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蘇委員巧慧:(9時18分)謝謝主席。我們請劉世芳部長。 |
1 |
主席:有請劉部長。 |
2 |
劉部長世芳:蘇委員早。 |
3 |
蘇委員巧慧:部長好。部長今天第一次到立法院備詢,首先要先恭喜部長,老實說部長算是我們的大學姐,過去在立法院的表現也都是以第一名的優秀立委著稱,不過部長今天站在這裡的心情不一樣啦。 |
4 |
劉部長世芳:不同。 |
5 |
蘇委員巧慧:以後內政部的事都是你的事。 |
6 |
劉部長世芳:是的。 |
7 |
蘇委員巧慧:全國的安居樂業、內政部的職掌,我想部長真的要靠過去的經驗一肩扛起了,所以先給部長加油,但該質詢的還是會質詢你。 |
8 |
劉部長世芳:謝謝指教。 |
9 |
蘇委員巧慧:部長,我想今天第一次答詢,內政部可以問的有方方面面,但我們當然還是先從最近的時事開始向您詢問,部長一定知道5月26號新竹市發生了一起不幸的高樓層火警的事件嘛。 |
10 |
劉部長世芳:是的。 |
11 |
蘇委員巧慧:部長,不曉得你有沒有掌握我們在這個事件當中有兩名消防員不幸罹難殉職,這樣的狀況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部長可以簡答嗎? |
12 |
劉部長世芳:非常謝謝蘇委員對這方面的關心,第一個,在當天早上11點以前我已經到了…… |
13 |
蘇委員巧慧:簡答就好了。 |
14 |
劉部長世芳:我們瞭解到,第一個,它是非常高的高樓層,是28層樓;再來,它是在地下室的電纜線的短路,當時一段時間的濃煙密布,而且可能是有毒煙,所以我們的消防員進去的時候,他連他的面罩裡面都被…… |
15 |
蘇委員巧慧:那為什麼消防員會要進去?因為有民眾在裡面,收到通報,所以他一定要進入火場? |
16 |
劉部長世芳:是,沒有錯,他們衝進火場裡面,但是在衝進火場裡面,第一時間內,他出來以後又有聽到裡面需要再救護,所以兩位又再進去。 |
17 |
蘇委員巧慧:是,所以這樣的狀況,我們根據媒體的報導,看起來是因為高樓層、空間複雜,所以有所謂的空間迷失,最後可能因此讓消防員沒有足夠的時間離開現場而不幸殉職。部長,因為我也不是專業,今天我不跟你討論原因的部分,但是我想請你看一個統計數字,是這近10年我們總共有11件的火警事件是在事件中有消防員殉職的事故,我把這11件的消防員罹難數和民眾罹難數統計出來,這樣的數字不曉得部長有沒有看出什麼端倪?或是署長有沒有看出什麼端倪? |
18 |
劉部長世芳:是,在這幾件的統計當中,我們都知道,其實報章雜誌也講得非常多,也就是說我們對於消防員在聽到有火警或是大規模需要救助的時候,第一個,消防員自己本身的安全或者是進去之前的裝備或是訓練是否有需要檢討的空間,讓我們能夠保障消防員要救助其他民眾時能夠更安全地撤離。 |
19 |
蘇委員巧慧:部長,因為我們今天只有5分鐘,必要時才能延長,我不知道這個必要到底怎麼定義,但我很希望主席多給我一點時間。 |
20 |
我直接跟你說我的看法是這樣,你看,我們有這麼多件在民眾罹難數是零的時候,還是有消防員罹難,所以根據這樣的報章雜誌的報導裡面,甚至我們可以說他是在無人的狀況下,消防員為了救火災、火警,為了災害防救,他還是必須進場,對不對?像是第五件的臺中工廠大火,以及桃園的敬鵬工廠大火,甚至是桃園新屋的保齡球館大火,都是裡面沒有人,但是消防員還是必須進去,而不幸有罹難的狀況。所以在這樣的數字當中,我想問一個最簡單的問題是,我們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消防員罹難?部長有沒有覺得什麼方法可以進去?時間的關係,我直接跳接我的意見。 |
21 |
劉部長世芳:好,請。 |
22 |
蘇委員巧慧:我的意見就是不需要消防員親自進火場,是最能夠減少消防員傷亡的方式,我這不是異想天開,而是我們是不是能夠有更多先進的科技來補足消防人員、消防弟兄,讓他們可以減少進去危險火場的機率?什麼意思呢?比如說今天的新竹市大火,其實部長剛剛你也說了,他們是收到通報,已經把民眾救出來以後,又收到說還有民眾在裡面,可是他們進去以後,他們不知道民眾在哪裡,所以我們有沒有更好的儀器,我是不太懂啦,但是有聽說比如像是紅外線還是什麼熱感應還是什麼、什麼之類的,對不起,我可能有說錯的部分,但我的意思是有沒有更好的高科技,可以讓我們更精準地判斷消防員本身要不要進去?這就牽扯到消防署的研究量能夠不夠,我看到的是什麼?我們在111年的12月成立了消防科技研發辦公室,但是它的編制是什麼?它的編制只有6名消防人員,而且不是專責,然後它的經費是什麼?它的經費是只有消防發展基金會支應80萬元,另外這是常態編列這樣的簡單編列而已。所以你要這樣的單位到底能夠做出多少的科技研發來輔助消防弟兄、消防人員呢?我覺得很有限吧!署長,這幾年,111年到現在也有一年多快兩年了,近年成果如何,有研發出什麼新的東西來嗎? |
23 |
蕭署長煥章:是,報告委員,這個成果我們分成好幾個項目,就是自己研發還有跟產業界共同合作的部分。 |
24 |
蘇委員巧慧:那當然啊,所以是什麼?比如說這次的高樓層,有什麼新的方式、科技,可以讓我們的弟兄不用直接進去嗎? |
25 |
蕭署長煥章:科技的部分,目前在計畫裡面針對人員定位,現在正在研究,應該在最近的計畫…… |
26 |
蘇委員巧慧:好,你的研究坦白講真的很多,我今天是站在你的角度替你講話,我甚至不是質詢你,我質詢的是內政部,因為你看,我們現在的錢,這個科研計畫分列在哪幾個地方?科研辦公室有9項研發計畫、5項調查計畫案,7項17.4億的科技研發專案計畫,中長程計畫也有很多,但它都是零散的。 |
27 |
所以我在這裡簡單講,我希望達到的目的就是能夠減少消防弟兄真正進入高危險火場,我希望能夠達到這個目的,那我要怎麼做?我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要權給權嘛!我的目的在這裡,那我就來想方法,所以是錢不夠還是人不夠還是要專責單位?我就看了像新加坡有成立內政科技局,他的部門員額是整合內政部不同部門,要1,300名科研與科技人員,部門預算在2025年會達到新臺幣437億元,部長,我覺得這個是可以考慮的方向,為什麼?因為我們在維護社會安全的部分,其實不是只有消防,我們警政也是啊!甚至空總也是啊!如果這三個單位需要的科技研發是可以整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局處室,真正地給人、給錢、給權,那是不是能夠做出更好的政策,以保護在維護社會安全的人員?我覺得這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向。 |
28 |
部長,我再說一次,我覺得真正能夠降低消防弟兄發生危險的狀況,就是面對高危險性火場的時候,讓他們有更大的機會、有更好的機具輔助,讓他們不用親身涉險,我覺得這是最好的方式。 |
29 |
劉部長世芳:謝謝委員的垂詢,我想你講得非常地重要,我們也發現到有這方面的弱點需要來補強,未來不只是消防員,包括警政,甚至像我們空總的部分…… |
30 |
蘇委員巧慧:對,整合、整合。 |
31 |
劉部長世芳:在實務上面,怎麼樣降低去救災的人進入高風險的區域裡面,可不可以用科技的方法或是更好的方式來降低救災人員本身的傷亡,我想在提升救災的品質上面是非常地重要,我們一定會來做這方面,包括組織內部的研究跟檢討,我們會來改進。 |
32 |
蘇委員巧慧:謝謝部長,你完全掌握我的重點,希望看到成果,謝謝。 |
33 |
劉部長世芳:謝謝。 |
34 |
主席:非常謝謝巧慧委員的質詢,也謝謝部長的回應,非常具有建設性的一個建議。繼續請許宇甄委員質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