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4475

吳沛憶 @ 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8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吳委員沛憶:(10時37分)謝謝主席,我請文化部部長。
1 主席:有請部長。
2 李部長遠:吳委員你好。
3 吳委員沛憶:部長好。大家都很關心這一屆金曲獎典禮的辦理,那一天我也在現場觀賞,從頭坐到尾。我要坦言,因為在典禮進行的過程當中,我沒有太多時間看手機,我蠻專注欣賞表演,所以一直到典禮結束,司長來跟我講,他說委員很抱歉,造成大眾的困擾,我們已經趕快請小編更正了,我想說什麼小編,才開始滑我的社群平臺,也看到了大眾對於當時巴奈在臺上的發言,你們的官網可以說是官方的臉書,第一時間沒有完整的節錄,其實大家有很多質疑,認為這個是不是涉及到政治的審查,包含剛剛部長的回答,以及文化部第一時間的說明,我們知道這不是經過內容實質審查造成的結果,可是我還是要說,你們確實有要檢討之處。也許部長還記得,上一次也是在這個地方,我正在跟你討論,也就是文化部所轄管的臺文館抄襲事件,在社群平臺上面的發布,當時我就提醒文化部,現在這個時代,每一篇小編的發文都等同於文化部的新聞稿,大眾會認為這是文化部的態度及立場,所以當時也請文化部去進行盤點究竟有多少社群平臺帳號,你們在6月17號回復給我的公文當中說明現在文化部所屬的社群帳號有三種,一種是官方社群,一種是為了推廣業務使用,第三種也就是各類獎項,我想就包括這次金曲獎。所以我還是要問,重點是在於流程,當時我有強力的要求部長,你們要去建立發文、審文、刊出的流程。我們這一次事件發生,是在當天晚上的9點23分,貼出了第一篇文章,內容是節錄的,因為每一個得獎人你們都是節錄發言,但是因為他的發言內容涉及到了政治,所以當你選擇刊登或不刊登,其實它本身確實是一種主觀上面的認定。所以大家都就開始質疑了,為什麼有些被刊登,有些沒有被刊登?我想問,第一篇發文,有沒有經過文化部的承辦人員,或是你們相關內部人員的審核或者同意?有還是沒有?
4 李部長遠:沒有,因為它不像我們過去文化部社群經營,它是一個即時發稿,所以在現場,他們是一堆人在那邊做得很快,的確我們未來要檢討,因為我們沒有人在旁邊看他怎麼發,因為他過去的經驗都是發一部分,然後就換下一段了,巴奈這段話剛好講到最後……
5 吳委員沛憶:所以在發出的時候,文化部沒有任何一個人看過?
6 李部長遠:是,我非常確定。
7 吳委員沛憶:可以確定?
8 李部長遠:對。
9 吳委員沛憶:好。部長,但是你們在6月17號回復給我的公文,就是我過去詢問你們,文化部對於你們所管轄的這些社群帳號,你們建立的SOP是什麼?你們告訴我,剛剛上述的三種帳號,包含了辦理各類獎項、社群,這三種發文,都需經過機關內主責單位同意發布,這是你們回復給我的公文。也就是說,這一次小編發布文章,按照你們文化部應該要的流程,是需要你們內部的人員看過並且同意的,部長,我的理解有錯誤嗎?
10 李部長遠:好,我想請次長解釋一下。
11 徐次長宜君:跟委員報告,當時答復委員是說一般的,我們每天會有一個一般貼文,但是像金曲獎這種獎項,因為它是從29屆開始有一個小編的小組,所以這是一種典禮的即時服務,所以這種類型其實不會經過文化部這邊的審查,它會由小編團隊即時的做這樣的服務,那一類的部分就不會在我們回復委員的這種一般貼文……
12 吳委員沛憶:部長,之所以要建立SOP,就是你不能有太多的例外嘛,倘若每一個都是個案、每一個都是例外,我們不需要流程啦!所以我還是強力的要求,你們要去把流程確實的建立,並且確實的落實。倘若我們6月再討論這一個流程,你們文化部管轄的各類帳號,包含了辦理典禮帳號的發文流程,你們有確實建立並且設想到,也有落實執行,我想這次的意外不會發生。
13 李部長遠:對,對。
14 吳委員沛憶:所以這一個流程,什麼時候可以澈底的檢討?7月底以前我們完成一個澈底的檢討,好不好?
15 李部長遠:OK,好。
16 吳委員沛憶:另外,關於音響設備,技術層面也很多人討論過了,我還是要講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因為我也去參加過我們文化部跟北流、高流一起推動的記者會,我們現在很大的一個任務,就是要把我們臺流、臺灣的影視音人員及產業,把這麼優秀的內容文化輸出到國際,我們要出海。但是我們國家辦的典禮出現這麼嚴重的技術錯誤,這不只是我們社會大眾在看,國際的產業市場也都在看,這是我們文化軟實力的其中之一,演唱會絕對不只有臺上的表演者,整個團隊都非常的重要。
17 而我們這次的承辦廠商台視也有發表一個公開的聲明,其中有兩點我認為很重要,也希望文化部後續要持續來督促的,一個是說明這次的音響承辦公司出了哪些技術層次的錯誤;第二個,台視提到,未來對於協力廠商會更加的嚴謹。一個典禮舉辦,我相信協力廠商不只一個,非常的多,文化部有合約的是跟台視的合約,但是整個典禮的舉辦有賴所有協力廠商的品質。所以今天我們召委有提出一個臨時提案,關於整個典禮舉辦相關這些單位的檢討,也是要請你們再提出來。
18 李部長遠:好。
19 吳委員沛憶:接下來要跟部長討論的是中正紀念堂。因為國防部有提到,要把我們三軍的崇敬儀式撤除,移到廣場,我想請問部長你的看法?
20 李部長遠:這個事情其實講了很多年,關鍵卡在國防部,最近國防部表達不堅持絕對不能動,那就給了我們一個可以討論的空間。我前面也講過,對於中正紀最重要的是未來到底我們要把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東西?可是目前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對於威權、對於去個人崇拜,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議題,所以三軍儀隊到底能不能在本堂操作,這個已經被討論了很久。最近我非常積極的跟國防部討論了很多遍,到底他們要怎麼樣改成另外一種方式,在中正紀念堂的廣場或者是考慮這些儀隊他們的動線、觀眾的看法,已經討論非常多次了。雖然本來我們轉型正義的會議是在10月份,我個人希望快一點有決定,然後做出一個讓大家還算滿意的一個結論。
21 吳委員沛憶:是。三軍是不是要取消崇敬儀式,當然國防部的看法至關重要,其實文化部也無法決定,但是你們主管的是整個園區。因為現在有一種討論是把他們移到廣場,也可以來促進我們的觀光,但是我想要講,國軍是不是最適合來做文化展演、推動觀光的主體呢?因為最近我們國防部才在討論取消演習的劇本,取消踢正步,就是要進行國軍形式主義的廢除,希望讓他們朝向更有功能性的實戰訓練。所以在文化部兩廳院廣場裡面,其實我們過去也有相當多的藝文演出,也有商業合作,但是它不如兩廳院內部是一整年檔期通通排滿的,我認為我們對於兩廳院廣場的文化展演,如何也來結合城市的觀光,文化部應該可以有更積極、更多的規劃,部長認同嗎?
22 李部長遠:我認同,但是他的操演是屬於中正紀念堂這一邊的,兩廳院文化廣場又是另外一個不同單位,所以我們現在考慮的只有中正紀念堂這一塊,所以他在哪裡操演,我們還在考慮中。
23 吳委員沛憶:是,但是我要講的是,整個我們園區的轉型,不能只靠移動儀隊的位置。
24 李部長遠:沒有錯,我剛剛……
25 吳委員沛憶:文化部本身,我知道你們最近關於中正紀念堂100種想像展覽在各地巡迴演出,那個展覽我也去看過,我覺得非常好,因為我們園區本來就應該要更貼近我們當代的都市計畫,有非常多我們優秀的設計師在這裡提出他們想像的競圖,但是文化部自己也要做出更多的論述。
26 最後一分鐘的時間,今天我們也要關心的是文資保存,我的選區臺北市中正、萬華區占了臺北市古蹟大概有將近一半,一般我們想歷史古蹟哪裡最多?都會以為是我們召委的選區臺南,結果一算下來,其實臺北才是最多的,尤其中正、萬華區又占了一半。部長,因為過去你也在臺北市文基會服務過,所以我想要有一個提議是,在我們的中正區裡面,因為古蹟非常的多,有非常多中央的文化場館,比如說我們臺博館、史博館,也有很多我們臺北市政府轄館的文化場館,我認為這裡非常適合來推動一個國家級的藝文廊道。例如說我們各個單位在舉辦館方的活動的時候,是不是可以結合社區?是不是可以不僅有單點的,而是點加點可以串連成一個帶狀的行程,這個部分,我希望中央文化部是不是跟地方政府臺北市文化局有更積極的討論,未來可以來推動相關的合作?
27 李部長遠:這個沒有問題,其實跟委員報告,我自己就出身在萬華,我對萬華四周有什麼宮廟我都很熟,然後中正區現在很多日本房子也在重建,它的確已經變成是一個古蹟跟歷史建物最多的地方。所以包括我們文化部自己所擁有的一些館所也非常多,我們如何去規劃成一個從點、到線、到面的一個文化園區,我想我們會很容易就做出一個規劃。
28 吳委員沛憶:好,謝謝。
29 李部長遠:好,謝謝。
30 主席:謝謝吳沛憶委員,部長請回。
31 我們接下來先休息5分鐘。
32 休息(10時50分)
33 繼續開會(10時57分)
34 主席:現在繼續開會。
35 接下來請郭昱晴委員質詢。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136
meet_id 委員會-11-1-22-18
speakers ["林宜瑾","洪孟楷","柯志恩","萬美玲","羅廷瑋","葛如鈞","陳培瑜","林德福","吳沛憶","郭昱晴","張雅琳","陳秀寳","吳春城","葉元之","黃國昌","范雲","鄭天財Sra Kacaw","徐富癸","林倩綺","林楚茵"]
page_start 69
meetingDate ["2024-07-03"]
gazette_id 1136901
agenda_lcidc_ids ["1136901_00003"]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8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文化部部長李遠列席就「『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40年有餘,修復體系翻新升級」進行專題 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6901_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