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4586

王正旭 @ 第11屆第1會期第21次會議

Index Text
0 王委員正旭:(15時35分)謝謝主席,有請院長。
1 主席:請卓院長備詢。
2 卓院長榮泰:王委員好。
3 王委員正旭:院長好。非常謝謝院長的引領,讓我有機會進入國會殿堂來服務,替我熱愛的國家跟摯愛的鄉親民眾們略盡一分棉薄之力,我一定會全力以赴。
4 卓院長榮泰:謝謝王委員,您在癌症方面的專業是全民都景仰的,希望你在這方面多提供政府許多寶貴的意見,我們共同努力。
5 王委員正旭:是,所以今天還是要利用有限的時間來就教院長有關於癌症相關的問題,以及AI醫療未來如何能夠幫助我們臺灣打造一個更好的健康臺灣的機會。我們也知道,在2030年,賴總統很希望能夠把癌症的死亡率可以減低三分之一,意思就是說,以2022年為例的話,希望在未來能讓1萬5,000個癌症病人可以免於癌症的死亡,當然這個是一個很重要、很需要大家一起來努力的目標,所以為了要達到這個目標,也有賴卓院長領導的AI內閣能夠來全力促成。
6 我們也知道,其實行政院的政務非常地繁忙,為了要推動全國各項的政務,一共設立了45個任務編組,其中有18個是屬於法律相關的要求,另外有27個是屬於依照業務的需要而設立的,其中有一項就是中央癌症防治會報。這一部分依照目前癌症防治法的規定,行政院為了要執行癌症防治政策,要設立中央防治會報,當然由院長來擔任召集人,每一年至少要開會一次,這是目前法律的要求。我們也可以根據現有的任務編組看出,它的法定頻率其實是有非常不一樣的地方,包括以治安會報來看,每兩個月就要召開一次;如果以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為例的話,是由國發會擔任幕僚機關,一年需要開會一到兩次,可是為了要因應複雜龐大的工作,工作分組跟專案小組就另外要求每三到六個月要召開一次會議;如果以現有的衛福部相關任務編組來看的話,食品安全會報每三個月一次;可是中央癌症防治會報,我們剛看到了,就是至少一年一次。這一部分請問院長,你知道之前開會的紀錄狀況如何嗎?
7 卓院長榮泰:它如果寫一年一次的話,應該不是那麼地……跟其他比較起來,沒有那麼頻繁地開會,但未來我們一定是……因為現在我們在籌辦癌症新藥基金,相關的會議我們在內部是很頻繁地在召開,或許沒有這麼大型的會議,但實質的功能我們要把它發揮出來。
8 王委員正旭:的確,因為癌症對國民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實在是非常地大,而且對於整個民眾財政的負擔、對國家的財政負擔也非常非常地嚴重,所以我們很期待有更好開會頻率的同時,也能夠加強它的效率。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個數據,的確,過去這八年多以來,民進黨執政以後,一年真的是開一次會議,而且相關會議在賴總統擔任院長的時候,他是親自主持;陳前院長在擔任院長的時候也是親自主持,因為一個是醫師、一個是公衛的專家,所以他們會對於會報的主持是非常希望能夠達到目標,不知道院長您將來有機會親自來主持嗎?
9 卓院長榮泰:這個請委員放心,雖然我本身沒有醫師專業的知識,但是我始終記得,賴總統在競選前後以及當選之後,他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身為一個醫師出身的總統,應該為臺灣多做一些什麼事情,他也用這樣的想法來交付我所有的工作,包括這麼重要的工作,我們在健康臺灣的論壇、後來的深耕計畫,以及現在要提出的癌症新藥等各方面,我們都一一在落實他過去的想法。所以未來這樣重大的會議,我跟委員保證,我一定親自主持,並邀集所有的專家跟與會的所有人來共同商量,尤其我們在癌症新藥基金成立的前後,我想一定會召開這樣的會議。
10 王委員正旭:非常感謝院長。不過,如果我們再從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為例的話,我們也知道,其實依照規定它是一年召開一到兩次,可是因為它的任務真的非常非常地繁複龐雜,所以它會設計各種工作的分組跟專案小組來推動,不然像院長在這麼忙碌的情形之下,真的要非常努力地來推動,這個心是一定有的,可是怎麼樣去讓它落實,也要有好的一個模式。如果以這個為例的話,未來在這個架構上面,癌症防治會報應該可以怎麼執行,我們可以根據這樣的方式來瞭解,將來的執行狀況可不可以根據現有的公費癌篩的癌別來做一些分組,讓未來在執行的時候可以更有效率,而且也可以讓這些專家們能夠在提供各種意見的同時,有更好的模式來推展整個癌症的防治?剛剛也有很多委員非常關心癌症防治,尤其在篩檢的部分,這一部分院長可以承諾在召開頻率,還有在各方面的努力,都可以透過這個癌症防治會報架構上的處理,來讓這個工作可以更落實嗎?
11 卓院長榮泰:謝謝。為了讓這個會報更有功能、更有效率,未來一定要朝這個方向做,我想除了邱部長之外,我還會請陳時中政委也發揮他在這方面的專業,我們共同來研議如何將委員所建議的這幾項,或許還有其他的,把它有系統的、歸納性地、有效率地來做各種會議的進行,重要的是之後的執行要由部裡面來負起這個責任,這個我們會督促。
12 王委員正旭:是的,謝謝。因為我們知道,過去其實相關的部門也非常地努力來做一些癌症的篩檢。我們看到的數據就是癌症篩檢的比例,相對來講是30%到50%不等,當然相對其他的國家並沒有比較差,可是如果我們真的希望在2030年要減低癌症死亡率的話,我們的癌篩一定要再努力地加強,不管是在項目的擴編也好,或者是相關條件的放寬也好,都需要專家一起共同來努力。所以針對癌篩的部分,我們希望透過架構上的調整以後,來達到更好的目的。
13 當然,再過來我們需要關心的就是費用的問題。剛剛游委員也提到,很擔心癌篩費用的經費到底夠不夠,因為我們從這個數據看起來,這個菸捐的確好像也是逐年受到一些影響,明年在編列預算上可能會有一些短缺,這部分院長有沒有什麼更好的方案,可以讓我們這個費用的編列達到相關的目標?
14 卓院長榮泰:我請部長回答。
15 邱部長泰源:好,謝謝委員對癌症防治的部分一直努力跟關心,我們也都知道,希望2030年我們的癌症死亡率能夠降低三分之一,這是非常遠大的目標,也是非常重要提升國人健康的目標。因為癌症的篩檢,其實不管是在量或者是給付方面,從一開始到現在幾乎都沒有改變,所以要怎麼樣提升,當然我們要從它的年齡層是不是要擴大,還有每一個檢查、篩檢來看,現在所有的成本幾乎都提高了,所以在給付方面也應該要多一點。我們國健署最近也提出了一個整體癌症的癌症健康促進計畫,這個部分我想會一年一年地加強,我也感謝院長的支持,我想我們明年會擴大它的規模,應該會造福更多的民眾。
16 王委員正旭:好,因為根據癌症防治法,其實篩檢的費用主要是來自於菸品健康福利捐,不過其實它裡面也有規定、要求,或者是接受機構、團體之捐助。同樣地,如果將來有機會的話,我們希望有更多的社會善心團體或者是經營企業有成的人士們,針對國家未來在癌症篩檢的部分,也能夠善盡一份的心力,這部分也麻煩院長,有機會的話,可以多鼓勵或者是用其他的方式來引導這些團體,願意把經費能夠挹注進來。
17 卓院長榮泰:臺灣的社會一直充滿著愛心,從過去也不乏這個例子,捐助給醫療機構很大筆的研究或是相關的費用,我想未來我們還是需要民間多方的捐助,公私部門通力來合作。
18 王委員正旭:是,那就麻煩院長。
19 卓院長榮泰:好,謝謝。
20 王委員正旭:再過來就是有關於口腔癌的部分,其實我們知道口腔癌針對很多的勞工朋友,它是很重大的一個議題,因為他們在生活的過程裡面,很有可能會因為工作的需要,而具有這些生活習慣,包括喝酒、嚼食檳榔跟抽香菸,如果有這些習慣的話,他得到口腔癌機會真的是非常非常地高。根據以前葛教授所做的研究,甚至高到123倍,如果3個都有的話;如果是以吃檳榔為例,它會提高到28倍。所以檳榔真的是口腔癌一個重要的因子,對於這些勞工朋友的影響非常非常地大,口腔癌如果能夠篩檢的話,的確它的效果也非常非常地好。
21 可是我們目前比較關心的就是檳榔入法的狀況,目前針對檳榔的防治,其實只有在兒少法跟學校衛生法裡面,去要求兒童、少年跟高中以下的同學們不能夠嚼食檳榔,其他的部分相對的規範就非常非常地有限。所以未來如何有機會跟菸害防制法一樣,能夠進行好的主管機關規範、管理方式、辦理防制教育跟宣傳等等,院長將來有沒有機會能夠促成這個部分?因為目前對於檳榔是不是一個食品、它的防制機關、未來如何有效納管,還有檳榔防制是不是需要立專法,曾經有一個公聽會,可是公聽會後面在執行上它還是很難落實。
22 其實我們也知道菸害防制法並不是要讓民眾不抽香菸這麼簡單,因為完全能夠禁絕是很困難的,我們希望是一個良好的管制,所以如果能夠比照相關在菸品上加註警語,或者是對於檳榔產製的販售有一些基本的衛生管理,這個是由哪一個主管機關來管理?院長,這部分可不可以有更好的指示來讓相關單位可以辦理?
23 卓院長榮泰:報告委員,這個工作我們一直很審慎地在進行,因為要考慮過去到現在很多農民他們自己在從事生計上的問題。但是從108年開始,我們也持續對於檳榔廢園跟轉作做了相當多的努力,目前執行的有658公頃的轉作,現在這個計畫還繼續在執行當中,會進行到2026年,希望能夠逐步地減少這樣的農作面積,讓它產生的後遺症降低,同時也取締這些非法進口,讓它不會危害到大家的健康。但是現行要檢討檳榔危害防制管理與法規上尚有不足的地方,我們還要再進一步的研議,不過剛剛講的廢園轉作的作業方案,還是持續在進行當中。
24 王委員正旭:好,謝謝,那……
25 卓院長榮泰:部長要補充。
26 邱部長泰源:我補充一下,站在衛福部的立場,我們關心它對健康的危害,繼續盤點及精進檳榔危害管理的規範,所以我們一直在盤點國內外檳榔衛生安全及包裝標示的這些規範,特別針對孕婦、兒童、青少年等脆弱的族群,就公共衛生及法律的層面,我們綜合來評估研議,朝向也許是有檳榔危害防制專法管制的可行性。
27 王委員正旭:好,謝謝。在有限的時間,就麻煩院長針對AI智慧醫療,尤其是如何能夠打造AI醫療國家隊,能夠去成就主權AI雲,未來變成另外一座的護國神山,這部分不知道院長有沒有哪一方面的指示,可以讓整個團隊可以運作得更為順暢,不只是衛福部主管機關而已,還包括其他的相關部門、相關部會一起來促成這樣的工作?
28 卓院長榮泰:謝謝委員,我們一起在健康臺灣的論壇當中提出最終幾項結論,在深耕計畫當中,不管是健保制度的維護以及AI精準醫療這個工作,都是未來工作的重點,我們一起來工作、一起來努力。
29 王委員正旭:好,謝謝院長。
30 卓院長榮泰:謝謝委員。
31 主席:謝謝王委員。
32 王委員正旭:謝謝主席。
33 主席:謝謝卓院長。
34 下一位我們請林淑芬委員質詢。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182
meet_id 院會-11-1-21
speakers ["江啟臣","王定宇","黃國昌","羅明才","吳琪銘","葉元之","邱若華","楊曜","羅智強","黃健豪","盧縣一","蘇清泉","林國成","李昆澤","羅廷瑋","陳培瑜","林月琴","游顥","王正旭","林淑芬","涂權吉"]
page_start 93
meetingDate ["2024-07-09"]
gazette_id 1136601
agenda_lcidc_ids ["1136601_00005","1136601_00006"]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第21次會議紀錄
content 施政質詢 對行政院院長報告施政方針繼續質詢─ 詢答完畢─
agenda_id 1136601_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