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林委員淑芬:(11時16分)謝謝主席。是不是請我們薛部長? |
1 |
主席:請薛部長。 |
2 |
薛部長富盛:林委員好。 |
3 |
林委員淑芬:部長,過去的三十年,從1990年到2020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幅達到54.27%。從1990年到2020年,臺灣這部分的增幅是132.73%,是全球的2.45倍,除了碳排增加以外,2021年我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高於全球平均值2.74倍,就是說,我們的人均排放量一年大概是11.69公噸,全球平均是4.26公噸。我要講這個,是因為你剛剛講的沒錯,我們在講國際競爭力,要環境保護,可是也要兼國際競爭力,跟我國主要貿易競爭對手韓國、新加坡、日本、中國、馬來西亞、印尼、印度等國相比,我們是排碳量最高的國家!我們在經濟上、貿易上的競爭對手,人均排放量都比我們低。今天我們在講說經濟要怎麼做才有競爭力?今天我要再提醒你,時不我予,時間沒有站在臺灣這一邊,因為今天我們在講碳費要怎麼訂、要訂多少,不是只關係到溫室氣體減量、氣候變遷的調適,也關乎我們需要脫碳的關鍵政策。更重要的是,正因為我們要討論企業的國際貿易經濟力,所以我們今天就是要站在世界貿易的經濟競爭上,才特別要講這件事情。大家講時程怎麼這麼慢?就是因為時不我予,歐盟的CBAM幾年要正式實施? |
4 |
薛部長富盛:2026年元月。 |
5 |
林委員淑芬:2026年元月要實施碳邊境的調整機制? |
6 |
薛部長富盛:是。 |
7 |
林委員淑芬:它是透過徵收邊境的碳價讓歐盟境內生產品被徵收的碳價相等,如果在邊境徵收的碳價很低,在歐盟境內很高,就要調適到合乎公平競爭,而且要防止碳洩漏。 |
8 |
薛部長富盛:沒錯。 |
9 |
林委員淑芬:所以出口國已經實施了,就像臺灣,我們如果已經訂定了碳定價制度,業者到那裡就可以減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碳費跟歐盟比起來差價太多的話,我們就要去買憑證。 |
10 |
薛部長富盛:對,是。 |
11 |
林委員淑芬:買憑證的話,錢是付給誰? |
12 |
薛部長富盛:當然就付給歐盟。 |
13 |
林委員淑芬:當然是付給歐盟,那我們為什麼要付給歐盟呢?為什麼不留在臺灣自己收呢?在臺灣就可以收了,我們就不用去付給歐盟。 |
14 |
薛部長富盛:我們認同林委員的看法。可是我跟林委員提醒一點,就是說,因為CBAM是以產品作為課徵碳費的對象,我們現在說的碳費對象,不必然有產品到歐盟去…… |
15 |
林委員淑芬:所以你現在徵收的對象可能是大戶,但是出口的產品可能是中小企業生產的。 |
16 |
薛部長富盛:是,所以經濟部已經積極協助中小企業,特別是受到CBAM影響的廠家去解決這個問題。 |
17 |
林委員淑芬:就像台電一樣,它沒有計算,因為它配出來了,那現在你的整個機制要怎麼處理?當然可以處理,但是我要跟你再講一下,我們的費率審議機制實在是太慢,這個進程太慢,主要還有一個,雖然歐盟是中小企業產品出口地可能是這樣子,但是在歐盟的市場貿易總額中,臺灣是第十四大的進口國,僅次於中國、美國、英國、韓國、日本、印度、越南、巴西等等。歐盟2022年的經濟成長是25.7%,但是來自我國的成長量是22.6%。從我國出口來看,在民國100年是11.7%,到民國112年已經上升到17.6%,占我國出口貿易的比例越來越高,對臺灣的衝擊很大。所以大家應該會問你說費率要怎麼處理,而你要怎麼因應這種機制?而且重點是我們是第十四大進口國,你知道嗎? |
18 |
薛部長富盛:是。 |
19 |
林委員淑芬:好,那我要問你,在我們前面的國家,除了俄羅斯和印度沒有提出碳定價機制以外,所有的國家都已經制訂或正在執行碳稅或碳排放的交易機制了,由此可以看得到我們真的是拖拖又拉拉。 |
20 |
薛部長富盛:不會啦。林委員,這兩個是不同的一件事情,我們碳費再怎麼訂,基本上是針對大戶,我們的目標是2050年淨零排放,CBAM那個是另外一個機制。 |
21 |
林委員淑芬:你看,大戶上去,下游的當然就一定要計算進去啊。 |
22 |
薛部長富盛:CBAM那個是另外一個機制,特別是CBAM也是針對鋼鐵鋁等等那幾個產業,我們輸到那邊去的,大部分都…… |
23 |
林委員淑芬:那更好!我現在要告訴你,現在就是石化業和鋼鐵業這種高碳排的產業說,中國要取消ECFA了,他們的成本增加很多,世界競爭力降低了,一定要再爭取免徵碳稅,或者是延後。他們的呼籲是這樣子。 |
24 |
薛部長富盛:跟林委員報告,他們就是屬於所謂的高洩漏風險的族群。 |
25 |
林委員淑芬:對啊!然後他們現在還爭取免徵或緩徵啊! |
26 |
薛部長富盛:在定價之前他們當然會去喊價。 |
27 |
林委員淑芬:我現在跟你說,如果免徵或緩徵,反而只會造成他們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更低。 |
28 |
薛部長富盛:不會,我個人覺得…… |
29 |
林委員淑芬:那我跟你講,依據你們的臺灣氣候行動網絡的研究結果,你們自己已經算出來,前二十大碳排大戶碳費徵收,依你們自己評估,一噸300元的話,他們的成本上漲0.15%到2.5%。如果一噸是500元,價格上漲幅度大概是0.25%到4.2%。 |
30 |
薛部長富盛:是啊。所以事實上以鋼鐵業來講,如剛剛委員假設的那個情況,對於他們的競爭力影響,成本提高的比例並不會很高。 |
31 |
林委員淑芬:那他們現在喊價在喊什麼? |
32 |
薛部長富盛:我不曉得。 |
33 |
林委員淑芬:我們現在要講的是,碳價太低,約束減碳的力道完全是零。 |
34 |
薛部長富盛:對啊。所以對於這一點,環團事實上很有意見。 |
35 |
林委員淑芬:我們現在又知道,除了預計300元,你們還可以定基本扣除額。你們還讓這些大企業有基本扣除額2.5萬公噸?也就是先把基本扣除額扣掉,然後你們還限個別工廠去收取? |
36 |
薛部長富盛:沒有,跟林委員報告,我們已經有修正,那一塊已經有修正。 |
37 |
林委員淑芬:2.5萬噸要修正到多少? |
38 |
薛部長富盛:沒有修正,就是說,可以享受2.5萬噸扣除額的對象已經做了修正。 |
39 |
林委員淑芬:怎麼修正法? |
40 |
薛部長富盛:詳盡的公式將來可以給委員。就是說,假如享受高碳洩漏風險的降低比例,就不可以享受2.5萬噸的免稅額。跟委員報告,這一點我們都有考量到。 |
41 |
林委員淑芬:你來看一下,提供一下。但是你現在是對個別工廠收取,這對超大的財團非常有利,他們可以在這裡設一廠、二廠、三廠,然後又到林園設一廠,在某地又設一廠,個別工廠去申請。我們現在來看一下台塑集團,二十大碳排大戶中,台塑集團是第一名,他們四大集團的量是4,414百萬公噸;再來是中鋼中龍,加起來是2,860百萬公噸。你們現在以個別廠去收,你們第一階段去納管,有2.5萬噸的基本扣除額,雖然有一些是可以不准他們去使用,但是超過2.5萬公噸的共有550個廠區。如果以家數來看,是472家,但是你們是一個廠、一個廠去收,然後一個公司有好幾個廠,所以如果以2.5萬噸去扣的話,減徵後得到的quota可能會更多。 |
42 |
薛部長富盛:謝謝林委員的提醒。這一點事實上我們有考慮進去,現在有考慮進去。 |
43 |
林委員淑芬:你要檢討一下。 |
44 |
薛部長富盛:謝謝。 |
45 |
林委員淑芬:再來,歐盟在2023年3月的碳交易,一噸的碳大概也是100歐元;新加坡的碳稅2024年是25元新幣,約合新臺幣570元,他們預計2027年要提高到每噸45元新幣,大概是新臺幣1,059元;2030年預計增加到50到80元新幣,大概就是新臺幣1,176到1,881元,但是現在我們預計是300元。其實韓國當然也有,韓國跟我們競爭關係比較強,但是韓國透過碳交易的制度,他們的價格是起伏很大的。我們預計收10元美金,雖然CBAM初期免費配額率較高,但是如果跟歐盟碳價差距過大……你說CBAM是針對產品,事實上,也有從原料到產品都有做的大戶,鋼鐵業都是從大戶兼產品出口的企業,你這樣子的碳價會差距過大,等於是把錢送進去歐盟,不利於把資金留在國內來執行溫室氣體減量或氣候變遷調適。或者是說,對於相對弱勢的人所受到的衝擊,我們可以留一些錢,有一些運用的空間,來補助他們。所以在定價格上,大家第一個是批評時程太慢,第二個是批評價格不敢一次到位,可是我要再跟你講,時間不站在我們這一邊!時間不站在我們這一邊!你不要講說你現在課碳費的對象跟直接出口產品的廠商不一樣,很多是一樣的。 |
46 |
薛部長富盛:好,謝謝委員的提醒。 |
47 |
林委員淑芬:很多是一樣的,並不是如你所說的那樣子。鋼鐵業會是由小廠商去輸出嗎?不會啊。石化業會是由小廠商去輸出嗎?也不會啊。那你說加工零件,當然就是中小企業,你也是要再想中小企業這一塊要怎麼因應。CBAM 2026年就要上路了,那麼中小企業這一塊要怎麼因應? |
48 |
薛部長富盛:直接因應的部分,事實上,針對中小企業這一塊,部會有分工,經濟部是主責這一塊,環境部還是回歸到以2050淨零排放來看,全臺灣的…… |
49 |
林委員淑芬:我現在問的是碳費是經濟部負責的嗎? |
50 |
薛部長富盛:不是。碳費當然是環境部負責。 |
51 |
林委員淑芬:那未來他們要到CBAM裡面買憑證…… |
52 |
薛部長富盛:現在經濟部積極在輔導當中,環境部也從旁協助。 |
53 |
林委員淑芬:你說到經濟部,意思是說直接買憑證就好了嗎? |
54 |
薛部長富盛:不是,他們是鼓勵,希望企業在國內能夠直接繳交…… |
55 |
林委員淑芬:機制是什麼?不是碳費嗎? |
56 |
薛部長富盛:不一定,也可以透過碳權等等的方式來處理,我想這個…… |
57 |
林委員淑芬:你說碳權,你現在連碳費都還沒搞定,你要做碳權交易? |
58 |
薛部長富盛:事實上,我們那個辦法都有訂出來。 |
59 |
林委員淑芬:訂出來了? |
60 |
薛部長富盛:是。 |
61 |
林委員淑芬:所以中小企業就是透過交易的方法…… |
62 |
薛部長富盛:我們可以協助,可以來協助他們。 |
63 |
林委員淑芬:時程上來得及嗎? |
64 |
薛部長富盛:可以。林委員也不用那麼悲觀,因為氣候變遷是大家共同面對的,真的要很嚴肅,所以企業界真的應該要去思考要怎麼減量。 |
65 |
林委員淑芬:我們不在乎你來不來得及,但是我們在乎經濟競爭力。 |
66 |
薛部長富盛:是,完全認同。 |
67 |
林委員淑芬:但是除了經濟競爭力以外,比起經濟競爭力,不要忘了歐盟定這個規範的真正用意是要做環保。我們為了環保,所以才會要求在經濟層次去定出這樣的規定。 |
68 |
薛部長富盛:是。 |
69 |
林委員淑芬:所以經濟競爭力是為了要符合環保,最終我們這個東西其實是要減碳,最終是要減碳啊! |
70 |
薛部長富盛:對。林委員講到重點:減碳,真的是認同。 |
71 |
林委員淑芬:對啊,要真的減碳,要做到讓業者真的減碳。 |
72 |
薛部長富盛:是、是,我們會來努力,好,謝謝林委員。 |
73 |
主席(黃委員秀芳):好,謝謝林淑芬委員。 |
74 |
接下來請洪申翰委員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