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63795
林倩綺 @ 第11屆第4會期第3次會議
Start Time | End Time | Text |
---|---|---|
00:00:03,564 | 00:00:29,158 | 主席 府會同仁 媒體朋友 大家好近期花蓮馬太安溪因堰塞湖潰堤導致壩體崩塌大面積的泥流流入部落與市區災情嚴重其中原住民族受災比例非常高這次讓我們再次看到原鄉地區在面對災害時所承受的結構性困擾 |
00:00:30,376 | 00:00:54,631 | 本席強調原鄉居民面臨的環境風險與撤離的困難與一般市區有極大的不同山區地形險峻交通不便通訊經常不穩定許多長輩也不習慣攜帶手機這樣子的背景下如果中央僅靠簡訊通知撤離是沒有辦法真正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 |
00:00:55,832 | 00:01:15,103 | 這次事件當中原鄉部落受災本席請行政部門正視第一事前各級單位是否有針對原住民族群進行充分的溝通例如撤離計畫應該透過族語部落會議或社區管道協助預備跟傳達 |
00:01:16,744 | 00:01:31,720 | 第二 中央災防政策是否有針對長者弱勢族群研議更符合需求的撤離方式如果這些問題都沒有被回答災害的傷痛只會一次又一次的重演 |
00:01:32,441 | 00:02:00,497 | 本席認為政府必須檢視現有的預警與通報制度除了簡訊之外應該比照空襲海嘯警報設置具有聲響或廣播功能的警報設備讓居民在第一時間就能夠聽見警示對偏鄉長輩而言這樣子的設施比手機更直接更可靠能在關鍵的時刻挽救生命 |
00:02:01,317 | 00:02:23,753 | 各位同仁災害應變不該只是一套一體適用的制式流程而必須要因地制宜特別是對身處地質高風險地區的原住民族群更需要有符合在地文化與生活習慣的設計否則每一次的風災地震受害最深的往往是原鄉 |
00:02:25,174 | 00:02:47,743 | 偏鄉的居民本席在此呼籲中央應該從這次馬太安溪事件中汲取教訓徹底的檢討並改善原鄉災防與撤離設施與機制真正做到災害管理的在地化人性化唯有如此才能避免下一次悲劇的重演 |
00:02:52,687 | 00:02:58,544 | 謝謝林倩琪委員的發言包園會今天謝龍介委員進場今天是謝龍介委員過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