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2315

吳沛憶 @ 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1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吳委員沛憶:(10時39分)謝謝主席,我請故宮博物院蕭宗煌院長。
1 主席:有請蕭院長。
2 吳委員沛憶:院長好。我們今天的報告主題是「回首百年放眼未來─故宮定位與部會級博物館社會責任總檢討」,當然也聽過院長的報告以及我們的簡報,但我仍然要在這裡請教院長,您認為故宮最重要的社會責任是什麼?
3 蕭院長宗煌:故宮最重要的社會責任,如果以博物館的核心的話,我們把這些典藏做好當然是最重要的一個社會責任,因為維持這些人類的瑰寶其實不容易,再來就是要把這些瑰寶分享給所有不只是臺灣,而是全世界的民眾。
4 吳委員沛憶:對,我們負有把這些重要的人類文明古文物修復保護好的責任,我們也負有把這些文物和這些歷史相關的文化分享給包括國內以及國外社群的責任,我覺得這非常的重要。
5 我們故宮正在進行新故宮計畫,在改革的路上總是會遇到很多辯論以及討論,像這次我們的新故宮計畫,新聞報導說新故宮計畫是不是在進行去中國化,來進行反對的意見。去中國化這個名詞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歷史名詞,我雖然是出生在臺灣解嚴那一年,但記得從小我們在電視新聞上看到,臺灣當年在討論要教改的時候就有人出聲反對說不行、不行,這個教改叫做去中國化。所以我們如果回顧人類的歷史,其實臺灣也不孤單,人類歷史上面每當要改革的時候,總是會遇到各式各樣、似是而非的言論,來做為反動的修辭,它的目的是什麼呢?目的就是要讓你害怕,讓你的改革不敢前進。所以我想不只是故宮的改革,還有我們各項在進行的改革,都希望不要憂讒畏譏,主要是要秉持你們的專業。院長剛剛在回復很多委員問題的時候,我都相當讚賞,不管是哪一個黨派委員的問題,你都秉持你的專業,尤其故宮的文物修復是何等專業的事情。
6 接下來,我想要請教院長的是,我們剛剛有提到古物修復人力,除了人力的數量是否足夠以外,故宮過去在古文物修復各方面的技術跟經驗,在全國都是領頭羊的角色,不只是一個推展的場域,同時也是一個實驗的場域,在修復過程當中也發明了很多新技術,甚至相關的經驗。但是臺灣目前的古物修復還沒有朝向證照制,所以我想要請教院長的意見,因為民間有在倡議,古物修復是不是可以參照古蹟修復師,把它制度化,有一個證照的制度?以日本來說,他們也有日本國寶修理裝潢師聯盟,建立了修理技術者資格制度,它是用分級的,一個修復師、技術師的培養可能需要17年的時間,以英國來說,它也是由專業團體執行專業認證的保存計畫。院長,以我們故宮過去的經驗認為,臺灣的古物修復有沒有需要朝向制度化進行?
7 蕭院長宗煌:我覺得這個非常有必要,因為跟文字修復人力一樣,我記得林宜瑾委員就是在爭取古蹟修復專業技師薪水的支付等級,所以這個部分有很好的突破。我覺得未來修復師如果可以導入一個證照制度,然後讓這些修復師可以有一個合法的身分去從事修復的話,我覺得這是一個良性的發展。
8 吳委員沛憶:是,我希望故宮未來若文化部開始在研擬古物修復師證照制的時候,故宮可以把過去的經驗,你們的經驗是最寶貴的,提供分享給文化部,協助臺灣把它制度化。
9 再來我們有一種叫可見式的文物修復,2021年荷蘭的國家博物館有一個創舉,當時把林布蘭的夜巡這個畫作進行大規模的修復,然後博物館又決定把這個修復過程拿出來展示,進行直播,所以它既是修復,也是一個展示。去年我們臺灣在高雄開始營運的內惟藝術中心,也是國內首個將修復空間放置在展覽空間的場館,就是修復也是展覽的一部分。所以我想請問院長的是,故宮目前有沒有在進行相關的規劃?
10 蕭院長宗煌:故宮南院的國寶館裡面有一個修復的專業工作室,基本上來講,我們也是有這樣的概念,但是這樣的概念並不是任何人隨時隨刻都可以進到修復室去參觀,它是一個導覽的形式,去介紹修復的過程,而不是來檢視工作人員到底有沒有偷懶,因為有一個動作,譬如說光是清洗的動作,可能他要在那邊清洗一個鐘頭,外界會誤以為他在那邊偷懶,所以這個部分是一個專業規劃、調配的參訪行程,並不是隨隨便便,所以像內惟中心也是要預約參觀。
11 吳委員沛憶:是,所以我們的國寶館也是新故宮計畫的一環,剛剛講到可見式修復,這個觀念就很重要,院長,你講的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做可見式修復的空間,其實是在做教育跟推廣,我們希望讓國人、更多的民眾可以瞭解修復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它的價值,然後大家也會更加尊重。
12 剛剛院長有提到故宮很缺乏行銷相關的資源,你認為目前的預算編列是不夠的,也有提到你已經做了盤整,準備跟主計處討論,目前希望行銷預算要增加到多少?
13 蕭院長宗煌:我們原來是兩位數,現在是……
14 吳委員沛憶:原來是兩位數?
15 蕭院長宗煌:對。
16 吳委員沛憶:這麼可憐!
17 蕭院長宗煌:現在是增加到三位數。
18 吳委員沛憶:好,除了數字之外,我想國人會更想要瞭解的是,這些預算是要放在什麼樣的位置?院長,以你過去在故宮的經驗,你認為故宮現在需要增加哪些行銷計畫?
19 蕭院長宗煌:我想如果有經費的話,基本上,國際行銷是我們比較缺乏的一塊,因為在過去的年代裡面,所有新聞局或是外交部的駐外單位,都會把行銷故宮當作第一個本位,當然因為現在大家經費也缺乏,變成故宮的宣傳都要故宮去處理,所以我們希望可以參加國內外的國際旅展,或是在國際媒體行銷,這個部分的話需要有一些經費來處理。
20 吳委員沛憶:是,這個我是支持的,增加行銷的資源,讓故宮的國際能見度增加,因為內容跟行銷兩者缺一不可,而故宮是臺灣極好的優勢,我們有極好的內容,所以應該要通過行銷,能夠讓故宮帶領臺灣走向世界。院長看一下這個照片,這是美國一個跨性別模特兒Hunter Schafer,他的衣服你看得出來是依據哪一個作品來設計的嗎?
21 蕭院長宗煌:梵谷。
22 吳委員沛憶:對,這就是梵谷的星夜。其實故宮過去也有做過文物跟時尚的結合,2018年跟臺灣的服裝設計師周裕穎合作,把我們的翠玉白菜帶到紐約時裝週,我覺得當時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因為不只是臺灣的服裝設計,還結合了臺灣本土音樂創作,結合已故的楊秀卿老師的「唸歌」、柯智豪老師的音樂,還有熊仔的RAP,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嘗試,我也希望故宮能夠再去增加、去規劃更多相關的行銷計畫,能夠去增加我們的國際能見度,特別是我們不只是要打破文化的疆界,不只是要出海、出航,我們是要打破藝術的跨領域,能夠透過故宮文物跟臺灣其他本土藝術文化創作者來結合,我想這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也是故宮的社會責任。這個部分我希望未來當故宮提出行銷預算要增加的時候,也可以更加明確地告訴我們要如何透過行銷來增加國際的能見度,可以嗎?
23 蕭院長宗煌:好,謝謝委員。
24 吳委員沛憶:好,謝謝。
25 主席:好,謝謝吳沛憶委員。
26 主席(吳委員沛憶代):謝謝。下一位請林宜瑾委員質詢。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64
meet_id 委員會-11-1-22-11
speakers ["林宜瑾","萬美玲","柯志恩","陳培瑜","葛如鈞","郭昱晴","陳秀寳","張雅琳","吳沛憶","吳春城","葉元之","洪孟楷","楊瓊瓔","吳思瑤","王鴻薇","羅廷瑋","林倩綺","范雲","林楚茵","陳冠廷"]
page_start 1
meetingDate ["2024-05-08"]
gazette_id 1134301
agenda_lcidc_ids ["1134301_00002"]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1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列席就「回首百年放眼未來─ 故宮定位與部會級博物館公共責任 總檢討」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4301_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