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1296

吳春城 @ 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8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吳委員春城:(12時2分)謝謝葉元之委員,我們對這個高齡教育的議題,在觀念上面是完全一致,共同努力。請潘部長。
1 主席:好,請部長。
2 吳委員春城:今天都在談為私校請命,開放私校轉型,重啟教育生機,這個議題大家前面都有關注過了,那教改30年,現在廣設大學過剩,其實這個看起來破洞百出,縫縫補補,教育部、教育人員都很辛苦,所以看起來真的需要再一次重新的教改,教育需要大改革啦!因為這個問題非常複雜,我也相信我們的事務官都無力可回天,也因為這個問題很複雜,接任的部長一開始一定也是很保守地面對這麼複雜的問題,所以看起來改革的機會其實不大,這件事情又要再縫縫補補3年、錯過時機,潘部長算是在位最久的教育部長,你問題看得最深入,過去有很多事情因為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些我都可以理解,但是我希望這個時候你可以好好地把你的見解……因為必須要有這樣的見解才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你不是揮揮手,不留一片雲彩,我希望你還是可以繼續地貢獻長期以來你對教育的一些想法,過去有些可能不方便講,現在應該要大聲疾呼。
3 好,首先,我覺得應該可以承認廣設大學是錯誤的政策,因為要面對問題才有辦法可以解決問題,是嗎?部長。
4 潘部長文忠:委員,應該這樣子說,其實我有詳細地閱讀當時的審議報告書,其實它是一個方向,就是考量當時的狀況,但是處理的過程,第一個,這是結構的問題,當時增設的大學滿多都是從專科到技術學院、到科大。
5 吳委員春城:都是直接升級。
6 潘部長文忠:因為那是一個結構,委員大概瞭解我的意思,因為產業需求人力也是一個結構,整個社會、各個人力需求也是一個結構,如果要走一致化,我認為速度很快,因為短短不到10年,就是委員看到的這個數字變化,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確實我們現在必須要面對當時的狀況,就是一個階段已經減少了。
7 吳委員春城:對,可是這個過程,我們不是要追究責任,其實這也不是你做的,這是30年前的事情,只是這條路線,至少從人口結構,因為當時是用前面這個金字塔型,但是這整個變遷過程你也看得出來,你看,1970年0到14歲有39.7%,到了2040年只剩下10.2%,剩下四分之一,這是一定的趨勢,所以未來這個問題會繼續,目前還不是探底的時候,所以我們必須要面對問題、承認問題,這樣我們才有辦法改善。改善也沒有關係,但是現在看起來,從我們推出退場條例之後,退場好像是剩下來唯一的路,而且目前這個退場政策還會加速死刑,私校工會預估未來5年將會有40所的私校面臨退場的危機,有將近7,600位教師會失業,請問教育部準備好了嗎?
8 潘部長文忠:跟委員報告,當然,少子化是一個很清楚的數據,我也跟委員報告,今天的報告也有特別提出來,在大學校院,其實臺灣的高教資源和素質是不錯的,面對這方面,除了國內生源減少,其實這一段我們還是很努力地在做2件事,我就講關鍵的,一個就是學校在數量和自己的經營上有做一個比較合理的,就是我們講的「適格的瘦身」,因為過去有些學校的作法就是這樣。另外一個就是境外學生的招生,目前我們所採取的這些鼓勵學校的措施,這幾年雖然面對疫情,也有看到成效。但是這一段路學校也很辛苦,因為你要能夠有這樣的條件,我要跟委員說,它會是一個努力的過程,當然,如果這個過程學校投入得不夠,財務影響會是最大的因素。
9 吳委員春城:好,謝謝部長。其實我來自於企業,企業中有一個心法,就是「阻力是進步的動力」,天下沒有都是很順的,廣設大學政策,然後哇!大學就很多了,現在因為少子化退場,那數量一定會下降,但我們有沒有辦法讓它再重生?其實企業是不斷的……如果事情都是順境的話,那就不會改革,也不會改變。同樣的,在公部門遇到問題就是最佳的改革時機,如果都很順的話,我們也不用討論這個問題,所以行政部門要重啟教育的生機就是在這個時候,這是最好的時機,如果你都很順,那沒有人會聽你的話,所以遇到困難就是我們進步的動力。
10 但是我們現在都只看到夕陽,我們都在等它下山,但是太陽下山之後就會更好嗎?會帶來多大的災難?我們有沒有看到旭日?現在都是重退場、輕轉型,所有的心力都在做退場,啊!你要不要退?如果是企業就不會這樣做事情,因為企業投入這麼多的資源,如果這條路走不順、走不通,外界環境改變的時候,我就會善用這些資源轉向另外一個,企業往往會在轉型的過程中發展得更好,所有企業成功的故事都是這個樣子,我希望我們的公部門也能夠這個樣子。
11 當然,「第三人生大學」已經談過很多了,剛才葉元之委員也有提到,現在日本不把樂齡大學當做休閒,而是重啟他的第三人生。為什麼我們的大學只能讓16歲的人入學,不能讓60歲的人入學?這個也是很奇怪的觀念。16歲入學就是從第一人生培養第二人生,那我們現在多出一個第三人生,從第二人生進入第三人生當然也要進大學,60歲不是進養老院,而是進大學,希望教育部高喊這樣子的主張,這樣會振奮人心,現在有600萬人等著教育部這樣振奮人心的政策,我們要有決心往這一條路走,而且要呼籲大家,這個可以讓你很充實且實現自我,而且還會讓整個社會、臺灣更強壯,讓整個產業及下一代有希望。
12 潘部長文忠:是,我跟委員報告,上次我跟委員請教得到委員這個訊息後,為什麼我會請終身司儘快組一個專案小組?原因就是在既有的基礎上,是不是委員所提到的這個,部分的學校可以開始展開這方面?我想這個後續再請委員繼續指教。
13 吳委員春城:好,最後,很感謝部長認同第三人生大學,而且現在還有推動小組,我們也有跟推動小組討論,不過目前這個好像還是在終身教育司,這個層次的編制、位階和經費是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請問現在有沒有一個組織、編制是由次長來督導?
14 潘部長文忠:委員,為什麼我當時會說先組小組?因為我們必須要先做盤整,我贊同委員剛才提到的,如果就教育部這個體系而言,這個應該要跨過終身司,因為這裡面有很多都跟高教、技職這2個司有關,後續比較合理的規劃會請一位督導的次長來擔任召集人。
15 吳委員春城:部長,你可不可以交待?至少你要把這個交下去。
16 潘部長文忠:OK!
17 吳委員春城:不然我們好不容易努力地走到這裡,可能又要走回頭路。
18 潘部長文忠:委員,因為時間有點短,但是我要跟委員報告,當時我覺得這個有必要,所以我就啟動了,目前我們和學界有一些討論,我想等基礎有些輪廓後,未來在推動上一定要跨司處。
19 吳委員春城:OK!部長,在你交棒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個交下去。
20 潘部長文忠:我覺得這在臺灣高齡社會,未來高教資源在運用上,我認為這是很必要的。
21 吳委員春城:好,這點拜託部長。
22 潘部長文忠:瞭解,謝謝委員。
23 吳委員春城:謝謝部長。
24 主席:好,謝謝2位,謝謝。
25 接下來我們請范雲委員。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166
meet_id 委員會-11-1-22-8
speakers ["柯志恩","萬美玲","洪孟楷","郭昱晴","陳培瑜","吳沛憶","林倩綺","陳秀寳","羅廷瑋","葛如鈞","林宜瑾","張雅琳","葉元之","吳春城","范雲","張嘉郡","羅智強","徐欣瑩","牛煦庭","廖偉翔","莊瑞雄","劉建國","王鴻薇","陳冠廷"]
page_start 99
meetingDate ["2024-04-17"]
gazette_id 1133001
agenda_lcidc_ids ["1133001_00004"]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8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教育部部長潘文忠列席就「教改30年廣設大學及技專升格如今面臨整併退場之問題及對策」 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3001_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