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1919

陳永康 @ 第11屆第1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16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陳委員永康:(9時30分)首先有請行政院國土安全辦公室林主任。
1 主席:請林主任。
2 林主任傑:陳委員好!
3 陳委員永康:好,謝謝。我們大家看到當年馬祖海纜斷纜的時候中華電信所承受的壓力,就是部分代收、加值、手機支付、隨時兌取的貨件、關心卡、商品卡支付、兌換券全部都中斷了,那個階段前後拖了兩個多月,當地居民的手機也沒辦法通了,後來還是透過中華電信請竹科的科學家們另外架設local的Wi-Fi,由這個Wi-Fi來代替,但是這個東西已經給我們一個很大的警惕,就是今天您所報告的關鍵基礎設施的韌性,在這個中間就是顯示出來了。
4 我們可以看到國家安全戰略,國防與民生是合一的,目標是提升我們的堅韌能力;我們的方法是凝聚我們的決心與意志;手段是鞏固持續與防護的能力。基礎設施,我們根據依據、範圍及韌性來看,當然行政院有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防護計畫的指導綱要,這是一個綱要;範疇,剛才您說到了,包括能源、水資源、通訊傳播、交通、銀行與金融、緊急醫療救助、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機關,還有高科技園區;它的韌性就是現在我們面對了一個是天然災害,第二個是無預期的突發狀況,甚至有惡意的,當然我們就是希望如你所提的,要有準備、可調適、能因應、有redundancy,並具備迅速修復的能力。
5 我們今天談的比較偏重在網路及通訊,在提升通訊網路的堅韌程度,它的本質是因為它容易影響群體行為,所以很容易成為敵方攻略的主要目標;通訊網路的前提是它非常容易遭受到破壞,短時間難以恢復正常工作;我們希望的目標是確實確保我們的通訊傳播不要斷網;也就是我們在方法上要有彈性化;手段分為通訊設施與載體的流量。
6 在通訊設施,我們希望用網格化的網路,不是線型的,就是要交錯型的、矩陣型的,在這裡面,國防部和內政部用的是不同,我們國防部的是機動性車載式的中繼臺,內政部的通常是Wi-Fi的高塔,固定的,包括警消用的是同樣的,所以我們提醒政府要統籌規劃、精準投資,國防和內政的用法不同,但是分享的單位都會匯集到國安局及行政院這個地方的資安,所以你要注意到兩種都要有,一個是機動性的,第二個是固定的通信中繼載臺的轉播站;在載體的流量,下面就會產生要分級、分類,關於分級,各級別規劃通聯最小網路頻寬,這個要跟NCC密切協調,等級越高越不能斷訊通聯,等級越高的,要有專屬的通訊網路,而且要有多重的備援設計,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間,包括國安局,包括行政院國土辦以及NCC,要密切的協調,因為這個頻寬的分配是非常的重要;至於分類,就是政府與國軍通聯,各軍種隨時通聯,我們過去的中新衛星壽期也快屆限了,替代方案除了我們自己國內發展的、本土發展的低軌衛星能力,但是5年也不過就是8顆,數字是不夠的,NCC是講我們跟國外簽,或者我們的科技委員會是說國內未來120枚可以夠用,竹科的專家是說要400顆夠用,這些都有討論空間,但是我們要建立一個完整的運用框架,大家再把責任分攤,以及它的最新需求量攤出來的時候,再來看成本能不能負擔。
7 各位看到的這個就是我們的海纜及低軌衛星,你看海纜的通信系統傳輸量是最大的,它是83Tbps,衛星通信、微波通信的量又不一樣,衛星的是最窄的。我們現在有14條海纜,有4個接觸點,這個東西照剛才國土辦講的,我們和中華電信都有備案,14條海纜的修護、應急,我們的中華電信都有跟外國的維修公司簽約,但是如果不是一條斷或是兩條斷產生的意外事件,當然有替代方案,但是替代方案的頻寬與傳輸速度能不能解決應急時候的需求及戰時是另外一個問題。
8 所以我們希望在這個框架下,我們國土辦要有一個共同圖像,把關鍵基礎設施各個不同領域的都標註出來,比方我們345千伏超高壓配電所的位置,剛才講我們已經有跟民間簽約或保全簽約,甚至未來的保二總隊都能夠維護,但是它的精準位置分配點,我們希望你有一套軟體,能夠把不同設施的位置顯示出來,比方所有能源輸送下卸的港口傳輸管線能夠顯示,2萬8,000座高壓電塔的位置能顯示,超高壓配電所的位置能顯示,像臺北就有17個配電站,現在在大安區有一個唯一的地下超高壓配電站,像這些,在國土辦要有一個軟體能夠顯示出來完整的COP,這個時候開會討論就很方便。
9 這個是海上交通線,海上交通線是能源進出的必要管道,它和海纜的重要性是相同的。
10 國家通訊委員會(NCC)表示,立法院三讀通過「電信管理法修正條文」,從過去單一點的保護擴大到點到點納入保護,除現在我們14條海纜的4個登陸點,也包括機房、纜線、內陸介接站、鏈路設備與國際通信交換機,這個就是剛剛講的CI要有double redundancy,要短時間能夠有替代方案,比方我們NCC跟OneWeb簽的約是我們境內有700個點,境外16個點,這700個點用微波再跟local的地方通聯,end user大家可以用,可是我們要瞭解NCC跟英國公司所簽條約的但書,有沒有在戰時不可抗力因素它的服務範疇受到影響,這個我們希望能夠掌握,而不是NCC說簽了約,這個分給你國軍、分給你政府、分給你多少單位,所有國際合約的但書,也就是正常履約的督導執行沒有問題,但是它一定有受不可抗因素的條件,這個希望貴單位能夠掌握,是不是請主任做一點上述的回應?
11 林主任傑:謝謝陳委員的指教,陳委員真的對於我們相關的韌性防護非常的瞭解,就整個共同圖像的部分,我們也非常認同委員剛剛所提的,我們就以通訊韌性為例,目前我們的作法也是由海、陸、空這三個共同圖像來組合而成。
12 海的部分,剛剛有提到海纜,海纜除了現行的海纜之外,我們當然還會有持續的一些相關措施來進行強化;在陸上的部分,相關的民營通訊業者如何在災難的時候基地臺互用或者是緊急救援、資訊頻寬的分配,都有相關的規定;在空的部分,也有相關的低軌衛星、中軌衛星或是相關國內自行的衛星計畫等等。我們會依照委員剛剛的建議,把這樣的作法在相關的不同領域、涉及這種網路型的領域,我們做更進一步的要求及整合,以上,謝謝委員。
13 陳委員永康:謝謝,我們也希望所謂的關鍵基礎設施(CI)下的redundancy並不是只double配置,甚至要多層,也有替代方案,我們希望大家下來以後共同努力,謝謝。
14 主席:謝謝陳委員。
15 接下來請徐巧芯委員上臺質詢。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50
meet_id 委員會-11-1-35-16
speakers ["馬文君","羅美玲","陳永康","徐巧芯","林楚茵","沈伯洋","王定宇","陳冠廷","洪申翰","王鴻薇","洪孟楷","黃國昌","鍾佳濱","楊瓊瓔","林憶君","黃仁","邱志偉","羅智強"]
page_start 1
meetingDate ["2024-05-01"]
gazette_id 1133601
agenda_lcidc_ids ["1133601_00002"]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16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國家安全局局長蔡明彥、行政院國土安全辦公室報告「如何強化國家關鍵基礎設施之韌性, 以因應國安新型態風險威脅」,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3601_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