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陳委員秀寳:(9時49分)謝謝主席,請張廖次長以及鄭署長。 |
1 |
主席:好,次長跟署長。 |
2 |
陳委員秀寳:首先先請教鄭署長。 |
3 |
鄭署長世忠:委員好。 |
4 |
陳委員秀寳:關於瓊斯盃女籃出賽費這個爭議,目前體育署你們的態度是什麼? |
5 |
鄭署長世忠:報告委員,其實我在第一時間就不只打電話跟籃協要求要更正這個亂象;第二個,我也發了一個聲明,希望他們能夠注意性平這件事情,因為所有的國家隊同一個盃賽不應該有男女的差別。 |
6 |
陳委員秀寳: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昨天籃協還說要用激勵獎金的方式,發給每位女籃球員2,000元,等於說他在補足這個差額,一樣是5,000塊,但是署長,這樣的說法相較於一樣出賽費是5,000塊,這個很難嗎?一樣平等的、齊頭式的,就是出賽費是5,000,跟你本來是3,000塊,你給他2,000塊的激勵獎金…… |
7 |
鄭署長世忠:我覺得沒有差啦,而且我也跟籃協很明白的表示,實在是沒有必要這樣子,而且也不應該。 |
8 |
陳委員秀寳:當然你說的沒有差是說反正就是一樣是給5,000啦,其實出賽費的這個差異,籃協他們宣稱說對女籃是沒有歧視,他們覺得是一樣的,他們一開始討論的時候,其實並沒有納入女籃,後來男籃他們說要主動降價跟女籃齊頭,其實這樣的說法我覺得是非常的荒腔走板。 |
9 |
鄭署長世忠:是。 |
10 |
陳委員秀寳:他們主動降價其實對於整個男女平等、同工同酬這樣的一個意識、這樣的平等意識其實是無助的,反而讓人家覺得,那你是施恩嗎?我這邊是3,000塊,你本來是5,000塊,你願意降低了,是你來屈就我嗎?這其實是一種很傷害的感覺喔! |
11 |
鄭署長世忠:是。 |
12 |
陳委員秀寳:體育署,我這邊真的要提醒你們,一直以來在我們體育界就存在這種男女不平等的待遇,其實一直都有,從這一次這個事件,體育署你們剛開始也只是喊話,如果你們沒有實質的作為,你們是袖手旁觀的話,這樣的情況會一直發生。 |
13 |
鄭署長世忠:報告委員,其實我在私底下施力真的很多啦!說實在的,當然我還是要先說明,前面4次球員工會跟籃協在談的時候,的確前面4次先著重在男子隊這部分,還沒談到女子隊,雙方談判就先暫停了,他們籃協這一塊的確有一個既有的這種不正確的觀念,所以才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但是我們在第一時間就已經要求他一定要改正這件事情。 |
14 |
陳委員秀寳:我也相信署長,我相信署裡面、我相信教育部是願意用各種方式來宣導男女平等。不同的性別,其實他們在體育上的付出、他們的表現,我們都應該一致給予同樣的期待,但如果已經成為國家隊了,籃協還是一樣用商業價值來看待國手,其實這樣的狀況、這樣的思維,在體育署的看法,你們有怎樣的方式可以去改善它?你們有怎樣的方式可以去提醒它應該要改善? |
15 |
鄭署長世忠:報告委員,除了發文之外,第二個其實就是教育啦!因為這是根本觀念上的一個改善,這是長期以來我們的確一直要去跟協會講,男女生不管是出場費也好,或者是整個比賽準備的待遇,甚至他的選訓、選拔,還有比賽的項目,其實目前世界上的潮流就是希望男女生這部分是能夠一致的。 |
16 |
陳委員秀寳:署長,您在剛上任的時候曾經說過您會找單項協會一一談話,以瞭解各單項協會遇到的困難,或是他們的想法。 |
17 |
鄭署長世忠:有。 |
18 |
陳委員秀寳:希望可以跟單項協會取得改革與進步的共識,我想知道你現在所談的進度跟成果有什麼可以分享? |
19 |
鄭署長世忠:報告委員,我在這一年來其實有跟很多的協會在談,包括解決他們目前在選訓方面遇到的困難,還有他們出國比賽遇到的困難,所以我實施了很多的措施,比方說一些單據上,或是我們的職業選手的黃金計畫,我們的選手部分出國的待遇…… |
20 |
陳委員秀寳:署長,請將現在已經有跟單項協會對談的這些項目、內容,提供一份報告給我,讓我知道你們到底現在談了什麼、有什麼方式是大家可以一起來努力的。 |
21 |
鄭署長世忠:是。 |
22 |
陳委員秀寳:瓊斯盃女子賽事還在進行中,可是中華藍跟中華白分別遭到日本隊拉大比分吞敗,引起一片反思的聲浪,也談及女籃是停滯的,以及是不是他們的打法跟訓練方式需要改善?體育署鄭署長,您覺得我們現在應該提供什麼協助,或是我們可以有什麼資源來提供給女籃? |
23 |
鄭署長世忠:報告委員,我當然沒辦法去批評我們的教練,但是我也希望他們在賽事、聯賽的部分,第一個是先開放外籍球員進來,能夠增加我們的強度;第二個,其實籃協只要提出來,當然我們會要求他們,他們提出來所有的選訓,針對國家隊的部分,甚至基層的培訓潛優,我們一直都是很支持,但是我想可能還沒有找到對的方法,這部分我們持續再來鼓勵他們。 |
24 |
陳委員秀寳:其實我這邊真的覺得,經過這麼多次的事件,我真的看不到體育署針對單項協會的改革。從足協拖欠薪資到這次出賽費這個事情,體育署如果一直只是站在單項協會的角度來處理,你們站在維護他們的角度來處理,對於我們這些運動員該有的福利、該有的一些尊嚴,你們都沒有去維護的話,其實不只是傷害到運動員,對民眾來講,他們也會感到很失望!我們一直期待是不是可以將體育署升格為運動部,所以我們希望有更多的資源來照顧這些運動員,我們也希望跟把臺灣打造為對運動員友善的一個環境,加上巴黎奧運在即,全國民眾的目光都會專心投注在體育署如何對待我們的國手以及他們的福利,所以這邊我希望體育署你們要加把勁喔! |
25 |
接下來我要請教署長,112年度的動滋券從去年6月1號開始領取,在今年6月30號抵用截止,根據體育署的統計,可以領券的人數大概是155萬人,但是領券人數只有88萬人,差不多只有五成多一點,實際使用的人數是55萬人,使用率只有35.5%,次長跟署長覺得對112年度的動滋券執行成效,你們滿意嗎? |
26 |
鄭署長世忠:報告委員,當然不滿意!不過這部分是個根本的問題,目前我們的學子在高中階段,說實在真的是非常著重在學業課業方面,在體育部分的參與,目前的確都比較僅限於在學校裡面的體育課,因此校園外的部分,也是我們未來必須要去著力的地方,這樣才有辦法有效提升。所以,青春動滋券的確反映了我們這部分的困境。 |
27 |
陳委員秀寳:所以,署長您本身也知道這個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
28 |
鄭署長世忠:是。 |
29 |
陳委員秀寳:今年度的動滋券成效也不是很好,相較於文化部的文化禮金已經在1月底開始發放,到3月的時候領取率就已經將近有七成了,比文化禮金大概早20天發放的動滋券,到3月底的領取率只有兩成,所以說比文化禮金真的低了很多很多,這是到3月的統計喔!我們在下半年度有沒有針對動滋券的推廣研議怎樣策進的方案? |
30 |
鄭署長世忠:報告委員,其實我們在掙扎一件事情,我們當時的立場是鼓勵去做運動、看比賽,而文化券可以去買書,我們的東西能不能去買運動用品?說實在我們只要開放這一項,保證秒殺!但是我們一直很掙扎這件事情! |
31 |
陳委員秀寳:但是我們的用意並不在於讓他們去購買,而是要讓他們去參與。 |
32 |
鄭署長世忠:是,這部分跟文化券就有一個很大的差異在這個地方,所以這部分我們還是要去思考啦! |
33 |
陳委員秀寳:請你們再研議看看有怎樣的方式去鼓勵。 |
34 |
鄭署長世忠:是,謝謝委員。 |
35 |
陳委員秀寳:接下來我要請教我們次長,教育部在112學年度下學期在42所高中試辦身心調適假,一個學期之後決定在8月1號上路,我想請教次長,在試辦階段有沒有遇到什麼問題? |
36 |
張廖次長萬堅:遇到什麼問題?都還好吧!就是都還好,所以才上路。 |
37 |
陳委員秀寳:好,那我們8月1號要上路的請假規定呢?有沒有以試辦階段各方意見來進行調整?還是照原來的?還是有調整? |
38 |
張廖次長萬堅:沒有什麼調整,就是因為試辦的狀況還不錯,然後反應都很好。 |
39 |
陳委員秀寳:教育部也說將視高中的辦理情形,會邀集學者專家來討論是不是要把身心調適假往下到國中、國小。 |
40 |
張廖次長萬堅:對。 |
41 |
陳委員秀寳:目前你們有沒有研議什麼時候要開始來做這些討論跟相關的規劃? |
42 |
張廖次長萬堅:現在就是高中的部分我們先上路,上路大概一學期之後或一年之後,我們會看…… |
43 |
陳委員秀寳:一個學期或者一個學年這樣子? |
44 |
張廖次長萬堅:對,之後…… |
45 |
陳委員秀寳:有青年團體建議,在學生請身心調適假之後,學校可以進行相關的配套來落實學生輔導事務的推動,例如,有大學在學生請了身心調適假之後,會透過系統來寄送關懷信件,信裡面會提供諮詢專線及紓壓的方式,也會提供學校諮詢預約的網站,高中的部分,教育部有沒有規劃類似的配套措施?我們要及早地提供需要的協助給孩子們,讓他們可以得到相對應的…… |
46 |
張廖次長萬堅:對,委員,你這個建議非常好,目前高中的部分只要請身心調適假的話,輔導室就會有學生的關心名單,會進行關心、瞭解…… |
47 |
陳委員秀寳:做後續的追蹤? |
48 |
張廖次長萬堅:會。 |
49 |
陳委員秀寳:也讓他們有管道、有資源…… |
50 |
張廖次長萬堅:當然…… |
51 |
陳委員秀寳:有訊息知道去哪裡求助。 |
52 |
張廖次長萬堅:當然更細緻的一個作法,我們會繼續來精進,譬如是不是要設計卡片啦,或者有一些撫慰的方式,或者有一些鼓勵的方式,我想會繼續看實施狀況裡面成效比較好的部分,我們來實施。 |
53 |
陳委員秀寳:好,謝謝次長。就是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及早得到他們所需要的協助。 |
54 |
張廖次長萬堅:可以紓解。 |
55 |
陳委員秀寳:我們來接住這些孩子,以上,謝謝主席,謝謝。 |
56 |
張廖次長萬堅:謝謝委員關心,謝謝。 |
57 |
主席:接下來我們請郭昱晴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