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49465

羅廷瑋 @ 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2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羅委員廷瑋:(9時50分)謝謝主席。有請蕭院長。
1 主席:好,院長。
2 羅委員廷瑋:院長早。院長,我想跟你討論一下組改的問題,故宮現在為二級機關,跟教育部、文化部都同屬部會等級,它是國家組織層級當中最高的博物館,近幾年還有人在討論有沒有要組改的問題,對故宮組改的議題,院長怎麼看?
3 蕭院長宗煌:基本上,組改是行政院整個對組織編制、對整個政府國力的規劃……
4 羅委員廷瑋:你個人認同嗎?
5 蕭院長宗煌:組改的部分,我過去也曾經講過,我在文化部沒有聽說要把故宮放到文化部組織下面這樣的議題,所以組改的部分,我上任的時候,我也問過人事總處,他們說沒有討論到故宮的議題。
6 羅委員廷瑋:好,所以現在就是沒有推動這部分的議題,對吧?
7 蕭院長宗煌:對。
8 羅委員廷瑋:好,院長身為一院之長,你覺得故宮未來的定位是什麼?
9 蕭院長宗煌:故宮未來的定位,基本上來講,作為一個行政組織的架構似乎是有待商榷的,因為全世界博物館都不見得是一個政府行政組織的概念,而是一個文化機構的專業組織,所以這個部分,當然故宮有它的歷史脈絡,然後在整個運作之下也行之有年,所以要驟然改變的話,可能要有更多的社會共識。
10 羅委員廷瑋:我想請問一下,新聞媒體有報導過,有人在討論要改名成華夏博物院,你覺得呢?你認同嗎?
11 蕭院長宗煌:基本上,它有一個淵源脈絡,驟然改名的話,要有更多的社會共識。
12 羅委員廷瑋:好,前故宮院長吳院長曾經說過故宮的人事制度上有一個弱點,就是沒有任期制,我想這一點會跟著政黨輪替的變化,你應該要有任期制嗎?院長同意他的說法嗎?
13 蕭院長宗煌:關於這個部分,它跟其他的政府組織或是機構不一樣,如果它是一個行政法人或是一個董事會的機制,當然有所謂的任期制。可是以全世界來講,博物館的館長,像剛剛提到的捷克國家博物館,2005年我在臺博館館長任內跟他合辦千面福爾摩沙展覽的時候,他是館長,20年後,他現在還是館長,所以在國外博物館館長做的時間比較久,這是經常可以看得到的例子。
14 羅委員廷瑋:是,那你支持朝法人化經營嗎?
15 蕭院長宗煌:這個部分的話,我想我剛講過就是要有更多的社會共識。
16 羅委員廷瑋:好,謝謝你就這部分的詢問來表態,院長知不知道,故宮曾經躋身全球百大前十,成為最多人參觀的博物館?2015年4月13日媒體報導,我是根據英國的藝術報,它的統計2014年全球最多人參觀的博物館展覽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包辦前三名,當時觀光人數來到五百四十多萬。我們都知道故宮在前兩年疫情的摧殘,觀光人數真的是慘不忍睹,包括我所看到的官網統計數字,北院是155萬左右,南院是95萬左右,總共大約250萬人次,這部分你有掌握嗎?
17 蕭院長宗煌:這個部分一直是我們積極努力的目標。
18 羅委員廷瑋:好,為什麼它當時能夠來到540萬?我們評估故宮有一半的訪客是陸客,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潮是當地的旅客,當時2015年……
19 蕭院長宗煌:精算的話,陸客沒有到一半,這個基本上……
20 羅委員廷瑋:好,沒關係,這就是我們各自的分析,但沒關係,我尊重你的分享。當時就我們所知道,沒有故宮南院,南院是2015年12月左右才成立的,現在兩院加起來兩百五十多萬,一部分受到疫情的影響,當然我們不能夠去怪罪博物館,但是一部分受到兩岸關係的惡化,雖然疫情後逐漸復甦,觀光旅客已經確定人數不復往日的風光,我想現在陸客進不來,我們只能夠期待其他的國家,例如韓國、日本以及其他東南亞的國家參訪。縱觀故宮去年的參觀人數,北院院區參觀人數155萬,其中國際旅客以韓國36.6%最多,日本我記得是27.5%居次。昨天網路上流傳一個圖片,我想跟你分享一下,不知道院長有沒有看過,這張圖是左手邊,我們把它改成了右手邊這樣子,我想同理可證,我們看到國內旅遊真的滿貴的,所以大家都往國外跑,反而去日本旅遊好像比較便宜。這個問題同樣也反映在故宮的身上,這是我們看到日本遊客以前很多,但在疫情以後情況似乎有些轉變,日本遊客不一定這麼愛來臺灣,也因此我想詢問一下院長,目前陸客無法前來的情況之下,故宮有沒有什麼新的措施,吸引更多國外的觀光旅客回流?
21 蕭院長宗煌:跟委員報告,其實委員資料也顯示去年故宮參訪的,尤其以韓國居多,剛好也是那樣的機緣,所以故宮博物院增加官網的韓語網站,另外出版韓語的導覽手冊,此外就是故宮南院剛好辦理了朝鮮與清宮的文化特展,所以這多多少少都對韓國的旅客增加有幫助。
22 羅委員廷瑋:我想更加友善是我們現在做的,但是我們緊接而來有沒有更具體的作為,可以把國際觀光客再引來臺灣呢?
23 蕭院長宗煌:因為整個國際疫情的影響,所以觀眾在從事文化交流的次序,基本上稍微緩慢一點,以入境的旅客來講,觀光局入境旅客,包括商務跟履約,履約就是比如外籍移工,他們的數字比較多,一般來講,商務旅客在疫情之後都是用一種很快速短程的,所以基本上旅遊的部分開放得比較晚,所以去年我們跟觀光局合作推出郵輪的專案,今年會繼續辦理……
24 羅委員廷瑋:本席還是要提醒……
25 蕭院長宗煌:今年的話,我們會跟日本想辦法去做日本的修學旅行,就是他們的畢業旅行,這是我們今年想要推的一個重點。
26 羅委員廷瑋:好,我希望會後可以看到更具體的一些作為。本席還是要先提醒,行政院在107年1月24日的新聞稿提到,113年新故宮的計畫建設完成後,預期創造南北院參觀人數達800萬,門票與文創收入分別成長3.8億及5.6億,國際及國內參觀的消費產值會有1.347億元。現在的觀光人數,我們看到是250萬,那800萬怎麼達成?當然,因為疫情,我們真的都不能夠去怪罪,未來這800萬,我們要怎麼去達到這個目標?我希望我可以看到有更具體的作為,可以會後跟我們討論。
27 第二個,我想跟您請教一下,如何推廣故宮的文物?在故宮的業務報告第3頁,我們有看到官網提供展覽主題的網站服務及豐富的線上資源。我想就我們看到故宮的YouTube有7.15萬人訂閱,但裡面所拍攝的文物介紹,觀看人數不到400,觀看人數這麼少,院長會不會覺得拍攝的人都感到很心寒?
28 蕭院長宗煌:社群媒體的流量就是要看什麼時候……
29 羅委員廷瑋:我想這是社群媒體經營。
30 蕭院長宗煌:如果有一個比較特殊的議題,流量就馬上衝高,譬如一個小女生在Dcard上面講故宮不能用文化幣,那天我們流量就飆得特別高,有時候當然就會降低,所以有時候就會不準。
31 羅委員廷瑋:好,故宮在文物介紹的一些推廣,我想還是要實際加強,當然不是只是花錢買廣告,怎麼讓它更有流量、更多人點閱,我想這是要會後來探討的。
32 我也想關切有關2022年文物損壞的問題,共有三件典藏的瓷器破損,目前的修復狀況如何?
33 蕭院長宗煌:都已經完全修復了,也做了公開展示。
34 羅委員廷瑋:根據審計部的查核顯示,近10年故宮院長已經抽點了1萬5,000餘件文物,待修復文件、文物約有437件,惟實際修復的數量只有79件,不及兩成,比例稍有落差,這部分你要怎麼加強?國人都很關心這個議題。
35 蕭院長宗煌:跟委員報告一下,文物修復不是每天去典藏庫裡面找東西出來修,而是說文物基本上來講要展覽、要做應用或是拍攝的時候,我們透過這樣的機制,如果有損壞會把它修復。
36 羅委員廷瑋:對,但現在待修復的有437……
37 蕭院長宗煌:另外抽點的情況,基本上來講,發現有變異的時候我們也會要求修復……
38 羅委員廷瑋:本席現在所強調的是……
39 蕭院長宗煌:如果有一些文物沒有要應用、沒有要展覽,並不急著修復,有時候我們會維持它穩定的狀態。
40 羅委員廷瑋:好,我想國人都非常關心文物損壞的修復情形,尤其是最好不要再有任何的損壞,我們也會持續關注這樣的議題。但目前我所要強調的是,待修復的文件你們已經列出437件。我們看到實際修復的只有79件,不到兩成,我想國人也非常關心,希望未來修復的情形能夠再加強。
41 蕭院長宗煌:跟委員報告,所謂的維修是指檢視跟修復,去年我們維修共計753件。
42 羅委員廷瑋:是。
43 蕭院長宗煌:基本上來講,資料上面可能我們要再釐清一下。
44 羅委員廷瑋:好,我們會後再來釐清實際的數據,謝謝。
45 蕭院長宗煌:謝謝委員。
46 主席:接下來請葉元之委員。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380
meet_id 委員會-11-1-22-2
speakers ["柯志恩","洪孟楷","萬美玲","羅廷瑋","葉元之","陳秀寳","張雅琳","林宜瑾","葛如鈞","吳沛憶","林倩綺","郭昱晴","陳培瑜","吳春城","范雲","陳冠廷"]
page_start 323
meetingDate ["2024-03-07"]
gazette_id 1130801
agenda_lcidc_ids ["1130801_00007"]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2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0801_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