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1738

吳沛憶 @ 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9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吳委員沛憶:(10時28分)謝謝主席,請文化部次長。
1 主席:請王次長。
2 王次長時思:委員好。
3 吳委員沛憶:次長好。我們臺灣的變裝皇后Nymphia(妮妃雅)在世界國際的RuPaul's比賽中奪冠,是史上的第一人,也打破了這個節目13季以來的亞洲魔咒,我們小英總統第一時間也到社群平台上去給他祝賀,其中就提到變裝皇后是一個非常不容易的藝術,恭喜他的成就以及勇敢做自己,文化部的臉書也發表了一篇文章。現在最新傳出的消息是文化部今年有參與巴黎文化奧運,我們有一個臺灣館嘛,也會邀請妮妃雅到現場去演出嗎?目前的規劃是怎麼樣?
4 王次長時思:是,因為這一次巴黎奧運有一個文化奧運的項目,臺灣也有參與,所以我們邀請了非常多的團體,我們邀請了22個團體、超過120人進行現場的演出,其中一位就是妮妃雅。
5 吳委員沛憶:是,其實對於臺灣的文化藝術表演團體能夠出海,能夠在國際舞臺上面讓更多人看見,我想這對於我們臺灣本土文化界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舞臺。請問今年的巴黎文化奧運總共有幾個國家的場館,目前接洽籌備的進度及過程是怎麼樣?
6 王次長時思:跟委員說明,巴黎奧運中所謂文化奧運的部分是這一次巴黎奧運單獨發起的,在整個法國裡面其實是一個大的完整計畫,在法國七百多個城市裡面推出2,500項的計畫,在巴黎這裡比較特殊的是會有一個拉維特園區,這個園區會有獨立的邀請,透過園區的邀請讓各個不同國家在這邊進行文化性的交流跟演出,臺灣因為是受邀的單位之一,所以在這個園區裡面我們也會有一個臺灣館的位置存在。這個園區目前只邀請了十幾個國家,因為是由拉維特園區的總監親自來到臺灣勘查之後、訪視之後決定要不要邀請,所以臺灣算是在這十幾個國家裡面比較少數受邀請進駐這個園區的,因為這個園區是在場館跟奧運選手宿舍之間必經的一個位置,大家也覺得能夠在這裡演出會讓整個世界或者是讓來參加奧運的選手都有機會可以看到。
7 吳委員沛憶:所以只有十幾個國家受到邀請,而臺灣是其中之一?
8 王次長時思:是。
9 吳委員沛憶:那文化部有沒有去場勘過?
10 王次長時思:有。
11 吳委員沛憶:現場有什麼樣的硬體規劃?目前已經在籌備要一起參與巴黎文化奧運的這些臺灣團體,你們在邀請的時候是用什麼樣的概念去邀請的?你們希望帶什麼樣的臺灣文化到這個舞臺上面讓世界看到?
12 王次長時思:非常謝謝委員的關心,到目前其實部長跟我都親自去做過場勘,在現場我們希望呈現的就是很原汁原味的臺灣,所以在整個舞臺的呈現上跟表演上,我們的發想是電子花車,就是整個樣子很像是在臺灣廟埕前面……
13 吳委員沛憶:我們把電子花車運過去嗎?
14 王次長時思:我本來很想運,但是會觸犯到他們的法規,因為會變成進口車輛,所以後來沒有運,但我們透過設計,讓現場呈現出在臺灣廟埕前電子花車展開演出的樣子,就是我們大家最熟悉的,一輛很厲害像機器人一樣的電子花車一旦打開之後那樣的演出。
15 在整個演出的主題上,我們大概分成四項比較大的主題,第一個當然就是「自由之聲」,希望大家看見臺灣因為自由民主而有的多元;另外是「島嶼風華」,就是以臺灣的風土來做介紹,也包括臺灣的傳統跟當代藝術;至於「當代新藝」就是做跨界的混合,我們希望透過戲曲新編,把不同的戲曲種類重新編製,尤其是將傳統戲曲做新式的演出;最後就是「世界共融」,就是像妮妃雅這樣,就是我們現在已經沒有國界的、被世界所注視到的這些表演內容的項目,大概以這四大概念下去做規劃,所以邀請的團體超過20個團體,目前大概有22個團體、123位表演者會跟我們出去,所以包括樂團、舞團、戲劇、DJ,然後變裝皇后這一類的演出,都會在臺灣館的舞臺上看到。
16 吳委員沛憶:好,我想法國用國家的力量來投入文化奧運,除了藝術交流的本身就有其非常重要、高貴的價值以外,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文化外交,所以我們其實也非常的謝謝妮妃雅,因為他在整個比賽過程當中多次提到他很希望能夠透過自己的表現讓世界看見臺灣的文化,以及看見臺灣珍貴的民主自由的價值,所以他在領獎的時候說「Taiwan, this is for you」,他把這個獎項獻給臺灣。但是我們要怎麼樣去孕育更多我們本土的藝術家,每一個藝術家在走上國際舞臺、在成為臺灣之光之前,都有一個很長期培養、奮鬥的過程,我們政府千萬不可以等到他已經是臺灣之光了,才要去沾人家的光……
17 王次長時思:我們早就邀請了。
18 吳委員沛憶:沒有錯,我們的政府應該是孵育人才很重要的一個後盾,妮妃雅過去在臺灣當本土變裝皇后已經有5年多的時間,最早的發跡起源地就是在我的選區西門町的紅樓,臺灣的變裝皇后文化起源就是在西門町,像紅樓的Dalida就是最早,他們說是我們臺灣變裝皇后的娘家,然後後續也有新興很多的表演空間,所以我想除了這個藝術之外,其實臺灣有非常多很珍貴的表演藝術者,都需要由政府來支持他們,特別是這些新興的表演藝術。
19 我注意到文化部有一個臺灣品牌團隊計畫,已經進行了10年多了,這個計畫也支持了非常多臺灣重要的表藝團體,不過我希望我們能夠有一個持續支持新興表演藝術的相應計畫,因為過去我們這個臺灣品牌團隊計畫,我看到長期以來是比較集中在幾個類型的表演藝術,像這一次我們帶團體到巴黎的文化奧運去演出,我覺得也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給予他們一個舞臺,但是平常的、長期的培育,我想也是非常的重要,這個部分我希望文化部可以一起來支持。
20 王次長時思:是,跟委員說明,其實不是只有品牌計畫而已,還包括在表藝的範圍裡面,我們也有針對表藝的計畫,也有特別扶植所謂青壯世代的計畫,我想現在也有很多案子在開展跟徵求。特別提到的是這一次去巴黎文化奧運的這個計畫,我們其實就是看出了這個世代的差異,就是說我們希望在每個世代,臺灣都有可以站在國際舞臺上面的團體,所以委員可以看得到我們在這次邀請的團體上,其實是一個新世代的演出,所以才會有變裝皇后、有DJ,包括現代跟傳統的混合型演出,這一類的演出其實就是在臺灣現在世代的演出,所以委員剛剛提到的,針對不同的世代跟不同的表演類型來做,不管是補助也好,推動也好,或者是到國際上去表演也好,我們其實有透過不同的計畫在進行,這一點我們也會持續來推動跟改善。
21 吳委員沛憶:是,臺灣品牌的出海,我們走進國際市場,或者是我們引入國際資源,這個也是我們現在在推動兒少台、兒少節目內容很重要的一點嘛,所以在你們報告當中也有提到,除了文化部,文策院也有支持我們本土的這些兒少節目的內容,例如動畫的產出,希望能夠有機會出海跟國際來連結。我現在看到目前我們兒少台的目標是時數從326個小時要增加到362個小時的節目,然後黑潮計畫要投注6億,但是這樣的預算規模,我們如果跟幾個其他國家相比來說,以我們公共電視台的總預算,我們先不講這6億,以總預算來講,我們這個規模其實差距仍然是相當之大。例如英國BBC一年投入在公共電視台的經費是二千多億臺幣;日本NHK一年大概是七千億日圓,大約是二千億臺幣,是我們公視的110倍;以韓國來說,韓國大概也有臺灣的將近20倍。所以雖然我們現在黑潮計畫多投入了6億,這個很重要,但仍然是一個很困難的挑戰。在我們的節目製作裡面,我看下來,我們其實有兩個策略,一個是本土自製,一個是借助國際上知名的IP,一個是我們自製,一個是借力使力。例如我看到我們公視有臺語台嘛,像現在有幾個動畫,比方說「間諜家家酒」我們也有做臺語的配音,所以網路上面很多人在傳說「安妮亞嘛佮意食土豆」,有很多人在傳喔,這個也是一個傳播文化的力量。我們目前的策略是本土自製跟借力使力來運用跟國際知名IP的合作,請問我們有沒有一個比例上的調配?例如在時數上面,我們自己有沒有一個相關的規劃?
22 王次長時思:我想公視會有一個時數比例的規劃,不過整體來說,其實臺灣現在在兒少影視音的產製上,整體量能是不足的,也就是說,與其去談時數比例的規劃,不如先增強整體的量能,因為不管是哪一種,其實它的量能都是不足的。我們比較期待的是,除了自製、委製,同時也透過孵育跟民間來合作,提高臺灣本土自己自製的量,包括跟臺灣自己的IP來做合作,讓這些IP可以成為臺灣動畫或者是戲劇的一部分。另外,在國際的部分,對於現在已經受到歡迎的動畫,在短時間之內我們很難有這麼高質量跟長集數的動畫來做替代,所以我們就先讓它使用臺語發音,至少可以讓大家熟悉如果在臺灣的文化脈絡裡面跟語言裡面,我們至少可以做出自己的兒少影視音的產品,目前的規劃是這樣。如果是公視比例上的規劃,我想可以請公視會後再提供給委員做參考。
23 吳委員沛憶:好,因為不管是本土自製還是跟國際IP合作,剛剛次長講到人才,這是最重要的根本,因為我們必須要有人才,這個產業才有辦法長期發展,所以我希望不管是文化部還是文策院的相關計畫,人才培育一定都是非常重要的重點。
24 王次長時思:是。
25 吳委員沛憶:最後是一個建議,因為文化部有關兒童相關的業務,除了我們現在講的公共電視台小公視以外,國家兒童未來館也在籌備當中,我們有很多表演藝術工作者專門是兒童劇團,甚至例如各縣市政府,我們臺北市每一個行政區也都有兒童館,我覺得我們應該要有一個整體的相關布局跟規劃,例如在我們自己的場館裡面,是不是可以多放公視製播的兒童節目內容,這部分希望文化部能夠跟地方政府進行盤點,讓我們花了這麼多資源籌備出來的內容被看見。
26 王次長時思:這個我們來進行規劃,謝謝委員。
27 吳委員沛憶:好,謝謝。
28 主席:謝謝吳沛憶委員,次長請回。
29 接下來請張雅琳委員。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374
meet_id 委員會-11-1-22-9
speakers ["林宜瑾","洪孟楷","柯志恩","萬美玲","葛如鈞","郭昱晴","陳秀寳","吳沛憶","張雅琳","吳春城","葉元之","陳培瑜","何欣純","鄭天財Sra Kacaw","麥玉珍","范雲","羅廷瑋","林倩綺","林月琴","陳冠廷","羅智強"]
page_start 309
meetingDate ["2024-04-25"]
gazette_id 1133301
agenda_lcidc_ids ["1133301_00006"]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9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文化部次長列席就「跨族群、跨平台、跨語言兒少服務計畫─ 公視第3台轉型兒少頻道」進 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3301_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