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2527

林憶君 @ 第11屆第1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20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林委員憶君:(11時24分)主席好,有請外交部長。
1 主席:請部長。
2 吳部長釗燮:委員好。
3 林委員憶君:部長好。首先針對前天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在記者會上說,臺灣方面沒有辦法參加WHA,完全是民進黨當局造成的,在此本席也要幫外交部說句公道話。
4 吳部長釗燮:謝謝委員。
5 林委員憶君:國台辦這樣發言其實真的是蠻荒謬的,而且蠻可笑的,完全打擊我們辛苦的外交人員還有醫藥界的共同努力。世界衛生組織的序言裡面就有講了,享受最高而能獲致之健康標準是人人基本的權利之一,不因種族、宗教、政治、信仰、經濟還有社會的情境各異而分軒輊,大陸用這一種政治綁架臺灣人民的健康,綁架臺灣人民參與國際社會共享醫療資源成果的作法,其實是赤裸裸地侵犯了世界衛生組織基本原則,所以站在國家整體利益和全民的健康上面,我們確實是不應該分黨派,應該要團結一致,讓世界看到臺灣。部長,想請問一下,你對中共這一種把政治放在人民健康之上的行為有什麼看法?
6 吳部長釗燮:非常謝謝委員,對於中國的這種作法,我們是沒有辦法接受的,而且他們真的是像委員所說的,就是赤裸裸地用政治來介入原本是屬於全民健康的議題,而且中國不但是介入,甚至在世界各國都說一些似是而非的話,甚至是講一些很明顯錯誤的話,譬如說,它在國際社會上面說他們能夠代表臺灣人民,實際上是他們沒有辦法代表臺灣人民;他們說,我們的這些技術性會議是經過中國政府的同意,實際上不是經過他們的同意,而是我們自己去申請的;他們也說,中國政府會好好地照顧我們臺灣人的健康福祉,我們臺灣人民的反應就是,你不要欺負我們就萬幸了。所以中國政府常常會在國際社會上面說這些錯誤的話,每一次只要他們有任何錯誤的話,外交部都會予以反駁,剛剛非常謝謝委員的這一番正義之詞。
7 林委員憶君:謝謝部長的努力。我再來請教部長,由於美國在COVID-19流行期間發現WHO嚴重失能,甚至因為政治立場的關係,導致公衛機制沒有辦法很好的運作,所以拜登政府也花了3年時間推出了美國全球健康安全的戰略,這個戰略主要是以美國聯邦政府為主體,希望達到三個目標:第一個是藉由雙方合作強化全球衛生能力,第二個是激勵政治承諾與資金,第三個是整合所有衛生安全行動。然後從2015年開始,臺灣跟AIT就已經共同推動了一個GCTF的計畫,全球有128個參與國家,包含了公共衛生、人道救援、災害防救這些議題,基本上就是讓美國拉著臺灣實質地參與包含了公共衛生在內的全球事務。
8 去年(2023年)臺、美、日、澳四方在WHA期間,在日內瓦透過GCTF的平臺舉辦了國際的研討會,強化國際醫衛的合作,然後臺、美、日、澳四方首度用抗疫的經驗以及公衛的專業深入交流,大家也認為這樣來強化全球夥伴的關係,體現了公衛安全的重要性。我想請教部長,我們是不是能夠透過GCTF去響應拜登政府推出的美國全球健康安全戰略?還是外交部目前有沒有什麼規劃,讓我們一起參與到美國這樣的全球健康安全戰略?
9 吳部長釗燮:有關於GCTF,是我們在2015年跟美國成立的一個協定,它叫做Global Cooperation and Training Framework,就是利用我們臺灣的強項,不管是在公衛、在婦女賦權、在環保,或者是在那種涉及cybersecurity的各個不同的層面,能夠讓我們臺灣的強項跟美國合作,來貢獻這個區域,到目前為止表現都非常好,也受到全世界各國的讚譽。委員剛剛提到借用GCTF來強化我們跟美國的合作,來推動全球衛生方面的這種合作,我們會據以推動,其實公衛的這一題會持續不斷地在GCTF的這個workshop上面來呈現。
10 臺灣的公衛能力是受到全球的讚譽,甚至在COVID的時候,很多國家都淪陷了,包括美國自己,可是他們看到臺灣的best practices,認為臺灣是一個模範,所以他們希望利用臺灣本身的能力來造福更多的國家,所以這個是我們的強項,也是我們能夠跟美國、日本、澳洲、加拿大等國進行合作的一個項目,我們會持續地來推動。
11 林委員憶君:好,謝謝部長。我再問一個問題,部長,這幾天立陶宛這個東歐小國的總統選舉突然受到臺灣民眾的關注,當然不外乎就是它的總統瑙塞達希望將臺灣代表處更名為臺北代表處這件事情,然後媒體報導,因為前幾天也看到部長在廣播節目上面談到,立陶宛選舉的時候,有提到在野黨勝選的機會比較大,但總統選舉前,其實瑙塞達的民調都是大幅領先其他候選人,前一天的第一輪投票結果也確實是如此。想請教部長,是外交部掌握的情資有錯誤,還是是你有意想要安撫臺灣民眾的心情?部長可以簡短地說明一下嗎?
12 吳部長釗燮:好,很簡短地說明。第一個,立陶宛是有280萬人口的國家,雖然它的人口不是很多,但是以道德勇氣來說,這是一個超級強國,我去那邊訪問的時候,我就當面跟他們的國會議員等等說,他們是一個moral superpower,因為他們所展現的這種對抗強權、對抗蘇聯、對抗中國的精神是很多國家都比不上的,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我們跟他們討論到最後有一個協議,就是我們臺灣在那邊的代表處是叫做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就是我們臺灣翻作的臺灣代表處,這個是經過雙方同意的,這個問題也是他們行政部門的權力範圍,不是總統這邊的,因為他們是內閣制,這是他們內閣權力的範圍,所以將來如果要改的話,應該是他們的內閣來跟我們做討論,畢竟這已經有一個協議了。我的看法是,這個更改的可能性應該是很小,即使接下來在8月的時候他們會有一場新的國會議員選舉,可能會有一個新的政府,可是對於我們跟未來可能組閣的新政府之間的討論狀況來看,會改名的機率很低,我們跟立陶宛之間已經有各式各樣的合作項目,這些項目對立陶宛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對我們接下來跟立陶宛的關係是非常的有信心。
13 林委員憶君:好,其實我覺得立陶宛在歐洲國家中是一個很難得與臺灣友好,甚至在被中國打壓之後、外交發生困境的時候,還非常相挺臺灣的國家。關於剛才部長所講的,但是據我瞭解,立陶宛是半總統制,總統是負責國家的外交、國防事務,所以臺灣辦事處是否可以更名這件事情其實是總統的職責、職權,他可以說可不可以更名的。
14 過去幾年,因為外部環境改善,加上外交部全體同仁都很努力在維護臺灣跟立陶宛的關係,所以其實也有很大的改變。我想請教部長,如果今天瑙塞達最後勝選的機率非常大,因為剛才我也講了,這個應該是總統的職權,如果他順利當選總統之後真的要求把臺灣辦事處更名為臺北辦事處,如果他還有這種堅持的話,會不會影響到我們兩國的情誼,還有外交關係的生變呢?還有你覺得他這樣更名的機率會有多大?畢竟這是他的職權。
15 吳部長釗燮:跟委員報告,我剛剛有一個小小的資訊要跟委員更正,他們的國會大選是10月,我們也跟各個不同的政黨,包括現在的在野黨,都有很深入地溝通,現在的執政黨當然更不用說。而現在的在野黨對於強化跟臺灣的關係、持續來推動各式各樣的合作,他們也都抱持很高度的興趣,所以接下來我們跟立陶宛之間的關係應該能夠維繫,而且持續地加強。至於立陶宛總統那些看起來比較像是選舉語言的東西,我們當然是會加以關注,但是畢竟權力是在內閣手上,內閣對這個事情是有發言權和最後的決定權,雖然目前看不出來他們的內閣在這件事情上面會做何討論,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還是會持續地關注。以個人來說,我對這個是相當有信心的。
16 林委員憶君:好,謝謝部長。
17 吳部長釗燮:謝謝委員。
18 主席:謝謝。
19 接下來請沈伯洋委員上台質詢。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146
meet_id 委員會-11-1-35-20
speakers ["馬文君","邱志偉","徐巧芯","羅廷瑋","林楚茵","羅智強","羅美玲","王定宇","陳永康","蘇巧慧","陳冠廷","黃仁","洪申翰","林憶君","沈伯洋","黃秀芳","黃國昌","陳菁徽","王鴻薇","莊瑞雄","李坤城","吳思瑤","郭昱晴","楊瓊瓔","范雲","陳培瑜","王正旭","林月琴","牛煦庭","翁曉玲","葉元之","張雅琳","林思銘"]
page_start 59
meetingDate ["2024-05-15"]
gazette_id 1134501
agenda_lcidc_ids ["1134501_00003"]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20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外交部部長吳釗燮報告「推動國際社會聲援我國參與世界衛生大會( WHA)執行現況」,併 請衛生福利部列席,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4501_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