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張委員雅琳:(11時13分)謝謝主席。有請院長。 |
1 |
主席:有請院長。 |
2 |
廖院長俊智:張委員好。 |
3 |
張委員雅琳:謝謝院長。院長應該也非常了解我非常關注兒童,所以上次在兒童科普日還有院區開放日的時候,不管是我或是我們的助理其實都有去。現場我可以感受到我們的研究人員、我們這些院士對小孩的熱情跟傳授知識的那一種積極的態度,還有幫孩子去規劃整個空間的那一種樣子,那個模樣我真的非常感動,我也非常高興。聽說去年只有70個場次,可是今年增加了30場,到了100個場次,我也看到吸引了非常多的小孩、家長來到現場。 |
4 |
跟大家分享,我當天一到現場,其實我9點半到,9點半活動才開始,我在外面就聽到家長說快、快、快,我們要趕快去,明年要再早點到。我就想說奇怪,不是9點半才開始嗎?到底還要多早?所以我想這也是給大家一個肯定,就是大家的付出,雖然有些地方不一定能夠從問卷上面呈現,但這是我在場內的第一手資訊,所以也希望可以鼓勵大家明年持續的投入。 |
5 |
廖院長俊智:謝謝委員。 |
6 |
張委員雅琳:再來,我也看到因為今年好像才有做這個統計,到底這些活動領域是屬於哪一個組,是數理科學組、生命科學組跟人文社會組。目前看起來人文社會組的場次,我還是希望可以有一點點的增加,因為我們現在可能都是比較偏向科技類的東西,我們是不是可以再微調多一點點的人文社會學的領域? |
7 |
我也看到大家對當天的滿意度也都非常高,大概有96%的民眾滿意這次的活動,有97%的民眾表達他明年有意願再來參與這樣子的活動形式,不過我還是想要從這幾個數據來跟院長再多做一些討論。我們的人次雖然增加了很多,但是我們的參與度比較多還是來自於北部,我想這也是受限於場域的關係,但我也知道11月9號,就是前天,我們在南部也辦了這樣子的活動,之後不知道何時會有這些相關的數據、問卷調查的結果?是不是也可以提供到我們辦公室,讓我們來了解是不是可以吸引到更多孩子一起來參與?大概多久? |
8 |
廖院長俊智:會,我們會提供,至於多久會有…… |
9 |
曾處長國祥:報告委員,我這邊已經有初步的資料…… |
10 |
張委員雅琳:那南部呢?南部的調查的結果,其滿意度如何呢? |
11 |
曾處長國祥:我們的滿意度也是高達98%,有96%表示願意明年再來;以人次而言,今年的人次也超過了2萬5,000人次,以上。 |
12 |
張委員雅琳:那今年在南部院區有多少場次呢? |
13 |
曾處長國祥:南部有35個場次。 |
14 |
張委員雅琳:你看喔,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到,35個場次吸引了2萬5,000人次嘛,對不對?北部是100個場次吸引了五萬多人,表示南部的吸引力非常大,對不對?更多人來嘛,你辦35場就來了2萬5,000人,所以我也希望明年……這個需求很大,市場需求蓬勃發展啦,好不好?我們一起來努力,明年南部開更多的場次。 |
15 |
廖院長俊智:好,謝謝。 |
16 |
張委員雅琳:再來,我希望明年做的問卷調查可以再更詳盡地看到縣市的差異,我們就可以再了解是不是都非常集中在雙北,我們是不是要多做一點宣傳,在新竹啦,南部是不是只有集中在臺南,我們要怎麼樣拓展到高雄,讓涵蓋率可以再更大一點。不過我還有一件事情想要跟院長再來繼續討論,當天我去現場的時候,因為人次真的非常多,我們明年是不是可以來考量我們的動線設計,不要讓家長跟小孩在現場一直等,然後排隊排很長,也阻擾了整個行走的動線,這部分是不是有沒有可能來做一些調整呢? |
17 |
廖院長俊智:這當然是可以規劃、可以考量的。 |
18 |
張委員雅琳:對,我也在想戶外的空間是不是也可以做一些規劃?因為小孩子在裡面等久了,他想要出去跑一跑、玩一玩,是不是也可以有一些在外面的活動規劃,讓小孩子可以短暫的去休息一下,而不是站在那邊一直等,這是不是可以一併的來調整? |
19 |
廖院長俊智:這是一個很好的建議,好。 |
20 |
張委員雅琳:這些精進的方案是不是有可能在一個月的時間提供給我?還是兩個月? |
21 |
曾處長國祥:報告委員,我是秘書處長曾國祥。可以在一個月以內提供給你。 |
22 |
張委員雅琳:好,謝謝。再來我還有一點也是想要再做討論的,我們其實很希望可以了解兒童的聲音,因為這是第一次做6到12歲的部分。但是我看了一下問卷回收,只有17%是由兒童來填答,我自己看了這個內容,坦白說,我覺得要6到12歲的小孩來填答,難度似乎有點太高了,現場大家也都了解,我們是不是可以再依據兒童友善的方式來去設計問卷?因為現場我們的手冊都做得很可愛、有注音,可是我們填答的東西全部都是很艱澀的文字,他可能根本也搞不懂剛剛參加的那一場到底是哪一場?像生物化學研究室、生物醫學科學研究室跟分子生物研究室,小孩子的理解就是都有「生物」,那到底我剛剛參加的是哪一場?可能會搞不清楚,我們是不是可以根據兒童的理解、他們的視角來重新設計這份問卷,明年才能夠去收集更多兒童真實的心聲呢? |
23 |
廖院長俊智:好,我們會再多做討論,並且請一些專家來幫忙,這可能不是我們的專業。 |
24 |
張委員雅琳:好,沒關係,這個部分我也非常願意跟中研院一起來討論,因為這剛好是我過去的專業,剛好我去年做的一個案例最近要頒獎,得到一個影響力對話獎,所以我非常願意來協助中研院。 |
25 |
廖院長俊智:好,謝謝委員。 |
26 |
張委員雅琳:再來是科普日,就是再進一步的,在這個部分除了做問卷之外,是不是可以這一次針對今年已經參加過的小孩,可以招募他們一起來做一個小型的質化研究,或是Focus Group的部分,來了解明年可以怎麼樣更精進?搞不好他們的意見就可以反映在問卷裡面,這部分我們是不是也可以一起來討論?看起來我覺得院長都笑得很開心,現場也都笑得很開心,應該是沒有問題吧! |
27 |
廖院長俊智:這要看我們人力的規劃狀況,我們當然很希望能夠儘量投注,但畢竟我們人力有限,我們主要的工作仍然是在研究,同仁都已經很有熱忱的撥出時間來做這方面活動,我們要看怎麼樣在不影響研究的狀況之下把這個做得更好。 |
28 |
張委員雅琳:好的。因為我想中研院一定也有很多做人文科學研究的專家,也許我們也可以在一個月內一併討論,剛剛是說一個月之內提供給我一些精進的方案,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把這件事情納入?或者是跟我們的辦公室約,我們再來詳細的討論,看我們可以怎麼樣來做,在不影響大家的工作狀況之下,好嗎? |
29 |
廖院長俊智:好,謝謝。 |
30 |
張委員雅琳:再來,我先往後跳一下,因為我的時間可能不太夠。還是針對人文科學這個領域,之前中研院在受訪時有提到,因為中研院有豐富的人文社會資料庫,我們應該重視AI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應用,並反思AI對人類社會的衝擊。您也有提到大量使用AI會牽扯到法律、倫理、道德等等的問題,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辦這個AI辦公室,特別重視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運用,希望可以讓這些本來對人文科學有興趣的學生但是被AI吸走的,可以覺得研究人文社會科學反而是落實AI應用的一個很好的方式。所以我想院長看起來也是滿支持人文科學,應該是要強化去發展,對嗎? |
31 |
廖院長俊智:是的、是的。 |
32 |
張委員雅琳:那我想問一下,您目前對這個辦公室的規劃是怎麼樣,可不可以簡單說明一下? |
33 |
廖院長俊智:我們這個辦公室有很多個區塊,有AI合作社,幫現在已經有的團隊來解決AI上的問題,同時我們也積極規劃很多的訓練課程來訓練我們的研究人員及所有中研院的同仁,包括行政同仁跟研究助理都一起來了解AI,怎麼樣把AI用在實際的工作上面。 |
34 |
張委員雅琳:不好意思,院長,我想要針對人社領域的部分。 |
35 |
廖院長俊智:針對人社領域的部分,我們也規劃一些專題、專案的研究,把我們現有的資料庫怎麼樣AI化,在AI化之前,一定要有一個能夠用AI來自動辨識一些古籍,能夠做字體的辨識,這是非常困難但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
36 |
張委員雅琳:所以看起來辦公室已經有一些相關的時程了,對嗎? |
37 |
廖院長俊智:是的。 |
38 |
張委員雅琳:古籍的辨識其實是非常重要的,臺灣跟中國畢竟還是有差異,因為中國歷經了文化大革命,非常多中華的研究、文化的研究可能都會在我們的資料庫裡面。 |
39 |
廖院長俊智:是的。 |
40 |
張委員雅琳:所以我覺得這一點其實是我們最能夠凸顯華文世界裡面最重要的相關研究,應該都在我們這裡,所以對於這一點,我想要了解我們相關的時程,希望事後也可以提供相關的計畫到我們辦公室,我們一起來努力,讓臺灣成為AI的民主文化中心,謝謝。 |
41 |
廖院長俊智:好,謝謝。 |
42 |
主席:院長請回,謝謝張雅琳委員的質詢。我們再來請陳培瑜委員質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