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柯委員志恩:(9時23分)謝謝召委,我們請林副主委。 |
1 |
主席:有請林副主委。 |
2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委員早安。 |
3 |
柯委員志恩:林副主委,我說實在,我還是延續孟楷的這個談話,我是非常遺憾今天你們的吳主委沒有到場,今天召委排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科技發展,我們本來是希望能夠就教於吳主委,如果他沒有來的話,本席還是要表達深切的遺憾喔! |
4 |
我們還是進入主題,在第9屆的時候,我站在這邊是科技部;現在第11屆我站在這邊,變成是我古早時候申請的國科會,所以科技部降級為國科會的時候,吳主委顯然也是覺得還可以,他不反對,因為他認為可以透過這樣一個委員會,只要透過每個月所開的會議平台,還是可以串聯各部會,沒有錯吧!你覺得這目標有達到嗎? |
5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應該是有達到,因為目前整個國科會相關的科技計畫,都是就全國或者各個部會的角度思考。 |
6 |
柯委員志恩:是這樣子嗎?但是在你改之後,我還是要提醒副主委,你覺得你們每個月開的會議當中,我要問一下,每個部會首長你覺得誰最不配合?你們每個月都要開會啊!你們說要串聯所有各部會、跨平台的部會都來討論相關的議題,特別是重要的科技產業發展,你覺得誰最不配合? |
7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這個我現在真的沒有辦法回答,因為我…… |
8 |
柯委員志恩:你沒有辦法回答,你有參加過嗎? |
9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我有參加過,因為國科會的副主委一定是要參加的,我自己當然是一定有參加。 |
10 |
柯委員志恩:是!你知道誰出席率最低嗎? |
11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這個我沒有辦法做這樣的統計。 |
12 |
柯委員志恩:你沒有辦法回答,我告訴你出席率高不高,主委有沒有親自現身,各部會主管有沒有親自現身,其實是代表這個委員會有沒有被重視,我可以幫你整理一下,最不配合的,你們總共開了9次會議,這些人一次都沒有出席過,都是找人代為出席;接下來,目前為止跟國科會最有關係的國發會,也是7次找人出席,更不要說其他的單位。你看看,你們當初所認為可以跨部會、可以來整合、串聯,結果這些人沒有一個人把你們當作一回事,你會不會覺得很心寒啊? |
13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我想有很多出席這個部分還有很大的、應該努力的空間。 |
14 |
柯委員志恩:你看吧!所以你們今天主委不出席委員會,你們所開的會議裡面,各部會的主管也都是派人來參加,對於當初吳主委認為可以透過所謂的國科會來串聯,讓各部會有跨部會的討論,其實這個目的是沒有達到的,這一點我要跟林副主委充分地表達,數據會說話。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在2019的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當中,我們認為人才的培育是非常重要,我想副主委是來自於學界,所以你認為國科會目前為止,對於育才、留才、攬才有達到你們當初規劃的目標嗎? |
15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我們不能講說達到理想目標,但是我們做了很多,比如說第一個,我們對於整個研究計畫,還有博士班部分有1,000個…… |
16 |
柯委員志恩:好、好,博士班,非常好,我們來自於學界。副主委,我們先把數據看完再說,在人才這部分,我們用數據來看,洛桑管理學院裡面有關數位競爭的部分,我們先給大家看一下,你看你的競爭力,其實整個指標是有上升的,但是我們最在乎的人才,這是國科會應該好好培養的科技人才,你看它的倒退,跟2020年比起來,到2023年是倒退的;再往下看,你特別提到國科會所做的,目前為止,近十年來我們的STEM,即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這幾項,十年來我們的STEM,我們認為是主管我們科技發展的部分,十年來人數少了10萬。我們再往下看,還有外國專業人員可以聘僱的,你看從106年到現在,逐年地降低,這是我們認為人才、攬才非常重要。剛才提到人才,更不要說我在當委員的時候,我們提出的一個LIFT計畫,希望能夠把海外人員做一個橋接,這一項我想副主委應該非常地清楚,結果我們4年花了四億多,那時候我們就質疑這樣的有效性,只留下了97個人。所以這一連串看下來,副主委,你真的還是覺得我們的人才、攬才、育才達到當初所認為的規劃方向嗎? |
17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還不夠、還不夠,而且誠如剛剛委員指出來的,當然有很多原因,這些原因其實我們必須要非常積極改善臺灣工作的環境,以往我們請人家回來,如果臺灣的整個工作環境,尤其是科技人才…… |
18 |
柯委員志恩:這些大家都會知道,但是你們到底做了什麼?因為我們的薪資、各方面跟別人都不太能夠比。 |
19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報告委員,所以我們從去年開始、還有從今年開始,去年事實上就開始有1,000個博士班學生,如果我們博士班學生的薪水遠比外面做碩士的產業來得低很多,當然就沒有辦法留,所以是今年…… |
20 |
柯委員志恩:好,博士班學生是來自於什麼樣的領域?你們所培育的博士班學生是來自什麼領域? |
21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都有,當然我們也不能偏廢人文,人文也非常重要。 |
22 |
柯委員志恩:OK,我們知道嘛,國科會國際的發展,我們今天就focus在科技發展上,你看我們整體計畫當中,你說博士班的培育,R&D當然是非常地重要啊!但是你看我們基礎研究的能量,日本大概完全占整體研發經費的12%,包括1,000個博士都是屬於這樣的經費,日本12.6%,我們臺灣7.45%,只比中國大陸多一點點而已,跟其他國家完全是沒有辦法相比,十年前還有9.8%,現在只有七點多,你告訴我你投入這麼多,這個數據會說話,你放在基礎研究上面,基礎研究是一切的根本,副主委是不是這個樣子? |
23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我非常謝謝委員提出這一點,我是在到國科會之前,曾經就寫過,那時候大概是7.0%左右,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國家投入基礎研究的整體預算太低。 |
24 |
柯委員志恩:是! |
25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對,這個就必須要靠各個委員跟大家的幫忙。 |
26 |
柯委員志恩:你們連開個會,各自的主管、教育部什麼都不跟你們開,你們主委今天也不來這個地方,你都可以看出問題所在,你都已經來到公部門,從學界來到公部門,你都已經看出問題所在,可是還是沒有辦法…… |
27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所以我們很希望能夠提高基礎研究本身,在整體計畫的政府部門…… |
28 |
柯委員志恩:對!你們的主委還特別提到說,除了這個東西沒有辦法,我們希望民間,他真的下任之後到民間,他今天沒有來,不然我很想問問他如何讓民間也能投注在我們所謂的基礎研究?你可以看得出來有多少投入到民間的基礎研究,到目前為止不到一成,所以你們都知道問題所在,你們都已在這個位置上面,但是你都提不出最好的一個政策,這是我覺得非常可惜的地方,更何況我們現在每個人都說AI、AI,副主委你來自臺大、你來自一個高等的學府,我現在問你,臺灣未來都要往AI走,然後我們的各大學只要有個AI,教育部很快就會讓你改名通過,你認為這樣改名有用嗎?不管是改成哪樣的名字,老師都是十幾、二十年的老師,也沒有再去進修,也沒有從產業過來,你改個名字,你覺得這樣就有辦法讓我們臺灣的AI人才因此而倍數成長嗎?你自己從學校來,你認為這樣可以嗎? |
29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柯委員其實也在學校裡面當過高階主管,如果整個完全只是改名,這個絕對換湯不換藥,沒有辦法達到,真正的AI尤其在這幾年ChatGPT的開始,就是生成式的,它會滲透到各個領域的應用,所以應該是保原來領域的應用非常重要,你把AI當作一個工具去…… |
30 |
柯委員志恩:我瞭解、我瞭解,我們現在不要談AI,我只問你,對於所有的各大專院校裡面,你從學校背景來說,你覺得改個名字,老師換湯不換藥,也沒有產業經驗,你覺得這樣有辦法育成我們臺灣的AI人才嗎? |
31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我們還是必須看實質的部分,因為這是很大的改變。 |
32 |
柯委員志恩:很困難,對不對?還有不要說學校,國科會裡面應該主導最大的一個部分,我們來看一下那個時候行政院的生成式AI,你剛剛說國科會有做一個參考指引,你認為有參考價值嗎?你有沒有瞭解過參考指引? |
33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參考指引是對於未來立法非常重要的參考,目前…… |
34 |
柯委員志恩:是,可是我告訴你…… |
35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目前在各個部會的運用,我們都積極參與,也就是說…… |
36 |
柯委員志恩:沒有!你沒有積極參與,就算你有積極參與,但大家給你的回饋非常少,甚至很多民眾看了指引之後,我等一下給你看事實的狀況,只會告訴你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都沒有告訴你什麼叫做行的,你看看你們的指引,我把它拿出來看,不得取代什麼、禁止使用、不得向生成的部分、亦不得怎麼樣,這是民眾所反映的,這個不行、那個不行,你就好像前面有個繩索、絆馬索一樣,你沒有告訴我什麼樣才是行,這是我們認為最需要的國科會AI參考指引長成這個樣子。 |
37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應該是說我們鼓勵使用,但是在某些地方我們必須小心,比如像機密文件,這個不能丟到生成式AI。 |
38 |
柯委員志恩:我沒有辦法跟你談機密文件,光是把一個指引擺出來,你希望每個人能給國科會一些回饋,問題是這樣的一個指引沒辦法給回饋,這就如我剛所提到的很多大專院校,我們臺灣都認為要AI,AI需要投資上百億、上千億才有辦法,目前我們做得非常淺層,可是每個人就是拿AI之名,從大學裡面改換名稱就認為它符合AI的淺層定義,連行政院你們所屬的機關要生成一個AI的參考指引,都只是用這樣的文字敘述,你如何來告訴我們臺灣打從頭到尾可以用到的AI?好不好?所以這個東西對我來說是一個…… |
39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我想委員指出非常重要的,就是在應用面我們更應該加強落地這個部分,我們當然也有其他的AI計畫在做這方面…… |
40 |
柯委員志恩:好啦!副主委,我個人覺得從學界來到這個地方,不應該只知道理論,當你握有這個權力的時候,其實你可以好好把你覺得很無奈、臺灣應該的發展方向,你們都有你們的mind,但是你們的action,更不要說innovation,什麼AI的內閣!光是這點如果做不到的話,這個AI對我們來說,不管它的定義是什麼,不管它是不是行動跟創新,或是真正的AI人工智慧,對我們來說都只是空談,我只希望能夠表達這個。 |
41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非常謝謝…… |
42 |
柯委員志恩:既然在這個地方就把它化為行動,好不好?謝謝。 |
43 |
林副主任委員敏聰:是,把它落地,謝謝。 |
44 |
主席:謝謝柯志恩召委。 |
45 |
我們再來請吳沛憶委員質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