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4026

廖先翔 @ 第11屆第1會期交通委員會第16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廖委員先翔:(14時28分)謝謝召委,那麻煩我們部長。
1 主席:請李部長。
2 李部長孟諺:委員好。
3 廖委員先翔:部長好,前幾天國際上非常知名的企業家,也是在我們臺灣出生的黃仁勳回到臺灣來,帶起了臺灣一股AI的浪潮,他誇獎我們臺灣其實就是一個AI島,我們在世界AI產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實長久以來,我們臺灣的政府,中華民國政府,長期以來好像都跟產業脫鉤,就是產業發展的非常科技化,但是我們的各部門,常常落後我們的產業非常多。我不曉得部長接任交通部長之後,包括黃仁勳來了之後,你有沒有思考過,我們交通部有沒有哪些業務,可以利用AI的科技來提升我們的服務品質?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
4 李部長孟諺:是,我舉個例子,譬如說我們高速公路的匝道儀控,現在就有利用相關的177大數據,做人工智慧的演算,來決定儀控的秒數。另外,在定位系統方面,高鐵、臺鐵定位系統其實也把最佳化的定位方式置入。我想,後面還有很多其實是我們可以來努力的。
5 廖委員先翔:其實,第一,我一直想呼應部長所講的第一段,就是利用影像判斷的方式設置高速公路的儀控,這點可能高速公路局有在做了。
6 李部長孟諺:是。
7 廖委員先翔:至於平面道路等地方政府的交通設施呢?其實大家常常會講,地方的交通非常……可能算混亂、壅塞,交通部有沒有思考過?我在第一次競選議員的時候就提出了智慧交通的概念,但後來發現地方政府根本沒有能力做這件事情。交通部有沒有在思考,就這件事情協助地方政府,將地方的路口號誌利用影像判斷作秒差調整?或者是在行人穿越的部分,有時候行人按了按鈕好久,但為了跟前後路口號誌連貫,可能過了兩分鐘都還不能過。對於這樣的情形,交通部有沒有辦法把影像辨識系統導入到地方落地?
8 李部長孟諺:現在我們有協助各縣市政府建立它的交通行控中心,而這個行控中心就包括針對整個車流用AI攝影作車流演算,對紅綠燈作最佳化處理。另外,現在各個路口中,其實很多路口已經開始作科技執法,而科技執法也是用攝影機研判,比如說車輛有沒有禮讓行人。我們現在不是規定車輛至少要離行人3公尺、3個枕木的距離?這些影像就是利用AI判斷車輛有沒有違法,可以減少警察要在路口執法的負擔。
9 廖委員先翔:那麼針對號誌這部分,我再追問、詳細了解一下。號誌部分現在還在沙盒實驗嗎?還是已經開始能普遍讓地方政府運用、整體路網都能夠有這樣的服務?
10 李部長孟諺:我請司長跟您報告,比較詳細。
11 黃司長新薰:跟委員報告,事實上,從106年開始一直到現在,都已經上線,您剛剛所垂詢的路口部分,確實已經用AI的CCTV作影像辨識,再傳到智慧交通管理中心,透過這樣的判別之後,再下傳到路口的號誌控制器裡面,把綠燈的秒數讓給車流比較多的部分。
12 廖委員先翔:行人的部分有嗎?
13 黃司長新薰:啊?
14 廖委員先翔:行人的部分?
15 黃司長新薰:行人現在也有,甚至除了十字路口之外,因為部長的要求,我們在非號誌化路口這一塊也裝了剛剛講的這套警示系統,未來會普遍到全臺灣都會有。
16 廖委員先翔:大概一年編列?以今年來說,一年大概編列多少預算在補助地方政府update系統?
17 黃司長新薰:一年的話,全國現在大概是編了4億。
18 廖委員先翔:4億嗎?
19 黃司長新薰:是。
20 廖委員先翔:好。有沒有預估如果要全面普及的話,大概需要多少經費?
21 黃司長新薰:因為這部分比較重,大概6成會用在這個部分。
22 廖委員先翔:6成?
23 黃司長新薰:對,4億裡面有6成。
24 廖委員先翔:我是說,如果全臺灣的號誌系統都要作……
25 李部長孟諺:全國更新。
26 廖委員先翔:全國更新的話?
27 黃司長新薰:如果全國更新,我們可能還要再作統計。不過,每年我們都將這個列為重點……
28 廖委員先翔:重點項目?
29 黃司長新薰:對、是。
30 廖委員先翔:好,那就再麻煩交通部繼續加油。
31 另外,我們討論一下雪隧塞車的問題。關於雪隧,其實之前我跟召委去勘查過,就是端午節之前,清明連假的時候。那時候高公局說與其提高速限的功效跟取締龜速車,其實以整個交通的流暢來說,要求龜速車加速對於整體車流量與行進速率會有比較大的幫助嘛!對不對?
32 彭副局長煥儒:跟委員報告一下,尤其是北上部分,常常有人稱的路隊長,那就是龜速車,其實它的下游是沒有塞的,所以如果能夠取締它……
33 廖委員先翔:對,但我們現在要取締路隊長非常困難嘛!對不對?
34 彭副局長煥儒:對。
35 廖委員先翔:其實現在有個東西叫做區間測速機制,一直以來民間反彈都很大。其實區間測速沒有什麼問題啦!最大的問題在於主管機關常常設定不合理的限速、固定的限速,大家才會反彈區間測速。交通部有沒有考慮過用區間測速取締路隊長?
36 彭副局長煥儒:目前對於龜速車比較沒有辦法用區間測速,不過我們會把……
37 廖委員先翔:為什麼?理論一樣啊!
38 彭副局長煥儒:在雪隧部分,我們會特別針對龜速車顯示,將車號……
39 廖委員先翔:但我知道現在沒有啦!我知道現在沒有嘛!那未來可不可以?
40 彭副局長煥儒:這個……慢速車部分涉及的比較多,有可能因為下游也已經壅塞了。
41 廖委員先翔:當然啦!當然會有一些例外情況要排除嘛!
42 彭副局長煥儒:是、是、是。
43 廖委員先翔:但像是雪隧裡面沒有辦法變換車道,至少跟前車差了幾秒、也就是差了超過一定秒數以上,又用了過多時間在隧道內,可能就是一個取締要件、就可以取締嘛!如果是前車慢,我們當然也會慢嘛!好不好?我希望你們考慮一下。
44 彭副局長煥儒:OK,那我們再跟執法單位研究一下。
45 廖委員先翔:你們評估一下啦!看看是不是能在一個月內考慮一下用科技執法方式改善雪山隧道龜速車的問題。
46 彭副局長煥儒:是。
47 廖委員先翔:好不好?一個月?
48 彭副局長煥儒:好。
49 廖委員先翔:好,那就以上兩個問題再麻煩交通部。謝謝。
50 李部長孟諺:謝謝。
51 主席:謝謝,廖先翔委員發言完畢。
52 現在請王美惠委員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82
meet_id 委員會-11-1-23-16
speakers ["李昆澤","黃健豪","林國成","林沛祥","林俊憲","何欣純","陳素月","葉元之","陳雪生","邱若華","徐富癸","許智傑","蔡其昌","魯明哲","陳俊宇","鄭天財Sra Kacaw","黃仁","陳亭妃","牛煦庭","洪孟楷","羅廷瑋","鍾佳濱","游顥","傅崐萁","陳培瑜","羅智強","楊瓊瓔","洪申翰","廖先翔","王美惠","林月琴","陳冠廷","邱志偉","翁曉玲","莊瑞雄","林楚茵","涂權吉"]
page_start 1
meetingDate ["2024-06-13"]
gazette_id 1136201
agenda_lcidc_ids ["1136201_00002"]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交通委員會第16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交通部部長李孟諺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6201_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