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0985
吳春城 @ 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7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 Text |
---|---|
0 | 吳委員春城:(11時47分)有請次長。 |
1 | 主席:有請林次長。 |
2 | 林次長明裕:謝謝委員。 |
3 | 吳委員春城:次長好。不曉得次長有聽過壯世代嗎? |
4 | 林次長明裕:有。 |
5 | 吳委員春城:你有聽過。 |
6 | 林次長明裕:您的書好像有寫過。 |
7 | 吳委員春城:那個書你有看過嗎? |
8 | 林次長明裕:沒有全部翻閱。 |
9 | 吳委員春城:沒有看過。 |
10 | 林次長明裕:是,但是久仰。 |
11 | 吳委員春城:有概念? |
12 | 林次長明裕:是。 |
13 | 吳委員春城:謝謝。這裡也跟你請願,壯世代是指55+、55歲以上,現在有800萬人,這800萬的壯世代需要第三人生大學。首先,我不是在講老人的事情,我現在講的是年輕人的事情,不曉得教育部有沒有看到這個問題:搶救下一代的教育。教育的目的無非就是培養他們未來要往什麼方向發展,對不對?要去的地方是哪裡?他們未來在什麼戰場上面發揮所長? |
14 | 明年畢業的大學生一腳跨出校園,就踏入了什麼社會?超高齡社會,就是5個人裡面有1個是65歲以上。當這些孩子30歲的時候,也就是2034年,臺灣一半人口超過了50歲;當這些孩子40歲,應該是人生最有主力的時候,也就是2045年,臺灣一半人口超過60歲。意思就是我們現在培育的大學生一輩子都在高齡社會裡面,所以高齡社會是他們的戰場,是嗎? |
15 | 林次長明裕:是。 |
16 | 吳委員春城:次長認同這個嗎? |
17 | 林次長明裕:委員關切的是未來的環境、未來學的一部分。 |
18 | 吳委員春城:對。 |
19 | 林次長明裕:委員看到未來壯世代很可能會形成一個主力,對於現在的年輕人、即將畢業的,在過往以前我們都沒有考慮到他們所面臨的處境、戰場,現在委員看到了,我非常地佩服。 |
20 | 吳委員春城:現在以教育部來講,所有的教育目的一定要有目標,要培養他們未來在什麼舞臺、什麼戰場上面,所以為什麼我要去談這個社會,因為這是世代的問題,世代共融的問題。現在教育部緣木求魚,不如退而結網,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次長,緣木求魚是什麼意思? |
21 | 林次長明裕:就是去樹上找魚,不如結網來捕魚。 |
22 | 吳委員春城:對,所以就是方法不對。 |
23 | 林次長明裕:方法論。 |
24 | 吳委員春城:針對剛才所說的環境,最近這幾件事情都是教育部的重中之重,很重要的,因為少子化,所以大學要退場,年輕人一定是越來越少,但是我們一直想要從這個越來越少的市場裡面來求教育的發展,這叫「緣木求魚」。針對大學退場、少子化,教育部有什麼因應之策?是看著它倒嗎?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擋住它? |
25 | 林次長明裕:也不會,假設高等教育是個市場論,因為缺乏競爭力,比如師資不夠、財務不健全,導致它退場、離場,我們安頓好師生的狀態之下,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公平的教育興革。 |
26 | 吳委員春城:但是看起來這個浪潮是擋不住的。 |
27 | 林次長明裕:是擋不住的。 |
28 | 吳委員春城:遲早會一家一家倒,倒得越來越少。第二個就是大學USR,我也做過大學USR的評審,我看了很多案例,大部分都在鼓勵年輕人、年輕學子去做社區服務,社區大部分都是老人,所以基本上動力都是在年輕人,老人是被服務的。再來談地方創生,你們也鼓勵年輕人到窮鄉僻壤去創業,也不管老人,這些都沒有老人的事情,都是年輕人的事情,這就叫緣木求魚。越來越少的…… |
29 | 林次長明裕:就是所有的責任都讓年輕人去負擔。 |
30 | 吳委員春城:這麼龐大的人力,55+不管在社區或鄉村裡面都視為無用之物,我們的教育怎麼看待他們?為什麼這叫退而結網,這麼龐大,未來三分之一掌握臺灣智庫、掌握經驗、掌握財富的人口,我們視為無用人力。我們的教育要培養國家人力,但是一直想要從這個方向就叫作緣木求魚,所以這個要結成一個網,這個網不是世代對立,這個網是世代和諧共融,但是我們往往只看到一邊。所以我要在這裡談的是,我們要重啟這些人,這些人不是你現在看到的那樣是沒有用的老人,我現在跟各部會溝通,大部分都認為65歲以後只剩下兩件事情,就是遊山玩水、含飴弄孫,其他的都沒有了,所有部會的政策幾乎都是這樣的處理。但是這個部分未來會占臺灣人口的一半,如果完全不看這些事情…… |
31 | 林次長明裕:所以我們要重新定位、定義。 |
32 | 吳委員春城:所以我們要好好地教育這些人,這就叫第三人生大學,大家常常在講我們也有第三人生大學,像樂齡大學、社區大學,有些還有松年大學,有的沒的很多,怎麼會沒有在做,次長認為那些做的是什麼? |
33 | 林次長明裕:休閒健康為主。 |
34 | 吳委員春城:基本上是以休閒健康為主的樂齡,跟我們現在要把他當作重要人力的落差實在是非常大。部長也有承諾要來規劃第三人生大學,我們現在也有在研討,也有在跟終身教育司溝通,我也看到他們的努力,但是我看到整個部還是會回到老人的事情就是終身教育司的事情,跟其他的部會無關。 |
35 | 林次長明裕:有的跟高等教育也有關。 |
36 | 吳委員春城:所以高教司要下來,高教司的思維好像還是認為他們是服務18歲的年輕學子,老人的事情跟它無關,這種觀念…… |
37 | 林次長明裕:有時候要突破這個思維。 |
38 | 吳委員春城:其實這件事情大家一直都有這種看法,但是因為體制、部門的劃分,所以往往又回到原來舊方法的處理,往往無疾而終,我們難得經過這些溝通,部長、次長也都有看到這個部分,是不是可以請上面的長官下來組成一個小組親自督導,成立第三人生大學的規劃小組,由次長專責督導,彙整部內相關資訊,用一種新的思維,同樣的來辦大學?剛才也提到第三人生大學,某一方面也可以利用這些現有的大學,因為少子化,現在又有800萬這麼龐大的人口想進大學,他最大遺憾就是沒進大學。如果從一個教育投資的觀念來講,這麼大的市場怎麼會沒有看到?我如果是生意人、企業家的話,看到這麼大的市場一定馬上趕快去做,但是我們的官員都會用體制來做很多的限制。 |
39 | 像這裡也提到來自很多國外的大學,現在都已經很重視這一塊,像日本經濟大學、廣島大學,現在都有真正的學制,甚至有鼓勵高齡者就學的研究所。當然現在也不是要制定或需要一個很詳細的計畫,不是只有制定辦法,要調查學校的意願,鼓勵公私立學校的參與,在於你提出什麼政策來鼓勵、來啟動,包括課程方面,它跟第一人生不是同樣的課程,而是要針對不同年齡,16歲開始進大學學習和60歲學的東西一定不一樣,他們所念的經濟學也一定不一樣,即使所念的是同樣學門,方法也一定不一樣,這是教學的重點。 |
40 | 林次長明裕:清華大學有個「貢學院」,貢獻所學的學院,它是給年齡比較高的人唸的,這個可以借鏡。 |
41 | 吳委員春城:最後,次長,針對剛才講的幾個重點,最重要的就是要很認真,而且要宣示,教育部做這個宣示的意義非凡,告訴大家第三人生需要進大學,好不好? |
42 | 林次長明裕:第三人生大學我們來做一個規劃,請所有的單位一起來努力,提出可行的方案。 |
43 | 吳委員春城:次長有給予承諾,你們會成立專案小組,請各司來…… |
44 | 林次長明裕:我們請終身司和高教司一起進來。 |
45 | 吳委員春城:高教司要一起進來,謝謝。 |
46 | 林次長明裕:謝謝。 |
47 | 主席:接下來請林倩綺委員質詢。 |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 320 |
---|---|
meet_id | 委員會-11-1-22-7 |
speakers | ["林宜瑾","洪孟楷","柯志恩","萬美玲","葛如鈞","羅廷瑋","吳沛憶","郭昱晴","陳培瑜","葉元之","陳秀寳","張雅琳","吳春城","林倩綺","范雲","李坤城","鍾佳濱","鄭天財Sra Kacaw","楊瓊瓔","林月琴","何欣純","黃國昌","羅智強","蔡易餘","陳亭妃","劉建國","邱志偉","牛煦庭","陳冠廷"] |
page_start | 227 |
meetingDate | ["2024-04-10"] |
gazette_id | 1132701 |
agenda_lcidc_ids | ["1132701_00005"] |
meet_name |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7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
content | 邀請教育部列席就「『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成效及未來策略」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
agenda_id | 1132701_00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