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6598

林倩綺 @ 第11屆第2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7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林委員倩綺:(11時13分)謝謝主席。我待會兒再請好了。
1 主席:你想請誰?
2 林委員倩綺:我今天會請教教育部、國健署、數發部、體育署跟矯正署。
3 主席:好,那就教育部、衛福部,然後數發部,對不對?
4 林委員倩綺:對。
5 主席:還有呢?警政署?
6 林委員倩綺:體育署跟矯正署。但是待會兒會依序,感謝召委,謝謝。
7 主席:這樣吧,如果等一下倩綺委員有質詢到的議題,你們再主動上來,好不好?現在先這些。
8 林委員倩綺:對,應該是教育部部長先。
9 主席:衛福部、教育部,然後數發部。
10 鄭部長英耀:委員好。
11 林委員倩綺:謝謝部長。我也很感謝召委設定今天這樣的題目,把它排進議程,提供學校良好的環境是學習的基礎,對於這件事情,我們要鍥而不捨地來處理。這個部分其實是我對於永續性發展很重視的,所以一開始就是電子煙進入校園,今天前面幾位委員就各個層面,也都跟大家做一些請教跟建議。其實一般人感受不到電子煙,但在校園裡面最直接,像教安人員、學務主任、輔導主任都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知道,尤其在偏鄉也是。不論非都會、都會的學校,現在已經都蠻嚴重的,但是國健署110年青少年吸菸的行為調查顯示,目前使用率已經上升到3.9%,很高!國中是3.9%,高中職是8.8%。早上有很多委員都提到,將近七、八萬名,甚至已經快到9萬的青少年在使用電子煙,所以這個問題很嚴重,就算罰鍰1萬元很高。針對三不政策,我想請教一下部長,不嘗試、不購買、不推薦在你們的宣導跟施行防制後,整體電子煙的使用率是不是有降低?
12 鄭部長英耀:事實上,從學校的通報可知,有微幅增加,但是大概都……
13 林委員倩綺:有微幅的增加,所以你們還要再努力。接下來,世衛組織WHO提出104個戒菸的理由當中指出,當然我們都知道菸對其他人有影響,但是電子煙對於孩子腦部的影響也非常大,對一般人應該也有常態性的影響,所以尼古丁的成癮風險非常高,大概有九成。研究指出抽電子煙不比吸食菸的族群肺部疾病來得少,發生率好像高出了有4.36倍,電子煙是影響身體健康很重要的一個原因,而校園菸害防制的實施計畫是針對傳統菸。我想請教一下國健署,你們在醫療院所的相關配套措施跟現在的成效,可以跟本席報告嗎?
14 賈副署長淑麗:因為世界衛生組織或國際,對於青少年使用臨床藥物戒菸這件事還沒有實證,所以大部分的研究都指出,要透過戒菸輔導、心理諮商跟戒菸教育來協助他們離開菸品,所以我們除了跟戒菸專線有更多的合作,用結構式的方式來協助尋求戒菸服務的小朋友們,怎麼樣透過結構式來戒菸。
15 另外,您剛剛提到的,全國現在有將近三千多個醫療院所提供戒菸服務,我們可以做戒菸衛教,但是小朋友對藥物的部分還需要更多實證,所以三千多所的醫療機構是可以協助青少年在戒菸服務上的戒菸衛教、可以一起來做的。
16 林委員倩綺:好,謝謝您的回應,所以這樣聽起來,我們在實證還沒有確定之前,有一些沒有依循的困難,對不對?
17 賈副署長淑麗:對,雖然沒有藥物的部分,但是衛教或者心理輔導的部分,我們持續在做。
18 林委員倩綺:好,謝謝您的回應,所以這也點出我待會兒要講的一個問題。接下來就是國健署辦理的吸菸調查,其實您剛才有講到壓力的紓解,就是心理的部分是很大的一個原因,這個部分也點出教育部的心理輔導老師不足,其實這個議題在我們委員會裡面也一直提到。第一個是心輔教師不足,還有輔導相關專業的人數不足。其次是這個專業要對應的人太多、比例太高,1要比1,200,如果這個調查資訊顯示是比較公允的話,真的是負擔太大,不管是醫療院所或者學校,對於這樣的負擔可能都必須要再處理。這件事情很重要的一個根本就是,大家很多的比例是為了紓解壓力,在紓解壓力的情況下,教育部要檢討一下整體政策,為什麼讓整個社會壓力都很大,包括老師、學生?其次的解決就是需要有人來幫助,結果心輔老師或者是輔導相關的專業人數也不夠,所以我在這邊提出幾個數據,你們思考一下。42%的學生沒有心輔,還有這個議題的相關宣導活動,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電子煙議題。再來,35.7%曾經在輔導課上談過相關議題,27.7%的學生有聽過專人演講,不到20%、只有19.1%的學生有導師在班上宣傳,所以這個數據也提供你們參考。
19 不過最終的重點就是,為什麼大家現在在校園裡面壓力都那麼大,包括老師、學生?所以就有輔導專業的需求,學輔法上路了10年,三級輔導也實施很多年,結果大家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也是導致電子煙入侵的關鍵。抽菸、飲酒,甚至出入不良場所,這些都是壓力所造成,我覺得我們應該做很系統性的處理跟整理。請問教育部或衛福部有要針對這個部分做一些回應嗎?
20 鄭部長英耀:確實看起來因為社會在進步,科技快速地在精進,包括老師許多的教學、臺灣的教育普及家長對小孩子的教育,也都非常關心。資訊的公開、家長的教育普及,包括少子化過程,對老師教學的品質確實會有更高、更多的一些期待,我想對老師確實……
21 林委員倩綺:對於高教或者所有教育體系,你應該都非常清楚,所以本席這邊點出來,壓力是這整件事情的來源,其次是紓解壓力或處理壓力的人也不夠,這個是教育部……還有體育署也是相關的單位,沒有關係,這個部分請你們好好地研議,好不好?要不然我們會一天到晚、一直在處理這些問題,所以系統性的問題請你們注意,好嗎?
22 接下來我很快地講一下,這跟數發部有關,但我不知道有沒有時間讓你們回應,剛才也有幾位委員針對數發的部分提出了一些建言。在網路時代,我們國人平均使用網路的時間是7.14小時,高於全球的6.37小時,這個跟今天有關的是,五成二接受調查的孩童跟青少年比較喜歡透過螢幕來閱讀,三成二喜歡用傳統的紙本來閱讀,這就代表目前我們沒有辦法逃離這樣一個狀況。所以跟今天有關的就是,你們要怎麼去處理嚴格把關的議題?除了網路監測平臺以外,是不是還有更積極的配套措施?
23 牛司長信仁:報告委員,關於教育部資通安全的部分應該會在部裡頭處理,我想我們一定會跟教育部一起通力合作,把學生資通安全的部分處理到……希望能夠更進步,以上。
24 林委員倩綺:還是希望你們抓出重點來處理、解決系統性的問題。
25 接下來是關於校園暴力,我很快地講一下,2023年整年度的高中職暴力事件已經達2萬6,442件,高於2022年的1萬件,平均每天有71件暴力。事實上,目前在政策預防層面好像很少系統性的政策與指引,分析處理好像也不太完整,所以我再提醒關於面對暴力事件,例如去年12月25號的校園暴力,其實這個問題的癥結就是你們不應該全數讓老師去對應這整個暴力事件、讓他成為這裡面最重要的第一現場,所以很多因素是不利於老師的。
26 我不知道你們這個部分……我也沒太多時間讓你們回答,但是我講一個就是,偏差行為的少年離開了少年觀護所或矯正學校,請問誰要來承接?那觸法的少年1到3月就能離開觀護所,很多觸法少年認為關進去也沒關係,請問對於遵守規則的學生怎麼去處理呢?他們怎麼去因應呢?這就好像有人有問題,反正他有問題就沒有問題,所以我是不是可以製造問題?會變成這種心態啊!部長?
27 鄭部長英耀:跟委員報告,對於一些違反法令規範的暴力,事實上,各縣市現在都有建立了一個過渡性的教育機構,也就是說,有一些相關的課程介入……
28 林委員倩綺:部長,就請你把相關的資料給本席,好嗎?至少本席要知道你在這方面是怎麼處理的?但是我也提醒一下,現在教育部在很多的防制方向或政策方向上真的要做很大的檢討跟翻轉!
29 最後關於體育署,本席想請教在電子煙防制上你們有什麼作為?我不知道你會不會覺得很遠,但應該有很多研究都顯示出,透過運動可以保持身體健康、也能夠讓心理健康,當然一些生理性的直接影響是有被調查出來的,所以本席剛才講到紓解壓力,其實體育署這個部分可以再更積極的作為,在電子煙這個部分也好、校園暴力也好,你們怎麼樣有積極的、具體的作為,讓全民運動某種程度來負擔跟解除這樣子的問題,體育署?
30 鄭署長世忠:報告委員,您剛剛已經把答案講出來了,其實這個就是我們現在在努力規劃的方向。
31 林委員倩綺:是!但是不要只跟本席說運動部要成立了,然後就能夠解決一些問題,成立之後你們的責任越大,如果這些問題在過程當中都沒有好好討論或以實際的作為去檢視相關問題,那個問題還是會層出不窮,而且可能還更大!
32 最後,本席追一個進度,請問金融國家羽球中心在人家奧運得完了之後,接下來你們的後續、目前的進度?
33 鄭署長世忠:這案下星期我會親自到行政院做最後的報告,我想近期會有結果,謝謝。
34 林委員倩綺:好的,謝謝署長,我們也樂見全民運動能夠幫我們今天討論的議題解決部分的問題,謝謝。
35 主席:謝謝林倩綺委員。
36 接下來有請郭昱晴委員。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74
meet_id 委員會-11-2-22-7
speakers ["萬美玲","洪孟楷","柯志恩","葛如鈞","張雅琳","陳秀寳","陳培瑜","吳沛憶","林倩綺","郭昱晴","羅智強","李坤城","沈伯洋","黃健豪","楊瓊瓔","麥玉珍","羅廷瑋","林月琴","范雲","翁曉玲","鍾佳濱","葉元之","莊瑞雄","林宜瑾","林倩綺","吳春城"]
page_start 1
meetingDate ["2024-11-07"]
gazette_id 1139601
agenda_lcidc_ids ["1139601_00002"]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2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7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教育部部長鄭英耀、衛生福利部、法務部、數位發展部、內政部警政署、財政部關務署列席 就「電子煙入侵校園危害青少年防制檢討」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9601_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