多年當中,我自己也在偏鄉服務過,我覺得有熱誠、願意陪伴學生是一個好老師非常重要的條件。那為什麼我要特別這樣子談?因為我們談到偏鄉教育條例,最重要的就是解決偏鄉缺乏師資的問題,留不住老師的問題,所以我看到目前你們報告上面的資料,活躍儲備教師將近3萬人,我不曉得你們有沒有去了解這將近3萬的儲備教師有多少比例的第一志願是到偏鄉服務,但是至少我看到很多的團體,像TFT就是以去偏鄉為他們主要的職志。偏鄉教育條例在當年我們要修法的時候,其實比較重要的是希望把這些久任的代理教師如何讓他轉正,因為最難的就是地方縣市政府的教甄,但是當時有一個問題就是沒有共識,到底所謂的久任是6年就好?8年就好?還是12年就好?我覺得我們都沒有意見,就算是12年,只要能夠轉正,我相信這些有熱誠、願意待在偏鄉的教師,一定是願意的,大家也會願意去成全。留在偏鄉多久,有人說6年就可以轉到一般教師,會不會全部跑光?其實就算他轉正之後,把他框住、永遠留在偏鄉,我想也會獲得大家一致的認同,所以我很希望這部分在偏鄉教育條例能夠去處理。 |
gazette.blocks[5][3] |
另一個部分就是我在2021年有針對偏鄉教育條例的限制,就是在第十二條,它有兩個東西,一個是15人的數額,當時我的修正版本是希望改正為人數稀少,因為少子化之後15人很難達到,但是那時候沒有修正通過。第二個就是它裡面有提到要合法建物,部長應該知道,我們很多偏鄉分班、分校哪有什麼合法建物,連地都不合法,所以這個部分我希望再次拿出來,希望能夠得到支持並修正通過,讓偏鄉能夠有更好的師資、更好的環境,留住更多的偏鄉學校,而不是處於廢校,好不好? |
gazette.blocks[6][0] |
潘部長文忠:好,謝謝,委員剛剛幾項提議我會請國教署用這段時間再去整理相關意見,委員剛剛提到有一點,我覺得我們政策上在上次的條例有建置了,就是那些很有熱誠的老師,當時在條例裡面是用專聘老師,不是直指代課老師或符合資格但未必取得教師證的,而是用專聘老師,只是這些年等於說…… |
gazette.blocks[7][0] |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我們希望再更進一步,因為像宜蘭,我知道有一些地方政府其實用地方的處理,那我覺得中央要更進步。 |
gazette.blocks[8][0] |
潘部長文忠:這幾年我們大量開專任教師,我想委員在學校最了解,這幾年每年大約5,000位,但是我相信怎麼樣學校都還是需要有代理,專聘教師我會請國教署應該接續把這個部分再擴大,他們就會有機會成為正式教師。 |
gazette.blocks[9][0] |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對,我們要讓他更進一步轉正,就算他永遠待在偏鄉,我覺得也都是大家同意的,好不好? |
gazette.blocks[10][0] |
潘部長文忠:好,了解,謝謝。 |
gazette.blocks[11][0] |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只要我們的法令可以支持。謝謝部長,謝謝主席。 |
gazette.blocks[12][0] |
主席:謝謝。接下來請林德福委員、林德福委員、林德福委員。 |
gazette.blocks[12][1] |
顏寬恒委員、顏寬恒委員、顏寬恒委員。 |
gazette.blocks[12][2] |
請鍾佳濱委員。 |
gazette.agenda.page_end |
378 |
gazette.agenda.meet_id |
委員會-11-1-22-10 |
gazette.agenda.speakers[0] |
柯志恩 |
gazette.agenda.speakers[1] |
盧縣一 |
gazette.agenda.speakers[2] |
萬美玲 |
gazette.agenda.speakers[3] |
洪孟楷 |
gazette.agenda.speakers[4] |
葛如鈞 |
gazette.agenda.speakers[5] |
吳沛憶 |
gazette.agenda.speakers[6] |
林宜瑾 |
gazette.agenda.speakers[7] |
陳培瑜 |
gazette.agenda.speakers[8] |
葉元之 |
gazette.agenda.speakers[9] |
郭昱晴 |
gazette.agenda.speakers[10] |
陳秀寳 |
gazette.agenda.speakers[11] |
羅廷瑋 |
gazette.agenda.speakers[12] |
張雅琳 |
gazette.agenda.speakers[13] |
吳春城 |
gazette.agenda.speakers[14] |
林倩綺 |
gazette.agenda.speakers[15] |
徐富癸 |
gazette.agenda.speakers[16] |
何欣純 |
gazette.agenda.speakers[17] |
黃仁 |
gazette.agenda.speakers[18] |
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 |
gazette.agenda.speakers[19] |
鍾佳濱 |
gazette.agenda.speakers[20] |
范雲 |
gazette.agenda.speakers[21] |
邱志偉 |
gazette.agenda.speakers[22] |
黃珊珊 |
gazette.agenda.speakers[23] |
劉建國 |
gazette.agenda.page_start |
311 |
gazette.agenda.meetingDate[0] |
2024-05-02 |
gazette.agenda.gazette_id |
1133901 |
gazette.agenda.agenda_lcidc_ids[0] |
1133901_00006 |
gazette.agenda.meet_name |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0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gazette.agenda.content |
一、邀請教育部列席就「『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施行迄今之成效及檢討」進行專題報
告,並備質詢;二、審查(一)委員柯志恩等18人擬具「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第八條條文修
正草案」案、(二)委員魯明哲等24人擬具「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第十六條條文修正草案」
案、( 三) 委員馬文君等17 人擬具「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第十六條及第十九條條文修正草
案」案、(四)委員盧縣一等20人擬具「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第八條、第十二條及第二十一
條條文修正草案」案(僅進行詢答) |
gazette.agenda.agenda_id |
1133901_00005 |
transcript.pyannote[0].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0].start |
4.75596875 |
transcript.pyannote[0].end |
5.66721875 |
transcript.pyannote[1].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1].start |
5.85284375 |
transcript.pyannote[1].end |
8.13096875 |
transcript.pyannote[2].speaker |
SPEAKER_01 |
transcript.pyannote[2].start |
10.83096875 |
transcript.pyannote[2].end |
10.84784375 |
transcript.pyannote[3].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3].start |
10.84784375 |
transcript.pyannote[3].end |
305.04659375 |
transcript.pyannote[4].speaker |
SPEAKER_01 |
transcript.pyannote[4].start |
72.25596875 |
transcript.pyannote[4].end |
72.93096875 |
transcript.pyannote[5].speaker |
SPEAKER_01 |
transcript.pyannote[5].start |
305.04659375 |
transcript.pyannote[5].end |
330.03846875 |
transcript.pyannote[6].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6].start |
322.41096875 |
transcript.pyannote[6].end |
322.66409375 |
transcript.pyannote[7].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7].start |
324.50346875 |
transcript.pyannote[7].end |
324.92534375 |
transcript.pyannote[8].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8].start |
327.81096875 |
transcript.pyannote[8].end |
328.06409375 |
transcript.pyannote[9].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9].start |
329.32971875 |
transcript.pyannote[9].end |
330.27471875 |
transcript.pyannote[10].speaker |
SPEAKER_01 |
transcript.pyannote[10].start |
330.27471875 |
transcript.pyannote[10].end |
332.73846875 |
transcript.pyannote[11].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11].start |
330.61221875 |
transcript.pyannote[11].end |
338.07096875 |
transcript.pyannote[12].speaker |
SPEAKER_01 |
transcript.pyannote[12].start |
334.08846875 |
transcript.pyannote[12].end |
334.15596875 |
transcript.pyannote[13].speaker |
SPEAKER_01 |
transcript.pyannote[13].start |
335.79284375 |
transcript.pyannote[13].end |
354.18659375 |
transcript.pyannote[14].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14].start |
338.34096875 |
transcript.pyannote[14].end |
338.81346875 |
transcript.pyannote[15].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15].start |
341.68221875 |
transcript.pyannote[15].end |
342.10409375 |
transcript.pyannote[16].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16].start |
342.59346875 |
transcript.pyannote[16].end |
342.71159375 |
transcript.pyannote[17].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17].start |
342.79596875 |
transcript.pyannote[17].end |
342.88034375 |
transcript.pyannote[18].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18].start |
354.18659375 |
transcript.pyannote[18].end |
354.52409375 |
transcript.pyannote[19].speaker |
SPEAKER_01 |
transcript.pyannote[19].start |
354.40596875 |
transcript.pyannote[19].end |
354.72659375 |
transcript.pyannote[20].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20].start |
354.65909375 |
transcript.pyannote[20].end |
354.67596875 |
transcript.pyannote[21].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21].start |
354.72659375 |
transcript.pyannote[21].end |
357.40971875 |
transcript.pyannote[22].speaker |
SPEAKER_01 |
transcript.pyannote[22].start |
355.46909375 |
transcript.pyannote[22].end |
358.21971875 |
transcript.pyannote[23].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23].start |
357.76409375 |
transcript.pyannote[23].end |
369.61034375 |
transcript.pyannote[24].speaker |
SPEAKER_01 |
transcript.pyannote[24].start |
358.59096875 |
transcript.pyannote[24].end |
358.77659375 |
transcript.pyannote[25].speaker |
SPEAKER_01 |
transcript.pyannote[25].start |
359.63721875 |
transcript.pyannote[25].end |
360.10971875 |
transcript.pyannote[26].speaker |
SPEAKER_01 |
transcript.pyannote[26].start |
364.48034375 |
transcript.pyannote[26].end |
365.25659375 |
transcript.pyannote[27].speaker |
SPEAKER_01 |
transcript.pyannote[27].start |
366.87659375 |
transcript.pyannote[27].end |
367.60221875 |
transcript.pyannote[28].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28].start |
369.93096875 |
transcript.pyannote[28].end |
369.96471875 |
transcript.whisperx[0].start |
4.799 |
transcript.whisperx[0].end |
7.778 |
transcript.whisperx[0].text |
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2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
transcript.whisperx[1].start |
10.931 |
transcript.whisperx[1].end |
16.113 |
transcript.whisperx[1].text |
部長好首先我也要先謝謝昭緯今天排偏鄉條例對我來講很重要但是呢在這個開始以前我想要先來謝謝部長就是這些年給予原住民學校的一個幫助您在2016年7月就是上任後第一個參訪的學校應該是我的學校蒂摩爾國小是 |
transcript.whisperx[2].start |
37.001 |
transcript.whisperx[2].end |
53.714 |
transcript.whisperx[2].text |
當時我有跟您提到因為原住民學校在推動民族教育碰到一個瓶頸也就是我們的課程跟我們的環境是沒有辦法搭配因為我們的校舍大概都是民國六十幾年的這種建築物所以當時有跟您提議說可不可以來補助我們這一些推動民族教育的學校能夠去改善我們的文化的環境那非常謝謝您當時就推了新校園運動那今天 |
transcript.whisperx[3].start |
65.223 |
transcript.whisperx[3].end |
72.651 |
transcript.whisperx[3].text |
所有的人參觀原住民族學校都發現跟10年前大大的不一樣所以這個部分我要特別謝謝你第二個當時我也跟您提到說是不是可以來由政府去委託一些所謂辦理課程發展中心 |
transcript.whisperx[4].start |
82.723 |
transcript.whisperx[4].end |
94.817 |
transcript.whisperx[4].text |
雖然後來變成是課程協作中心站在輔導的立場但是呢我也是要特別謝謝就是這些人們陪伴了非常多的實驗學校以及一般的原住民重點學校那第三個就是實驗學校呢也在您的任內就是遍體開花那目前已經來到國中小有40所 |
transcript.whisperx[5].start |
103.426 |
transcript.whisperx[5].end |
126.451 |
transcript.whisperx[5].text |
當然我會希望未來我們教育部要重視因為12年之後我們要面臨所謂的何去何從我們一直說要變成原住民族學校當然因為共識不足大家還沒有辦法去真正定義什麼叫原住民族學校但是在我的定義就是以族群語言為中心的一個民族學校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夠通過 |
transcript.whisperx[6].start |
130.532 |
transcript.whisperx[6].end |
152.71 |
transcript.whisperx[6].text |
那在這裡我就是要談到偏鄉那偏鄉呢我們看到就是個院警工程有去做一個調查那他調查呢83%的偏鄉家長其實他最在乎老師是否有教學熱忱那第二個就是願意陪伴學生確實在我任教這麼多年當中我自己也在偏鄉服務過我覺得有熱忱願意陪伴學生 |
transcript.whisperx[7].start |
157.074 |
transcript.whisperx[7].end |
167.589 |
transcript.whisperx[7].text |
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好老師非常重要的條件那為什麼我要特別這樣子談因為我們談到偏鄉教育條例最重要的就是解決偏鄉缺乏師資的問題留不住老師的問題所以我看到 |
transcript.whisperx[8].start |
172.236 |
transcript.whisperx[8].end |
192.502 |
transcript.whisperx[8].text |
目前的資料就是在你們的報告上面活躍的儲備教師將近3萬人那我不曉得說將近3萬的儲備教師有沒有去了解他們有多少的比例他的志願第一志願是希望到偏鄉服務但是至少我看到很多的團體像TFT他們就是以去偏鄉為他們主要的職質那我現在就是希望說我們的偏鄉教育條例在當年 |
transcript.whisperx[9].start |
201.505 |
transcript.whisperx[9].end |
202.426 |
transcript.whisperx[9].text |
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2條條文修正草案案。 |
transcript.whisperx[10].start |
219.016 |
transcript.whisperx[10].end |
219.797 |
transcript.whisperx[10].text |
發展條例第八條條文修正草案案。 |
transcript.whisperx[11].start |
238.03 |
transcript.whisperx[11].end |
263.907 |
transcript.whisperx[11].text |
有人說26年就可以轉到一般教師會不會全部跑光其實就算他轉正之後把他框住在永遠留在偏鄉我想大家也會獲得大家一致的認同所以我很希望這個部分在偏鄉教育條例呢能夠去處理那另外一個部分就是我在2021年呢有針對我們偏鄉教育條例呢他有一個限制就是在他的第12條 |
transcript.whisperx[12].start |
265.188 |
transcript.whisperx[12].end |
284.261 |
transcript.whisperx[12].text |
他有兩個東西一個是15人的數額我們當時我的修正版本是說希望改正為人數稀少因為少子化之後其實這個15人很難達到啦但是那時候沒有修正通過那第二個就是呢他裡面有提到就是要合法建物 |
transcript.whisperx[13].start |
284.921 |
transcript.whisperx[13].end |
298.035 |
transcript.whisperx[13].text |
部長您應該也知道我們很多偏鄉分班分校哪有什麼合法建物連地都不合法所以這個部分我希望說我們再次拿出來希望能夠支持來修正通過那讓我們的偏鄉能夠有更好的師資更好的環境那留住更多的偏鄉學校而不是處於廢校好不好 |
transcript.whisperx[14].start |
305.123 |
transcript.whisperx[14].end |
327.336 |
transcript.whisperx[14].text |
好 謝謝委員剛才的幾項提議我想會請國教署因為這段時間也在整理這些相關意見那委員剛才提到有一點我覺得我們在政策上在上次的條例有把它建制了就是說那些很有熱忱的老師我們當時在條例裡面是用專聘老師不是只指說他就是待課老師或符合資格但未必取得教師證的用專聘老師只是這個 |
transcript.whisperx[15].start |
329.417 |
transcript.whisperx[15].end |
339.847 |
transcript.whisperx[15].text |
這幾年我們希望再更進一步因為像宜蘭我知道有些地方政府他其實用地方的處理那我覺得中央要更進步這幾年我們大量開專任教室我想委員在座就了解這幾年每年大概五千位啦但是我相信怎麼樣學校都還會有這一種需要有代理就專聘教師我想我會請國教署應該接一續把這個部分再擴大 |
transcript.whisperx[16].start |
354.801 |
transcript.whisperx[16].end |
355.362 |
transcript.whisperx[16].text |
發展條例第18條文修正草案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