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3762

陳秀寳 @ 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5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陳委員秀寳:(10時37分)謝謝主席,請文化部李部長。
1 主席:有請李部長。
2 陳委員秀寳:部長好。
3 李部長遠:委員好。
4 陳委員秀寳:前陣子有許多臺灣藝人到中國表演的時候對於政治局勢做表態,也引起軒然大波,到現在還是很多民眾在關心,當時文化部這邊有回應說這種事情絕對不會發生在民主自由的臺灣,這句話本席予以肯定,也就是我們文化部的這個態度。相對來說,過去我們都認為透過文化、音樂的交流可以增進中國人民對臺灣的認識,進而瞭解並尊重臺灣的不同,但是從這些表態的事件來看,事情並不是我們想的那個樣子。部長,你認為我們對於這些不屈服、不表態,或是表達守護民主自由的這些藝人是不是應該給予鼓勵?
5 李部長遠:當然,今天我願意來當文化部長,其實第一個就是希望改善整個臺灣的文化生態,包括電影、電視、文學、繪本、戲劇,我們投注了比過去更多的經費,我這兩天還跑去拜會國家發展委員會並爭取更多的預算,其實就是希望臺灣本身的文化人也好、藝人也好,可以在這個地方得到一個表達、表演的機會,而且臺灣相對於中國,差別在於各種題材都是非常自由的、非常自由的各種題材,可以有多元的表達。包括香港有很多電影工作人員也來到臺灣,因為他想尋求一個更自由的環境可以創作,對於這一點我滿有信心的,因為我個人發現目前臺灣的文化工作者,包括電影、電視、戲劇、文學的能量已經非常飽和,只要我們願意給他環境,他就可以做更好的作品。
6 陳委員秀寳:謝謝部長,我們國家提供給這些藝人,包括文化創作者,一個自由、安全的空間讓他們可以自由發揮。但是我們是不是可以再用其他的方法讓更多臺灣藝人或是世界各國的藝人願意站在守護民主自由的臺灣這一邊?例如我們是不是開闢節目,或者讓我們的藝人有更多國際舞臺的空間呢?我們文化部是不是有思考過怎樣去做規劃?
7 李部長遠:有,其實我們現在有很多預算是用在國際合作,希望我們的演員、我們的戲劇可以出去,然後他們也可以進來投資,所以目前我們跟過去的最大差別就是我們每一部電影或戲劇都有兩、三個國家在合拍。
8 陳委員秀寳:好,謝謝部長。其實我提到這個議題並不是預設仇中的立場,而是希望國跟國之間要互相尊重、各自安好,但是我們面對中國,不管在國際的會議上、賽事上都有各種不合理的打壓,我們還是要有我們自己的志氣喔!謝謝部長。
9 接下來請教部長,媒體報導嚴家淦紀念協會遭指八年前以修復故居為由,由文資局出面向臺銀無償借用鄰近兩處古蹟來暫放文物,並且已經二度續借之後仍然拒絕遷出,文資局這邊回應是陸續都有溝通,針對古蹟遭到無償占用這個部分,請問目前溝通的狀況怎麼樣?
10 李部長遠:這個已經八年了,但是距離我們修好還有兩年半,文資局必須跟臺銀繼續借自由之家來擺放文物,文物大概有一、兩萬件。所以我們現在的角色是,第一,我們要保護那些文物;第二,我們要趕快做資產活化;第三,我們要尊重所有人民可以早日使用這個地方、欣賞這個地方,而且回憶歷史。所以……
11 陳委員秀寳:謝謝部長的回應,這也是我今天質詢這個議題的重要,也就是對於這個古蹟保存,我們該做的努力跟我們什麼時候可以開放給民眾參觀,這個事宜攸關到民眾的權益。我們還有兩年半,剛剛部長說還有兩年半嘛?
12 李部長遠:對。
13 陳委員秀寳:在這兩年半裡面,除了古蹟修復的部分之外,這五年來,這個協會有取得文資局超過2,200萬維護臺銀兩處古蹟的標案,關於這兩處古蹟的維護,現在進行得怎麼樣?
14 李部長遠:我是不是請文資局的局長來跟你回答?因為這個案子已經做了8年了。
15 陳局長濟民:報告委員,關於自由之家跟大同之家,我們借來之後還是善盡保護古蹟的責任,所以我們裡面的清潔維運也都是照古蹟的標準去做維護,至於那些標案都是公開招標。
16 陳委員秀寳:我沒有質疑它是不是公開招標,我是說既然它標到了這樣的標案,裡面維護的狀況如何、進度如何,什麼時候可以開放給民眾參觀,是不是會後你給我一份書面報告,好不好?
17 陳局長濟民:好。
18 陳委員秀寳:這個部分我要提醒文資局,既然已經認定是國家的古蹟,應該要很積極地來辦理相關的事宜,不應該由協會長期來占用,希望文化部跟文資局你們可以正視這個問題,會後要給我報告。
19 接下來關於生成式AI的規範,我要請教部長,本席從去年就一直很關心生成式AI在文化藝術方面應用所產生相關的問題。從生成式AI發展以來,已經迅速地在各個領域都很大方面的在使用,之前有歌手使用AI創作想要參加金曲獎的爭議之後,也發生了美術比賽的參賽者使用AI創作的情形,顯見AI使用亟需相關的指引規範。但是從本席上次質詢之後,文化部一直到5月13日,才發了一個文化藝術應用生成式AI規範策略規劃的藝文採購案,所以文化部是現在才開始研議嗎?而且這個履約的期限是到明年114年5月,還有一年的時間,到那個時候我們才能提出生成式AI的規範嗎?部長。
20 李部長遠:請次長回答,因為這個問題真的是蠻複雜的。
21 陳委員秀寳:好,請次長。
22 李次長靜慧:謝謝委員的垂詢,的確上次委員有提到生成式AI我們該如何規範,包括它能不能參加我們的金曲獎等這些獎項的資格問題。目前為止,我們是先拒絕AI生成的作品有參展資格,這個部分先確認,可是未來AI的發展,因為現在國科會也正在擬定所謂的AI發展基本法,我們那天有溝通,應該會跟國科會一起來研議。
23 陳委員秀寳:次長,因為這個規範的標案是到114年5月,等於還有一年的時間你們才能提出相關的規範,那麼提出相關規範之前,我們能不能先有指引?因為其實整個AI的應用發展是越來越快速、越來越廣,專家也指出現在我們很難用肉眼來辨識藝術作品是不是AI的創作,這部分我們文化部也要有所因應啊!未來在相關的藝文比賽,文化部要如何協助評審去辨識是不是有使用AI的這個狀況,你們如何協助?有指引可以先給這些使用者跟評審者,讓他們有這個依據嗎?
24 李次長靜慧:委員的這個交付,我們來研究看看怎麼樣提早做出指引的部分,讓縣市政府或者是各級舉辦活動的時候可以參考。
25 陳委員秀寳:謝謝次長,在我們正式的規範公布之前,這個指引要先有,讓相關的單位可以有一個參考的依據。
26 接下來就今天的專報就教部長,根據文化部的國家語言發展報告顯示,民眾在小時候第一個會說的語言是台語,但是調查也顯示目前40歲以下使用台語的人口,聽跟說的能力已經剩不到一半,顯示台語的語言流失隨著年紀也快速的增加,明顯已經面臨傳承的危機。尤其是現在的孩子,因為他們長期比較有機會去接觸到像抖音這類的短影片,不要說台語啦,其實連日常一些國語的生活用語都已經慢慢被取代。部長也說,抖音裡面有一些短影片其實也是認知作戰的一部分,代表文化部你們也有發現國語及台語的流通是潛藏著危機。部長,我要請教,文化部目前有沒有研議任何措施來強化國語及台語的使用及傳承?有沒有跟教育部研議,如何防止日常用語漸漸被取代的這個現象?
27 李部長遠:我請次長回答。
28 陳委員秀寳:好。
29 李次長靜慧:怎麼樣讓台語使用的語彙能夠恢復、理解,然後增加它的使用比率,其實這就是一個環境建置的問題,所以我們接下來會推出的包括台語家庭,又或者我們鼓勵運用網路、社群、媒體或影音媒體,能夠更多地製作台語類的節目,讓大家接觸台語的機會越來越多。在接觸台語的時候,我們當然希望它在內容上使用的是一個比較正規的、傳統的台語的字彙,而不是像我們現在常常說台語的時候,其實是用華語來翻譯台語,不是用台語本身以前的用詞。所以這部分我們會在補助的項目裡面,去跟這些接受補助的單位,讓他們……
30 陳委員秀寳:其實就像次長您說的,使用台語的環境非常的重要,除了接觸台語,也要有使用台語的機會,而目前我們國家語言發展報告裡面也將台語列為有傳承危機,就是有明確危險的本土語言。平常我們在菜市場買菜,日常生活中,可以發現使用台語的主要的人口其實真的也是比較年長的民眾,甚至可以發現從2歲、3歲開始學講話到30歲的這些年輕人,對台語的使用度非常的低,甚至聽不懂或是聽了還一知半解。因為我們現在講的話,我們可能馬上聽到就知道是什麼意思,可是聽台語他們還要翻譯一下,還要愣一下把它轉譯過來。這個部分剛剛講到就是除了我們要接觸台語,我們還要有機會去使用它。目前台語業務推動,由文化部跟教育部共同來負擔,業務其實分散在兩個部會,而且沒有專責的單位,其中文化部負責台語相關的部分是人文及出版司,但是人文及出版司的業務也很繁雜,而且主要的業務應該是放在出版。所以有學者指出應該設置一個台語事務委員會,專門推動台語相關發展的業務,部長您覺得呢?你認同嗎?
31 李部長遠:認同啊,因為我們目前就是朝著要成立一個語言發展的文化中心。
32 陳委員秀寳:所以部長您也認同……
33 李部長遠:我認同啊!
34 陳委員秀寳:需要一個語言發展的單位來專門負責。
35 李部長遠:我們雖然把任務交給出版跟人文司,可是我們的經費是下到每一個單位,尤其是台語臺,它占我們比例非常高。但是委員剛才講的很有道理,我們會成立一個總管台語……
36 陳委員秀寳:專責的單位。
37 李部長遠:對。
38 陳委員秀寳:其實本席是要提醒文化部,台語是列為明確危險的本土語言,對於文化部你們在推廣這些台語業務,應該要針對年輕的族群來制定推廣的方案,而且我們每4年有一個國家語言發展報告,我們一樣會藉由這個發展報告來審視推廣的成效。所以部長你也認同成立台語事務專責單位,也請你們儘快來研議這個單位如何來組成、如何來推廣。好,謝謝。
39 李部長遠:謝謝。
40 主席:謝謝陳秀寳委員,部長請回。
41 我們接下來請郭昱晴委員。在郭昱晴委員質詢完後,我們休息5分鐘。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274
meet_id 委員會-11-1-22-15
speakers ["林宜瑾","洪孟楷","陳培瑜","林倩綺","萬美玲","柯志恩","葛如鈞","陳秀寳","郭昱晴","林俊憲","張啓楷","吳沛憶","范雲","吳春城","鄭天財Sra Kacaw","張雅琳","羅廷瑋","高金素梅","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葉元之","黃仁","陳冠廷"]
page_start 207
meetingDate ["2024-06-06"]
gazette_id 1135902
agenda_lcidc_ids ["1135902_00005"]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5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文化部部長李遠、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列席就「自信臺灣深根文化軟實力 ─ 『國家語言發展法』推動成效總檢討」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5902_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