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_ID |
152235 |
IVOD_URL |
https://ivod.ly.gov.tw/Play/Clip/1M/152235 |
日期 |
2024-05-07 |
會議資料.會議代碼 |
院會-11-1-12 |
會議資料.會議代碼:str |
第11屆第1會期第12次會議 |
會議資料.屆 |
11 |
會議資料.會期 |
1 |
會議資料.會次 |
12 |
會議資料.種類 |
院會 |
會議資料.標題 |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第12次會議 |
影片種類 |
Clip |
開始時間 |
2024-05-07T09:30:10+08:00 |
結束時間 |
2024-05-07T09:32:41+08:00 |
影片長度 |
00:02:31 |
支援功能[0] |
ai-transcript |
支援功能[1] |
gazette |
video_url |
https://ivod-lyvod.cdn.hinet.net/vod_1/_definst_/mp4:1MClips/a68d773a4767b5bcda27e0ad9fc026ad65af86ed9d9203df31dedd6677c47737cb86a12d45e21ec65ea18f28b6918d91.mp4/playlist.m3u8 |
委員名稱 |
羅美玲 |
委員發言時間 |
09:30:10 - 09:32:41 |
會議時間 |
2024-05-07T09:00:00+08:00 |
會議名稱 |
第11屆第1會期第12次會議(事由:一、討論事項:本院國民黨黨團擬具「四零三震災重建條例草案」,請審議案等8案。
二、5月3日上午9時至10時為國是論壇時間。
三、5月7日下午5時至6時為處理臨時提案時間。) |
gazette.lineno |
331 |
gazette.blocks[0][0] |
羅委員美玲:(9時30分)謝謝主席。各位同仁,大家早安。這次國籍法三讀通過有重大的意義,代表臺灣針對保障兒少權益以及吸納國際特殊專業人才更往前邁進了一大步。過往依據移民署統計,在2024年1月底,非本國新生兒通報有1萬6,869人,經比對資料,其中生母為失聯移工或不實身分者有754人。本席一直以來致力於非本國籍無依兒少的醫療照顧、就學等基本權益,為了使他們能早日有正常的身分,以穩定其身心發展,本席從上一屆即提案修正國籍法第四條,讓協尋不著父母的非本國籍無依兒少以社福機構為監護人,協助非本國無依兒少儘早申請歸化我國籍。 |
gazette.blocks[0][1] |
另外,國籍法第五條的修法第一項第三款,也就是本席所提的第六條之一,是攸關外國專業人才的歸化。世界許多國家近年來都面臨少子化、缺工以及搶奪專業人才的壓力,尤其在體育或許多特殊專業領域,許多國家積極尋找歸化人才以充實戰力,因此為吸引外國專業人才留臺,本席也在上一屆提案修正降低外國專業人才歸化臺灣籍的門檻,並提升外專人才留臺誘因。 |
gazette.blocks[0][2] |
今天非常感動,經過本席與許多關心相關議題的立院同仁連續2屆努力推動,今年政院也提出相關修法的版本,最終達成朝野共識,並於今天三讀通過修正國籍法。本席希望這次的修法,能讓原本非本國籍無依兒少早日得到該有的權益和保障,使其有更健全的成長環境,也期盼臺灣未來有更好的誘因,吸引更多特殊專業的人才歸化我國,以充實臺灣專業特殊領域,謝謝。 |
gazette.blocks[1][0] |
主席:謝謝羅美玲委員的發言。 |
gazette.blocks[1][1] |
接下來我們請登記第3號麥玉珍委員發言。 |
gazette.agenda.page_end |
100 |
gazette.agenda.meet_id |
院會-11-1-12 |
gazette.agenda.speakers[0] |
韓國瑜 |
gazette.agenda.speakers[1] |
黃捷 |
gazette.agenda.speakers[2] |
張啓楷 |
gazette.agenda.page_start |
51 |
gazette.agenda.meetingDate[0] |
2024-05-07 |
gazette.agenda.gazette_id |
1133501 |
gazette.agenda.agenda_lcidc_ids[0] |
1133501_00003 |
gazette.agenda.meet_name |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第12次會議紀錄 |
gazette.agenda.content |
討論事項
工廠管理輔導法增訂第二十八條之十四條文;並修正第三十一條及第三十九條條文─ 完成三讀─ |
gazette.agenda.agenda_id |
1133501_00009 |
transcript.pyannote[0].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0].start |
8.75534375 |
transcript.pyannote[0].end |
28.19534375 |
transcript.pyannote[1].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1].start |
28.49909375 |
transcript.pyannote[1].end |
45.99846875 |
transcript.pyannote[2].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2].start |
46.26846875 |
transcript.pyannote[2].end |
69.74159375 |
transcript.pyannote[3].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3].start |
70.12971875 |
transcript.pyannote[3].end |
108.58784375 |
transcript.pyannote[4].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4].start |
108.94221875 |
transcript.pyannote[4].end |
118.61159375 |
transcript.pyannote[5].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5].start |
118.79721875 |
transcript.pyannote[5].end |
133.30971875 |
transcript.pyannote[6].speaker |
SPEAKER_00 |
transcript.pyannote[6].start |
142.97909375 |
transcript.pyannote[6].end |
149.29034375 |
transcript.whisperx[0].start |
9.103 |
transcript.whisperx[0].end |
26.437 |
transcript.whisperx[0].text |
謝謝主席各位同仁大家早安那這次呢國籍法三讀通過呢有重大的意義代表著臺灣針對保障兒少權益以及吸納國際特殊專業人才更往前的邁進了一大步那過往的依據移民署統計在2024年1月底 |
transcript.whisperx[1].start |
28.639 |
transcript.whisperx[1].end |
43.392 |
transcript.whisperx[1].text |
非本國新生兒通報有16869人:經比對資料其中生母為失聯移工或不實身份者有754人:本席一直以來致力於非本國籍無孕兒少的 |
transcript.whisperx[2].start |
43.592 |
transcript.whisperx[2].end |
44.172 |
transcript.whisperx[2].text |
另外國籍法第五條的修法第一項第三款 |
transcript.whisperx[3].start |
70.211 |
transcript.whisperx[3].end |
97.269 |
transcript.whisperx[3].text |
也就是本席所提的第6條之一是攸關外國專業人才的規劃世界許多國家近年來目前都面臨少子化缺工以及搶奪專業人才的壓力尤其在體育或許多特殊專業領域許多國家積極尋找規劃人才以充實戰力因此為吸引外國專業人才留台本席也在上一屆提案修正降低外國專業人才規劃臺灣籍的門檻 |
transcript.whisperx[4].start |
100.351 |
transcript.whisperx[4].end |
128.998 |
transcript.whisperx[4].text |
並提升外專人才留台誘因。今天非常感動經過本席與許多關心相關議題的立院同仁連續兩屆努力推動今年政院也提出相關修法的版本最終達成朝野共識並於今天三讀通過修正國籍法本席希望這次的修法能讓原本非本國籍無一而少早日得到該有的權益和保障使其有更健全的成長環境 |
transcript.whisperx[5].start |
129.838 |
transcript.whisperx[5].end |
131.96 |
transcript.whisperx[5].text |
謝謝羅美玲委員的發言接下來我們請登記第三號麥玉珍委員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