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3848

郭昱晴 @ 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6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郭委員昱晴:(11時17分)謝謝主席,辛苦了。有請部長。
1 主席:不好意思,請部長。
2 郭委員昱晴:部長好。
3 鄭部長英耀:委員好。
4 郭委員昱晴:我先就最近我在關心的一個社會新聞事件請教,其實跟臺師大有關,也就是狼師邱姓副教授的狀況。這件事發生在2022年11月,這名邱姓老師性騷擾女學生,在2023年5月臺師大特別重啟這個調查案件,並對這位老師做出暫時停聘的處置。但這個暫時停聘的處置一直到現在,教育部有沒有針對臺師大校方所做的停聘三年處置做出比較明確的表態?其實現在在Dcard論壇上面學生蠻恐慌的,他們表示很怕狼師又要回來了!有關停聘一事,是不是請教育部先做說明?
5 鄭部長英耀:謝謝委員關心有關學生權益,包括性平相關的議題。師大確實對這個案例、這個老師做了決議,因為調查顯示有一定的嚴重性,所以師大做出停聘三年的處置。就教育部的立場來說,我們請師大校教評委再重新考量……
6 郭委員昱晴:重新考量的意思是?
7 鄭部長英耀:這並不是輕微的,是有嚴重性的,所以我們希望校教評會能夠再斟酌,另外做出適法性的處分。
8 郭委員昱晴:也就是說不只是停聘?有可能要完全離開校園?
9 鄭部長英耀:看是終身停聘,還是說有一個比較嚴苛的,還是怎麼樣……當然,我們尊重大學自主,但是學生的受教權益……
10 郭委員昱晴:聲音要聽到。
11 鄭部長英耀:不容被打折!
12 郭委員昱晴:所以教育部就是希望臺師大再做一個更審慎的研議就對了?好,我們希望這個狼師能夠離開校園!
13 接下來我們進入校園霸凌這個議題。我們可以從教育部的統計資料上看到,111年跟110年被認為的校園霸凌樣態中,除了有所謂的反擊型,還有肢體的、關係的霸凌外,我們發現另外兩種霸凌的型態有增無減,也就是言語霸凌跟網路霸凌!不管是師對生,或生對生,其實在言語霸凌跟網路霸凌的比例是增高的。現在還有另外一種狀況,我們鼓勵孩子能夠說出他們被霸凌,或鼓勵孩子說出來誰被霸凌了,在我們鼓勵他們勇敢說出來的狀態之下,其實有很多人發現有所謂的微歧視,也就是輕微的歧視,甚至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而這也有可能發生在師對生上!像外貌、家庭狀況,甚至種族,甚至有一成的兒少會認為自己的性別氣質是跟別人不同的,這也有可能被當成生對生,或者師對生而產生所謂微歧視、微霸凌的現象。就這部分我想請教教育部,因為我們聽到有太多類似的例子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周遭。前一陣子藝人楊皓如的女兒在班上被老師說,你是恍神一號。女兒寫作文時把這部分寫出來了,寫出來之後引起很多人的關心,覺得老師這樣子對學生貼標籤的確有一些不妥。所以教育部怎麼樣協助第一線的老師來做因應,不要讓第一線的老師也成為微歧視或微霸凌的加害者。這部分教育部有沒有什麼樣的因應措施?
14 鄭部長英耀:謝謝委員關心。確實,對於微歧視,過去學術界歸納為關係的霸凌,即從語言上的冷漠、忽略到酸言酸語的方式。我認為我們應該落實班級輔導與教學,甚至可以有人文藝術課程或班級輔導,看怎麼樣用角色取替來培養同理心,設身處地去理解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人心裡真正的狀況,從而能夠感同身受,我相信這是有效的。
15 郭委員昱晴:剛剛有很多委員特別提到,包含召委也特別提到學輔法的修法,尤其我們一直都很關心的輔導人員人力不足的問題。我們知道第一線的老師必須面臨一班有二、三十個學生,而私校更可能有四、五十人,這些都有可能,所以他們的loading其實是很重的。有關校園霸凌的樣態,不管是生對生、師對生,也有少數是生對師,這個也是霸凌,所以我們不僅要同步,更要關心第一線老師的心理與責任狀態……
16 鄭部長英耀:對老師心理的支持,包括給他們許多的協助,我們會有許多的教師增能跟研習心理……
17 郭委員昱晴:就這部分,我想其實每一個人都關心,畢竟孩子都在校園裡頭,他們也許每天都在經歷這些。另外,我想請教教育部「疑似霸凌案件」。所謂的疑似,就是有通報疑似霸凌案件,但最後的成案數,即被確認數的比例其實是非常低的。但報案量,也就是被學生或被老師認定為校園霸凌的案量是很高的,但最後成案的比例相對的來講是很低的。
18 從這個表格當中我們會發現,既然霸凌的狀態不管是疑似案件或確認的案件,其實它都是有可能再增加,但確認數卻是逐年的下滑。那我又想要問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前一陣子我看到桃園私立高中的一段影片,是女生霸凌女生,當場就是要剪頭髮,校方處理的態度是說雙方家長已經和解,雙方已經和解,這明顯的跟被霸凌者他們家長所說出來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校方的態度非常非常的重要,我們發現有很多霸凌的事件在校方處理的態度積極與否,決定了這孩子將來的一個狀況。因為自殺率是提高的,我們必須講很殘忍的數字,尤其是衛福部在2024年的1月特別有統計過,這三年來兒少自殺率的比例上、人數上,這三年創下了新高,這個部分其實我們是非常非常的擔憂,就校方的部分,我們怎麼樣來讓學校能夠及時的處理、適當的處理,縮短處理的速度,才能夠避免很多悲劇的發生,這個部分我想請教一下部長。
19 鄭部長英耀:是的,我想原來疑似的部分,如果是霸凌或者攻擊,那很明確的造成傷害,大概在認定上比較不會有一些問題,但青少年在許多的一些嬉戲,當然它有模糊的界限,所以可能會造成疑似,到判定上會減少,但我也非常同意委員所說的,本來我們希望教育的現場回到人際關係的互動,他能夠回到正常的學習,能夠修復情感,我想那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但是我們現在的推動方式,只要任何一方有覺得他不願意和解,那個就立即終結,就進入到這一個……
20 郭委員昱晴:我比較想要表達的意見就是說,既然學校的霸凌有可能會導致孩子自傷或者是自殘,甚至於所謂自殺的狀況,那我想自殺的預防在校園的推廣是極為重要。
21 鄭部長英耀:是。
22 郭委員昱晴:既然是要預防為前提,可是當學校的老師,第一線老師說這沒關係啦!這是小事啦!或者是說哎呀!你怎麼連這樣都沒有辦法克服的時候,當孩子遇到事情,老師直接對他說出這樣子的話,他要怎麼求救?他會覺得他求救根本沒有用啦!所以其實這個部分,我們教育部要再努力好嗎?
23 鄭部長英耀:我們必須要來加強老師這方面的一些知能,確實當學生在傳遞訊息的時候,絕對不能輕忽,因為它真的有可能成真。
24 郭委員昱晴:所以校方的態度很重要、老師的態度很重要。
25 鄭部長英耀:老師的增能我們會來加強。
26 郭委員昱晴: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當然還有一些題目可能來不及問完,沒有關係,我們下次還有機會,謝謝部長,謝謝。
27 鄭部長英耀:委員可以隨時把對教育的期待、指正,隨時讓我們知道。
28 郭委員昱晴:好,沒有問題,謝謝部長、謝謝主席。
29 主席:謝謝郭委員。
30 接下來我們請葉元之委員。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272
meet_id 委員會-11-1-22-16
speakers ["柯志恩","洪孟楷","葛如鈞","陳培瑜","羅廷瑋","陳秀寳","吳沛憶","林宜瑾","郭昱晴","葉元之","吳春城","張雅琳","黃建賓","林德福","林倩綺","陳俊宇","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范雲","黃秀芳","邱志偉","楊瓊瓔","萬美玲"]
page_start 207
meetingDate ["2024-06-12"]
gazette_id 1136201
agenda_lcidc_ids ["1136201_00005"]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6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教育部部長鄭英耀、法務部、內政部警政署列席就「如何有效防制毒品入侵校園及減少霸凌 案件」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6201_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