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3721

林淑芬 @ 第11屆第1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20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林委員淑芬:(10時59分)主席,各位大家午安。是不是請彭部長?
1 主席:請彭部長。
2 彭部長啓明:林委員好。
3 林委員淑芬:部長你好。到目前為止,我們衛環委員會的三個部長,看得出來你真的是相當、相當認真,這一點我還是要給你肯定。但是部長,你在新上任召開記者會的時候宣布了四大重點政策,其中一個政策是空氣品質標準的再檢討,你所使用的語言是說:會想辦法像擰毛巾一樣再擰出一點進步的可能。你是這樣說的吧?
4 彭部長啓明:是。
5 林委員淑芬:我今天就要跟你討論「如何再更用力地擰毛巾,擰出更乾淨的空氣」,我想你講這個在上任後幕僚應該已經跟你講了,在你上任以前的4月29號環境部就預告修正空氣品質的標準草案,其中PM2.5的標準,年平均值將由每立方米15微克加嚴到12微克,24小時的平均值仍然維持每立方米35微克。但是我今天要跟你講,空氣品質標準會連動到空氣品質指標的AQI,AQI不管是綠燈、黃燈、橘燈,對人民感受來講,最直接看的絕對不是你的空氣品質標準,而是看AQI指標。民眾日常呼吸防護上,我們就是依據你的AQI指標,你們在2022年委託民調公司調查,民眾感受到空氣品質變化的主要依據,除了天空目測的能見度、環境的異味還有身體到底有沒有不舒服以外,其實就是根據你們公布的空氣品質指標或監測值來作為一個依據。在這種狀況裡面,現行的AQI標準你們這次都沒有動、沒有修嘛!你們現在是空氣品質標準有一個預告要修正,但你的AQI指標目前沒有動,在沒有動的狀況裡面,PM2.5 24小時平均15.4微克/每立方米裡面都叫做良好的空氣品質,只有超過到橘燈才會對人體健康不好。
6 我今天要跟你講的是2018年國衛院跟你們共同發表了PM2.5細懸浮微粒特徵對民眾健康影響的研究,這是國衛院的本土研究,它透過減量成本和健康效益評估發現,全臺灣PM2.5的濃度減量到15微克/立方米的時候,可以避免1,843人中風,可以讓166人急性心肌梗塞避免掉,可以減少568個肺癌,712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個案可以避免發生,可以增進2萬7,210年的平均餘命,可以增進3萬0,282年的健康人生,可以節省健保29億8,000萬元。如果把它降到10微克/立方米的標準以下的話,肺癌可以避免的死亡人數是638人;在15微克/立方米的標準下,可以減少死亡345人。10微克/立方米是可以少死638人,15微克/立方米只剩下345人,我要講這個的意思是說,只差5微克/立方米就可以避免死亡人數少一倍,所以你說空氣品質標準重不重要?很重要,因為你國家的標準定在哪裡,決定了國民的健康啊!健康攸關著每一個家庭,也關係到健保的支出,所以這份國衛院的報告在2018年的建議,PM2.5對健康的影響,在相當低的濃度仍有作用,都應該要降到WHO標準年平均10微克/立方米,日平均25微克/立方米。
7 這是國衛院的報告,它還是建議我們,年平均還是應該要10微克/立方米,而日平均應該要是25微克/立方米。國衛院建議的這個WHO的標準,事實上人家WHO的標準都變了,WHO的標準變成年平均是5微克/立方米,但是一天24小時的平均是15微克/立方米,4年過去了,他們已經變了,但是我們要追上WHO的舊標準,我們都還只能看著他們的車尾燈,還是一樣在追車尾燈,部長,你說。
8 彭部長啓明:報告委員,第一個……
9 林委員淑芬:還看不到喔!
10 彭部長啓明:對,第一個,WHO是一個建議的標準,目前還沒有一個國家真的用5微克/立方米當成一個指標。
11 林委員淑芬:對啦,但我在講的時候,看上一次人家是年平均10微克/立方米,日平均25微克/立方米。
12 彭部長啓明:10微克/立方米也是我想達到的目標,但問題是,以我們現在的幾個空品區來看,花東這麼乾淨的地方也只有7到8微克/立方米;西半部這麼密集,過去8年從20微克/立方米降到十三點多微克/立方米,大概降了7微克/立方米左右,其實花了滿多錢的,我跟我同事……
13 林委員淑芬:沒有啦,沒有從20微克/立方米降到十三點多微克/立方米,北部空品區是12.2微克/立方米,竹苗是13微克/立方米,中部是16.5微克/立方米,雲嘉南是18.6微克/立方米,高屏是17.5微克/立方米。
14 彭部長啓明:對,我是說全國平均,全國大概在13微克/立方米左右。
15 林委員淑芬:你直接這樣跟高雄人、雲嘉南的人、中部的人講,他們可能也覺得觀感不太好。
16 彭部長啓明:我們當然是希望大家能夠一起降下來,例如中南部,因為它大氣的條件比較穩定,沒辦法,那個地方就很高,當然我也必須說,污染源也滿多的,所以這個就是我們要一起努力的。我現在……
17 林委員淑芬:但是你現在……他們已經預告的這個變成12跟24小時,一天平均值是35微克/立方米,你有什麼想法?
18 彭部長啓明:報告委員……
19 林委員淑芬:你說還要再用力地擰毛巾,擰出好的空氣品質,你有什麼想法?
20 彭部長啓明:第一個是,我們對未來的排放量、污染排放量的推估,以前我們是用……
21 林委員淑芬:我是在講標準,我就講這個標準!
22 彭部長啓明:標準?
23 林委員淑芬:我現在跟你講,你讓我再說一下,不好意思,因為你講遠了,而我時間有限。我的意思是說,你把15微克/立方米降到12微克/立方米,年平均量看起來好像是進步的,可是你24小時、一天的平均值仍然維持在35微克/立方米,這是什麼概念?這個概念很簡單,因為它是一個總量的概念,你一整天吸進去的還是35微克/立方米,所以根據你們上個月發布最新的112年空氣品質監測年報顯示,全臺灣平均是13.7微克/立方米,但是扣除掉陽明站、三義站、恆春站的測值以後,事實上你們的年平均濃度是14.2微克/立方米,而且都還比111年上升,111年是13.1微克/立方米,結果你們112年的濃度是14.2微克/立方米。當然,花東地區我們就不要講了,在這種狀況裡面,你們只有修正這個年平均值,對於一天24小時,你沒有修正,你這個是維持原狀,根本沒有用力擰毛巾,這樣子不算用力擰毛巾啦!看不出來有用力擰毛巾,要擰出好的空氣品質的感覺,沒有進步的誠意。
24 彭部長啓明:委員,那是4月底公布的,6月應該會再修正,我們會有一些進步的空間存在。
25 林委員淑芬:那我再跟你講AQI好了,AQI指標對應到PM2.5 24小時的平均值,將PM2.5 15微克/立方米顯示為良好,你們早已經不符合公共衛生裡面,所有學界研究的科學事實了,你們的AQI指標都不動,結果你說,24小時平均值只要PM2.5在15微克/立方米裡面的都叫做空氣品質良好,但事實上就不是啊!人家公衛的學者說,這樣子對健康的影響就很大了,所以錯誤的良好燈號,讓我們民眾誤判,也沒有因應空氣品質採取正確的應對方式,造成我們民眾的健康防護上的缺漏。
26 我要舉一個美國的例子為例,美國基於人體健康的這個研究證據,今年2月已經將PM2.5的年均標準值下修為9微克/立方米,同時在5月開始更新他們的AQI指標,PM2.5要在9微克/立方米以下才會顯示為空氣優良的綠色。依據美國環保署的說法,它說他們也是這樣做健康研究,預計調整以後,可望在2032年前增進460億美金的淨健康效益,包括防止4,500人過早死亡,避免29萬個工作天的損失,美國的國家環保局認為對健康空氣投資的每一塊美元,就會產出77美元的效益,投入資源來改善空污是增進全民健康的關鍵,尤其是跟空污相關的死亡率及慢性病,都造成我國醫療資源龐大的負擔,不要忘了,我們的氣管、支氣管和肺癌仍然是臺灣癌症死亡的第一位。我們現在講,確實就是預防勝於治療,你要在健保上支出,不如把這個錢花在空氣污染防制上面,所以在這裡呼籲政府,不要讓污染成本消耗過多的健保資源。
27 你們大氣司的張副司長以前跟媒體講過,根據國衛院的研究成果,考量到防制成本和經濟效益,所以你們修正的草案才會變成24小時、一天還是維持35微克,雖然年平均值從15μg/m3變成12μg/m3,但我們希望部長考慮的不是只有產業的經濟效益,而是應該再考慮到促進國人全民健康所省下的醫療資源負擔及健保成本,真的是隱性的成本,還有社會裡面為這種慢性病所支付的社會成本真的很高。所以部長,我是希望你在這裡可以承諾我們,用擰毛巾的方式想辦法真正的去加嚴空氣品質,包括降低PM2.5的年平均值以外,還有我剛剛講的24小時的平均值、一天的平均值,不能再繼續維持在35微克,而且跟它聯動的AQI指標也要一併調整,讓民眾真正可以瞭解當下的空品狀況,讓我們可以自己做出健康防護,可以嗎?
28 彭部長啓明:委員,我已經在擬了,再給我一點點時間,新的數據大概會出來。
29 林委員淑芬:好。抱歉,我再講一個議題,這個也很重要,跟空污也有關係,從燃煤到SRF,我們建議都應該要建置有害空氣污染物HAPs的測站,因為根據空氣品質監測站設置及監測準則,空品測站的設置和站址的選擇要反映全國性、跨縣市及空氣品質狀況為目的。所以考量要設置在哪裡,包括這個監測站要監測什麼種類,包括污染源的分布、類型、污染物的濃度等等,考量很多,所以你們的監測有很多種監測,包括一般空氣品質監測、工業區空氣品質監測、交通空氣品質監測、國家公園空氣品質監測、環境背景空氣品質監測,還有其他空氣品質監測站,甚至要瞭解特殊污染,還有建置任務型的監測站,還有光化測站、特殊工業區監測站、河川揚塵監測、大氣遙測等等。
30 但是我今天要跟你講的是,根據環保署委託中研院在2023年所做出來的112年度細懸浮微粒PM2.5化學成分監測及分析計畫指出,他們去監測很多煙道,煙道裡面測出塑化劑(DEHP),這個報告指出煙道採樣採出塑化劑(DEHP),他們提出一個疑問,這是不是跟SRF的使用有關,而且要持續去追蹤和釐清。部長,這件事情為什麼這麼嚴重,你知道嗎?資源循環燃料正在使用,而且是你的重大政策,即將要取代部分的燃煤,現在空品的測站都是為了燃煤的空品在做設置和管制,然後去因應,之後變成SRF要取代掉很一大部分,那麼你現在的測站還有檢驗的方法等等,都不足以因應資源循環燃料(SRF)所造成的空氣污染。
31 第二個,不要講固定污染源,連移動污染源,像柴油車,也會排放有害的空氣污染物,而我們國內的環境大氣對於HAPs的監測站,就是監測有害空氣污染物的測站都是設置在工業區,去監測他們的排放,但是除了我剛剛講的固定污染源以外,還有交通污染源,還有其他小型的面源,它是溢散出來的,還有都會區裡面的受體,造成民眾暴露在這種有害的空氣污染物裡面,環境部在這部分其實是沒有足夠的監測,所以我在這裡要建議環境部,要設置全國重要性的HAPs的有害空氣污染物的空氣品質監測網絡,包括設置國家型有害空氣污染物的趨勢測站,包括要選定特定區域設置區域任務型的有害空氣品質測站,要監測重要的HAPs的物種。以美國聯邦環保署來講,有害空氣污染物監測的概念書裡面就建議,其實不是建置在污染源的旁邊,而是應該要以污染源對受體的影響,所以不是建置在靠近大型污染源的測點,而應以社區、學校、鄰近污染源的受體,你的選擇是要以具代表性的測點作為測站的位置,而且要定期監測,調整監測區位,確保民眾的健康。
32 所以我今天跟你講這兩件事情就是空品標準、AQI指標,再來就是因應SRF,你們要讓它取代部分的燃煤,那你的監測、你的管制的方法其實都應該要對應出來,我認為你是認真的人,而且你就宣示說你要擰毛巾,所以我們希望部長讓我們看到你願意擰毛巾、擰出更乾淨的空氣的誠意出來。
33 彭部長啓明:好,謝謝委員。報告委員,有關SRF我的確去看了,您說的問題的確正在發生當中,我也承諾,我們會有一個SRF營運體檢的輔導團,針對所有的廠,從分裝到最後燃燒,以及最後的大氣品質,會全面的體檢,大概三個月內……
34 林委員淑芬:所有的廠是什麼意思?
35 彭部長啓明:就是包含它的分裝,還有最後的燃燒……
36 林委員淑芬:不是,我們不是講SRF的建置廠,而是講使用所有SRF燃料的生產單位。
37 彭部長啓明:對,生產單位,所以你剛才講到最後一個……
38 林委員淑芬:它現在研究就是有塑化劑(DEHP)啊!
39 彭部長啓明:這個我們會再來研究一下,因為這個我們過去沒有……
40 林委員淑芬:問題很嚴重喔!空氣裡面連塑化劑都來了。
41 彭部長啓明:好,這個我們會去研究一下,再給委員報告。
42 林委員淑芬:好,你認真研究一下,謝謝。
43 彭部長啓明:謝謝。
44 主席:謝謝林淑芬委員的發言。我現在在這邊作一個宣告:等一下在洪申翰委員質詢結束後處理臨時提案。
45 現在請廖偉翔委員發言。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218
meet_id 委員會-11-1-26-20
speakers ["黃秀芳","盧縣一","陳昭姿","林月琴","陳菁徽","邱鎮軍","蘇清泉","王正旭","賴惠員","牛煦庭","林淑芬","廖偉翔","洪申翰","劉建國","陳冠廷","林俊憲","陳瑩","葉元之","楊曜","王育敏","鍾佳濱","涂權吉"]
page_start 131
meetingDate ["2024-06-06"]
gazette_id 1136001
agenda_lcidc_ids ["1136001_00004"]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20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環境部部長就「廢棄物暫存量逐年攀升,廢棄物處理政策短中長程規劃」進行專題報告,並 備質詢
agenda_id 1136001_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