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49609

羅美玲 @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第4次會議

Index Text
0 羅委員美玲:(16時45分)謝謝主席。有請陳院長。
1 主席:請陳院長備詢。
2 陳院長建仁:羅委員午安,恭喜你當選連任,然後祝你婦女節快樂。
3 羅委員美玲:謝謝院長,院長你也辛苦了。
4 陳院長建仁:不會。
5 羅委員美玲:今天是婦女節,我也先祝在場的女士們婦女節快樂。院長,在上一屆本席就已經跟你探討過我國的通譯制度,本席除了跟院長探討之外,跟相關的單位也曾經做過很多次溝通,去年我也開了公聽會,聽取專家學者的一些意見。當然在這裡,我要特別感謝我們林萬億政委還有我們內政部有邀集了相關的機關,我們擬定了通譯制度精進試辦計畫,而且這個計畫在今年的4月1號就要上路了,當然這是我國通譯制度往前邁進一個很好的現象。
6 針對這個精進計畫,我有看到主責單位就是我們內政部移民署,移民署這邊提出了四個面向,針對這四個面向提出了檢討跟改善的目標。我們來先看有哪四個面向,第一個面向就是華語文程度。華語文程度現行的狀況,除了檢察署跟警察機關有明訂需求跟測驗之外,其他機關並沒有這個規範。現在我們所推動的這個試辦計畫裡面,就有設定華語文能力的門檻,比如說華語文能力測驗的聽讀及口語能力,必須在B1以上。
7 培訓課程則是本席最重視的一部分,像培訓的課程過去都是大同小異,而且課程的時數真的非常得少,只有8到15個小時,這跟歐美通譯制度的培訓差很多,歐美幾乎都到100小時以上,現在我們全面提升培訓的時間至少要14個小時,這個時數也讓我覺得無法接受。雖然我們說要改善,可是培訓課程的時間真的還是讓人沒有辦法接受,基礎課程6個小時,專業課程至少8個小時。
8 通譯的費用可能是讓通譯人員覺得比較安慰的地方,因為除了司法通譯由法務部全責辦理之外,像其他的公共事務通譯,現況是每個小時平均300塊,現在我們提升到每個小時500塊,夜間還有加倍的付費。
9 詞彙資料庫這個部分,我們現行的詞彙資料庫是以中英文對照為主,對於醫療、司法跟移民事務這些各領域的專用詞彙中,東南亞語是非常少的。現在在這個計畫裡面,新住民發展基金補助建置越南跟印尼語各100個字,然後各個機關逐年開發建置常用的資料庫,詞彙納入國教院的樂詞網,這是我所看到的,就是前後會有這樣子的改善,可是這個改善真的有達到之前我們所談到的,有解決我們之前所討論的那些問題嗎?待會可能要請教我們院長。
10 像課程時數好了,本席剛剛有提到,基礎6個小時,專業至少8個小時,是不是真的足夠?我們來看一下,現在我們的組別有分成5個組別,司法通譯、警政業務、醫療衛生,還有就業服務跟移民輔導。我挑一個跟院長有關係的醫療衛生好了,在這個計畫裡面,總共有12個小時是專業課程的部分。院長你看,人體構造與基礎知識1個小時,就醫、檢查與治療流程常見用語訓練及演練2個小時,內科醫療常見用語訓練2個小時,外科醫療常見用語訓練2個小時,後面零零總總全部加起來12個小時。基礎6個小時,再加上這12個小時,總共18個小時後,他就要去考試。經過考試後取得認證,就可以當通譯人員,院長,可以想像得到嗎?經過18個小時他就要上場做通譯!這些醫療用語,院長,我之前也跟您提過,這些醫療用語都非常非常專業。但在這個計畫裡,前前後後十幾個小時他就必須上場,必須當醫療專業人員的翻譯。某個移工去就診說肚子痛,也許醫生說這可能是腹膜炎,這有辦法去翻譯嗎?可能到資料庫裡面去抓,可是還有其他的專業名詞,真的有辦法去因應嗎?請問院長。
11 陳院長建仁:這部分因為我不曉得詳細的課程內容……
12 羅委員美玲:是,我們連課程內容都搞不清楚。可是我們不要看內容,光2個小時、1個小時這時數就讓人家覺得無法接受!
13 陳院長建仁:這就要看這個被訓練的人員他本身的基本知識夠不夠,如果基本知識就需要再加強時,當然就會有差。也就是說,被訓的人如果本身有醫療背景當然就比較好一點。如果沒有的話……
14 羅委員美玲:院長,跟您報告,這些去上課的受訓人員絕大部分都是嫁到臺灣來的新住民。
15 陳院長建仁:我曉得。
16 羅委員美玲:您瞭解?
17 陳院長建仁:我曉得,所以……
18 羅委員美玲:您認為,新住民會講越南語也好,會講印尼語也好,真的有辦法確確實實去做這些專業名詞的翻譯嗎?真的有辦法嗎?像司法通譯也是一樣,檢察業務簡介2個小時,法律常識3個小時,偵查程序概要3個小時,實務演練3個小時,還有演練3個小時,再通過考試,我想考試的內容絕對就是上課內容,但實務上面遇到的絕對超過上課內容!不管用的名詞也好,用的這些語言也好,也許跟母國都沒有關係。也許他的知識只侷限在所上課的內容,可是在實務操作上,絕對遠遠超過這些內容!
19 薛部長瑞元:跟委員報告,剛剛委員舉的例子是醫療衛生,以醫療衛生來講,不要說新住民,我們的國人如果沒有受過醫療訓練的話,很多東西其實也沒有辦法瞭解,也沒有辦法說明給他的家屬去瞭解,但是……
20 羅委員美玲:部長,你也承認了……
21 薛部長瑞元:但這是基礎訓練……
22 羅委員美玲:我們有進階訓練嗎?
23 薛部長瑞元:不是,真正所謂的訓練是實際上去操作,所以對這些通譯人員,我們的建議當然就是,如果你是屬於醫療衛生這一組的話,就固定在這一組,因為你這樣才能夠……
24 羅委員美玲:部長是說邊做邊學的意思?
25 薛部長瑞元:本來就是這樣,因為……
26 羅委員美玲:本來就是這樣?萬一如果翻譯錯誤……
27 薛部長瑞元:不可能把所有都學好再上陣。
28 羅委員美玲:部長也許覺得衛生醫療可以邊做邊學,那我想請教司法通譯呢?司法通譯怎麼辦?為什麼我會舉這個例子?我跟各位講一個很真實的案例。
29 在好幾年前有一位來自菲律賓的家庭看護工,他剛來臺灣就被雇主猥褻,當然他要去投訴……薛部長請回。
30 這個看護工就跟仲介公司投訴,換了一個雇主,可是更糟糕,第二個雇主居然就性侵了他,這是真實的案例。這名菲律賓家庭看護工最後當然就是報案,兩個案子他都報案了,後來也走了司法程序。可是最後判決出來是第一個雇主沒事,第二個雇主的性侵案也不成立,這位菲律賓的家庭看護工覺得沒有辦法接受。這位菲律賓的看護工不會中文,也不會英語,不是所有菲律賓的外籍移工都會講英文,他只會講菲律賓的泰加洛語,當然判決書他看不懂,他敗訴,他不知道為什麼,他就跟他的朋友說,在我們的母國性侵害者是要被判刑的,為什麼臺灣不用?到後來他找了人家來看了他的判決書後,他非常的崩潰,裡面怎麼寫呢?說他的說詞前後不一,還說他是個騙子。為什麼會前後不一?這跟什麼有關係?這跟通譯的專業度有關係。
31 法務部長可看一下過去曾經有這個案子,他必須去警局做筆錄,有一位通譯,檢察官偵訊時也有一位通譯,到法院開庭時也有通譯,都有通譯陪伴,可是通譯都不是同一位。通譯都不是同一位,說實在我們也知道在司法判決時,你的證詞有沒有前後一致是很重要的,結果說他前後都不一致,可是這位受害者說自己前後都是一致的啊,那麼為什麼會不一致?因為通譯翻譯的都不一樣。通譯翻出來的內容都不一樣,造成最後他居然是二個案子都不成立,他是一個受害者,這是真實發生的事情喔!
32 所以本席覺得通譯問題就是人權問題,但我覺得到現在為止,臺灣,我們的中央政府對通譯覺得好像不過就是個翻譯而已嘛,而且這麼多年了,通譯問題我們談論了很多很多年,可是就是沒有一套、一個統一的認證制度,專業課程也沒有,我所看到的這個計畫,隨隨便便上幾個小時的課他就必須上場做翻譯了。
33 再來,還有讓我失望的是這個計畫的主責單位竟然是移民署,移民署是一個三級單位,為什麼會是在移民署?這麼重要的專業通譯制度,竟然是落在三級機關移民署,我想移民署也很無奈,沒有人也沒有經費。院長,我想這個部分真的是要審慎來做思考,真的要審慎做思考!教育部的角色在哪裡?國發會的角色在哪裡?我們現在只是說國教院,詞彙納入國教院的詞庫,但其他的呢?教育部沒有角色嗎?國發會沒有角色嗎?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為什麼從上一屆到現在我會不斷地跟院長討論?因為我們的通譯制度真的真的有很大的困境。再來還有就是因為移民署叫不動其他部會,所以一樣還是下放到各部會各自辦理。一樣下放到縣市政府各自去辦理,培訓到現在為止還是一樣,我們的取得資格、認證資格還是不一樣,要怎麼測驗由各部會自己去認證吧,勞保也沒有,專業保險也沒有,意外險什麼的都沒有,所以很多通譯人員就把通譯工作當成是打零工,就是一個副業,所有人才都跑到別的領域去了!
34 所以我在這裡真的是很語重心長,其實我上次就已經說過了,請去參考澳洲的NAATI這個機構,也就是澳洲的國家翻譯及口譯認證機構,這個認證機構是在1977年設立的,在NAATI成立以前,澳洲政府是先輔導民間成立一個專業通譯協會叫做AUSIT,由它來規範培訓課程,等到AUSIT成熟之後,輔導它成熟變成一個獨立運作機構之後,才成立NAATI,所以他們二個的角色是說,AUSIT是培訓機構,NAATI是認證機構。所以我在這裡真的要拜託我們行政單位,真的要認真看待臺灣的通譯制度,這整個過程都要非常非常的嚴謹,臺灣什麼時候才能夠認真來看待?尤其是在臺灣的外來人口越來越多的狀況之下,再來我們馬上也要引進印度的移工,所以一個完善的通譯制度真的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我在這裡真的要拜託我們各個單位跨部會來討論一下未來我們臺灣的通譯制度要如何走。院長,還有一點時間,讓你回復一下。
35 陳院長建仁:好,上一次您也提到這個問題,我們雖然有移民署在做相關的精進,不過考慮澳洲制度可行性的話,我們會請一位相關的政委來先考慮一下各部會,然後看看這個AUSIT的結構怎麼樣,因為我們上次的情況是由移民署在進行。
36 羅委員美玲:謝謝院長,大家加油啦!謝謝。
37 主席:謝謝羅委員美玲的質詢,也謝謝陳院長的備詢。
38 接下來請登記第56號徐委員欣瑩質詢。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98
meet_id 院會-11-1-4
speakers ["韓國瑜","黃健豪","沈發惠","柯志恩","陳瑩","楊瓊瓔","林淑芬","王育敏","張宏陸","陳菁徽","羅美玲","徐欣瑩"]
page_start 24
meetingDate ["2024-03-08"]
gazette_id 1130601
agenda_lcidc_ids ["1130601_00002","1130601_00003"]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第4次會議紀錄
content 施政質詢 對行政院院長提出施政方針及施政報告繼續質詢─ 繼續質詢─
agenda_id 1130601_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