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2016

柯志恩 @ 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0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柯委員志恩:(9時42分)謝謝主席,我們請潘部長。
1 主席:請部長備質詢,謝謝。
2 潘部長文忠:召委好。
3 柯委員志恩:部長,從106年底,我們在第9屆應該是一起參與這個條例的修訂嘛!
4 潘部長文忠:是。
5 柯委員志恩:所以我想代表教育部對偏鄉教育是相當的重視,我看到你們投入資源、穩定師資,也縮短了一些城鄉的差距,所以到底實施6年半來,你覺得成效是如何?
6 潘部長文忠:委員,如果從師資的流動性,因為那是偏鄉最核心的大問題啦!目前來看,久任大概差不多有8千500位,應該是表示他留了將近8年;另外,流動率也確實從實施前到實施後有減少。
7 柯委員志恩:我們就來看看流動率好了,的確是像你所說的有所進步,你看從107年到112年,大概是降到1.21%嘛!但是跟全國的流動率比起來,我說實在的,偏鄉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為這個師資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特別是我常常去偏鄉看那些實習老師,他們常常說對於孩子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你不管是三招、四招,很多的老師留不住,孩子就是不斷地沒有辦法把他的情緒投射在這個老師身上,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老師又會離開,這對孩子來說是精神上、心理上非常大的障礙,我覺得這是很重要。
8 還有我們特別來看一些統計,我們今天討論的偏鄉,各位看一下,偏鄉前5名的縣市就是臺東、花蓮、嘉義、南投跟雲林,然後他們的偏鄉比率,全臺偏鄉比率大概31%,你看這5個縣市占據這麼大,而且最重要是合格代理老師的比率只有12.5%,這對我們來說的話,整個的師資結構上面是有非常大的一個問題。如果你有看到去年9月聯合報對於偏鄉教育的調查,校長當然認為我們修的這部專法對他們的硬體跟數位是有一些幫助,但是72%的校長認為招生還是最大的一個挑戰,然後他們認為這部法對於招聘老師來說,沒有太大的幫助,所以反而變成是一個華麗的空城。我們來看一下,的確你看!偏鄉教育的專法,我們施行了六年半,我也是修法的一個代表者,到底有沒有辦法抵擋少子化的強風,我們是不是要做更前瞻的評估?我們看下面的一個數據,你看,就我們目前來說,少子化是不可逆,但是你看我們屏東,113年起停辦了三間國小;雲林今年小一的新生入學,有三個學校只有一個人來報到,所以關於這個部分,大家在修這個法的時候都很清楚知道,學校到底能不能夠廢,每個委員那時候就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學校就是一個社區的中心,但是當這個社區已經凋零,目前都沒有任何人的時候,學校的存在率是不是需要?所以這需要一個很好的配套。請問教育部,目前可以做的部分到底在哪裡?
9 潘部長文忠:召委剛才所提的,我必須坦白說,這個發展條例確實沒有辦法對應少子化的衝擊、學校的存續啦,因為學校的學生就是來自於家庭,現在越偏人口越少,這個是一個……
10 柯委員志恩:不可逆的!所以我們對於廢校這個部分,當學校都只剩下一個到兩個的學生時,教育部的態度會是什麼?
11 潘部長文忠:委員,我要這樣講,因為我們用一個比較嚴格的程序去要求地方政府,包含到現在,還有一所縣市的學校我們還沒辦法去幫它核定,就是如果這些配套,包含學生的交通……
12 柯委員志恩:所以我才要求能夠更細緻。
13 潘部長文忠:是。
14 柯委員志恩:部長,我等一下會給你發言機會,我們一一來看嘛!這個是一般性,這可能是比較偏的數據,你對於偏鄉有沒有可以做得更好?我們先來看看雙語教育,每個學校都掛上了「雙語教育」的招牌,然後偏鄉老師都一招、二招,我現在是講英文老師喔!目前我們都放寬到大學畢業就可以,你看去年,你大概還知道吧?南橫的、臺東的霧鹿國小,校長經過五招還找不到所謂的英文老師,他只好上網公告,好不容易可以找到。但是你可以看看,我們投資了這麼多,所謂的雙語學校,過去只有328校,到目前為止,已經兩千多校,已經達到六成了,但是偏鄉的合格老師到底在哪裡?太少、太少,根本找不到!所以你看,偏遠地區的英文會考「待加強」的比例,連續3年都超過50%,部長就可以知道城鄉差距有多麼大,城市的小孩還可以去補習,我們偏鄉孩子連找個英文老師都找不到,這是有關於英文的問題。部長,所以雙語教育不要忘了,而且100億的雙語預算,我必須要說聘用外籍老師是占最多,高達三成,但是偏鄉如何呢?只有4.56億,100億當中只有4.56億,只有4%,不到5%,這是導致我們的英語落差非常重要的緣故,所以不是剛剛流動率的問題,還有包括英文老師的問題,這都是偏鄉所呈現的。等一下部長綜合回答。
15 另外,包括我們剛剛說的「生生有平板」,你們的確給了很多的學生有這樣子一個所謂好的硬體條件,2022年到2025年,4年要投入200億,然後你們買了61萬台Apple的iPad,還有包括充電車,送給近四千所的學校,但是你會發現教育部還有一個政策,竟然要求開機率必須要達到60%,如果沒有達到60%,這些老師可能就要被檢討,用60%這個數據,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形式主義。部長,開機率到底做給誰看?所以即使有這些硬體的設備,但是對不起!很多時候,你會發現網路速度不夠快,而很多學生自學,結果發現學生自學的時候,都不是在看所謂的教學影片,而且老師很習慣用傳統的方法,所以授課意願是非常低的,在這個原則之下,我實在很擔心5年後,我們是不是又要再汰舊換新,是否要再花200億給我們這些小孩?可是小孩整體使用數位教育並沒有辦法提升,會不會有這個問題?就雙語跟數位來說。
16 潘部長文忠:好,我簡要回應,剛才召委提到雙語學校到兩千多校,這就是我一再對外說,縣市首長不能標速度、標數量,它的師資根本跟不上。
17 柯委員志恩:是!
18 潘部長文忠:所以我們常常會要求縣市,你要有教材、師資才能去做,所以這兩千多所學校,很多縣市的作法,其實我是不認同的,甚至我請國教署還要經常去做糾正,原因在於提計畫就是要把師資帶起來,所以這是一個不好的現象。
19 柯委員志恩:但是我們英文師資的確是非常、非常缺乏。
20 潘部長文忠:所以為什麼我說我們會一一去搭配的意思,教育部核給這個計畫,也會核給師資,甚至有外聘的……
21 柯委員志恩:你的師資就是不到位,因為找不太到啊!
22 潘部長文忠:所以我們不希望縣市沒有師資,就先標「雙語學校」,教育部沒有所謂的雙語學校,我要跟召委報告。
23 柯委員志恩:是,這是很重要的,因為目前每個人都很像競標,我一進去看,發現每個老師教的英文,對不起!那個真的不叫做雙語教育,那個落差太大,這是個很嚴重問題。部長,我說實在的,如果我們連英語師資都是這個樣子,如何告訴我2030還要變成雙語國家?這個東西都是有態度的,這不在我今天討論的範圍……
24 潘部長文忠:對,我是跟召委報告剛才那個數據。第二個是有關「生生有平板」這個部分,所謂的開機率,其實這個不是只要求學校,我們是幫助學生,尤其在偏鄉,是一個學生就有一部,如果學校有碰到師資的困難,我們都還有一個輔導的計畫,但是不應該把這樣的載具完全放在倉庫不用,我覺得這才是浪費資源。
25 柯委員志恩:我覺得教育部不要每一次都是講這些數字,像剛剛洪孟楷委員講的有關校服的問題,我兒子現在30歲,他以前念龍安國小,從頭到尾都沒有在穿校服了,也不會有你剛剛說的那些問題。所以教育部不要每一次在給予的條文、對外宣布的訊息上面,造成人家的誤解,很多時候你實際上就是做這些事情,就像你剛剛說60%,難怪很多人就會跳腳嘛!這個開機率不代表是不是真的符合所謂數位教育的原則,所以教育部每次對外所發布的訊息,我覺得真的要非常的審慎。
26 最後,我請主席給我最後一分鐘,這是牽涉到高雄的部分,你看陽明交大,據說要在高雄設分部,而且最快114年就可以招生,這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目前到底進度是怎麼樣?
27 潘部長文忠:我跟召委報告,清大跟陽明交大確實跟高雄市有在做一些合作的計畫,原則上……
28 柯委員志恩:有送到教育部來嗎?
29 潘部長文忠:沒有,高雄……
30 柯委員志恩:兩間學校有沒有送確切的計畫案給教育部?
31 潘部長文忠:它是一個產學合作的……
32 柯委員志恩:所以不需要教育部通過嗎?
33 潘部長文忠:不是,產學合作當然有啊!
34 柯委員志恩:當然要啊!對不對?
35 潘部長文忠:我們不只是針對這兩所學校,高雄市……
36 柯委員志恩:沒有,我說目前進度怎麼樣?
37 潘部長文忠:現在高雄市正在做,因為他們有好幾個產業要在那邊,現在它正在跟行政院爭取一個產業……
38 柯委員志恩:我只是提醒啦!部長,過去學校每次都給地方非常大的期望,能夠帶動地方的高教發展人才,完全是毋庸置疑,我們都非常的支持,我只是提醒,以過去來說,你看你已經知道嘛!臺大的竹北校區,2000年是怎麼樣的方式,2009年只新建一個校舍就無疾而終;臺科大也是;臺南縣政府無條件提供臺南大學一塊七股的校區,到現在為止也沒有任何進展;陽明交大也是,在竹北校區,告訴我們要成立臺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2001年宣布,到目前為止,因為土地徵收的問題,而沒有進展。所以一個大的方向出來,到最後你看,這是我們所條列出來、整理出來的,我只是提醒部長,這個東西如果要設分部,就很確切地告訴地方,不要讓大家覺得有期待,就像剛剛我所舉的例子,從2000年到現在已經太多學校,空有一個訊息出來,大家非常的雀躍,結果到最後的結果是無疾而終,我只是提醒教育部,真的是要給予他們這樣的一個計畫的時候,請你審慎地評估,給予地方一個最確實的交代,可以嗎?
39 潘部長文忠:好,謝謝召委。
40 柯委員志恩:好,謝謝。
41 主席:謝謝,有請部長回座。
42 主席(柯委員志恩):現在請葛如鈞委員。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378
meet_id 委員會-11-1-22-10
speakers ["柯志恩","盧縣一","萬美玲","洪孟楷","葛如鈞","吳沛憶","林宜瑾","陳培瑜","葉元之","郭昱晴","陳秀寳","羅廷瑋","張雅琳","吳春城","林倩綺","徐富癸","何欣純","黃仁","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鍾佳濱","范雲","邱志偉","黃珊珊","劉建國"]
page_start 311
meetingDate ["2024-05-02"]
gazette_id 1133901
agenda_lcidc_ids ["1133901_00006"]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0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一、邀請教育部列席就「『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施行迄今之成效及檢討」進行專題報 告,並備質詢;二、審查(一)委員柯志恩等18人擬具「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第八條條文修 正草案」案、(二)委員魯明哲等24人擬具「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第十六條條文修正草案」 案、( 三) 委員馬文君等17 人擬具「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第十六條及第十九條條文修正草 案」案、(四)委員盧縣一等20人擬具「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第八條、第十二條及第二十一 條條文修正草案」案(僅進行詢答)
agenda_id 1133901_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