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0736

賴瑞隆 @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經濟、交通兩委員會第1次聯席會議

Index Text
0 賴委員瑞隆:(10時50分)謝謝主席,請龔主委及胡次長。
1 主席:再請兩位,謝謝。
2 賴委員瑞隆:主委、次長,對於重大的交通建設,大家都努力在爭取,但是也要特別提醒,不管是藍綠白朝野各政黨,所有重大建設其實都牽涉到資源上的分配及一些相關的,我們認為都要審慎思考及評估。就像我看到2019年當時的韓國瑜、現在的院長要選總統的時候,還特別講到高鐵應該用長遠的角度來思考,不要造成盲腸線的高鐵,主委同不同意類似這樣的看法?
3 龔主任委員明鑫:所有的交通建設有地方上的需求,經過可行性評估及綜合規劃認為可行,我們就全力來支持。
4 賴委員瑞隆:所以每一個重大建設都要審慎去做思考及評估,才能夠把國家有限的資源達到最大、最大的效益,這是大家高度的共識。
5 你們的報告第四點裡面有提到高鐵的經費來源,我問一下,如果這樣的經費,將來要花到多少?現在看來主要是花東段,如果高鐵要環過去,因為已經做到宜蘭、也做到屏東,花東段的話,未來要不要再增加1兆、2兆的經費?
6 龔主任委員明鑫:專業上可能要請交通部來回答。
7 賴委員瑞隆:請次長。
8 胡次長湘麟:跟賴委員報告,目前我們對於宜蘭接到屏東,中間經過花蓮、臺東的這一段還沒有做相關的評估。
9 賴委員瑞隆:還沒有做評估,所以依照過去的做法,要先做評估?
10 胡次長湘麟:是,我們要做可行性研究跟……
11 賴委員瑞隆:做完評估,才會有經費,才會有相關的可行性整個出來?
12 胡次長湘麟:是。
13 賴委員瑞隆:所以應該循這樣的程序來走。
14 胡次長湘麟:是。
15 賴委員瑞隆:我要講的是,如果現在以這樣的特別條例的方式去訂定的話,看來主要是針對花東這一塊,如果是這樣的話,其他每個地方要是都要比照這樣的方式處理,國發會或交通部會不會很困擾?主委先講好了。
16 龔主任委員明鑫:所有的重大公共建設或交通建設,我們還是認為要循現在的程序,因為以交通部來講,他們有一個全臺灣的運輸交通白皮書,現在白皮書規劃出來以後,比如全臺灣可能一日生活圈6個小時,我們就用一塊、一塊的拼圖把它做好,循現在的程序來辦理。
17 賴委員瑞隆:循相關的程序來走,要不然以主席的選區──臺中很重要,高雄也很重要,如果總共22個縣市每個都提一個特別條例來做相關的處理,我看整個也會很亂,同時間行政院、國發會恐怕也會非常地忙碌,這樣是一個適合的方式嗎?
18 龔主任委員明鑫:對,所以我們才說施政有其原來的發展,願景,這個發展願景就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地……
19 賴委員瑞隆:所以建設可以持續來推動,但是依相關程序走,用這樣的特別條例不是一個好的方式。
20 龔主任委員明鑫:是,因為我們全臺灣的建設能量也有限制,不可能同時間擴張1倍、2倍做處理。
21 賴委員瑞隆:好。我再問,你們的報告裡面也提到相關的權責機構,西部的高鐵從臺北到高雄這一段都是由交通部負責,如果唯獨這樣,會變成未來這一段是國發會負責嗎?如果條例這樣通過,是國發會負責,還是交通部負責?主委。
22 龔主任委員明鑫:所以我們才說希望所有交通建設的主管機關還是有一致性,因為它是單純的交通事項,交通部現在已經有一個完整的藍圖規劃,他們也按照他們的節奏在做一些研究,甚至如果真的有需要的話,就會跨到可行性去做研究,而研究會循正常的管道報到行政院,我們來做審議、協助。
23 賴委員瑞隆:所以如果將來要做這樣的建設,應該是走可行性的部分,由交通部循著過去的程序,就像過去的高鐵從臺北到臺中、到高雄,以這樣的方式來進行,因為這樣才是一個正辦的方式,現在如果採用這種特別條例的部分,國發認為其實不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是嗎?
24 龔主任委員明鑫:對!因為我們覺得已經有既有的機制了,這個機制現在看起來還算順利,也沒有什麼窒礙難行的地方。
25 賴委員瑞隆:次長要不要說一下,如果都這樣改的話,將來會不會有點混亂?交通部跟國發會各自主導一部分,會不會很混亂?
26 胡次長湘麟:這部分是會造成處理程序上的一些困擾。
27 賴委員瑞隆:所以次長、交通部的意見也希望這個統籌是由交通部來處理,依相關的程序來辦理,對不對?
28 胡次長湘麟:如果按照現有的程序,我們認為是比較妥適的。
29 賴委員瑞隆:好,我也要提啦!其實在憲法第七十條規定:「立法院對於行政院所提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我也認為行政跟立法是相互尊重的,我認為如果以這樣的條例通過的話,像這樣加下去,當然次長很客氣沒有講,看來可能是1兆、2兆的經費,這恐怕是另外一個變相的,由立法院去要求行政院做一個支出的決議,將來這些的責任是由誰來負擔,會很混亂,即將來這件事情在政策上決策的成敗負擔歸誰會很混亂。每個立委、每個選區競相加碼,反而會造成行政權跟立法權混亂的狀況,我認為其實不是個好方法,還是應該回到由行政機關依相關的程序走,立法委員當然可以爭取,這幾年我跟好多位委員,包括楊瓊瓔委員,我們爭取到好多的經費,都是在循溝通的角度,不斷地在協調之後,說服行政機關啟動相關程序,像可行性等等,再來編列經費,我認為這個才是一個正辦,由行政體系來走,而立法院站在建議跟監督的角度,我認為這才是正辦;如果動輒都是由立法院來發動,行政跟立法權會相互混亂掉,將來這件事情的對錯由誰來負責,當時是由立法院通過要求做的,如果最後發現有很大的一些問題的時候,這個責任應該由誰來負?所以我認為新的國會起來,這個界限還是要拉清楚,不然將來權力分立的原則整個會破壞掉,我認為對整個臺灣不見得是個好事情。
30 最後一點,我想要用一點時間再問一下。我看到昨天有個新聞出來,韓國的政府看見了我們的風力發電做得很好,他們在2030年要達到14倍以上,包括日本也看到臺灣做了283支的風電,他們現在做53支,日本跟韓國都看到了臺灣在風電這邊的速度相當快,他們非常認同,顯見臺灣的風電政策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而日本、韓國都在跟進著臺灣。主委,怎麼來看待這樣的新聞?跟未來臺灣是不是應該加速整個綠電的推動?
31 龔主任委員明鑫:是!因為離岸風電從2016年開始,我們就積極地開始推動,現在也算是有階段性的一些成果了,經濟部也在辦理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相關規劃,我們希望大家也可以儘量往這個方向來進行。
32 賴委員瑞隆:臺灣走在一個正確的道路上,特別是綠電,這是全世界的趨勢,臺灣現在是領先的,連日本、韓國都在跟進臺灣的腳步,我也希望國發會、經濟部、各部會應該持續來推動,這個政策方向絕對是正確的,大家應該要全力推動,讓臺灣在綠能、在能源這塊繼續走在世界的前端,謝謝。
33 主席:好,謝謝。接下來我們請林俊憲委員詢答。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62
meet_id 聯席會議-11-1-19,23-1
speakers ["楊瓊瓔","傅崐萁","邱議瑩","呂玉玲","張嘉郡","張啓楷","鄭正鈐","鄭天財Sra Kacaw","林國成","林沛祥","蔡其昌","徐富癸","賴瑞隆","林俊憲","何欣純","邱若華","陳超明","賴士葆","陳素月","蔡易餘","陳亭妃","邱志偉","李昆澤","游顥","廖先翔","鍾佳濱","黃國昌","林岱樺","魯明哲","黃仁","黃健豪","黃建賓","謝衣鳯"]
page_start 1
meetingDate ["2024-04-01"]
gazette_id 1132301
agenda_lcidc_ids ["1132301_00002"]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經濟、交通兩委員會第1次聯席會議紀錄
content 審查本院委員傅崐萁等53人擬具「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案(詢答及處理)
agenda_id 1132301_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