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D / 151752

陳培瑜 @ 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9次全體委員會議

Index Text
0 陳委員培瑜:(11時37分)謝謝主席。有請次長、還有董事長,謝謝。
1 主席:好,有請王次長、胡董事長。
2 王次長時思:委員好。
3 陳委員培瑜:次長好。很多事情要問之前,我想先給公視一個非常非常棒的肯定,而且可能大家都沒有注意到這個節目,這個節目非常好看,「女孩上場2」是在客語臺播出,這裡面不是只有講客語這件事情令人感到亮眼,而是這裡面讓大量的女性運動員直接上場演出,而且這裡面還直指了非常多我們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一直關心的體壇狀況,包含合約的問題,包含罷賽的這些問題。我非常非常佩服製作單位,也非常佩服客臺的決心,願意讓這樣節目在網路上。要不要讓次長或者是公司董事長說明一下?我覺得像這樣的節目要多做,然後被更多人看見。
4 王次長時思:謝謝委員。
5 陳委員培瑜:就這樣?好,那我們就繼續推廣像這樣的節目,可是用這樣節目的心情,我們來看公視如何看待兒少。我想先問一個題目,請問次長或者是董事長,兒少在你們的心中是0歲到幾歲?
6 王次長時思:以目前公視的規劃來說,其實是0到18歲。
7 陳委員培瑜:18歲,這是公視的規劃。
8 王次長時思:但是有分不同層,我們一般做兒少節目的統計大概就到12歲。
9 陳委員培瑜:對,沒錯,這是最大的問題,就是大部分在製作兒少節目的人,不管是剛剛張雅琳委員問的,他們可能過往是做成人節目,或者是你現在問現場的每一個大人,到底對兒少的想像是到幾歲,大部分真的都到12歲,也就是說,青少年是被自動排擠在外面的。可是剛剛林宜瑾委員也有提到,聯合國的定義其實是到18歲,所以當我們心裡面想的是零到18歲的小孩,面對數位世代小孩的樣貌,其實我們是陌生的。我們跟教育部、跟衛福部對話有關孩子們自殺死因的時候,有非常非常多專家都告訴我們,現在這個世代的大人其實對數位世代的兒童是非常、非常、非常陌生的。如果用這個認知往下看,我們想要快速地跟董事長,也跟次長討論,我們如何回到一個全然去觀看兒童、認識兒童的角度,看所有後續你們還要徵案的節目、還要製作的節目?
10 我們之前一直在跟公視談產業領頭羊這件事情,我們也非常感謝在史部長任內要成立兒童頻道臺,可是剛剛有一句話葉委員沒有讓次長講完,我想要請教次長,剛剛您說現在單臺的頻道,這個並不是趨勢,後續要怎麼發展?因為剛剛葉委員沒有讓您講完,我想要聽聽看次長您的看法。
11 王次長時思:應該是經營多平台。
12 陳委員培瑜:多平台。
13 王次長時思:對,因為看起來整體的收視習慣,鎖定在單一電視頻道的習慣確實在改變。
14 陳委員培瑜:確實是困難的。對,沒錯,連BBC都把自己的兒童節目下架,他們只放在網路上!所以我相信我們臺灣做這個決定,可能是彌補過去我們來不及做的事情,可是我覺得次長已經講到關鍵,我相信後續很多委員的關心也會放在這裡,即多頻道這件事情上。
15 我們往下看關於自製這件事情,其實剛剛在你們給我們的報告中,你們說要調整,變成六百多個小時。我們之前一直跟公共電視提到這件事情,我們看到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跟你們索資,你們在3月7號提供給我們有關113年兒少內容產製暨平台工作計畫,你們給我們的報告裡面告訴我們,預計要產製362個小時,可是我們看整個小公視的計畫,它其實一年365天,一天20個小時,總計7,300個小時。如同剛剛次長說的,它在首播之後,一直重播、一直重播、一直重播,這也是其他單臺的狀態,我們可以想像。我們來看,第一年自製節目只占總時數的4.95%,不到5%,如果剛剛你說是六百多個小時,那就是不到10%,可是再扣掉重播,我們可以想見這個數字,其實國人是不會滿意的,怎麼說?在1月29號公視徵案完畢以後,一樣是公視給我們的資料,你們告訴我們,現在實際已經徵案並且成功發出沒有廢標的案子,目前是104.5小時,一樣回到小公視的整個時數,不到3%、不到2%。我們當然知道有重播的需求,首播完之後……,可是我們還是覺得自製節目的量能一定出現了問題,因為大家都一直罵6億這件事情,可是我們幫你們把成本結構看完,其實放在製作節目大概只有四億多,我應該沒有記錯,對嗎?
16 王次長時思:四億多沒錯。
17 陳委員培瑜:對,四億多,所以從四億多來看,應該後續還有很多新的節目要開案,對嗎?還包含你們把3個節目,包含有一個越南語的節目,然後還有一個什麼節目廢標,你們後續要自製,對不對?
18 王次長時思:因為公視還是會自製,也會購置國內的節目。
19 陳委員培瑜:我相信你們還會買外片,也就是說,買外片這件事情,我覺得大家都可以理解,可以想像,畢竟在第一年這麼快的時間內……
20 王次長時思:購買國內的也有。
21 陳委員培瑜:要壓縮出公視多的人力去做這件事情,我覺得太可怕了,我必須要先幫公視的同仁說話。我知道你們過往在製作很多節目的量能上已經非常的緊縮,但是在目前這個兒童台不能新增加人力的狀況下,我相信線上的同仁應該都可能快要爆炸,對嗎?好不容易擠出這些時數。可是我相信國人還是對公視兒童台要開臺這件事情是有期待的,所以我們把這個時數算出來,我們都覺得很恐怖。
22 如果讓圓餅圖來表現這7,300個小時,已經徵案的部分目前才1.4%,然後你們目前開出來的預計時數也才4.7%。對我們來說,公視可不可以更積極的告訴國人,我們這個四億多的製作經費,未來將提供更多自製節目這件事情我們有多少的人力提升?多少的預算投入?多少的比例?然後我們預計達到多少績效?
23 王次長時思:我想公視應該可以提供這樣子的報告給國人參考。
24 陳委員培瑜:我們是壓一個月內有機會嗎?
25 王次長時思:好,公視可以在一個月內提供。
26 陳委員培瑜:包含今年度所有的節目,有機會到來年的規劃嗎?
27 王次長時思:來年的規劃,是不是再給公視比較長的時間?
28 陳委員培瑜:好,那我們就一個月內希望可以收到今年度的規劃節目報告,可以嗎?好,我相信不是只有我們辦公室,所有教文委員會的委員都會關心。
29 再來,就關於人才培育的部分,我們在你們的報告裡面……我們先說去年10月非常感謝林楚茵委員、陳亭妃委員,我們一起辦了座談會,公視有派人出席嗎?我有點忘記了。有非常多產業界的人提出來關於人才培育這件事情,在你們回復我們辦公室的報告裡面,你們說你們確實在兒童台會做兒少影音人才培育計畫,這是你們的回復,我們來看一下,你們說要提供有薪實作的工作機會,還要跟公視資深兒少製作人員從實務中學習,還要結合研習,師法慕尼黑雙年影展國際性觀摩的經驗,還要策劃工作坊進行觀影研究,引進這麼多、這麼多。
30 我想問一下,這個實際的人才培育在公共電視的心裡頭,在兒童頻道這件事情到底是怎麼想的?然後我們還看到你們告訴我們說要做這個,你們在3月28、29號做的這個論壇裡面,看起來好像也有人才培育的痕跡在裡頭,可是我們其實看不到太具體的計畫。對我們來說,剛剛所講的那些事情,在公視的眼裡,你們到底怎麼看待人才培育這件事情?我相信史部長當時劃了6億做頻道臺這件事情,他想的不是只有自製節目,而是如何提升人才量能,然後讓兒童節目產業鏈斷鏈二、三十年這件事情得到彌補。我們非常好奇,其實產業界的學生、老師,或是已經在線上的工作人員大家都想問,產業人才的培訓如何藉由兒童臺開臺這件事情,把臺灣有機會、有量能、有能力做兒童節目的人拉在一起,所以我們很想問這件事情。我現在投影片上寫的其實是你們提供給我們的資料,可是我剛剛說的,我們其實看不到更多具體的細部規劃。
31 王次長時思:跟委員說明,整個公視在兒少影音產出的人才培育上面,目前的計畫採取的其實就是共製、共作、孵育、陪伴的方法,當然也有補助,然後也有徵案,但是就整體來說,因為在現在的基礎下面,整體的量能是缺乏的,公視幾乎是擁有臺灣最重要的製作兒少影音節目的人才跟製作團隊……
32 陳委員培瑜:沒錯、沒錯,我們等一下會談到其他頻道也是有……
33 王次長時思:所以希望透過這個技術的內容來移轉。
34 陳委員培瑜:我覺得大家要看到的是更具體的人才培育的部分,好不好?因為相關預算如果也是有在裡頭……,除了我剛剛說四億多的製作費用之外,其實6億還有編到其他的費用去。除非在人才培育,其實計畫預算並沒有去支持,那我覺得應該要回來跟立法院討論這個預算的問題,所以可不可以給我們更具體的人才規劃跟期程?
35 王次長時思:我們再請公視提出。
36 陳委員培瑜:有沒有機會一個月內給我們相關報告?目前,既然你們有節目製作量能的規劃,有機會在一個月內完成,那人才培育量能應該要搭配並行,如同剛剛次長說的,人才培育是跟著節目實作不是嗎?
37 王次長時思:是。
38 陳委員培瑜:好,那一個月內……
39 王次長時思:目前的規劃是這樣。
40 陳委員培瑜:好,一樣麻煩提供給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41 王次長時思:好。
42 陳委員培瑜:公視在報告裡面還提到要做多元語言節目,這件事情我們來看一下,我們調出不同臺──臺語臺、客家臺的兒少節目,相關的時數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客家電視臺近三年的產製其實已經非常非常辛苦了。你們告訴我們說,預計禮拜一到禮拜五的帶狀節目會去拿客臺、臺語臺、原民臺等四臺合製的節目來做多元語言節目的計畫,可是有沒有機會公視兒童臺自製自己的兒童節目?因為我們可以想像……
43 王次長時思:公視還是會自製。
44 陳委員培瑜:打開客臺、打開原民臺、打開臺語臺的受眾,跟專門打開兒童臺絕對不會是同樣的受眾,有沒有機會為全新的受眾、全新的想像去做專屬於兒童臺自己的多元語言節目?
45 王次長時思:有,公視還是會製作。
46 陳委員培瑜:當然你們還是可以放到客臺去播,對嗎?或是放到臺語臺去播?有沒有機會是自己製作新的?
47 王次長時思:公視有自製的計畫,包括它現在其實有製作越南語新住民節目的計畫……
48 陳委員培瑜:好,這個我們也有看到,但是因為廢標了嘛!公視說要自製嘛!對不對?
49 王次長時思:公視有自製。
50 陳委員培瑜:六十幾集,我有看到。
51 王次長時思:原本就有自製的計畫,65集。
52 陳委員培瑜:好,這個部分如果已經在規劃中,是不是也可以一個月內給我們相關報告?
53 王次長時思:可以請公視提供。
54 陳委員培瑜:好,謝謝。我沒有時間了,好,沒關係,謝謝主席,謝謝。
55 王次長時思:謝謝委員。
56 主席:謝謝陳培瑜委員,次長請回。
57 我們現在先來處理臨時提案,今天有委員提出臨提案1案,請宣讀。
58 放眼國際,日本NHK年經費1976億、英國BBC 1835億、韓國KBS 329億,我國公視所獲捐贈經費雖已由9億提升至23億,相較之下仍顯拮据。我國公廣集團,有許多障礙須一一突破,其中,華視定位就是目前最大且顯眼的一個。
59 華視資產如何活化?附負擔捐贈以及民股買回如何落實?鑒於此些問題存在已久,相關進度卻仍如原地踏步,文化部應於兩個月內提出具體實踐計畫,並承諾華視企業工會如下訴求:
60 一、民股買回、落實附負擔捐贈,完成公共化經營定位後,再依據發展需求,規劃資產活化事宜。
61 二、華視資產應優先應用於本業經營,提升節目自製比例。
62 三、資產活化政策規畫應開放員工參與,並保障員工工作權。
63 四、資產活化應注重公廣集團形象,朝公益教育規劃發展。
64 五、不動產只租不賣、租賃對象以影視傳播產業為原則、不得因資產活化目的,增加現金借貸、活化作為不得變更華視本業經營現址。
65 提案人:林宜瑾  
66 連署人:張雅琳  吳沛憶  陳秀寳  
67 主席:好,次長。
68 王次長時思:我們建議希望可以修改第二段後面的文字內容,我大概說明一下文字內容,第二段是「華視資產如何活化?附負擔捐贈以及民股買回如何落實?」後面我們希望改成「鑒於此問題存在已久,無法強制民股釋出,而公視已為最大股東,文化部應督促公視於兩個月內就以下訴求,提出說明」,是不是可以改變成這樣的文字?
69 主席:好,OK,其他委員有沒有意見?好,沒有意見,我們就修正通過。
70 王次長時思:謝謝委員。
71 主席:這個提案如果有委員想補簽,議事人員會詳細登載在議事錄,補簽在這裡。
72 我們接下來繼續進行質詢,請何欣純委員。
公報詮釋資料
page_end 374
meet_id 委員會-11-1-22-9
speakers ["林宜瑾","洪孟楷","柯志恩","萬美玲","葛如鈞","郭昱晴","陳秀寳","吳沛憶","張雅琳","吳春城","葉元之","陳培瑜","何欣純","鄭天財Sra Kacaw","麥玉珍","范雲","羅廷瑋","林倩綺","林月琴","陳冠廷","羅智強"]
page_start 309
meetingDate ["2024-04-25"]
gazette_id 1133301
agenda_lcidc_ids ["1133301_00006"]
meet_name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9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content 邀請文化部次長列席就「跨族群、跨平台、跨語言兒少服務計畫─ 公視第3台轉型兒少頻道」進 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agenda_id 1133301_00005