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林委員宜瑾:(10時29分)謝謝主席,有請次長。 |
1 |
主席:好,次長。 |
2 |
葉次長丙成:委員好。 |
3 |
林委員宜瑾:次長好。首先要跟你探討的是,本席的母校東吳大學這兩天傳出一個事件,有人發現東吳大學在中國的社群軟體小紅書上有開一個帳號,這個帳號的第一篇發文就介紹東吳大學跟蘇州大學是同根同源的大學,提到臺灣的時候是稱臺灣地區,不曉得次長有沒有注意到這件事?那學校端……沒關係,等一下再請你回答。那學校端的回應是說,這個小紅書帳號是委託上海的教育機構經營的,雙方還沒有正式簽約,這個文章的文字也沒有經過校方審核。就本席瞭解,我當然很清楚在少子化的趨勢之下,我們要拓展生源,勢必要往中國去招生,可是這樣子自稱為臺灣地區,就有矮化主權的疑慮,所以請教次長,我們允許臺灣的大學自我矮化然後去中國招生嗎?或者你有什麼樣的方法來規範這些招生的同時也可以兼顧臺灣的主權,次長? |
4 |
葉次長丙成:我想對等尊嚴是我們認為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即便他今天委託的是對岸的民間機構,我想大學也應該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上面有所注意。 |
5 |
林委員宜瑾:所以教育部應該要跟我的母校去做一些…… |
6 |
葉次長丙成:這部分我會來瞭解到底這整個脈絡是什麼?然後我們會確認這裡面有沒有一些他們應該要改進的地方。 |
7 |
林委員宜瑾:好。再來,要跟您請教的就是剛剛沛憶委員也有提到北藝大的問題,北藝大除了宿舍問題以外,最近還傳出校長把標案標給自己的兒子,這個疑似違反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而且學生還質疑校長室的裝潢像美術館一樣,而非校長自己說的像倉庫。比起校長室裝潢那麼華麗以外,還有剛剛沛憶委員也有提到助教費的問題,從每個月的6,000砍成3,000塊,我想這樣的爭議其實不斷,您說禮拜二要去嘛? |
8 |
葉次長丙成:不,已經去過了,我們這禮拜、前兩天已經去調查過了。 |
9 |
林委員宜瑾:這禮拜二去過,那是單純瞭解宿舍問題? |
10 |
葉次長丙成:沒有!還有包括前面談到有沒有違反利益衝突這件事情。 |
11 |
林委員宜瑾:那有關校長室的裝潢,而且校長室的裝潢標給自己的兒子這件事情。 |
12 |
葉次長丙成:不是裝潢,是翻譯出版品的案子給他兒子,這部分我們去調查、看這些事證,我們對這件事情確實有疑義,所以我們已經把這件事情移請監察院來做後續的調查。 |
13 |
林委員宜瑾:好,我想這個要特別監督一下喔! |
14 |
另外,我想跟你提到,AI教父黃仁勳現在來臺灣掀起一陣旋風,特別是他來臺灣演講的時候點名了17所的合作夥伴大學,被點到的學校都非常開心,等於是站在AI浪潮的浪尖上。我想大家搶搭AI的浪潮,當然學生也不例外,所以現在很多學生都搶著要念資通訊相關的科系,原本一些比較熱門的管理、外文這些科系現在紛紛出現缺額,更不用說人文社會領域;連港澳生來臺灣念書,現在也都往這個方向有高度興趣。從教育部2023年的學校基本概況統計結果來看,就讀科技學生數本來的占比是46.9%最多,社會類是34.1%,人文類只有18.9%;跟2018年相比,那就真的有差喔,科技類的比例就增加了3.6%,可是社會類跟人文類都下降。如果從STEAM領域的學生數占全體大專院校比例來看的話,近5個學年也是增加了2.8%。 |
15 |
那我從高中端來看,南一中、北一女、建中的人社班都因為招生不足而走向歷史,當然也因應新課綱,所以人社的內容有融入了日常的課程,可是之前高中類似語言資優班或者人社班都很多學生搶著要進去,可是現在都沒有了。 |
16 |
所以我覺得這個現象我們必須要來正視,學生搶著念資通訊的相關科系,除了要搭AI發展的浪潮以外,我想更現實的因素就是「錢」途,這個錢途的錢是金錢的錢,因為我們如果從媒體整理的新鮮人入行薪資來看,入行薪資的地板大家可能差不多,可是天花板就差很多,理工科系的薪資大多是高於人文科系的,我想這個部分當然會造成很大很大的影響。 |
17 |
我覺得在發展AI的同時,我們不能偏廢人文科系領域的發展,所以昨天鄭部長也有提到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如果沒有人文的素養跟哲學的思考,對科技文明不一定有好處,人文社會的人才也很重要,我知道您是來自理工領域的,您也以創新的教育思維著稱,所以要怎麼樣讓人文領域在AI這個浪潮中穩住陣腳,不被淹沒,不曉得您有什麼樣的看法? |
18 |
葉次長丙成:跟委員報告,我們認為人文很重要,特別是在AI的時代,這是更重要的,因為AI很會解問題,但什麼問題對人類社會很重要、什麼問題值得解,這其實只有人才知道,而且這要瞭解人,所以為什麼我們在剛才的專報裡面提到我們現在要推動跨領域,跟委員報告,像我在臺大教書的時候,臺大最多學生選的輔系是社會系,所以其實你會發現到很多同學可能是念電機系,像我們電機系有好幾個學生都選社會系當輔系,所以這是為什麼我們要推動彈性學制的概念,舉個例子,我前面講到臺大像校學士的概念,它就是把科系切分成很多小的領域專長,如果說我今天不想被科系綁住,我可能想要懂一點資訊,我選個資訊專長,我想要懂一點心理,我選一個心理領域專長跟經濟領域專長、跟社會領域專長,他這樣就可以拿校學士畢業。 |
19 |
所以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是跨領域的,他今天可能有一到兩個專長領域跟理工有關,但是他會有其他兩個到三個領域專長是跟人文有關,我們想要推廣、推動這樣的彈性學制,就變成人人都要修人文,不是只修人文科系的學生需要修人文,這是我們要推動的方向。 |
20 |
林委員宜瑾:好,期待次長在這部分好好推。再來是高教人才斷層的問題,因為時間到,我簡單講,現在大專院校師資大部分是高齡化,根據很多統計數字,我們都看得出來,除了少子化,我覺得會在所謂高教師資繼續任職的,為什麼會高齡化?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進來?我覺得還是所謂的薪資問題,如果在產界的話,昨天我在經濟委員會也有請教過您,在產界的話,除了薪資以外,其實他還有很可觀的年終獎金,那在學界就沒有,就很死薪水,而且學界的薪水又不高。 |
21 |
所以在這一部分,您怎麼樣去突破?還有我們可能要去國外攬才,就是來臺灣的學校教書,那你有沒有什麼配套?像有沒有提供住宿,或者他的孩子來這邊就學等配套方式,這部分你有沒有想過?次長。 |
22 |
葉次長丙成:我想主要就像委員剛才提到,薪資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所以我們現在就是從彈性薪資這邊下手,也給教授們加薪,另外為什麼會有這個重點科技學院?就是把產業也拉進來,產業也迫切感覺到如果高教人才在老師這部分斷層,對它也會有所影響,所以他們也會挹注資金進來,讓老師的薪水有機會更高,我們就多管齊下。 |
23 |
另外,我們特別在理工領域非常重視有沒有好的博士生願意幫他做研究,確實以前博士生的生活津貼比較少,我們現在每個月4萬下去,而且這個人數其實應該還有機會涵蓋到很多,幾乎所有的非在職博士生都會被涵蓋到,所以我想這個對老師來講,在臺灣的誘因是他有機會有好的博士生幫他做研究,那會有更多人會願意回來。 |
24 |
林委員宜瑾:好,那國外攬才的部分也請提供相對好的配套,讓他們有機會能過來,謝謝次長、謝謝主席。 |
25 |
葉次長丙成:謝謝。 |
26 |
主席:接下來我們請羅廷瑋委員。在羅委員質詢完畢之後,我們就休息5分鐘,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