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郭委員昱晴:(10時31分)謝謝主席,主席早安,有請主委。 |
1 |
主席:我們有請吳主委。 |
2 |
吳主任委員誠文:郭委員好。 |
3 |
郭委員昱晴:主委早安。這次山陀兒颱風才剛剛過,記得我在上個會期的時候,有特別到了防災中心去考察,還記得在今年的年中,黃仁勳在他的演講上面有特別提到Earth-2氣候數位孿生雲端平臺,對於將來的防災或者是跟臺灣的中央氣象署合作的部分,其實是有一些進程跟發展的。我們也知道,從2018年到2021年,中央氣象署有把這樣的數據提供給Earth-2,之前我曾經問過國科會,目前我們運用的範圍有多大,再來這部分運用的進程又有多少,將來是不是可以運用在更廣泛的產業界?這個部分我請主委回應。 |
4 |
吳主任委員誠文:我們已經開始在用了。 |
5 |
郭委員昱晴:是,目前成效如何成效? |
6 |
吳主任委員誠文:成效我請陳主任來報告一下。 |
7 |
郭委員昱晴:好。 |
8 |
陳主任宏宇:委員你好。Earth-2裡頭有一個軟體叫CorrDiff,現在它提供給我們免費使用,所以我們這一次所有預警的東西都有依照它的東西來做,說實在非常的快速、也非常的精準,所以對防災的預警資料非常有用,謝謝。 |
9 |
郭委員昱晴:這次在山陀兒颱風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重要角色? |
10 |
陳主任宏宇:尤其是10月3號,這些全國的預警大概有9個縣市、71個鄉鎮,我們全部提出來,也就是利用這一套的算力把它做出來,所以有很多的淹水地方包括北部地區,我們在10月3號早上9點半、10月3號下午3點鐘,持續的發布全國所有淹水地區的警戒。 |
11 |
郭委員昱晴:我想這個部分不是只有運用在氣候,將來其實可以運用在很多的,比方像文物的修復或者是其他產業,都可以用到相關的技術。 |
12 |
陳主任宏宇:而且我們也跟氣象署一起合作,這些資料我們都有彼此分享,所以相當的不錯,謝謝。 |
13 |
郭委員昱晴:好,我們期待它更有發揮,將來運用在更多的產業上面。 |
14 |
陳主任宏宇:是。 |
15 |
郭委員昱晴:好,接下來我想要針對國科會,其實我們每年投入了很多人力在科研人才的部分,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在培育或者延攬或者獎助這些科技人才的預算,都是相當可觀的。從2013年到2023年,近10年有37家的大專院校跟研究的機構,總共有178位博士級的研究人員,他們已經連續接受了延攬補助10到22次,其中178人當中的123人是從2013年補助到現在。我們知道其實這個計畫通常講的是比較短程的,這些研究員拿了補助、做了計畫,但是後來這123人並沒有投入相關產業,也沒有在學界任職,也沒有在研究機構轉正,國科會會不會就是一直這樣子短期的補助下去?他們卻沒有真正的進入到產業界,這對我們來講,是不是在人才的培育方面,應該要有更嚴密的配套措施? |
16 |
吳主任委員誠文:是,謝謝郭委員的提醒,這個現象有些原因是部分領域培養的博士生過剩,找不到適當的工作,所以他就留在學校當作博士後研究人員;而還有一些是有問題,就是學校沒有積極來協助這些博士後研究人員發展他們的生涯。在上個會期委員提醒以後,我們現在也做了一些辦法的修訂,希望將來申請國科會補助的所有用人單位,也要協助這些博士後研究人員能夠適度發展他的生涯,不要只是當作一般的行政工作人員或者只是像學生來協助研究工作這樣子而已,希望能夠輔導他們、協助他們,找到適當、正式的職涯發展。 |
17 |
郭委員昱晴:不是將來,我覺得這個部分是從現在就已經要開始! |
18 |
吳主任委員誠文:現在我們已經改了,辦法已經修改了。 |
19 |
郭委員昱晴:是。 |
20 |
吳主任委員誠文:所以從下年度的申請案,我們一定會按照新的規範來執行。 |
21 |
郭委員昱晴:對,因為他們做了這麼多的研究,有的甚至已經是補助了10次以上,最多還有到22次的…… |
22 |
吳主任委員誠文:是。 |
23 |
郭委員昱晴:也就是他一直在接受補助,一直在做短期的計畫,但沒有投入產業,其實是浪費人才啊! |
24 |
吳主任委員誠文:這的確不合理,對,謝謝委員。 |
25 |
郭委員昱晴:好,這個部分可能國科會後續真的還是要再繼續追一下啦! |
26 |
吳主任委員誠文:好,謝謝。 |
27 |
郭委員昱晴:好,另外我想提到的就是國科會在新創團隊留在臺灣發展的部分,這個部分的成效我想要來請教一下下,從2018年我們創立了臺灣科技新創基地TTA,積極引進了國外很多投資型團隊,包含一些所謂頂尖加速器的進駐。到了2023年,累積總共培育了849家的新創團隊,希望能夠相對的提升跟臺灣的合作,提升臺灣的新創產業在國際市場中的成長,但是我們收到的資料只有國外的部分,我們看到最後從原本的396,再加上能夠留在臺灣成立新創公司的只剩下91間,最後其實它的比例是只剩下百分之二十三左右,另外還有十幾家是沒有的,這是國外的資料。那為什麼國內我們反而掌握不到?從107年、108年到112年全部都掌握不到,這個部分的數字是不是可以好好解釋一下? |
28 |
吳主任委員誠文:我請處長來報告一下。 |
29 |
郭委員昱晴:是。 |
30 |
許處長增如:謝謝委員,這個數字是審計部跟我們索取的資料…… |
31 |
郭委員昱晴:對。 |
32 |
許處長增如:其實國內團隊幾乎都有成立公司,所以453家都有,當時它是focus在國外的團隊留臺比例有多少,因為國外團隊有些來卻沒有在臺灣設立公司,但是也受我們TTA的輔導,所以依照審計部給我們的定義當中,我們是沒有把它納入計算。 |
33 |
郭委員昱晴:所以國內的反而我們沒有計算,國外的有計算? |
34 |
許處長增如:國內的其實都是公司,它有成立公司。 |
35 |
郭委員昱晴:它是原本就是公司? |
36 |
吳主任委員誠文:就是國內都沒有問題,所以審計部沒有要這個資料。 |
37 |
郭委員昱晴:但是國內登記廢止的公司也有高達35家耶!所以留臺新創或者是在國內新創的發展率,成效到底算好還是不好啊? |
38 |
許處長增如:報告委員,其實新創本身就是高風險的團隊啦!所以本來…… |
39 |
郭委員昱晴:因為我看過那個數字,其實我們每年的預算都是將近七億,每一年喔,幾乎喔! |
40 |
許處長增如:對,因為我們有各式各樣的計畫,七億不是光TTA,包括我們有補助教授成立科研創業計畫。科研創業計畫的部分,我們每年兩梯增案大概有四十個團隊,那個部分補助大概有三億多;另外還有TTA,還有像FITI競賽各方面的經費在一起。因為新創本身就有失敗率目前我們掌握這個數字跟中小企業處統計的存活率來說,科技新創團隊存活率相對是比較高的。 |
41 |
郭委員昱晴:好,我們希望有一個比較正確的數字,不要說國外有,但我們國內自己掌握不到,這個部分就沒有辦法繼續follow下去。 |
42 |
吳主任委員誠文:好,我們再把資料補給委員。 |
43 |
郭委員昱晴:是。好,最後一點點時間,科技重鎮其實南北都要均衡,目前看到人才培育還有所謂的要「北上招募,邀請南漂」這樣的狀況。目前人才培育在學校端的部分,國科會後續到底準備好了嗎? |
44 |
吳主任委員誠文:過去的確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是以北部為主,所以比較高階的研發人力會北漂,對這個狀況賴總統也非常關心,所以他提出均衡臺灣,國科會在新年度、114年的計畫裡面提出了智慧科技大南方產業生態系,所以會儘量在南部也建立跟…… |
45 |
郭委員昱晴:因為現在在南部有很多所謂的科技重鎮開始發展,所以其實南部也需要,希望這些人才能夠就近,投入這樣的工作。 |
46 |
吳主任委員誠文:對,同意,所以我們會積極來做這個事情。 |
47 |
郭委員昱晴:要加油,好嗎? |
48 |
吳主任委員誠文:好,謝謝。 |
49 |
郭委員昱晴:謝謝。 |
50 |
吳主任委員誠文:謝謝委員。 |
51 |
郭委員昱晴:謝謝主席、謝謝主委。 |
52 |
主席:好,謝謝郭昱晴委員。 |
53 |
接下來我們有請張嘉郡委員、張嘉郡委員、張嘉郡委員不在。 |
54 |
好,接下來我們有請范雲委員質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