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4623

陳冠廷 @ 第11屆第1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33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陳委員冠廷:(10時37分)主席,麻煩請部長。
1 主席:有請部長。
2 顧部長立雄:陳委員好。
3 陳委員冠廷:部長好,其實關於DIU,我們早在2016年、2017年時有邀請陳委員(陳永康將軍)一起來參與創新生態圈的討論,轉眼已經過了七、八年了,很高興我們今天在國會可以共同談論這個議題。
4 我們看到國防部提供的報告,善用民間新創技術及能量,採用對外徵集的方式鼓勵國內新創企業投入國防領域,這邊也有提到,創新小組將依國軍建案程序進行籌獲,所以我們知道傳統的採購過程非常冗長,美國的DIU之所以能夠有現在的成效,那是為什麼?因為他們有OTA的機制,就是Other Transaction Authority,OTA讓美國國防部能夠避掉傳統且繁瑣的聯邦籌獲規範,所以他們可以跟企業彈性的簽訂商業合約,這樣還可以大幅度的提升他們籌獲的效率。
5 其實我們來看OTA的機制,從2016年,剛好是DIU在美國正式成立的時候開始,因為國防授權法允許他們擴大使用OTA的方式,所以美國國防部用OTA簽約的方式,它的金額呈現爆炸式的成長,我們這邊也看到,2016年是0.76億美金,到2028年是到20億美金,這還不是最新出來的data,我們知道這種類似OTA的機制,國防部是不是要考慮採購?思考建置更靈活的採購機制?我們講的是更靈活的採購機制,剛才幾位委員有提到,可能有些不夠好,但問題是我們要更多元、多種類,量也很重要,包含俄烏戰爭,其實俄烏戰爭用的不見得是最好。最強是怎麼定義?最好是怎麼定義?可能在每一個不同的戰場環境下必須要最適應,我想這才是這邊的狀況。
6 我希望今天我們討論DIU,我們要討論它從源頭開始的機制,我想請教一下,類似美國這種OTA加速創新制度的採購方式引進,目前的狀況是怎麼樣?
7 顧部長立雄:跟委員報告,我想你要瞭解國防部的困難,建案的程序如果不做,沒有符合立法院監督的要求的話,這個部分很容易引起質疑,我們現在能夠做的,就是我們儘量採急迫性建案的方式,但還是要取得立法院的同意。
8 陳委員冠廷:就是儘量讓美國的資訊可以來跟大家分享。第二個部分,為什麼DIU這種創新的小組能夠存活下來,還有包含武器獲得相關流程的改善,大家應該知道,像是緊急能力的獲取、軟體籌獲、中階系統的籌獲等等,它是讓新文化能夠制度化,我當然知道一開始很難,一定會有很多不同的質疑聲,但不代表我們在創新的過程中不能夠嘗試嘛!就像為什麼要找文人部長?文人部長就是希望在過去舊有的體制下或者是他們的訓練過程中,認為我們要執行、要把這種傳統文化或是這種制度存留下來,但是文人部長能夠做的,是不是思考除了這個文化之外,看看我們的情況,再看看其他的國家、我們的友邦,如果美國有類似作法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參考,如果不符合國情當然可以不用,這個部分部長可不可以簡單回應一下?
9 顧部長立雄:我們有提到公開徵集解決方案的一個概念,如果認為可以作為引進的一個基礎,我們會在政府採購網上徵求這些相關的科技解決方案,如果有必要的話,像我們現在工業發展基金有委託的案子,也許我們用工業發展基金來提供這些委託案,但是我們要的不只是拿出一篇報告,我們要的是立即能夠加以運用的一些案子,在我們中科院最後做了系統整合之後,或構改以後,或性能提升之後,或者是相關已經可以進入量產的階段、要進行建案的話,我想我們還是必須要進入建案的程序。
10 陳委員冠廷:謝謝部長,我沒有反對什麼,我只是把最近的一些狀況來跟大家討論,美國DIU主體的網站上面提到,他們把一些輔助型的技術,在應用上大概可以儘量縮短到12個月,我認為不見得什麼事情都一定是要看其他國家的狀況,不同的部分還是可以考量一下。
11 李院長世強:委員剛剛講的OTA,中科院也非常認同,我也跟委員報告,未來我們所有新製的裝備在有了DIU之後,比如說無人機好了,在它量產的第一架和最後一架,中間一定是不斷的update,不會從頭到尾都是一樣的,這就是OTA大概的概念,我們會不斷的引進新技術,不斷的在整個量產的過程中間讓它的性能不斷的提升。
12 陳委員冠廷:好,謝謝。除了無人機,甚至高科技的這些軍用商規等等,其實我們要思考的是在DIU的過程中,它在研擬的東西不是只有所謂高科技的應用,有些高效率的應用,比方說它可能是很簡單的一個組件、一個零件,但可以改變它整個生態的體系,不見得一定就是所謂的高科技人才,他可能是在其他領域、生物界、工程界,或者是在軟體工程等等,這都有可能。
13 所以希望我們在討論DIU的時候,最好是不要把它只限縮在於無人機、AI,因為我看到今天許多委員都不斷在強調這一點,其實DIU所應用的、所採購的技術,不見得是武器,還有技術,甚至還有流程管理,就是它不一定是你摸得到的東西,但是它可以讓美軍更快速的適應戰場環境,我想這是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或者是在國會的質詢過程中,我們可以讓民眾知道國防部現在在做什麼。
14 部長,想請教一下,最近我看到媒體在說國防部將成立臺版的DARPA,這樣的說法是不是在這邊澄清一下?臺灣的DIU跟DARPA有什麼不同?
15 顧部長立雄:DARPA是那種未來先進科技,可能要花10年或20年的那一種叫DARPA,那是要像美國這樣的國家才有辦法、有能力跟資源去投入這麼長期、這麼多的預算,我們沒有這樣子的一個資源,所以我們應該是美國的DIU,所以美國不但有DARPA、DIU,還有DIO這些相關的很多,我們其實是他們其中一個DIU的項目,也就是成熟的解決方案。
16 陳委員冠廷:國防部提到,這是要負責創新概念評估及引進民間成熟科技,所以剛才部長的這個答復我覺得很好,我想讓民間也知道,我們在做的不是重新發明輪子,也不是他們有高等的技術研究,我們也要有,不是這樣子的,我們是希望能夠有更成熟的科技進入我們這個市場。
17 在國防部的報告裡面提到了「市場」,大家都知道,我們臺灣的市場,特別是軍工的市場相對的小,除了我們自己的採購之外,其實還是有一定的侷限在,不然現在這些新創的東西,如果可以賣出去的話,就可以賣給全世界的市場,所以跟美方積極交流的部分,你們的計畫是什麼?
18 我先講一下現在美國要求的資安認證就是CMMC,在這個體制之下,即這一個網路安全成熟度的模型是2019年提出來的,過去的分類是五個級別,現在的2.0版則是三個級別,就是基礎防護、進階防護跟專家級防護,我們要談的是,當我們要進入美方的市場,當我們要進入人家的國防產業鏈、要接軌的時候,就是我們不必重新說要加入、要加入,但是如果我們最基本的資安要求沒有達到的話,那你要怎麼加入?所以我想知道怎麼樣來跟美國做這一個合作,這很重要,就是你的規格、你的規制等等,臺灣不能夠我們自己做一版,然後跟美國如果不通用,變成每次都要重新申請的過程,或者是你要進入他們產業鏈的驗證過程,就會變得非常長,不知道部長在這方面有何看法?
19 顧部長立雄:CMMC 2.0的架構出來之後,我們現在已經積極的在跟美方做溝通,細節部分可能沒有辦法透露。但是有一個關鍵,到底在臺灣本地有沒有第三方認證的一個機制,如果美國可以在這裡設立一個第三方認證機制的話,對於整個CMMC通過認證所需要的費用,會相當大幅度的減低,這一點是很重要的,我們現在正在跟他們密切的研討當中。
20 陳委員冠廷:今年是2024年,2026年就會全面實施,所以我們希望能夠把這一個強制的要求先釐清,這個沒有什麼機密性,就是你如果要進入他們的產業鏈,你就必須要達到這些東西、條件。
21 顧部長立雄:對,我們跟他們有積極的在討論。
22 陳委員冠廷:謝謝部長,我還是再強調,如果我們直接進入他們DIU的網站,一進去的視覺化或者是可親近性就很高了,因為它是要跟民間、商業交流的,它要有效率的,剛剛這邊也寫了,要說的是你的語言,要說的不是國防部的語言,國防部的語言有時我聽不太懂,因為我們是來自民間,因此,說我們的語言,說民間的語言,這樣子我們的產業才能夠進去美國的市場,所以未來在你的系統上面、網路上面、情報上面的分享,或者是你要讓更多民間的產業進來的話,就要說他們的語言,儘量用白話文,儘量讓真的有實力、有科技力、有能量的產業能夠進入我們的國防部,謝謝。
23 顧部長立雄:謝謝委員。
24 主席(馬委員文君):謝謝。接下來請林憶君委員、林憶君委員、林憶君委員不在。
25 請徐巧芯委員上臺質詢。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44
meet_id 委員會-11-1-35-33
speakers ["馬文君","羅美玲","王定宇","黃仁","黃國昌","沈伯洋","陳冠廷","徐巧芯","陳永康","洪申翰","鄭天財Sra Kacaw","林楚茵","林憶君"]
page_start 1
meetingDate ["2024-07-10"]
gazette_id 1137301
agenda_lcidc_ids ["1137301_00002"]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3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國防部部長顧立雄報告「國軍新成立類似美軍國防創新單位(DIU)後,對建軍整備有何革 新作法及未來預期成效」,併請數位發展部、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國家科學 及技術委員會列席,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7301_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