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葛委員如鈞:(10時16分)謝謝主席。請行政院陳院長。 |
1 |
主席:再請陳院長備詢。 |
2 |
陳院長建仁:葛委員早,恭喜你當選立委。 |
3 |
葛委員如鈞:謝謝。 |
4 |
院長好,近來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中文稱做「人工智慧」)成為學術界、科技界、金融界、藝術界等各個領域非常熱門的關鍵字。在去年,生成式AI的關鍵字甚至打敗了BLACKPINK,所以可說是全球熱燒啦。 |
5 |
陳院長建仁:是。 |
6 |
葛委員如鈞:但是院長如果拿起手機上網搜尋,可能會看見許多專家對臺灣AI的前景可以說是憂心忡忡地提出各種呼籲,希望我們要先進,不要先禁,就是這個「進」不要變成「禁止」的「禁」,要進步,不要牛步。 |
7 |
我想這是大家有志一同的共識,政府如果再不提出國家級的AI戰略,積極落實前瞻視野的AI治理政策,未來我們難保不會從科技大戶陷入科技貧戶的窘境,在AI科技的發展上,很可能還會從過去我們是領先的,到變成與鄰近國家相比,產生數位落差,甚至接下來要變「智慧落差」。 |
8 |
談到AI的基礎環境,我想我們今天就從法規、人才、科技資料等等切入。這幾天有一個大新聞,我想諸位都有看到,就是歐洲議會通過了所謂的人工智慧法案,在歐盟開了全球先河,制定監管AI的人工智慧法案(AI Act),在3月13號高票獲得歐洲議會表決通過,外界將這樣的一個事件定義為一場人機大戰的開端,象徵著AI大西部時代的開始。 |
9 |
請教院長,我們臺灣對於AI政策框架的想法到底是什麼? |
10 |
陳院長建仁:我國基本上在AI的這個政策上跟美國比較像,就是以「先採指引再立法」這樣的方式來進行,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在,像剛才委員講得很好,EU現在有AI Act,但是其他的國家也都還在看說怎麼樣才是一個最好的立法方向,所以我們現在是國科會在負責這一個部分,也是採先指引後立法的方式。 |
11 |
葛委員如鈞:謝謝院長,我先引用一下國科會吳政忠主委曾經說過的話,他說生成式AI是兩面刃,除了攸關產業的發展,倫理法律的規範也要重新檢視,並且提到我們雖然採用了先指引後法律,但不代表法律現在沒有在動作。所以我現在就真的要來請教一下院長,我們的AI草案已經有動作了嗎?本席現在出示的這些都是國際上已經相繼訂定出的行政命令,甚至已經有立法了,我們AI法制的規劃到底是什麼?我們的戰略到底是什麼?我們是要野蠻生長,再立法因應,還是先訂出框架,讓產業有所依循,漸進式的成長?我們看到有媒體指出,政府要力拚520前提出AI草案,但是我們又看到吳政忠主委近日表示,人工智慧基本法預計在年底前提出,想請教一下人工智慧基本法的草案目前到底遇到什麼困難?我們每天睡覺的時候,AI都在變聰明,為什麼行政院版的人工智慧基本法提出日程一變再變、一延再延? |
12 |
吳主任委員政忠:葛委員是這方面的專家,你剛剛提出來的憂慮事實上我們也知道,而且蠻重要。我想從去年開始生成式人工智慧,不是只有人工智慧,這個應該是一個大趨勢。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事實上我們的團隊每天都在精進當中,3月13號的歐盟議會通過的,事實上我們有密切在注意。 |
13 |
葛委員如鈞:不好意思,我們剛剛都提過了,我們剛剛講過3月13號,謝謝您都有聽到。 |
14 |
吳主任委員政忠:是的。 |
15 |
葛委員如鈞:我們想知道到底是520,還是年底以前,可不可以給我們一個答案? |
16 |
吳主任委員政忠:是年底以前,事實上我們現在草案有,但是也要徵詢社會各界的一些意見,的確…… |
17 |
葛委員如鈞:具體的作法是什麼? |
18 |
吳主任委員政忠:我剛剛講是一個兩面刃,就是創新跟規範,歐盟走的比較是規範這一邊,美國、日本跟英國比較是另外一邊。 |
19 |
葛委員如鈞:謝謝,我想這個我們要跨部會來一起合作。 |
20 |
吳主任委員政忠:好,謝謝。 |
21 |
葛委員如鈞:因為如果我們依循的方向錯了,我們的產業在對接國際產業的時候,可能就會出現問題。 |
22 |
吳主任委員政忠:完全正確。 |
23 |
葛委員如鈞:如同您所說的,歐盟立法架構採風險分級,美國可能相對的是進行所謂的發展,我們採取的方向希望政府可以趕快訂出來。 |
24 |
吳主任委員政忠:可以。 |
25 |
葛委員如鈞:我們剛剛講說都指出來了,但是到底我們要選哪一邊,我們目前選邊了嗎? |
26 |
吳主任委員政忠:應該是比較偏向美國、日本跟英國這一邊。 |
27 |
葛委員如鈞:但是美國、日本、英國已經有非常大的企業了,我們選那一邊,我們有辦法跟他競爭嗎?我想這個未來我們要來交流一下。 |
28 |
吳主任委員政忠:可以。 |
29 |
葛委員如鈞:我想除了法制面的問題以外,我們也要培育相關的人才,來促進科技的研發,也必須要有足夠的經費支持。在這邊這個難得的機會,我想要來請教一下院長,我們臺灣近年來平均每年投入AI的相關經費大概是多少? |
30 |
陳院長建仁:相關的經費我要盤點一下。 |
31 |
吳主任委員政忠:人工智慧牽涉蠻廣的,它是一個backing force,事實上它在各個計畫裡面都有。 |
32 |
葛委員如鈞:各國現在都有一個大戰略、大框架,我待會都會提出數字喔!所以我們臺灣的數字到底是多少? |
33 |
吳主任委員政忠:我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應該每年大約有120幾億了。 |
34 |
葛委員如鈞:好,很好,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數字,在臺灣AI行動計畫2.0裡面完全沒有預算規模,我們過去非常佩服執政黨在推動相關的規劃上面,有200億的、有8,800億的,但是我們在這麼重要的AI法案上面,2.0的版本裡面,完全沒有預算規模的數字。我們去問了甚至也不好問到,事實上,我手上這一本臺灣AI行動計畫2.0不只是有相關預算不清楚的問題,但是我們甚至連框架都還不完整、不明確,我們AI整體的推動策略是透過國家AI推動小組統籌,包括國家AI政策的規劃,協調各部會的AI計畫跟經費配置與管考,也就是這個投影片的架構,國家AI推動小組是要負責AI政策各計畫的管考,現在的召集人確實就是在這裡的科技政委兼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先生,但是我們向國科會詢問,我們現在這個架構很清楚嘛!對吧?有畫出來了嘛!但是到底你從上往下下來,一年的AI預算有多少,國科會給我的答復卻是目前沒有資料,要跟各部會索取並彙整,沒辦法馬上回復…… |
35 |
吳主任委員政忠:那個應該是不正確的。 |
36 |
葛委員如鈞:我們進一步詢問五個任務分組當中每個部會業務推動的進度,國科會也表示沒有辦法一一掌握,我們其實是很擔心啦!是不是又要像數位部的大樓、像數位身分證一樣,錢先花了再來改來改去,根本沒有一貫的計畫,這個是不是可以分享一下? |
37 |
陳院長建仁:不會啦! |
38 |
吳主任委員政忠:跟委員報告,應該是不會像你剛剛講的完全沒有掌控,事實上AI行動計畫是在國科會,之前是科技會報辦公室,現在是國科會的科技辦公室,那個是以行政院的高度來看看各部會執行的狀態,我不知道誰回應你說不知道,那個應該是不正確的。 |
39 |
葛委員如鈞:我想他們可能正在滾動修正。我想請問院長,謝謝院長想要發言,我們就馬上要來請教你,我們國家AI推動小組現在這樣的架構,真的可以擘劃我們國家級的AI戰略嗎?一個由國科會主委執掌的國家AI推動小組,我們剛剛也提到這是跨部會的議題,真的有辦法對於其他任務的執行部會發揮追蹤管考的功能嗎?院長,是不是應該要重新檢討國家AI推動小組的組織架構?以及這個2.0裡面的內容到底夠不夠清楚,我們待會會有一個預算數字,很抱歉,我們是從1.0的版本裡面撈出來的。 |
40 |
陳院長建仁:好。委員,我想你可能對我們行政院的結構不太清楚,在行政院院長、副院長以及秘書長之下,其實我們還有政委,政委就是負責跨部會的協調,現在國科會的主委也是科技政委,所以科技政委就是做跨部會協調的工作。 |
41 |
葛委員如鈞:謝謝院長。其實這個部分我很清楚,但是我想要問的是,接下來520如果沒有國科會主委或者同時兼任政委,這個架構該怎麼辦呢?還是現在當場承諾我們非常優秀的國科會主委直接留任,我們政委也直接留任,繼續沿用這個架構啊!現在已經3月19號了,我們每天睡覺的時候,AI就變聰明? |
42 |
陳院長建仁:不會啦,我想…… |
43 |
葛委員如鈞:不會,不會離開嘛,對不對? |
44 |
陳院長建仁:不是,我想是這樣子,國科會主委兼科技政委…… |
45 |
葛委員如鈞:是常態嗎?會是常態嗎? |
46 |
陳院長建仁:以往就是這樣。 |
47 |
葛委員如鈞:會是常態? |
48 |
吳主任委員政忠:報告委員,那是我們組織法通過的,國科會的主委由行政院的科技政委來兼任。 |
49 |
陳院長建仁:對,是這樣。 |
50 |
葛委員如鈞:好,我們就希望這樣子領頭來進行,但是這還不是最完整的。我們來看一下,行政院下其實還有一個叫做智慧國家推動小組,這個小組跟剛剛的國家AI推動小組到底有什麼關聯啊?是智慧國家就沒有AI,還是AI推動小組就沒有智慧呢?這兩個小組都在行政院之下,他們之間的互動又是什麼,是不是可以跟我們說明一下?讓我們整個學界、產業,包含我們這些立法監督都能夠有所瞭解,謝謝。 |
51 |
吳主任委員政忠:跟委員報告,智慧國家方案的前身就是DIGI+,委員應該很清楚,事實上智慧國家它是一個行政院最大的框架,當然裡面會有AI的一些計畫。那麼跟委員報告,AI 2.0推出來的時候,ChatGPT還沒有出來,所以剛剛委員垂詢的,事實上我們現在已經有把它做一些…… |
52 |
葛委員如鈞:所以我們應該要期待3.0的版本,是嗎? |
53 |
吳主任委員政忠:是的。 |
54 |
陳院長建仁:對,應該有新的…… |
55 |
葛委員如鈞:OK,我們希望可以一起來努力。我想真的是希望可以避免我們的AI政策疊床架屋、大小不一,我們待會會看回放,其實就有非常多的名詞,組織架構改來改去,我相信都是為了好,滾動式修正也不錯,但是應該要越來越清楚,而不是越來越模糊。二來,行政院的高度一定要做出來,可以對跨部會的業務更有效的溝通跟整合,AI真的太快了,我們絕對不能讓我們人類的行動多頭馬車。 |
56 |
吳主任委員政忠:是的,給我…… |
57 |
葛委員如鈞:給你一句話。 |
58 |
吳主任委員政忠:那個AI 2.0跟目前的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完全是會接在一起。 |
59 |
葛委員如鈞:軟硬整合、軟硬兼施,是嗎? |
60 |
吳主任委員政忠:是的。 |
61 |
葛委員如鈞:好。我想接下來目前正在進行的AI行動計畫2.0,我們覺得內容真的是不夠完整,所以其實很多內容,我們都只能回去看1.0。我們看到AI發展4年的總預算經費360億,平均1年是90億,如果今年假設是120億,我們比較一下,其實真的花了不少錢,「AI領航推動」這個標題花了117億,到底內容是什麼?是領航什麼、推動什麼?當然我們接下來希望在3.0看得更清楚。但是我們來比較一下,美國2022年用在AI的研究經費是1,000億臺幣;德國2023年要提升到10億歐元,相當於330億臺幣;南韓跟我們比較近,9,090億韓元,相當於218億元的預算,讓AI在南韓成為日常。我想請教一下院長,您認為要全面升級發展AI,我們到底有沒有一個相關投入計畫的目標?我們能不能提升預算,讓更高的人才、更厲害的發展有足夠充足的預算? |
62 |
陳院長建仁:我想委員你剛才的質詢相當完整,我們要從法律、制度、人才還有方案的執行一起來做,相關AI的計畫,我相信我們新的版本一定會把預算的規模再擴大。 |
63 |
葛委員如鈞:希望可以投入進來,謝謝。不好意思,我打斷,因為時間有限。 |
64 |
剛剛院長也提到了AI的人才,我們有法規、我們有資源,其實人才也很重要。請問院長,行政院有沒有推估我國未來10年大概需要多少AI相關的人才?我直接在這裡回應,我們目前預估需要2.6萬的AI人才,有這樣的一個缺口。但是我們數位部每年培訓8,000人次AI應用人才,還不是高階的喔!我們高階的可能可以產出的是3,500名AI人才,500名資通領域的人才,每年1萬2,500名,這個其實還真的是杯水車薪。中國大陸就預估2030年的AI人才缺口即將達到400萬人,目前頂級人才到百萬美金的年薪、到百萬人民幣的年薪;英國牛津經濟學的公司曾經用數學模型推估,臺灣要面臨全球最嚴重的人才荒,人才赤字達到-1.5%。 |
65 |
去年我們有個臺灣人才白皮書直指臺灣每年有1.2萬人從學校畢業就赴日本工作,每年臺灣有3,000人到美國去做技術人才的簽證,但是我們去年一整年的就業金卡科技類,這個政策是很棒的,但是科技類只網羅到372個人。想請教一下院長,我們如何能夠留才、育才? |
66 |
陳院長建仁:我們對留才、育才有各種不同的計畫,譬如教育部有一些人工智慧的研究學院,而且大學部裡面僑外生的延攬也是…… |
67 |
葛委員如鈞:謝謝,從教育著手。我最後要請教一下,我們在LLM(大型語言模型)的開發真的很落後,我們有臺德的計畫,這個很棒,他們花錢買了72片H100的GPU,但是美國的一家公司就斥資百億美元要買35萬片,這是5,000倍的量能,使得他們訓練的參數很少,七十億、一千多億,這部分是不是麻煩行政院可以精進一下,給我們更多資源讓超優質的軟硬開發人才一起前進? |
68 |
吳主任委員政忠:謝謝委員的支持,事實上臺灣和美國當然不能比預算…… |
69 |
葛委員如鈞:這是美國企業。 |
70 |
吳主任委員政忠:是的。 |
71 |
葛委員如鈞:這還不是美國…… |
72 |
吳主任委員政忠:我想這個是很重要,我們臺德以後…… |
73 |
葛委員如鈞:我們一起來交流…… |
74 |
主席:謝謝葛委員如鈞的質詢,也謝謝陳院長的備詢。 |
75 |
接下來登記第2位麥委員玉珍之質詢以書面提出,請行政院書面答復,並列入紀錄,刊登公報。 |
76 |
委員麥玉珍書面質詢: |
77 |
主席:再接下來,我們請登記第3位葉委員元之質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