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林委員俊憲:(10時5分)謝謝主席。本席邀請交通部林國顯次長。 |
1 |
主席:請次長。 |
2 |
林委員俊憲:中央氣象署程署長。 |
3 |
主席:程署長。 |
4 |
林次長國顯:林委員早。 |
5 |
林委員俊憲:次長好。兩位,大家都知道現在政府要推動農業保險,希望能夠保障農民,保護農民不要再看天吃飯。農業保險牽扯到第一個氣象預報就非常重要,因為農業保險裡面有一項就是氣象參數型的保險,必須要參照政府公告的氣象資料,例如農民跟保險公司在這個契約約定雨量高於多少,保險公司就要做理賠,所以現在政府在推動農業保險有一個很重要的事先工作,就是農業氣象站,而且儘量不要有死角,否則會發生實際上有農業損失,但是由於約定的氣象站沒有數字,或者是數字沒有達到標準而無法理賠。 |
6 |
但是我看現在農業氣象站的覆蓋率非常地低,兩位看一下,108年開始設置農業氣象站50個,覆蓋率17.6%,我搞不懂109年到111年連續3年這個覆蓋率的數字連1個都沒有增加,為什麼那3年你都沒有去架設農業氣象站?再來看,到112年(去年)為止,全部的全國農作物專區氣象站覆蓋率只有25%,像我們臺南市是全國最大的農業區,全國農作區面積最大的地方就在臺南,臺南的氣象站覆蓋率只有27%而已,請教一下,為什麼發生這樣子的事情?覆蓋率為什麼那麼低? |
7 |
程署長家平:過去的覆蓋率的確非常低,所以這件事情我們已經在去年跟當時的農委會、現在的農業部簽訂了一個3年的合作計畫,希望讓我們的農業,特別是在農業氣象站的覆蓋率能夠增加,因為臺灣整體的作區大概有將近300個,這個覆蓋率是怎麼計算的呢?這是依照農委會來訂的,在作區10公里的範圍之內如果有氣象站的話,可以接受這個是在氣象站的觀測範圍、監測範圍之內;如果是超過的話就沒有。這個部分因為經過相當的討論,所以在這個部分…… |
8 |
林委員俊憲:你這個速度太慢了。 |
9 |
程署長家平:去年這個計畫就是要增加相關的測站。 |
10 |
林委員俊憲:署長、次長看一下,108年就開始推動了,做了五年多,覆蓋率是25%,四分之一而已,這樣農業保險怎麼推? |
11 |
程署長家平:是,過去推動的速度的確比較慢,這個部分因為跟農委會合作…… |
12 |
林委員俊憲:我們希望你要加油,好不好? |
13 |
程署長家平:在未來我們會再增加150站…… |
14 |
林委員俊憲:你趕快提出一個計畫來。 |
15 |
程署長家平:有,目前有一個跟農委會合作的計畫。 |
16 |
林委員俊憲:預計幾年? |
17 |
程署長家平:3年之內…… |
18 |
林委員俊憲:百分之百? |
19 |
程署長家平:3年之內我們會再增加150站,所以至少會到75%。 |
20 |
林委員俊憲:好,基本上,還是希望你要達到百分之百,這樣才可以達到所謂依靠農業保險來保護我們農民,是不是這樣? |
21 |
程署長家平:是,我們會繼續努力。 |
22 |
林委員俊憲:3年達到75%,那後續呢?你還是要再持續推動。 |
23 |
程署長家平:是,後續的部分我們用兩種方式,一個是增加測站…… |
24 |
林委員俊憲:另外,我們常常討論一個問題,就是除了中央氣象署或者我們授權的單位、機構以外,其實民間很多自己在做氣象預測,甚至公開發布,這樣的狀況不知道氣象署有沒有掌握?所謂的網路預言家,我給你看一個,現在有一個網紅,這個人在網路上很有名氣,他就預測3月19日因為南高屏的板塊下陷,引發花東地區山路坍方,雖然不會有大地震,但是可能造成落石砸車,請提前防範。你知不知道網路上有很多這樣氣象訊息的公布? |
25 |
程署長家平:是,我們有注意到。 |
26 |
林委員俊憲:後來有沒有發生?這個網路預言家還自稱他可以事先預測地震,他說他可以知道地震什麼時候會發生。再來,他們這樣一公布,他完全沒有附上他的資料來源,這些人或這些單位也沒有得到中央氣象署的授權。我再舉一個例子,這裡有一個公告:「測試一下,雖然說好沒有颱風不發文的,明晚起天氣轉涼喔!」這樣到底有沒有算亂發布氣象預報?有還是沒有?網路上類似像這樣的,程度深淺不一啦!很多、一大堆啦!尤其像颱風季,到時候今年颱風季就會很熱鬧,颱風的時候,因為民眾會關心,所以每一個網紅或網路上甚至媒體預報都要越刺激、越聳動越好,所以只要有一個低氣壓出現,馬上就報了:「恐怕成為颱風」。每個颱風只要形成了,都是什麼穿心颱、西北颱等,都把颱風形容得非常可怕,中央氣象署要不要管這種狀況?這種管不管啦? |
27 |
程署長家平:是,目前依照氣象法裡面的定義,對於預報作業這一件事情,它必須要根據科學觀測的基礎來做預報,如果是我們說的自己的感覺,這件事情其實在氣象法定義裡面不是預報,所以我們在法裡面,氣象法是沒有辦法管制的,這個部分…… |
28 |
林委員俊憲:是看你要不要管啦!不是不能管啦!像那種可以預測地震的,如果他真的可以預測地震,我也希望真的啦!我們就把他請過來就好了,是不是這樣?有事情就請教他就好了,你請他來中央氣象署,把他供養在那邊,每天問他會不會發生地震就好了,是不是?這樣可不可以?但有些人會鑽法律漏洞,他說:「未來三週可能會發生地震,大家要小心」,那我也會啊! |
29 |
程署長家平:是,所以預報需要嚴謹的驗證。 |
30 |
林委員俊憲:我現在告訴你,未來3年臺灣會有地震,大家要注意,可不可以?這樣有違法嗎?中央氣象署在最近5年都沒有裁罰半件,108年到現在,網路上五花八門的氣象預報,但是上一次曾經裁罰是在107年,107年有一個預測地震被罰20萬,因為那個人講得太誇張了,你也曾經開罰過,你不是無法可管啦!我們的法律規範是怎樣,你知不知道?你講一下好不好? |
31 |
程署長家平:好,目前的法律規範就像我剛剛講的,它是必須基於客觀的觀測資料來做的預測才是預測。另外一件事情──的確我們的宣導要加強,因為很多民眾對於什麼是傳播、什麼是預報這件事情沒有辦法清楚區隔。 |
32 |
林委員俊憲:沒有宣導啦!你要去管、你要抓幾件,真的開罰才有一些嚇阻作用啦。他們不是不能講,但是講得那麼誇張、那麼聳動,你的資料是哪裡來?你的根據是什麼?我們的法律規範是要有科學資料根據,其實最明確的就是,除了中央氣象署以及你們授權提供資料的機關或個人,不可以做氣象宣告,是不是?意思大概這樣子嘛? |
33 |
程署長家平:從92年開始是可以允許的,可是他要標示他的資料出處,必須要明確的寫明,如果沒有明確寫明他的資料出處的話,這個部分…… |
34 |
林委員俊憲:網路一大堆,大家也沒有標示,你要不要管一下? |
35 |
程署長家平:是…… |
36 |
林委員俊憲:而且我跟你講,這個都很多人在看,我剛剛講的可以預測地震的網紅,他有10萬個追蹤者、有10萬個人每天聽他預報氣象。 |
37 |
程署長家平:是,所以我們不斷呼籲請看官方的預報。 |
38 |
林委員俊憲:你們中央氣象署的網站1天可能不到200人看,人家是10萬,沒人要信你們,人家要信這個。你請這麼多人、每年花那麼多預算、買那麼多科學先進的設備,還輸給1位預言家,這還是要管一下啦! |
39 |
程署長家平:報告委員,在災害天氣來的時候,我們氣象署相關管道的page view每一天大概是300到400萬。 |
40 |
林委員俊憲:對啦、對啦!這就是真的有發生事情,好嗎? |
41 |
程署長家平:是。 |
42 |
林委員俊憲:這個不是無法可管,你要管啦,好不好? |
43 |
程署長家平:這個我們來檢討加強。 |
44 |
林委員俊憲:你107年裁罰過,最近5年就不管了,所以現在越來越多,你注意看108年到112年從來沒有半件裁罰,所以現在這種言論才會如此氾濫,好不好?署長、次長,謝謝。 |
45 |
主席:謝謝,林委員發言完畢。 |
46 |
現在請魯明哲委員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