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林委員倩綺:(9時12分)主席、各位立院同仁、國科會相關單位的夥伴們,大家早安、大家好!我就先請主委。 |
1 |
主席:有請吳主委。 |
2 |
吳主任委員誠文:林委員好。 |
3 |
林委員倩綺:主委好。我很高興今天聽到國科會提出近期的業務報告,我延續幾個長期有被提醒跟我關心的一些議題。第一個部分,我先提醒一下主委,國科會設立的初衷跟目的就是不計產出的現實利益而專注於學術研究,我相信對於這點我們應該都很有共識。 |
4 |
吳主任委員誠文:是。 |
5 |
林委員倩綺:你也希望在比較少的一些干擾下能夠讓學術研究獨立,這樣對我們整體的科學發展和學術的量能應該是比較正面的。所以我在這邊首先提出一個長期一直有被反映的問題,我不知道會內怎麼樣看待這個問題,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國科會對於學術研究的投入資源在學校部分有一些分配不太均勻的現象,也就是說,公私立學校資源分配的一個重點就是分配不均,第二個是影響了學術研究的平衡發展。 |
6 |
我今天也幫會內做了一下功課,我們就去年的一些數據來探討。螢幕上這個圖表只是去年的數據,國科會當年核定學術研究的件數統計,我們拿公私立大學來講,公立大學件數上有7,256件,私立大學則是2,701件,光是這個數據裡面的比例就很值得思考,公立大學的受補助案件是私立大學的2.69倍。但是以公立大學跟私立大學的數據,公立大學你們補助差不多四十幾所,私立大學則有將近八十所,所以這個比例的部分,我們再加權來看,似乎有很大的失衡。這個區塊是不是請主委來注意一下,看看這個問題要如何解決?這個部分其實已經長久在學界裡面被討論,我不知道會內怎麼看這件事。 |
7 |
以下幾個數據我們很快的來看過,這個是你們在去年全部類型的核定件數,公立大學是5,925件,私立大學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而已;接下來在政策專案上,公立大學有179件,私立大學只有11件,這也難怪連帶到的是,教育部竟然現在讓私立大學在退場,你們給的資源也少,然後又訂定了一個讓大家無所從的教育政策。當然你們不是主要的業務單位,但是這連帶的間接也導致了這樣子的問題,所以你看179件跟11件,然後公立大學的數量大約是私立大學的二分之一,以這樣子的比例來看,我們都不用細算應該就可以看到失衡的狀況。但比較特殊的是,在大學生的研究計畫方面,公立大學跟私立大學的失衡可能還沒有那麼高,是二千多件比一千多件,所以會內是怎麼樣思考這樣一個補助的決策或者是你們在執行上到底是碰到了什麼問題?這個可能待會要請主委很快地給我回應。另外,吳大猷獎也是同樣的問題,也就是公私立大學的失衡比例,導致大家認為研究補助不公,所以主委,這件事情是不是先做個簡單的回應? |
8 |
吳主任委員誠文:我非常佩服林委員的這個觀點,的確,在整體臺灣的教育上面,我們的資源投入是公立大學比私立大學還要多,長期造成這個原因是因為我們對私立大學,還有很多科技大學,從職校到專科到技術學院到科技大學這一連串改變的過程,原來是屬於教育型大學的責任,這些教師長遠來講,他們是投入在培育直接進入職場的這些學生。國科會的任務本來是要補助做科研的這種工作計畫,現在的確是會造成比較屬於研究型的大學拿到計畫的可能性會比較高。因為就剛剛委員所提的,我們補助基礎研究的預算一直是逐年在提升,逐年提升…… |
9 |
林委員倩綺:主委,不好意思,這邊我可能就要打斷了,會內補助基礎研究的部分,我其實後面還有一個數據,但是我現在也沒時間先秀給你看,我們相較於…… |
10 |
吳主任委員誠文:逐年提升,但是…… |
11 |
林委員倩綺:而且是會內自己的資料,我們相較於新加坡、美國這些國家,其實相對是少的,這就跟您的夢有關了,對不對? |
12 |
吳主任委員誠文:對,我們的確逐步在提升,希望能夠培養更多將來可以對社會產生重大貢獻的研究。 |
13 |
林委員倩綺:好的,所以剛才一個議題,第一個是公私立大學的失衡…… |
14 |
吳主任委員誠文:我知道。 |
15 |
林委員倩綺:而且會內應該要與時俱進,你們說的這個研究型、教學型,還有各型,這二十年來整個大學的教育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會裡的速度可能要很快的趕上,我提一個建議啦…… |
16 |
吳主任委員誠文:我同意,所以為了補足那一點,我們現在除了在一些研究型的專案之外,我們對於能夠推動社會貢獻的一些專案也增加了,我在下年度的預算…… |
17 |
林委員倩綺:不要忘記不計利益的研究的投入…… |
18 |
吳主任委員誠文:我知道,就是剛剛提到的,比較屬於私立大學,特別是科技領域的,我們希望他們貼近社會的這種研究明年會增加,謝謝林委員的提醒。 |
19 |
林委員倩綺:好,謝謝,所以我期待會裡面能夠好好探討跟解決公私立大學長期研究不公平這樣的現象,好不好? |
20 |
吳主任委員誠文:好的,我們會努力。 |
21 |
林委員倩綺:接下來,我還是談一下,還是很感謝主委在520就職之後過來拜會,我反映了原住民研究相關的問題,個別型的問題當場主委就答應了,…… |
22 |
吳主任委員誠文:有,我們已經增加了。 |
23 |
林委員倩綺:非常感謝您接受本席的建議,所以在個別型的研究上,今年已經確定有了…… |
24 |
吳主任委員誠文:已經增加了。 |
25 |
林委員倩綺:對。當然,很多立意良好的政策跟方向,常常在執行上可能就會產生了一些誤差跟偏誤。你們各個階層下去,本來您很「阿莎力」,而且您覺得這個部分是重要的,但是執行上後來又給原住民某一些限制,所以上一回那位處長在這邊跟您說,原住民的個別型限制會成為未來整合型限制的先期研究,其實某種程度又框住了我們的方向。我建議是不是可以很阿莎力的個別就個別,不要再給我們用一些框架限制住。主委,我想您可以去了解一下相關的內容狀況,好不好?我相信當時我的建議您就promise…… |
26 |
吳主任委員誠文:是、是。 |
27 |
林委員倩綺:在學界我們都認為這件事情很簡單,而且應該是可以做的。 |
28 |
吳主任委員誠文:不必要的限制我們會把它拿掉。 |
29 |
林委員倩綺:是的、是的,讓原住民有自由發展的空間。 |
30 |
吳主任委員誠文:是,謝謝。 |
31 |
林委員倩綺:當然也聯繫到因為現在原住民的研究都在人文社會類,其實中研院有研究過原住民的生命長度,基本上是比一般臺灣社會的平均來得低,所以有沒有可能在原住民的研究裡面,你們可以在各個不同領域去思考?其他領域像是生命科學、自然科學等等,像什麼?我給您看大腦的研究,大腦裡面有一個區塊是海馬迴,海馬迴就有族群的記憶,某種程度或許在其他的領域可以鼓勵這樣子的研究,很確切的,像是這樣子的研究。感謝您剛才在個別型研究給的空間,但是在其他研究上,都希望我們有角色,所以最後我給您具體的原住民研究相關建議:第一個,原住民研究參與的主體性,我們知道常常在研究的角色跟參與度上,原住民某種程度經常被動,還有在整合型計畫的決策機制跟審核流程,也請主委多加注意,最重要的是對原住民有發展的、在科研部分也有角色的研究,我覺得會裡可以思考來增重它的比例,好嗎? |
32 |
吳主任委員誠文:好,謝謝林委員。 |
33 |
林委員倩綺:以上跟主委探討,謝謝。 |
34 |
主席:謝謝林倩綺委員,主委請回。 |
35 |
主席(林委員倩綺代):接下來請萬美玲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