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8595

黃健豪 @ 第11屆第2會期第15次會議

Index Text
0 黃委員健豪:(11時30分)謝謝主席、各位委員。明天就是2025年,也是我國進入超高齡社會的一天,我想超高齡社會不只是這些亟需照顧的長者需要獲得協助,而是希望所有的高齡長者都能過得更好,我想今天不只各黨團,過去行政院長陳建仁也曾宣示過要放寬家庭看護移工的門檻,賴清德總統也宣示過臺灣社會的確有需要這樣的照護服務的需求。巴氏量表已經產生問題,到了不得不改的情況,因為有很多年輕人的作息,對長者來講,其實是越來越困難,這個時候這些長輩的確就是需要有人從旁來照顧,這個年頭,我想為數不多的青壯人力成為了夾心餅乾,我們講一句話「上有高堂老母,下有嗷嗷待哺」,我們要出門賺錢養家,血汗過勞者比比皆是,如果家裡面的長輩因為各種變故,出現了照護需求,必然會讓這些就業者分身乏術,全家的生活品質都一起崩潰。我想在現在的社會裡面,大家也知道很多的子女根本沒有跟父母同住,根據統計,全臺大概有70萬的老人獨居戶,這些長者即使看似健康,但萬一發生需要照護需求的時候,就馬上需要有人從旁來協助,甚至我們希望能夠避免這些不幸的發生,對子女才應該是真正的幫助。
1 根據2023年主計處統計也提到,為了照顧65歲以上的家人,無法工作的比例超過5%,這樣的勞動人口大約有15萬人,所以等於臺灣社會大約有15萬人因為要照顧家裡面的長輩,沒有辦法釋放他的勞動力,這對社會也是一個傷害。我想良好的政策要雙贏,政府也應該提出相關的配套措施,當然剛剛很多委員有提到,也有很多社團提到,擔心開放之後會衝擊到原有的急重症患者,他們會沒有辦法申請到,但是我想在這個政策上面,政府不應該放任80歲以上的長者跟中重症患者的衝突,我們應該用政策的合理手段來引導,不管是針對重症失能者給予更多的補助,促使提高他的待遇也好,或是優先轉介長照居家服務提供更多資源,甚至也可以透過行政手段設立優先機制,確保中重症的家庭可以優先獲得需求上的滿足。另外,整體來講,如果能夠透過政策的改變來增加我國整體的外籍看護總量,我想也能夠緩解整體照護人力不足的問題,以上種種都應該是解決的方式。
2 今天提出的第四十六條修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在實務上協助到現在有許多家庭面臨到這樣的問題,他就是有這樣的需求,但他的巴氏量表就是沒辦法下來,我們要解決的是三明治世代、年輕世代面對的家庭照護問題,才提出這個修法,修法之後,我們希望讓大家都有資格申請,但是排序應該是政府要去面對的問題。謝謝。
3 主席:謝謝黃健豪委員的發言。
4 報告院會,現在我們進行處理。按鈴7分鐘,並分發表決卡,請議事人員分發。
5 (按鈴)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284
meet_id 院會-11-2-15
speakers ["韓國瑜","江啟臣","王育敏","吳春城","林月琴","王鴻薇","王正旭","蘇清泉","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李彥秀","劉建國","黃健豪","張嘉郡","林淑芬","羅廷瑋","陳瑩","盧縣一"]
page_start 223
meetingDate ["2024-12-31"]
gazette_id 1140701
agenda_lcidc_ids ["1140701_00004","1140701_00005"]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2會期第15次會議紀錄
content 就業服務法修正第四十六條條文─ 完成三讀─
agenda_id 1140701_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