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林委員倩綺:(11時3分)謝謝主席,我們立委同仁還有中研院的同仁,大家早安、大家好。先請院長。 |
1 |
主席:有請院長。 |
2 |
廖院長俊智:林委員好。 |
3 |
林委員倩綺:院長好。中研院是我們國家最高的研究機構,在整個研究還有科技創新的部分是我們很重要的一環,資源配置的精準跟成效的方向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今天我針對三個主題進行質詢,希望能夠有一些明確的回應。 |
4 |
我們今年在這邊談113年跟114年相關的預算,不免俗的,我想先請教一個預算執行的問題,你們目前執行率是84.42%,這個部分在以往的時間序是正常的嗎? |
5 |
廖院長俊智:到年底可能還會增加,因為有一些預算正在執行當中。 |
6 |
林委員倩綺:對,所以年度上這樣子的percentage是OK的嗎? |
7 |
廖院長俊智:應該是正常,請主計來說明一下。 |
8 |
羅主任友聰:跟委員報告一下,目前因為執行只算到9月底,那到年底的時候執行率會再提高,預計每年大概都會執行到九成五以上。 |
9 |
林委員倩綺:好的,謝謝,我這邊是做一個提醒,這也會反應到114年度是不是能夠順利推動。 |
10 |
廖院長俊智:應該沒有問題。 |
11 |
林委員倩綺:這部分就請相關主管留意。 |
12 |
另外,我就進入今天的主題,關於原住民族知識推廣,上次我對於院內做原住民族相關的主題有一些了解,你們跟學校的結合我這邊也做了比較深入的參與,所以我想了解一下,在這個知識體系的建設你們其實做了不少的貢獻,但是關於知識體系的運用,不知道院內在這個部分有沒有了解一下你們的結構比或者是實際的狀況? |
13 |
廖院長俊智:目前進行的主要是兩個面向,一個是文化、人文方面有民族所,另外原住民族有很多固有的醫療上的應用,這些…… |
14 |
林委員倩綺:謝謝。如果是醫療,我想跟你請教一下,關於你們整理的數據比例,請問營生就是你們所謂的醫療嗎? |
15 |
廖院長俊智:哪一個? |
16 |
林委員倩綺:營生這個詞在你們的報告裡面。 |
17 |
廖院長俊智:營生,哪一個…… |
18 |
林委員倩綺:我現在一下子沒有辦法翻,應該在你們報告裡面,你去看你們整理出來的原住民相關數據,我直接講,在原住民族知識推廣的部分,我先講一下你們的比例,大部分你們都集中在民族跟社會所,那人文社會研究在院裡面的比例占了6.73%,相較於其他的生科跟數科大概11.75%跟11.81%,其實有很大的落差。 |
19 |
如果原住民的部分都還集中在人文社會裡面的話,你們可能要去計算一下這裡面的差異,這個是我要很深刻的提醒,因為我覺得常常在研究單位、教育單位……因為你們是研究單位,所以我就內容的部分深談,這還沒有到真正的內容,而是在你們整個結構比例的部分,也就是現在大部分的研究都會把原住民族集中在人文社會這個區塊,事實上,你們在其他的部分其實有很大的空間,當然我知道你們生科也做了一些。 |
20 |
接下來我要談的是,應用的層面跟技轉的部分我覺得你們可以去思考,你們固有的想法很少去做這個連結,我想我現在問這個數據,搞不好連1都沒有,但是當我們講到技轉,後面有要講,但我擔心時間不夠,所以在前面先跟你們講。技轉這樣一個概念在原住民的主題上你們是怎麼思考的?這其實跟我講的應用層面也有關係,我可能沒有辦法聽你們太多的回應,如果待會有空,你們就跟我談談技轉的部分你們有做到些什麼。 |
21 |
廖院長俊智:好,我們會後…… |
22 |
林委員倩綺:對!我的概念一直是不希望原住民族成為現代的博物館,現在有的時候看起來也只是一個活生生的博物館而已,所以我講一下,這部分你們可能要去確認,請問一下,中研院裡面原住民籍專任、兼任的研究員大概有多少? |
23 |
廖院長俊智:這個…… |
24 |
林委員倩綺:等你們跑完都來不及了! |
25 |
張所長珣:民族所報告,在我們所正式的有一位,博士訪問…… |
26 |
林委員倩綺:兼任的有兩位嗎?然後博士生有很多位,是吧? |
27 |
張所長珣:對! |
28 |
林委員倩綺:剛才我聽到有其他委員提到你們博士生的鼓勵、獎勵,我這邊也是支持,希望你們能夠在這個部分再多強化一些,因為上次我聽到原住民的學生……在東部的也滿多的,可是因為受限於交通、空間的關係,所以他們就算做所謂現代科學性的東西,其實未來的就業還是有很大的問題,所以在中研院這邊也期待有一些平臺上的承接。 |
29 |
接下來,這個部分我實在必須帶得很快,我其實很想跟你們探討research content的部分,我就直接從原住民這邊再接續到接下來這個主題,不過我如果問原住民籍的院士有幾個,我想可能又……所以…… |
30 |
廖院長俊智:未來會有。 |
31 |
林委員倩綺:我相信未來都會有,我們就朝這個目標去邁進。 |
32 |
第二個部分我們來談一下,剛才有委員提到你們量子部分做得還滿不錯的,在院內民族所是不是做過巫師的研究,對吧?簡單整理臺灣研究的部分,占很大經費的都是所謂的硬體,但是我覺得這個缺口經常是軟體做了一些,但是軟體的應用跟處理你們做得好像也稍微有點欠缺,這怎麼說呢,你們在做量子區塊時,你們有思考過量子糾結或量子疊加跟巫師這個系統在現代性的呈現可能有什麼連結嗎? |
33 |
廖院長俊智:這是非常有趣的問題。 |
34 |
林委員倩綺:你除了把我們一直放在博物館裡面、告訴我們說這個東西很好,我已經聽了十幾、二十年,我自己也很認真的在這個部分做了一些內容上的討論。但我發現大概十幾、二十年來,我們對於原住民區塊的研究大概也只能停在這邊,這就是我剛才講的技轉的部分,這技轉有很多個層面,我們在講量子的主題上,當然我們可能在太空時間是不太可能有這個位置去談的,但是,在我們所謂原住民的區塊或傳統的區塊,有沒有可能在現代性的實質科學研究去處理到這個?未來搞不好可以走出一條很有趣的路的主題,院長的看法呢? |
35 |
廖院長俊智:可以思考看看,這部分確實我們努力的比較少,但是可以思考看看。 |
36 |
林委員倩綺:這是內容的部分,所以我也丟給你們一些可能性。科研的應用跟社會的連結除了在原住民的部分,上回我也跟你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其實大家都會跟著講一些AI口號,但是對我們曾經投入過AI的人來說,請問它跟非常強大的電腦計算其差異在哪裡?你們現在可能也沒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可是我一直很希望我的問題能夠被回應,因為它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講完的。 |
37 |
除了在硬體的部分占很大經費外,但在軟體跟應用跟傳統的連結上,我覺得作為最高的研究單位是不是有機會……雖然我們一天到晚談整合、一天到晚談跨域,那到底我們整合了多少、跨域了多少?請問院長。 |
38 |
廖院長俊智:好,這個我簡單說明。這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但是又非常複雜的問題,我們院裡面所有做這方面AI工作,幾乎所有都是跨域、整合的,所以它是無形的進行當中,而不是特別說有一個或幾個跨域的、整合的計畫,幾乎所有AI的研究都是跨域、都是整合,都是要看臺灣有哪一些優勢。對於實際的應用,我們希望到最後都能夠化有形為無形,大家不知不覺就用在…… |
39 |
林委員倩綺:是的,所以我剛才一開始就提醒了,所以在原住民的領域,你就可以看到很多。我剛才提的不是只有原住民領域,而是在我們人文、生科到數理,那到底是怎麼個結合法?所以最後我們談一個數據的問題。你們專利量增加了,但是技轉的數據其實是變低了,整個收入也是變低。當然研究單位不是以利益為考量,但是我們可能可以從這個數據裡面去思考,為什麼會是這樣子的情形? |
40 |
廖院長俊智:確實誠如委員講的,我們在技轉的考量並不是以技轉金的高低作為唯一的標準,而是希望這個技術能夠貢獻於社會,怎麼樣讓更多人能夠更有效率地用到這個技術,這是我們最主要考量,而不是像一般公司行號以技轉金作為唯一的考量。 |
41 |
林委員倩綺:好的,謝謝院長。最後一個提醒,對於人才回流、人才培育跟人才工作的平臺,我希望中研院這邊能夠再多加考量,謝謝。 |
42 |
廖院長俊智:好,謝謝。 |
43 |
主席:謝謝林倩綺委員的質詢。我們現在請張雅琳委員質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