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3211

郭昱晴 @ 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4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郭委員昱晴:(10時32分)謝謝主席,有請經濟部林次長,還有核安會陳主委。
1 主席:是,請主委和次長,謝謝。
2 郭委員昱晴:兩位早安。
3 陳主任委員東陽:郭委員早。
4 林次長全能:委員早。
5 郭委員昱晴:臺灣使用核電,碰到的最大困境應該是地震頻傳,再來就是核廢料處理的問題,這應該是目前我們碰到的最大狀況。本席再次請教次長,本席的孩子也知道,有時候停電或跳電並不是缺電的問題,其實還有很多外部和內部的問題,對不對?並不是因為臺灣缺電。
6 林次長全能:是,跳電不一定是缺電的緣故。
7 郭委員昱晴:以現行的法規來看,核電廠要延役必須經過很嚴密的計畫,包含我們知道的,如果要延役,必須在執照屆期之前的5到15年就要提出申請。我們知道目前在國內,不管是核一廠或者是核二廠,例如核一廠的部分,其實一些重要設備已經慢慢移除,所以重啟幾乎是不可能,延役更不用說了。在核二廠的部分,其實核廢料的問題依舊存在,就算某些立委有執念想要重啟,是不是也無法運轉?核二的部分。
8 林次長全能:這個法規面已經很明確的規範,它不可能再重啟運作。
9 郭委員昱晴:好。另外核三的部分,1號機組是今年7月底,2號機組是明年5月中,它們就確定除役;當然,針對這個部分,還是有人想要再做一些事,不管是全世界的創舉,例如想要利用修法,希望讓核三繼續工作、延役。關於這個部分,本席想要問的就是,核一,剛才已經說了,它不會再有重建、延役的問題。核二,目前就算要重啟,還要經過整體的評估,這個評估大概要多久?還有包含本席剛才問的,核三如果真的要延役的話,法律和安全上會面臨什麼樣的問題?
10 林次長全能:這部分在法規面有很完備的相關延役規定,目前核三廠不管是1號機或是2號機,都已經過了延役的申請時間,依照法規,它不可能再進行所謂的延役。
11 郭委員昱晴:那核三呢?
12 林次長全能:我剛才說的是核三廠的1號機、2號機。
13 郭委員昱晴:OK。好,如果不延役,如果沒辦法重啟,未來臺灣的用電會不會受到影響?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會把焦點放在這一塊,因為這和他們切身相關。
14 林次長全能:是。經濟部就是要做到穩定供電,我們會預估詳細的需求,做好供給的提供。我剛才提到,我們已經就核三廠1號機或2號機停止運轉後所需要的供電做好準備,包括天然氣電廠,包括再生能源的太陽光電或者離岸風電,今年或明年都會成長、增加。
15 郭委員昱晴:已經有做過比較基礎的數據評估嗎?
16 林次長全能:是,我們有很詳細的評估和規劃。
17 郭委員昱晴:所以目前就算是核三廠,也不會有所謂的延役問題,而且就算不延役,臺灣也沒有缺電的問題,可以這樣說嗎?
18 林次長全能:這個是我們努力要做到的事情。
19 郭委員昱晴:好。接下來本席想要問的,就是所謂的核融合基礎研究。所謂的聚變能研究,其實分兩個不同的部分,其中一個趨勢是磁局限融合,另外一個是慣性局限融合,臺灣比較傾向的,目前正在專心研究的部分,其實就是磁局限融合,這個部分法國也在做,他們的計畫大概進行了30年,目前進度稍微落後。這樣對嗎?
20 林次長全能:關於這個部分,抱歉,委員,我沒有很深入的了解,可不可以請台電回答?
21 郭委員昱晴:可以,沒問題。
22 許副總經理永輝:主要是因為經費的問題啦!大概是因為跨國的關係。這個計畫的確是30年前發起的,當時大概只有7個國家,我記得現在已經擴充到17個國家。
23 郭委員昱晴:所以這是比較主流的計畫嘛!對不對?應該這麼說。
24 許副總經理永輝:目前來說是國際上比較主流的。
25 郭委員昱晴:好。但是慣性局限融合的部分,其實美國在2022年的年底,它的Q值已經首次大於1,也就是說這個部分提前達標了,為什麼我們還是比較堅持做所謂的磁局限融合?我們比較聚焦在這個部分。
26 許副總經理永輝:基本上前面那一個,就是Tokamak機型,現在是國際的主流,底下那個是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是在加州舊金山的一個國家實驗室,這個實驗室達到所謂的淨值部分,我記得大概只有0.1秒左右,所以它還……
27 郭委員昱晴:還不穩定。
28 許副總經理永輝:未來如果運用在發電上,還是有發電效率的損失。所以就這一塊來說,目前在國際上比較不是主流,因為它是用脈衝式的對撞去做核融合的狀態。
29 郭委員昱晴:在磁局限的融合部分,我們的計畫大概什麼時候可以達到?
30 許副總經理永輝:目前就我所知,國原院有一個計畫。
31 郭委員昱晴:什麼樣的計畫?這個部分請主委回答一下。
32 陳主任委員東陽:這個部分其實是國科會補助的整合型計畫,有5個子計畫,兩年一期,總共有4年。它其實算是一個基礎研究,我們1年投入3,500萬元,兩年一期,後面還有第二期。國際的ITER,或者法國的團隊、跨國的團隊,這些都是非常前沿的研究,我們這個計畫只是研究用,是一個基礎研究,而且即便是國際上前沿的團隊,離實際商轉運作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
33 郭委員昱晴:好。接下來本席要問一下,就是近年來關於核融合的技術發展,我們一直朝這個方面努力,2024年用核融合的方式發電,目前還是沒有辦法達到,對不對?但是我們從新聞報導發現一間比較特殊的公司,本席想要提出來,這個部分不曉得主委是否知道,他們好像也不是做剛剛我們介紹過的核融合兩個不同研究方向,可是他們在大篇幅的媒體報導當中說他們已經開始核融合,而且還要把它商業化。這個部分我們有沒有去觀察或是有沒有去關切?到底這間公司所說的核融合的技巧、核融合的技術是真的如他們所說的這樣嗎?
34 陳主任委員東陽:我大概有一些了解,我跟其中一位創辦人也有聊過,他其實是前國科會主委。這個部分,其實我們後續還可以再觀察一下,我的理解是這個技術門檻很高,如果它有突破性,那麼在國際上應該是一個很大的新聞才對。我想後續還可以再觀察一下。
35 郭委員昱晴:我們也很擔心他們的宣傳其實有點擴大了,他說Q值可以穩定大於1,而且長達數小時,但他不是用剛剛所講的那兩個不同的趨勢,所以我想可能還是要懇切的觀察,因為我知道這間公司好像還在募資。說穿了,我們講白話一點,如果他廣告不實,其實我們也很擔心可能跟詐騙有關,還是要請核安會做深入的了解,可以嗎?
36 陳主任委員東陽:好,了解,謝謝,沒問題。
37 郭委員昱晴:好,謝謝,謝謝主席。
38 主席:好,謝謝郭委員。
39 接下來請吳沛憶委員。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396
meet_id 委員會-11-1-22-14
speakers ["柯志恩","洪孟楷","葛如鈞","葉元之","洪申翰","陳秀寳","萬美玲","郭昱晴","吳沛憶","林宜瑾","張雅琳","范雲","羅廷瑋","張嘉郡","陳培瑜","張智倫","林倩綺","羅智強","吳春城","楊瓊瓔","翁曉玲"]
page_start 343
meetingDate ["2024-05-29"]
gazette_id 1135201
agenda_lcidc_ids ["1135201_00006"]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4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核能安全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東陽及經濟部次長列席就「展望全球核能發電趨勢,我國核電廠 延役推動現況暨發展新型核能成為永續能源之規劃」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5201_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