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1767

林倩綺 @ 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9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林委員倩綺:(12時29分)謝謝主席。請王次長、胡董事長。
1 主席:有請王次長、胡董事長。
2 王次長時思:委員好。
3 林委員倩綺:召委安排今天的專題報告與臺灣可能走得比較慢的兒少專題有關,尤其是影視平台上,讓我們對特別關注的主題有所瞭解。據本席之前的survey顯示,你們在去年10月25日曾召開記者會,宣布啟動跨族群、跨平台跟跨語言的兒少服務計畫,將社會的主流思維透過黑潮計畫的挹注,投入這個專門為兒少準備的平台。那次出席的有陳院長、史部長及胡董事長,陳院長特別提到,能夠這樣做是因為公共電視修法了,在立法院支持下,可以產生更多優質的兒少節目,並期待臺灣兒少IP能與其他媒介,如Switch遊戲做跨界結合,期待能推到全世界。雖然大家覺得我們在這部分做得有點慢,但至少現在已經開始起步做。部長在上一次的記者會裡有提到黑潮計畫,關於黑潮計畫,本席一開始也覺得非常特殊,因為與本席的經驗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待會再來討論。部長也談到,我們跨出單一頻道,跨出主題、電視頻道,連語言、族群都是跨越的,看起來這樣一個跨越、解構的思潮,應該是這裡面很重要的一環。當時在座的三位中,有發言的就是胡董事長,您當時也對於這樣一個頻道做了一些宣示,您還記得您當時的發言重點,跟您現在期待、所做的部分是哪一些嗎?
4 胡董事長元輝:當然,謝謝政府與大院支持這樣一個兒少頻道,讓我們可以跟各國的公共媒體一樣都來推動。當時很重要的一個心情,就是希望這樣一個兒少新製的內容,能讓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少年在成長過程中能開心,家長能夠放心。我記得這應該是那時我主要的……
5 林委員倩綺:是,您主要談到家長放心、孩子能夠開心,學齡前跟學齡的兒童,還有跟國外連結的部分,與今天的報告內容差不多,本席發現該次記者會大概就是這次報告內容的重點。但本席有個疑問,因為當中唯一不太一樣的,就是上回你們在第10屆最後一個會期所做的報告,而這次則是第11屆第1會期,不同的在於對象。我這邊有個疑問想請教,你們在新國會、新總統、新內閣上任前就已經編完且開始啟動執行,若本席有些比較新的想法,期待能做一些修正跟規劃的話,這個地方還能有大規模的更動與調整嗎?
6 王次長時思:跟委員說明,政府編列短中長程計畫是現在政府的計畫型態,而黑潮計畫的確是一個四年計畫,在確定的四年預算支持下,有一些中長程計畫才可以穩定發展。但是如果委員有不同意見或補充修改性的意見,都非常歡迎委員提出來,只要能在計畫裡容納的,我們仍會儘可能讓計畫更臻完美。尤其一開始提出時可能是一個計劃梗概,現在出來的漸漸會有執行、施行的細則、方式、合作的對象等等,在這個過程裡還是有很多可以提升與修改的基礎。
7 林委員倩綺:謝謝次長。我也等於幫未來即將投入與大家一起工作的部長先說一下話,因為每個人都會有一些想法,我的部分這次能在這裡跟大家討論,相信未來的部長也應該會有一些想法。在這邊本席想要跟部裡及公共電視建議,最近反霸凌的議題引發社會關注,去年兒福聯盟針對全臺兒少進行調查,發現臺灣兒少現在有微歧視的現象跟校園霸凌。調查報告的結果顯示有15.1%的兒少被霸凌,而霸凌的狀況有網路、肢體、言語、關係等。另外還有一種概念叫做微歧視,微歧視大部分是出現在我們沒有意識到言語當中,有高達34.2%的人會遭遇到這樣一個問題。這個調查報告其實顯示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本席在這邊建議,這份調查報告顯示其實有38.4%的兒少覺得自己有不一樣的特質,會引發別人的關注,然後身心疾病、性別、氣質,還有性傾向會被微歧視,其實是最嚴重的。幾個概念上,外貌、家庭狀況及種族,這些是被發現依序最高的幾個比例,所以本席在這邊建議,關於反霸凌及微歧視的概念應該要放在這個兒少平臺裡面,而且要占滿重的比例,這是本席對於整個社會文化發展的一個期待。當然早上大家有談到很多細節,這些細項可能未來我們再跟部裡面還有公共電視,做一些比較細緻的處理。
8 王次長時思:謝謝委員的建議,不過委員剛剛提到這個本來就是公視現在在進行的,因為它其實是一個文化價值的核心,平等對待以及多元文化的互相尊重,原本就是整個兒少節目在價值上的一個核心,所以公視現在……
9 林委員倩綺:本席認為……
10 王次長時思:包括生命教育跟人權教育裡面,這些內容其實都已經有涵蓋進來,未來我們還是可以繼續強化這方面。平等的精神跟多元尊重的精神,本來就是兒少頻道應該去遵守的一個價值及目標,我想委員剛才建議的沒有什麼問題。
11 林委員倩綺:那本席就特別提醒一下,包括微歧視這個部分,可能我們都沒有惡意,但是其實它充斥著整個社會。
12 王次長時思:就是沒有自覺性的變成歧視。
13 林委員倩綺:我相信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經歷過這一段。
14 王次長時思:它還牽涉到一個價值的內化。
15 林委員倩綺:是、是、是,所以本席要建議教育部、文化部及公視應該聯手,本席發現很多部會裡面其實都有相似的概念,可是有時候各行其道,你們這個力道就會降低,所以跨部會的實質合作,我期待能夠真正的落實。
16 我們知道兒少平臺在8月就要上路,請教一下胡董事長,8月幾號上路?8月1號嗎?
17 胡董事長元輝:目前是定在8月20日。
18 林委員倩綺:好吧,那就有點可惜,請問你們知道原民日是哪一天嗎?我已經……
19 胡董事長元輝:如果是8月1號的話,的確時間上是趕不及。
20 林委員倩綺:時間上有點可惜,因為早上也有原民的委員提到對原民的關注。本來本席是想說你們如果來得及的話給你們提醒,原民日是在8月1號,8月1號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慶。如果來不及,至少你們還是在8月開始,那是不是可以也去強化跟重塑這樣一個概念?因為本席發現從早上到現在的比例,除了鄭委員是原住民,他有特別注意到以外,大家對新住民的關注,讓我覺得有一點點這個,我覺得還是要為我們自己發聲一下,畢竟原住民在你們的概念裡面,應該在整個社會、整個福爾摩沙史前歷史的部分占有一個很重要的位置。還包括你們的所謂黑潮計畫,所以我想問一下,就你們的概念……,本席也查了很多,發現我們常常在定義上,跟本席的學術背景……,我常常都覺得找不到答案,可不可以請部裡面跟我解釋一下這個黑潮計畫,你們的概念上是什麼?我是很清楚我們阿美族的概念,但你們的概念是什麼?
21 王次長時思:跟委員說明,整體的黑潮計畫,其實是一個由臺灣內容把臺灣帶向國際的一個計畫,所以它在各項文化內容的呈現上面,都有所謂黑潮計畫的推動跟助力,包括像在兒少頻道上……
22 林委員倩綺:那你們知道地理上的黑潮是什麼意思吧?
23 王次長時思:是,當然,我知道它是一個潮流。
24 林委員倩綺:好啦,那我也特別查了,因為你們這邊我查不到,我就再確認一下是不是,因為我一直停留在我小時候的記憶,kuroshio好像是它的名稱,這跟日本有很大的關係,跟我們阿美族最大的關係是我們從小就講,我們的豐年祭就是跟著黑潮一步一步往上走。
25 王次長時思:因為黑潮是一個暖流,帶有豐富的營養,所經過的地方都孕育萬物,這是我們台流的計畫。
26 林委員倩綺:但是我建議部裡面,我們以前在文化創意產業或者是很多的名詞,在那個定義上,我覺得經常在底蘊的討論是不太清楚的。本席因為來自學術界,這個部分就會特別注意,你這個黑潮(kuroshio)計畫的概念……
27 王次長時思:它是個臺流計畫,可以這麼說。
28 林委員倩綺:基本上,我本來以為是我們阿美族遵循的一個文化中心,結果現在被借用了,可是我一直在詮釋上找不出來,你們從借用這個詞,然後去發展這個部分,好像中間有一點斷裂,本席這邊建議你們是不是在詮釋上能夠再精進去處理,從它原本的意義一直到現在你們所講的?要不然本席一直沒辦法搞懂這個黑潮,甚至覺得我們阿美族的東西被你們用了,然後也沒有一個闡述跟詮釋,所以這個部分要請你們改善,我講的是這個概念。在學術概念上,請你們給本席未來在查詢的時候能夠說服自己,要不然我會覺得我們的東西被你們用了之後,也沒有任何的位置在這裡面……
29 王次長時思:我們來檢討。
30 林委員倩綺:尤其是我會關注以後的,你們說跨族群的語言,不要只從原民臺借用一些東西或者是……本席在過去的經驗常常碰到原住民的事務……
31 王次長時思:因為黑潮是個洋流,我們讓這個計畫跟臺流有……
32 林委員倩綺:你們都會說我們會跟原民會、原民會怎樣,可是原民會常常都是我們原住民的概念,難道其他的族群對我們沒有一些認識嗎?我們也期待其他的族群對我們認識的概念,能夠透過一些平臺來瞭解,產生一些溝通啊,而不是我們自己一直在自言自語,其他的平臺建置了,即使有原民的部分,結果中間是沒有任何對話的。所以這個部分,本席未來也會跟大家多做一些溝通。
33 最後,文化奧運,請問一下我們臺灣原民在這個文化奧運裡面的團體比例有多少?
34 王次長時思:我想我們沒有用比例來計算,不過,在我們邀請的對象裡面也有阿爆,也有原住民團體的演出,所以它整個是一個多元、多族群,包括客語、傳統、現代、音樂、DJ、舞團,都有。
35 林委員倩綺:好的,我會特別關心原住民啦,因為我發現大家現在要麼年輕化,要麼幼兒化,早上也有吳委員提到的壯世代。
36 王次長時思:裡面有原住民的演出。
37 林委員倩綺:然後原住民也有可能,你剛才講的阿爆嘛,非常的現代,而且非常的fusion,但是很多傳統的團體也是做得很不錯的,本席希望會後你可以提供本席參加這個文化奧運,在臺灣館裡面會演出的團體,到底是哪一些團體。
38 王次長時思:我們可以提供演出團體的名單。
39 林委員倩綺:好的,最後本席的一個期待就是這句話,文化部可不可以跳脫你們的行政本位,跟有的時候的意識形態,帶領臺灣這個社會,請你們引領文化的前瞻跟先鋒,走向一個比較健康的方向。
40 王次長時思:我想文化部一直秉持臺灣自由、多元、民主的基礎價值,應該沒有所謂的意識形態,我們談不上帶領,但是我們的確希望成為臺灣社會文化裡面一個重要的基礎跟力量。
41 林委員倩綺:是,我們把我們的位置往前走,好嗎?我們大家一起加油,謝謝。
42 王次長時思:謝謝委員。
43 主席:謝謝林倩綺委員,次長請回。
44 接下來請林月琴委員。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374
meet_id 委員會-11-1-22-9
speakers ["林宜瑾","洪孟楷","柯志恩","萬美玲","葛如鈞","郭昱晴","陳秀寳","吳沛憶","張雅琳","吳春城","葉元之","陳培瑜","何欣純","鄭天財Sra Kacaw","麥玉珍","范雲","羅廷瑋","林倩綺","林月琴","陳冠廷","羅智強"]
page_start 309
meetingDate ["2024-04-25"]
gazette_id 1133301
agenda_lcidc_ids ["1133301_00006"]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9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文化部次長列席就「跨族群、跨平台、跨語言兒少服務計畫─ 公視第3台轉型兒少頻道」進 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3301_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